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管子》选释:得人心者得天下

“得人心者得天下”是中国一句历经几千年岁月检验的至理名言。青山依旧在,几度朝不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自古以来,多少朝代的更迭,皆因民心向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执政;唐宗李世民知行“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得人心者得天下”而开盛世;刘备出逃不忘百姓为百姓落难流泪,赢得立蜀本钱。古今事业成败,皆印证“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那么,“得人心者得天下”谁人所说?有人说是2300多年前的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孟子·离娄上》:“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认为桀纣失天下的原因是失民而失心,得民得心则得天下。这种民本思想再往上追溯180多年至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似乎也有此类似的说法:“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孔圣人认为统治者要不知懈怠地做在老百姓之前。长于孔子的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同样有此认识:“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道德经》),圣人得天下,尽因以百姓心为心。再往老子前面追溯还有圣贤说过这个理,而且非常明确而具体。那就是早老子出生150余年的管子(公元前723-公元前645年),管子的“得人心者得天下”的民本思想见于《牧民》《白心》《枢言》等篇,有关言辞反映了实践者的真知灼见。在《枢言》中,管子曰:“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爱之利之,益之安之。四者道之出。帝王者用之而天下治矣。帝王者,审所先所后,先民与地,则得矣。”得人心者得道,得道者得天下。帝王把人民和土地放在前面则天下治。《牧民》中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可见得民心对于统治是何等重要。不仅如此,管子还回答了如何得民心的问题,“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牧民四顺》)百姓追求佚乐、富贵、存安、繁育,统治者就“爱之利之,益之安之”,给百姓佚乐、富贵、平安、繁育,“天行其所行而万物被其利,圣人亦行其所行而百姓被其利。是故万物均、既夸众百姓平矣”《白心》。圣人利为民谋,得民心而天下治。

圣贤所见略同,道恒有而理常在,天道昭昭,谁人不晓呢?只要不利欲熏心、得意忘形,老百姓也知道基本道理,何况是聪明过人的帝王将相们呢?

得人心者得天下,历史证明的至理,圣贤众说的名言,循之者昌,背之者亡。

顺之者昌 


《管子·枢言》

管子说:“道在天上如太阳;道在人体如心脏”,因此说:“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命就是依靠气。有名分则治,无名分则乱,统治就是依靠名分”。

枢言指出:“爱民、利民、益民、安民”,四个方面的做法都是从道产生。帝王运用这些道理,天下便得治了。帝王,就是要分清什么事情应当放在前面,什么事应当放在后头。把人民和土地放在前面就对了,把高贵和骄傲放在前面就错了。所以,先代圣王总是慎重地处理何者为先、何者为后的问题。人君不可不慎重地对待“贵”的问题,不可不慎重地对待“人民”的问题,不可不慎重地对待“富”的问题。慎重对待“贵”,在于如何举用贤人;慎重对待人民,在于如何设置官吏;慎重对待“富”,在于如何注重农业。所以,人君的高低轻重决定在这三个方面,不可不慎。

周公吐哺

《枢言》原文:

管子曰:“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故曰:“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有名则治,无名则乱,治者以其名“。

枢言曰:“爱之利之,益之安之。”四者道之出。帝王者用之而天下治矣。帝王者,审所先所后,先民与地,则得矣。先贵与骄,则失矣。是故先王慎贵在所先所后。人主不可以不慎贵,不可以不慎民,不可以不慎富,慎贵在举贤,慎民在置官,慎富在务地。故人主之卑尊轻重,在此三者,不可不慎。


[链接]

管子

然而,天不为一物在其时,明君圣人亦不为一人枉其法。天行其所行而万物被其利,圣人亦行其所行而百姓被其利。是故万物均、既夸众百姓平矣。是以圣人之治也,静身以待之,物至而名自治之。正名自治之,奇身名废。名正法备,则圣人无事。——《管子·白心》

老子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道德经》

孔子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

孟子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

天下归心

(图片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
《孟子》第72讲【离娄章句上】(9)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10类
早课 |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中华经典名言一百句
励志古语名言【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