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架空]我看过的历史穿越类小评

历史穿越类小说现在在网络上也有不少,我在此随便说说我看过的。

首先要说,什么是历史?这个问题,有很多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答案。不过在历史穿越类小说的范畴内,我要说,历史就是大多数读者认同的过去的事情。这意味着,有些人物,在历史上已经有所评价,只要在大多数读者认同,就很难违反。中国自尊儒之后,史家讲究“春秋笔法”,褒贬便在文字之中;宋朝之后,更是在正史里辟出了《奸臣传》明确的指明了是非。历史穿越类小说,顺应以上历史观念的便可以称为“正”,而反之则可叫做“奇”。正道易行。因为读者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人物形象,在小说里即便简单勾勒几句,读者便会自己根据以往的印象,把这个角色给圆了。说到诸葛亮,就是羽扇纶巾、鞠躬尽瘁;写到李存孝,就想到十三太保、骁勇冠绝。顺着这种形象写,哪怕铺陈少,读者也不会觉得突兀,人物形象也会饱满。反之,若是要行奇道,比方说要把蔡京写成忠臣,那必须大费周章,必须和读者心中的大反派形象斗争,就要引述各种边角史料,以期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万一说服不成,读者就会扔下这本书跑了。

大多数的历史穿越类小说,都是行历史正道,或者以行正道为主。《新宋》(修改版,初始版水平不高,大约也就和《宋风》相近)的历史功底,为众多读者所称道。书中塑造的形象,基本都本于史书,以《宋史》为基干,补充以其他杂记。其中王安石、司马光的形象,都能和读者心中形象暗合。当然说到历史细节的考较,《新宋》确有过人之处,不过尚未能超群绝伦(在历史穿越华文书),也不是没有错漏之处。其真正独步天下(在历史穿越华文书)之处,在于融入历史的感觉,就是把主角写成了古人。一般作者写书,穿越过去之后,连同主角和古代配角,全都写成了现代人,只是穿古装而已;惟有《新宋》的主角穿越过去之后,与古人打成一片,成了古人。举手投足,都是士大夫规范;进退之间,皆为名臣风流。这种本事,《新宋》独此一家,别无分号。这种味道,不是对历史深有研究,乃至真心喜爱的人,写不出来。

相比之下,《宰执天下》就行的是奇道。自古以来,对熙宁变法的评价,一般是以否定居多,无论南宋吕中,还是清代王夫之等人,皆以变法为非。在《宋史》里,除了王安石和薛向,支持变法的人更是统统进了《奸臣传》。不过后来,主张变法维新的梁启超肯定了王安石的一些变法举措,盖因其皆有“变法”之名也。(中国历史评价,历来如此,汪伪当局为了和日本媾和造舆论,说阻挠和金国议和的岳飞不识大体,也是其一)后来的黄仁宇等等都对王安石有较高评价。新中国阶级分析法兴起,特别是在文革末,把王安石作为孔孟的对立者(这当然不是事实),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过这干人等,并没唐太宗改写史书的本事,所以史书中的材料,依然是以否定变法为主。要写肯定变法的几万字论文,自然是有得好说;但是要刻画人物,描写心理,写几百万字的肯定新党众人,否定旧党的小说,那就奇险了。实际上翻检当时与后世的文献资料,很难找到证据证明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苏辙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甚至包括王安石的亲弟弟王安国在内,反对变法是因为他们 代表了大地主、大贵族的利益,或者是过于保守、僵化等等。从资料中判断,元老重臣中确实有那种保守到了昏聩地步的情形;但是如上述司马光、苏东坡、苏辙和黄庭坚等一干人,正值人生事业巅峰之际,他们冒着与年富力强的皇帝对着干,从而可能丧失一生政治前途的风险,而反对变法,怎么样猜想也一定应该有更崇高一 些的理由才对。否则,便很难解释他们是如何在当代与后世获得如此崇高名望的。 《宰执天下》这条路走得相当不轻松,基本就把主角描绘成站在多数人对立面,依然坚挺无比,岿然不动的超人。要知道古人可是讲究“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的。《宰执天下》写在《新宋》之后,在历史细节考据上,很有些和《新宋》打擂台的味道,可以说是相当详细,很是纠正了《新宋》里的一些错误(比如种建中——种师道)。不过在上面一段说的,把人“写进历史”这点上,是比不上《新宋》的。

奇道之文的另一作,就是《窃明》。这本把袁崇焕写成奸臣的书,可谓是真正的兵行险路。现在看小说的读者,多数都受过金庸的影响。也对袁崇焕忠臣的评价有共识。《窃明》反其道而行之,最后能成文,至少是不容易的。(像我刚才说的,写几万字的论文容易,几百万字的小说要圆难度大得很)而且在说服读者上,做的一般。所以能看完这本书的人不能算多。

其余诸文,有很多只是借了历史一个框架,比如《明》,《指南录》,《北唐》,《篡唐》,《宋时归》,《高衙内新传》,《天下节度》等等,在历史考据上,并不细致,毋庸多论。而《宋时明月》这本书,全以考据为目标,通篇不像小说,反倒是想要纠正读者对宋朝“错误”看法的抬杠文章。这样的文字,其实不适合挂小说之名。

其次,便是情节。小说的内核便是人物和情节。历史穿越类的小说,除了主角和少数架空人物,其余都是历史人物。而历史人物的性格,也由正奇之道定了。于是便要在情节中展塑造之。小说的情节,要曲折,要跌宕;最怕平铺直叙,流水账交代了事。

详细说来,《新宋》的情节就不咋地。《新宋》作者写人入史,水平极高。但是困于历史,也是其情节简单的缘由。可谓是成也信史,败也信史。《新宋》这本书里人物的特点,就是君子多而小人少,司马光、王安石、冯京、文彦博、吕大临、桑充国、刘庠等都是君子,而小人只有吕惠卿、王雱、蔡确、彭简等寥寥数人。而且小人不但少,小人周围的打手也少;打手少也就罢了,小人们自己的本事还都不咋地;本事稍微大些的小人,不是运气不好就是短命。此书可谓君子爽利,小人悲戚。这样的结果是主角做事容易,没有多少阴谋暗算(因为君子不屑),可以以理服人(因为君子都是讲道理的),即便是变法也可以靠学问来变(学问大家,君子们敬服),简直可以说无往而不利,心想而事成。小说情节因而简单,缺少合理性,没多少跌宕起伏。可能是一来作者人情尚未练达,所以把事情想简单了;二来作者本于历史之心太盛。《宋史》上确实是这样评论人物。不过为了小说生动,稍作丰富还是有必要的。这是兵法中说的“正奇相合”之道。

相比之下,《宰执天下》的人物特点,就是君子(主角群体)极少而小人(主角以外)成群。于是勾心斗角,党同伐异;不论是非,首论队伍;不讲善恶,先讲利益。这就较为符合现在大家理解的政治斗争的常态(当然未必和宋朝一样)。小说里矛盾冲突多,通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作为小说情节来说,可以说是至少在写作方向上很正确,就是要波折,要磨难。不过,作者在解决人物斗争矛盾的手法上比较单一(多数是掀桌子),失之简单粗暴,以致主角渐次成神。世事讲究能屈能伸,圆转如意,不能事事上风,有时候也要讲究吃亏就是占便宜。这是作者历练世情不多的缘故。所谓文如其人,经历不到,有些情节确实是难以写的圆满。

《官居一品》这本书,在明朝历史考据上,是一般般的。写人入史的味道,不如《新宋》,大概在同类平均水平。不过在对对联和会文的文人行为描写上,细致深入,尤其其对对联,可谓“对穿肠”,估计作者很是有一番积累。(可以说吸取了前人很多经验,很多人评论《新宋》之类主角凭借吟几首诗就获得文名,是不符合当时实际的,当时文人会文必须和诗)。《官居一品》的亮点在剧情安排上,很TVB,很八点档。虽然其中有不少狗血剧情,不过我要说,狗血剧情之所以狗血,就在于其虽然很滥,但是却符合人心人性。所以才能屡屡出现。《官居一品》在狗血剧情上,加入作者自己原创的剧情,情节变化相当出彩,既奇变百出,又合乎常理。处处可见人情,事事可观利害。又不像《宰执天下》那样,把利益什么、集团什么宣诸于口,写得颇为圆转。

《高衙内新传》这本书,虽然也是号称历史穿越,但是其书中以《水浒》人物作了主要登场角色,很多场景桥段也本照《水浒》。所以其信史程度就不必多提了。而且其文中极其推崇李清照,和《宋时明月》推崇苏轼一样,追星目的很明显,如果不是同道,自是很难有共鸣。其主角人物塑造,是走的韦小宝一路。在现在“目光冷澈”(《宰执天下》),“目光深沉”(《指南录》)之类光环加持特别明显的主角中,泼皮带无赖带点坚持的主角,也算是比较特别的了。

然后,便要说说,金手指问题。穿越类必开金手指,不开金手指,那就写历史小说,何必穿越?这是定势,很难变更。金手指开得越多,小说YY程度上升,而情节水准下降——一旦主角拿出机关枪,就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了,还谈什么情节?如果为了YY考虑,金手指多多益善;如果真是为了小说,则要能省则省。

在写得比较好的(历史穿越类华文小说)中,《明》、《指南录》、《北唐》开的金手指最多。其中《明》,《指南录》更是体现了作者理工科的本色,上来就大炼钢铁,火炮火枪,然后在老巢里憋足了,出去扫人。这个很有我当年打《星际争霸I》时的作派,攀科技树攒兵流。《明》写得不如《指南录》,同属一个作者,相比之下《指南录》文字更老到。不过有一点,《明》中的朱元璋和李善长的君臣相知和《指南录》里忽必烈和董文柄的君臣相得两段描写,其实差不多。作者“复用”了这个桥段,可见作者在这类剧情上刷子不算很多。《北唐》虽然没有火炮和炼钢,不过在攀制度科技树上金手指开得不少,属于《文明III》里攀文明型。这些类型在穿越文可统称“种田派”。这三本书,历史和剧情上都是一般般的,不过在YY方面独树一帜(历史穿越类华文小说),可谓其中楚翘。

《新宋》金手指开得也不少,不过比上段说到几篇的,要节制很多,至少没以开金手指种田为主。《宰执天下》、《官居一品》开得更少,削弱了其YY的乐趣,自然作为小说来说,更为出彩。《宋时归》这本书一直没有种田,只是加了一点“先知”属性,可以说是开的最少,再少就没必要写穿越了。

然后说到文字的特点。小说行文,撇开逻辑混乱,文理不通的,大体上可以分为两派:平和中正的和诙谐时尚的。这两种文字各有优缺点。平和中正的文字不能以文字吸引人,这是一大缺点;不过其优点是对多数读者来说,感觉都差不多;诙谐时尚的文字就不同了,凭借文字就能吸引一部分人,加上当前时兴的话,让当下的读者会心一笑;不过其缺点就是时尚的文字都是“速朽”(鲁迅语),一旦脱离了这个时代背景,就变得不知所云了。

说到文字风格,其实大多数历史穿越类小说,都是用平和的文字,这也和作者有关。文如其人,性格中没有幽默的,文字也很难诙谐。这里就要说《官居一品》。此文用了很多俗语俚语,也未必符合历史,不过其诙谐搞笑,确实是历史穿越类小说中少有的。作者也用了一些时下新语,比方说“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在我写这文的时候(2011年),这句话给人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

《明》和《指南录》虽然在历史考据,小说情节上都一般而已,唯有YY度颇高,但是其行文也有特色,就是颇能煽情。能把文字写得激动人心,也是作者之能。其在写悲壮的场景,渲染氛围,特写人性受感动的那刻,水准很高。

《宋时归》在煽情上也有特点。这是作者一贯的风格。在《1911新中华》这本书里已经有所体现。这类书便可以称作“热血”派,血气一来,移山填海;血气一走,猥琐下流。这种风格在日本的漫画里是相当多见。青年读这类文章,当会触动泪腺。

其后,说说所有历史穿越类小说的主角光环。穿越是一件偶然事件(至少是在一篇小说里),而历史类对作者的历史知识要求颇高,很考验作者统筹安排角色的能力。这两点一起作用的结果就是,一般的历史穿越类小说,都是单主角。单主角的情形那就如古人说的“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主角光环强大,很多情节作者安排虽巧,但是结果不问可知——必然是主角涉险过关。而且现今的作者都不敢打击读者。当年金庸能砍掉杨过一条手臂,现在哪个作者够这个胆子伤主角一根寒毛?这样的作者写出来的小说,很难说能算是什么“神作”。田中方树驱遣文字的能力不过一般而已,但是他就敢在书里杀人。无论是莱因哈特还是扬威利,统统干掉,由此而号称能写“史诗”;在《冰与火之歌》里,作者对各个主角都是反复蹂躏,从不优待任何一个,今天这个残了,明天那个瞎了,被侮辱与被损害,那是家常便饭,于是此书号称“经典”。由此可见,书要写得好一点,就要对主角狠一点。实在做不到这点,可以多花点笔墨在二号主角身上,等到形象塑造丰满了,也就是羊养肥了,然后杀之。如此庶几可以提高作品的水品吧。

如今的历史穿越类小说,有养二主角的比较少。《天下节度》一书,花了较多笔墨在描写主角以外的人身上。就这点来说,也算是历史穿越类小说中的异类。其中主角的对头陆翔的形象塑造得比较丰满,不过书未过半,作者就把他给写死了,当真是不能容人啊。其余的角色就更不珍惜了,什么江南第一名将,淮南第一骑将,行文没过多少,不是横死老死,就是病死伤心而死,真是手下毫不容情。我要说,不是不能杀这些人,好歹要到杨威利那个程度,杀起来才会给读者以冲击。既然已经花了不少笔墨,为什么不好好用呢?当真是浪费了这一只只肥羊。在这一点上,《宋时归》也是一样,萧干和耶律大石都是很不错的角色,绝对应该留作后用,何必匆匆杀之?

还有,说说穿越的套路。现在的穿越,越穿越没新意。说到发展,无非是发展工商。哎,都不能来点新鲜的。玻璃是一定要造的,风车水磨坊也是必须的。说到练兵,就是练阵列,齐步走。据传巴尔扎克说过:“第一个用花来形容女人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现在那么多人搞工商,玩玻璃,这都算是什么才?在这种大氛围下,《宋时归》这文就显得突出,啥都不练,就是拼热血。而《天下节度》里搞复古的府兵制,也算是有特点。

最后,为什么要穿越?有什么事情不穿越办不到?这是一个问题。有的作者写穿越文是为了建立后宫,妻妾成群(女向亦然),其实我认为这很是无谓。在现代社会,休夫纳之流一样可以享受成群美女,未必要穿越才能解决问题。所以种马类YY并非必穿之理。有的作者则是为了享受当年英法联军对僧格林沁的爽快感。我要说,这确实非穿越不能有。不过,这也仅仅是YY的乐趣罢了。穿越的更大意义,很多作者都有说到,就是改变历史。

改变历史,这件事情说来简单,但是要言之成理,却是不容易。

《明》和《指南录》里拉开架势就搞君主立宪,在YY流里也算是有追求,不过全然不顾其是不是合理。

《新宋》作者说要探讨中国历史的另一种走向,不过究其实也就是西学东渐,路易十四的重商,走改良维新的道路,最终结局,不在明治三杰之中,就是伊藤博文之类。

《官居一品》要搞大航海时代,兼搞重商主义,至于政治大势,尚未明写。

我要说的是,这实在是让人失望啊。撇开追求YY快感的不论,无论是君主立宪,维新改良,重商主义,这些东西,都是已经被实现过的东西,其正确和错误,都是已经被论述了无数遍的。再回到过去,重头搞一遍,能有多少意思?为什么一定要走人家已经走过的路?敢不敢想点没出现过的东西?历史穿越类小说本来就是空想,如果在空想的小说里都不敢发散思维,都没有新奇的梦想,都没有无拘束的探究,也难怪在现实的世界里,会像现在这种样子了。据说撒切尔夫人说过“你们根本不用担心中国,因为中国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内,无法给世界提供任何新思想。”这话真是不幸言中啊。当然,以此来要求网络快餐文化的穿越文,要求是有点高了……

以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说情节的安排
[写作经验] 【写作指导】网络小说《写作指南》
网络小说写作四招
网络文学写手的职业之路
如何写好一部网络小说
【看书网作者讲坛】什么是代入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