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宫院刊︱单国霖:略论文徵明青绿山水画的风格
文徵明青绿山水画演进分三个时期:青年时期,约四十岁以前,以设色勾染体为主;中年时期,约四十至六十六岁,进入积色勾皴体风格,以小青绿山水为主,并出现重青绿山水体格;晚年时期,六十六至九十岁,小青绿山水与重青绿山水两翼并进。文章列举了画家各时期的代表作品,分析其技法特征,并从绘画风格、款题、收藏印鉴等方面加以真伪对比。

略论文徵明青绿山水画的风格
单国霖

青绿山水画在明代中期得到振兴,吴门画派画家沈周、文徵明和仇英在该领域都有新的尝试,并建立起各具特色的风格范式,其中文徵明起着重要的开拓作用。文徵明的青绿山水画创作自早年至晚年从未辍止,并且不断加以传承改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演进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青年时期

青年时期,约四十岁以前,以设色勾染体为主。代表作品如下:

《金焦落照图》卷(乙卯,1495年,二十六岁)(图一)。是现知文徵明存世最早的青绿山水作品。按照牛克诚《色彩和中国绘画》一书的观点,属于积色勾染体山水,偏于晋唐“勾染体”。此图山峦树木用简略的勾斫法,笔法峭劲爽利,略加淡墨皴染,并敷染淡淡的石青、赭石,风调古朴,犹如他在六十七岁重题自作《松荫高士图》轴中所说:“此余四十年前所作,当时与唐子畏言,画须六朝为师。然古画不可见,古法亦不存,漫浪为之,设色行墨,必以简淡为贵。”可见文氏早年宗尚晋唐古法,画设色以勾染为主,较少皴擦,接近赵孟頫早年仿古青绿山水《幼舆丘壑图》卷的画法。

图一   明文徵明《 金焦落照图》 卷   上海博物馆藏

《雨余春树图》轴(丁卯,1507年,三十八岁)(图二)。作品以细淡的勾斫为主,略加皴染,笔法细劲与虚和相结合,山石附加疏放的点苔,山峦岩石染以淡青绿和赭石。画法融入了元人简淡的皴染法,逐渐由古朴的“积色勾染体”向“积色勾皴体”发展。

图二   明文徵明《 雨余春树图》 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二)中年时期

中年时期,约四十岁至六十六岁左右,进入“积色勾皴体”风格阶段,以小青绿为主,并开始出现重青绿山水体格。

1、小青绿山水代表作品。主要是取自三赵(赵伯驹、赵伯骕、赵孟頫),并吸收黄公望浅绛山水画元素,以淡青绿和赭石为主色,点皴增多,然较为细碎平淡,色泽雅洁。

《兰亭序图》卷(壬辰,1532年,六十三岁)(图三)。此图后文徵明自题:“偶得赵松雪画卷,精润可爱,故行笔设色,一一宗之,不免效颦之诮。”可知是取法赵孟頫之设色山水法。此图勾斫笔法细劲柔婉,皴法简淡,点苔较为稠密,且运用了青绿点苔墨线勾边的“嵌宝点”方法。设色以淡青绿和赭石相混融的染法,有异于唐宋以青绿为主色彩盈满的画法,属于小青绿山水格式,格调接近《雨余春树图》轴。

图三   明文徵明《 兰亭序图》 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石湖清胜图》卷(壬辰,1532年,六十三岁)(图四)。山石略用干笔皴擦,杂树多用绵密的小攒点,浓淡参差,设色以灰青为主,远山以螺青抹染,不施苔点,风格接近黄公望浅绛山水。

图四   明文徵明《 石湖清胜图》 卷    上海博物馆藏

《浒溪草堂图》卷(乙未,1535年,六十六岁)(图五)。此图勾皴线条趋于粗重,点苔稠密,设色以浅青绿赭石相混,屋宇勾线质直,更多吸取沈周的勾皴法,设色较前图为重,但并不浓厚,尚属小青绿体格。

图五    明文徵明《 浒溪草堂图》 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2、重青绿山水作品。文徵明中年时已逐渐运用重青绿画法,主要渊源于南宋赵伯驹、赵伯骕的笔墨和设色方法,具有工整细劲和色彩盈满的特点。就如清梁廷柟《藤花亭书画跋》谓:“待诏少喜小李将军、刘松年、赵千里,其后终不复能弃尽本来面目,虽大气淋漓,粗中之细,若出性生。”即知他早年对唐宋重青绿山水有颇多领悟。

《惠山茶会图》卷(戊寅,1518年,四十九岁)(图六)。是文徵明较早的重青绿制作。此图山石骨体以线条勾斫为主,略加干墨短笔细皴,松树柏树造型严整,属于二赵多勾少皴的工笔类型。只是画家较之宋人来得更简略细柔,树木行笔之间有起伏涩劲之势,加强了线条的含蓄和装饰意味。作品设色师承宋人,岩石和山坡罩染较重的石青石绿,夹染少许赭石,松树和草亭遍染赭石。全图色彩亮丽,但较之宋人的浓艳要显得雅洁。

图六    明文徵明《 惠山茶会图》 卷   故宫博物院藏

《花坞春云图》卷(壬辰,1532年,六十三岁)(图七)。作品运用宋人多勾少皴之法,勾皴线条较为峭利劲健,树木勾皴整饬,点苔简疏,烟云用线勾描,山峦岩石满染青绿色,仅山脚微染赭石,更接近二赵画格。

图七    明文徵明《 花坞春云图》 卷  安徽省博物馆藏

文徵明中年时期的青绿山水有不同的面貌,小青绿山水偏于学习赵孟頫和黄公望,重青绿山水偏于取法赵伯驹、赵伯骕,但在笔墨性情和造型手法上有着共同的特质,简言之,即兼具利家和行家的双重气格。他善于将宋人工细精整的写实技巧与元人简约放逸的笔墨结合起来。如画松柏等树木,造型严谨,勾皴工整,而线条工而不刻,山石皴擦用笔虚实相间,出锋多角度变化,含有灵动虚和之势,暗合元人的笔墨方法。此外,文徵明在笔墨上又避免过分地熟练流畅,行笔略显迟涩和朴质,产生一种生拙的意趣,明顾凝远《画引》论说:“生则无莽气,故文,所谓文人之笔也;拙则无作家气,故雅,所谓雅人之深致也。”文徵明正得此生拙文雅之气。在设色方面,无论小青绿和重青绿,他改变了宋人层层敷染、色泽浓丽厚重的方法。采用轻敷薄染,同时青绿与赭色的过渡浑融自然,不像宋人那样色界分明。青绿和赭石的色阶丰富,石青、螺青、石绿、墨绿、汁绿、深赭、墨赭、浅赭分别敷染不同的物象,呈现微妙而丰富的色调变化。与此同时,他又善于将水墨皴染和色彩敷染相结合,墨气明润,笔法明晰。因用薄色,故而能色不掩墨,墨不掩色,蕴藉的笔墨和雅洁的色彩交映衬托,有效地传导出明洁清逸的艺术意蕴。

(三)晚年时期

晚年时期,六十六至九十岁。文徵明晚年,小青绿和重青绿山水两翼并进。

1、小青绿山水。继续着中年时期的风格而略有变化,笔法由工细精致转向苍劲简练,青绿和赭石的色彩轻拂微染,而且与水墨皴染的结合愈为紧密,淡洁的色彩与苍润的笔墨交织互融,格调清新。代表作品有《句曲山房图》卷(己亥,1539年,七十岁)(图八)、《兰亭修禊图》卷(壬寅,1542年,七十三岁)、《真赏斋图》卷(己酉,1549年,八十岁)等。其中《兰亭修禊图》卷(图九)颇为典型:山石、树木、屋宇的勾斫,笔力苍劲浑厚,皴笔则松灵,树木夹叶,点叶变化丰富,石上加嵌宝点和细点,山石和树木满染青绿、赭石,并因多次积染,色调较为浓丽,但不像宋人般厚重,系融合宋元设色法而自成新调。《真赏斋图》卷(图十),山石勾斫的笔法更加劲健,皴擦趋于繁复,点苔稠密,松柏虬曲多姿,整个气韵愈为苍茫雄浑,青绿敷色盈满,远山以螺青抹染,色调介于小青绿与重青绿之间,然意蕴之明润清丽尚可归入小青绿设色体格。

图八   明文徵明《 句曲山房图》 卷   上海博物馆藏

图九    明文徵明《 兰亭修褉图》 卷   故宫博物院藏

图十    明文徵明《 真赏斋图》 卷    上海博物馆藏

2、重青绿山水。文徵明晚年有机缘多次观摩赵伯驹、赵伯骕的传世名迹,使他对重青绿的表现欲望趋于强烈,创作了诸多巨幅长卷。

《仿赵伯骕后赤壁赋图》卷(戊申,1548年,七十九岁)(图十一),是文徵明为使吴中文士不会因不愿将家藏赵伯骕《后赤壁图》献给当权者严嵩之子世蕃获罪,特为友人临写的一卷。作品构图承袭了宋人山水宏大繁复的格局,具有恢宏的气势。宋人画山水勾斫和皴擦兼施,石体分面明晰,注意峰峦冈石的前后层次和转折关系,具有较强的体积感和空间感。文徴明则以线条来剖分石面,皴擦线条极其简略,柔和流畅,其意不在于刻画形质,而是显示出刚柔、虚实的节奏韵律和丰富的笔墨层次。设色采用盈满的青绿敷染法,色调明丽而不滞重,同时又参入了不少用水墨勾皴和渲染的沙碛、远岫和芦荻等,与青绿赭石色调相映,色感明洁温润。文徴明有意识地减弱空间深度的表现,强调笔墨自身的意蕴,加强色和墨的融合,从而形成了富有平面装饰意味的重青绿山水格调。

图十一   明文徵明《 仿赵伯骕后赤壁赋图》 卷(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青绿山水图》卷(戊申,1548年,七十九岁)(图十二),此图较多继承二赵法度,构图繁复紧密,山石勾斫笔力坚致,以线分石面,加细密苔点,以波纹和旋纹勾水纹,以青绿多次晕染,色泽浓丽,有较浓重的仿宋趋向,只是细密的嵌宝点应是明代才流行的点苔法。

图十二   明文徵明《 青绿山水图》 卷(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万壑争流图》轴(庚戌,1550年,八十一岁)(图十三),此图布景具有文徵明晚年长幅山水的特点,系从王蒙繁密山水图式变化而来,从下至上坡岸冈阜、丘壑和山峦层层上展,相互间呈对角状或曲折状的对应关系,溪河叠泉萦迴其间,由近景向远景延伸,而前后坡石、山峦的刻画同样清晰,给人以从近至远可逐段观赏的平面视觉效果,这种平面化叠积山岗、川流的布景形式,产生较强的装饰性。此图山石的勾皴较为缜密细柔,设色以青绿盈满敷染,山脚略施赭石,并细勾水波纹,将宋和元的青绿山水技法达到和谐的统一。这些特色也在他甲寅年(1554)八十五岁作的《飞岚叠岩图》轴(图十四)、八十九岁所画的《后赤壁赋图》卷(1558年)(图十五)等作品中体现出来。

图十三   明文徵明《 万壑争流图》 轴   南京博物院藏

图十四   明文徵明《 飞岚叠岩图》 轴    上海博物馆藏

图十五   明文徵明《 后赤壁赋图》 卷   上海博物馆藏

文徴明在青绿山水的表现形式上,经历了变革和演进,他变唐宋之浓艳为轻淡,并融入元代浅绛山水的设色原理,创立了以赭石为主色,辅以青绿的小青绿山水风格,开拓出新的艺术体格。至中晚年,又于重青绿力求创新,敷色盈满明丽,同时在水墨与青绿结合、勾斫与皴染交融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因而超越了宋元理法,为青绿山水的复兴增添了华美的一章。

(四)若干作品考辨

文徴明青绿山水画对其学生和后继者颇有影响,如陆治、陆师道和仇英等家,后来也有诸多仿文徴明青绿山水的伪作,尤其是晚明苏州桃花坞多伪作文徴明、仇英的青绿山水牟利,俗称“苏州片”。了解了文徴明青绿山水的发展、演进轨道,下面试就几幅作品作考辨。

1、文徴明《江南春图》卷,辛未(1511)四十二岁,绢本,设色。此图上自署隶书款“正德辛未八月长洲文璧制”,钤印“徴”“明”朱文连珠印。辛未为正德六年(1511),文徴明时年四十二岁。文徴明原名文壁,从“土”而不从“玉”,此处署名就误,而隶书款也偏扁,笔力较弱,与他甲子年(1504)三十五岁时《跋范庵书石湖诗》册(图十六:1-2)中的隶书相去甚远。此图绘石湖沿岸景色,图式结构与他嘉靖庚寅年(1530)六十一岁所画《江南春图》卷(图十七)十分相近。然山峦岩石的勾斫比较刻板,屋舍的勾线生硬,山石敷色以青绿为主,山脚微染赭石,青绿色重,已属于重青绿山水画法。而根据传世作品观之,文徴明重青绿山水最早为四十八岁的《惠山茶会图》卷,且山峦、松树画法与此均异。故此图应为后世仿作。

图十六    明文徵明《 跋范庵书石湖诗》 册(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十七   明文徵明《 江南春图》 卷   上海博物馆藏

2、文徴明《深翠斋居图》卷,绢本设色,自题“甲辰(1544)夏日徴明作”。钤“衡山居士”白文印,卷后有徴明嘉靖辛卯(1531)题诗,卷前引首徴明题“深翠斋居”。此图题诗书于前,补图于后,前后相差十三年,已是十分蹊跷。用笔亦平滑纤弱,尤其松树画得板滞,一无虬曲之姿。若与其同年所画《松阴曳杖图》轴(甲辰,1544)(图十八)相较,虽然后图同样用笔细劲轻淡,然行笔有轻重虚实变化,松树和树木的结节转折都表现得十分生动,《深》图却画得平板一律。再看《深》图之设色,山阜和岩石皆施淡墨绿,然色泽单调,亦未有徴明中年习用的青绿和赭石相融的表现法,整幅图气格单薄刻板,应是后人仿作。徐邦达先生《古书画伪讹考辨》一书中,记载有文徵明《补深翠轩图》卷,考辨此图为程大伧作伪,卷后徵明正德己卯(1519)题识亦伪。《深翠斋图》卷构图基本上与《深翠轩图》卷(图十九)相近,只是缺后面文士过桥的情节,故此图很可能是根据前图仿作的。又图上项元汴的“子京”朱文葫芦印,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书上所载不合。卷后文徵明嘉靖辛卯(1531)题诗(图二十),书法风格与他己丑年(1529)所书《行书千字文》卷(图二十一)的结字、笔法十分相近,两者相差两年,可信为真笔。此外,引首“深翠斋居”四字,笔力过于肥厚,欠清劲之力。故推断先有徵明诗卷真笔,后人据诗卷增配图画和引首,属于真书伪画的配置之作。此见当否,还请法家指正。

图十八  明文徵明《 松阴曳杖图》 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十九   明文徵明《 深翠轩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图二十    明文徵明《 深翠斋居图》 卷后嘉靖辛卯题诗    私人藏

图二十一   明文徵明《 行书千字文》 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3、文徴明《云壑清吟图》轴,绢本设色,自题:“云壑清吟,作伴林溪白日长,吟余风入鬓生凉。直须吟到诗成后,一住东山送月光。徴明。”未署年款。此图绘近坡长松,远山青翠,岸边文士倚石清吟。图中松树虬曲多姿,颇合徴明画法,然而松叶犹如蒲团,形姿呆板,无前后空间感。远山以单线勾山廓,敷以单调的石绿,在徴明画中从未见过。岩石的勾皴方硬刻露,人物的线描纤弱,与徴明山水画中人物简洁而起伏顿挫的线描不类,此图应是后人仿作。

[作者单位:上海博物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盘点!各个时代青绿山水画的特点与演化
中国山水画分类
看中国山水,不可错过这近百幅重要名画
元代画家 - 吴兴八俊之一 钱选山水画(1)
论中国画写意山水的设色
芥子园画谱山水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