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导师点评〗童中焘先生(附点评摘录、作品欣赏)

2019年7月3日上午,杭州国画院导师童中焘先生应邀到杭州国画院对工作人员的作品进行了点评指导。金鉴才院长陪同。

童老师针对大家的每一幅具体作品,从选题、立意、构图、写形到具体用筆、用墨、设色,甚至题跋位置、名作临摹借鉴等等,作了深入详尽的论析。提醒大家既要敬畏经典,继承传统,练好基本功,又要把握好古为今用,人为我用,而不能“泥古不化”。童先生从创作作品的实际出发,剖析入微,强调要中国画最重要的是画一个“间”字,虚实相间、繁简相间、大小、枯湿浓淡,以相间推出远意。对作品中的形神、笔墨、虚实、繁简以及位置经营等多方面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他讲到,画画最重要的还是画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真性情来表达。中国画的内涵,就是以客观为基础的形式和表现,来反映出它在心中形成的一种意,中国画的运笔用墨都体现着做人的道理,体现着中国人对人性的追求,是一种人文精神,是高级的人性化。

用笔的基本标准是“骨法”,黄宾虹先生所谓平、圆、留、重、变,就包含了国画的文化内涵、道德要求、人性化内涵,比如“圆”,正如做人,不能刻薄,比如“变”,只一样东西就会无味,有变才有味道。如果画作轻浮飘斜,就恰恰丧失了“平”、“重”这些中国画最本质的文化内涵。“墨由笔出”,用墨仍须以“笔”为“骨”,清、润、沉、和、活为标准。“笔墨性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意象无穷,性情各异,则笔墨的表现,无可无不可,没有定规,没有“程式”可言。

“不齐”,是对待变化的概括。从大处看,为有与无,黑与白,实与虚。从细处说,为浓淡、枯湿、详略、繁简、疏密、断连、承乘、撞让等等。

“相间”,是有无、黑白、虚实互相间隔,又“形”的大小、高下、正侧、向背、错叠、聚散、完破、纵横,以及显隐等,互相间隔,“因形取势”,以得“远”意。

童老师指出学古画要学古人的理法和规律、掌握基本精神,创作时要明确自己想要表现的内容,分清楚主次概念,突出绘画的主题内容,用画面传递古人风骨而非刻意仿古。在答疑环节,童老先生对创作员们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了回答,强调中国画独特体现,是境界和人生意义,其特点是笔墨与留白,脱开这两点就算不上是正统的中国画。童老先生告诫大家一要多读书,读诗,二是要抓住真正打动自己东西来表现。弄清最打动自己的画境是什么,再从这一路入手慢慢扩大绘画视野,并深入下去。最重要的是要画自己喜欢的,就像画家要画自己最感动的、真正想画的东西;不要抄西方西化的东西,也不要抄古人形式化的东西。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解衣盘礴,优游自在,沉着痛快。”是也。

童老师还用了京剧“三岔口”来打比方,《三岔口》这出戏是发生在夜间的,怎么表现夜间的特定场景呢?是通过演员们的肢体动作,而不是通过其他。中国画也是一样的,怎么来表现是黑夜或者天空呢?并不一定通过染黑,可以用计白当黑,可以通过其他的势和笔法来表现。

童老师还结合大家存在的问题,给大家进行了示范讲解,解答大家的困惑。 

点评摘录:

中国画一般忌讳十字交叉,容易乱,也忌平行,容易成为装饰画。明代的沈周作画善用渴笔,因渴成润,就能把烟雾表现出来,不是靠对底色的渲染来衬托,渲染衬托容易变为西洋画,西洋画讲求写实,太写实了。中国画有实、有虚,花鸟画里重要的是疏密关系,山水画里最重要的是虚实关系,虚与实是靠对比衬托出来的。大家画的容易灰,不亮,黑、白对比出不来,即使是淡墨也要能亮起来,浓墨当然更加黑,可能跟大家的墨也有关系,墨要磨得浓,用墨一定要清,才能有亮度,用苏东坡先生的话讲就是“湛湛然如小儿睛”,那就是亮,中国画讲究的是这种感觉。

你们画里渴笔太少,渴笔很重要,西湖边有黄宾虹先生的作品展览,你们去好好看看他的用墨怎么样?浓的时候要浓,淡的时候要淡,就是说枯的就是要用枯的墨,淡的就是要用淡的墨,力度要出来,黄先生告诫学生每天要写两个小时的字,为什么要写字呢?为了用笔,我们常常用不出来,黄宾虹先生可以,他的力度出得来,能入纸,入纸了才能出纸,我们入不大进去。顾坤伯先生画画,他能一直往下画,我接过他的笔就画不出来了,你们理解我的意思吗?他蘸墨以后可以一直画下去,可以画到很枯很渴,可以画很大的篇幅,我呢?只能画一点点,因为力度不够啊!渴笔出不来,就画不下去了。

画面不要太繁,加树叶来衬托树干的时候,树叶间也要留有小空白、大空白,不能都堵死,不能太繁了。

一幅画,主体应该突出什么?是房子还是树?一幅画第一重要的是主次,分清楚主要的,次要的,一张画只能是一张画。

云气的边沿处理不能太实,要有虚、留有空白,不能随意的染,要根据形来,这就是勾、空、烘渲三种方法,当然可以相结合,但是要清楚,虚的时候要若接若离,不要脱得太开,最好去看看黄宾虹先生的作品。染也要有用笔,不要去渲染,花鸟画中常用两支笔交替渲染,山水画里要靠用笔。国画系里有一张顾坤伯先生仿石涛的画,特别好,他虚的地方就是用多次蘸水来画,逐渐虚下去的,而且是入纸的、有笔触的,笔触很重要。

顾坤伯《惠泉夜泛》

点,不能太散,要根据气势去点,气承势,每一张画都有自己的势,就是古人讲的开合,根据势去点的点就活,要不然就零乱了。

水草不能画得太平行,大家可以看看倪云林的作品。

画幅的角不能画得太重、太实,要虚一点。边也不要都画得重,也要有留白。有大有小。

画的重点要突出,就是看画的第一气像,给我们的第一感觉,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有一种压人的感觉,迎面压过来的感觉,我们到陕西去一看,确实是这种感觉,再仔细一看,用笔、用墨、结构都是很好的,这样一幅画既能远观,又能近看。大幅的作品要稍微站远一点看。

画里的房子有点吃不牢,就是配合有点问题。比如房前的树,树梢实就会显出来,树干下部虚一点就会隐进去,那么房子也就显出来了。山水画里一个讲显,一个讲隐,什么地方要显出来,什么地方要隐进去,实际上也是主次问题,虚实、浓淡、枯湿、繁简等也是如此,靠对比来反映隐显的关系,当然形和笔墨也有关系,比如说把形画得繁密一些也是显的一种办法。形的对比、笔墨的对比就是相间,相间相推,间隔,这个很重要,繁一点、密一点的就出来了,疏的、淡的就进去了,大一点的出来了,小一点的就进去了。构图就是相间相推,什么地方要跳出来,首先在章法上要确定。

画山石,一般是左实右虚、右实左虚、上实下虚、下实上虚,这是一种规律,四面不能撑牢。要有断、离,不能接得太牢,大小、枯湿要有变化,可以多看古人的画。

上色一般用汁绿、墨绿或者赭色、赭黄打底,矿物质色色要薄,要露一点底色出来,不能粉气太重。


童中焘先生——作品欣赏:

虎跑纪兴  138cm×56cm

雁荡纪游  83cm×52cm


富春江写生  23.5cm×39cm

网师园图  73.3cm×41.3cm

晴方好  95.5cm×94.8cm

山水清华  117cm×124cm

 竹风潇洒  108cm×85cm

园林清阴  96cm×67cm

华岳耸秀  84cm×70cm


石梁翠微  106cm×91cm

崇高清秋  89cm×67cm

翠幄  88cm×67cm

晚晴  70cm×69cm

 峨眉山色  68.8cm×55cm

西泠晚烟  107cm×49cm

崇高秋云  82cm×49cm

 崇山暮云  82cm×70cm


 烟雨楼  57cm×48cm

一湖寒玉  56cm×49cm

云破月来  106cm×78cm1

秋晚  34.5cm×46cm

春山凝霭  68cm×42.5cm

仙都云峰  54.5cm×44cm

 雁荡山色  97.5cm×68.5cm9

风泉清听  84cm×52.5cm

 莫干山春雨  84cm×48.5c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画画什么?
童中焘先生的画,之前未曾关注
潘天寿:艺术品,须能代表一民族、一时代、一地域、一作家,方为合格
童中焘:潘天寿的艺术高在哪里
中国画画什么
展览 · 现场 | 『屐痕处处』童节作品展开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