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经》中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经典!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一种固定词组,具有形象、譬喻的意义,它用语凝练,言简意骇,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强大的表现力,在修辞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诗经》中那么多诗句流传至今成为成语,足见《诗经》在语言方面的巨大魅力。

    【一日三秋】 形容思念的殷切。

    语出《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

    【一倡一和】 ①《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谓一个先唱,一个和声,形容两人感情相通。

    后多比喻两人相互配合,彼此呼应。倡,亦作“唱”。②谓鸣声相呼应。

    【不稂不莠】 《诗·小雅·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

    朱熹集传: “稂,童粱;莠,似苗。皆害苗之草也。”本谓田中没有野草。后以喻不成材或没出息。

    【丹凤朝阳】 《诗·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明朱善《诗解颐》卷三:“凤皇者,贤才之喻;高冈者,朝廷之喻;梧桐者,贤君之喻;朝阳者,明时之喻也。”后以“丹凤朝阳”喻贤才逢明时。

    【他山之石】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毛传:“错,石也,可以琢玉。举贤用滞,则可以治国。”郑玄笺:“它山喻异国。”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毛传:“攻,错也。”本谓别国的贤才也可用为本国的辅佐,正如别的山上的石头也可为砺石,用来琢磨玉器。

    后因以“他山之石”喻指能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的外力。

    【作舍道边】 《诗·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毛传:“溃,遂也。”郑玄笺:“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

   《後汉书·曹褒传》:“谚言:'作舍道边,三年不成。’”后因以“作舍道边”比喻众谋难成。

    【兄弟阋墙】 《诗·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郑玄笺: “兄弟虽内阋而外御侮也。”阋,争吵。比喻内部纷争。

    【出谷迁乔】 从低处移到高处。《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宋王之道《青玉案·有怀轩车山旧隐》词:“黄鸝休叹青春暮,出谷迁乔旧家句,天意从人还许诉。”

    本指鸟出自深谷,移居高木,后以“乔迁”为祝贺别人迁居之词。

    【出幽迁乔】 语出《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后以“ 出幽迁乔”比喻人的境遇好转或职位升迁。

    【切磋琢磨】 亦作“切瑳琢磨”。①器物加工的工艺名称。②比喻道德学问方面互相研讨勉励。

    语本《诗·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天作之合】 《诗·大雅·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毛传:“合,配也。”

    本谓文王娶大姒为上天所赐。因用作称颂婚姻美满之词。

    【天高地厚】 ①《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

    后多以“天高地厚”比喻事物的复杂和艰巨。②形容恩情极为深厚。

    【桃之夭夭】 ①《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毛传: “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后以喻事物的繁荣兴盛。

    ②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

    【同仇敌忾】 亦作“同仇敌慨”。语本《诗·秦风·无衣》:“与子同仇。” 

   《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孔颖达疏:“当王所怒,谓往征伐之。”

    后以“同仇敌忾”指全体一致地痛恨、打击敌人。

    【寒泉之思】 《诗·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后以“寒泉之思”指子女对母亲的孝思或子女思念母亲的心情。

    【履薄临深】 《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后以“履薄临深”比喻身处险境,必须十分谨慎。

    【如履如临】 《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后以“如履如临”形容做事极为小心谨慎。

    【临深履尾】 语出《诗·小雅·小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又《易 ·履》:“履虎尾,咥人,凶。”后以“临深履尾”喻危险恐惧。

    【临深履薄】 《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谓面临深渊,脚踏薄冰。

    后因以“临深履薄”喻谨慎戒惧。

    【如日方升】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

    后以“如日方升”比喻事物有广阔发展前途。

      【未雨绸缪】 语本《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原谓趁天还没下雨,就把窝巢缠捆牢固。后以“未雨绸缪”喻事先做好预防、准备工作。

    【绸缪未雨】 《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孔颖达疏:“毛以为自说作巢至苦,言己及天之未阴雨之时,剥彼桑根以缠绵其牖户,乃得成此室巢。”

    后以“绸缪未雨”或“未雨绸缪”比喻事前作好准备工作。

    【松茂竹苞】 《诗·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后遂以“松茂竹苞”比喻兴盛繁荣。

    【杼柚其空】 形容生产废弛,贫无所有。语本《诗·小雅·大东》:“小东大东,杼柚其空。”

    郑玄笺:“言其政偏,失砥矢之道也。谭无他货,维丝麻尔,今尽杼柚不作也。”

    【桃李之馈】 《诗·大雅·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原谓互赠礼品,后引申指送礼,贿赂。

    【桃来李答】 语本《诗·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后以“桃来李答”比喻互相酬赠。

    【桑土绸缪】 《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朱熹集传:“土,音杜。桑土,桑根皮也……我及天未阴雨之时,而往取桑根以缠绵巢之隙穴,使之坚固,以备阴雨之患。”

    后遂以“桑土绸缪”喻勤于经营,防患未然。

    【梧凤之鸣】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毛传:“梧桐盛也,凤凰鸣也,臣竭其力,则地极其化;天下和洽,则凤凰乐德。”

    后因以“梧凤之鸣”比喻政教和协、天下太平。

    【敬恭桑梓】 语出《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朱熹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墙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

    因桑梓为父母所种,故应恭敬。后用作热爱故乡,尊敬故乡之人的典故。

    【敌忾同仇】 《诗·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杜预注:“敌,犹当也;忾,恨怒也”。

    后以“敌忾同仇”指抱着无比仇恨和愤怒共同一致地对付敌人。

    【日升月恆】 旭日冉冉上升,月亮渐渐盈满。比喻事物兴盛发展。

    语出《诗 ·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毛传:“恆,弦;升,出也。言俱进也”。

    郑玄笺:“月上弦而就盈,日始出而就明”。后常用为祝颂之词。

    【日居月诸】 日月。居、诸,语气助词。

   《诗·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毛传:“日乎月乎,照临之也。”后用以指岁月流逝。

    【明哲保身】 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后多指生怕有损于自己,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语本《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孔颖达疏:“既能明晓善恶,且又是非辨知,以此明哲择安去危,而保全其身,不有祸败。”

    【暴虎冯河】 典出《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冒险行事,有勇无谋。

    【求之不得】 追求或寻找不到。本谓不遂所欲。

   《诗·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后多用于意外地遂愿。

    【河山之德】《诗·鄘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 。

    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

    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泮林革音】 《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於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郑玄笺:“言鸮恆恶鸣,今来止於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於恩则化也。”后用“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

    【流离琐尾】 语出《诗·邶风·旌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毛传: “琐尾,少好之貌;流离,鸟也。少好长丑。始而愉乐,终以微弱”。

    后以“流离琐尾”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清渭浊泾】 《诗·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孔颖达疏: “泾水以有渭,故见其浊。”

    古以为渭水清,泾水浊,后因称“清渭浊泾”。亦以喻两相比较,是非好坏分明。

    【浊泾清渭】 语本《诗·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孔颖达疏:“言泾水以有渭水清,故见泾水浊。”古以为泾水浊,渭水清。比喻是非善恶分明。

    【投木报琼】 《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原谓男女相爱互赠礼品。后用以指报答他人对待自己的深情厚谊。

    【投桃报李】 《诗·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后以“投桃报李”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燕尔新婚】 形容新婚的欢乐。语出《诗·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陆德明释文:“宴,本又作'燕’。”孔颖达疏:“安爱汝之新昏,其恩如兄弟也。”

    原为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

    【燕燕于归】 谓女子出嫁。语本《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必恭必敬】 十分恭敬貌。必,通“毕”。语本《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必躬必亲】 谓凡事都要自己经手。《诗·小雅·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后转为“必躬必亲”。

    【爱莫能助】 虽然同情,却限于条件无从帮助。

    语本《诗·大雅·烝民》: “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郑玄笺:“爱,惜也。仲山甫独能举此德而行之,惜乎莫能助之者。”

    【甘心如荠】 《诗·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郑玄笺:“ 荼诚苦矣,而君子於己之苦毒又甚於荼,比方之荼,则甘如荠。”

    后因以“甘心如荠”谓事如乐意为之,虽苦亦甜。

    【硕大无朋】 《诗·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郑玄笺:“硕,谓壮貌佼好也;大,谓德美广博也;无朋,平均不朋党。”后用以形容物体巨大,无与伦比。

    【生不逢时】 谓生得不是时候。常作时运不济之叹。语出《诗·大雅·桑柔》:“我生不辰,逢天僤怒。”

    【秋水伊人】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后以“秋水伊人”谓对景怀人。

    【蒹葭伊人】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本指在水边思念故人,后常用来表示对人怀念。

    【白驹空谷】 《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谓白驹在空谷。

    比喻贤人在野而不出仕。后亦以“白驹空谷”比喻贤人出仕而谷空。

    【老马为驹】 御老马如驹。喻失敬老之礼。《诗·小雅·角弓》:“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後。”

    郑玄笺;“比喻幽王见老人反侮慢之,遇之如幼稚,不自顾念後至年老,人之遇己亦将然。”一说比喻年虽老而犹有壮心,不虑后之难及。朱熹集传:“如老马惫矣,而反自以为驹,不顾其後,将有不胜任之患也。”故亦以喻不以老迈为嫌。

    【耳提面命】 《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孔颖达疏:“ 非但对面命语之,我又亲提撕其耳,庶其志而不忘。”后以“耳提面命”谓教诲殷切,要求严格。

    【聊胜於无】 比没有稍好一些。语本晋·陶潜《和刘柴桑》:“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

    【蛾眉螓首】 弯弯的眉毛,方广的前额。形容女子容貌的美艳。语本《诗· 卫风·硕人》:“螓首蛾眉。”

    【蜩螗沸羹】 《诗·大雅·荡》:“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后因以“蜩螗沸羹”形容声音嘈杂喧闹,好像蝉噪、水滚、羹沸一样。常以喻纷扰不宁。

    【逃之夭夭】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后因“桃”、 “逃”同音,故以“逃之夭夭”作诙谐语,形容逃跑得无影无踪。

    【雀角鼠牙】 本谓强逼女子成婚而兴狱讼。后泛指狱讼,争吵。

    语本《诗· 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又:“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

    孔颖达疏:“此强暴之男,侵凌贞女;女不肯从,为男所讼,故贞女与对,此陈其辞也。”

    【风雨不改】 语出《诗·郑风·风雨序》:“《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比喻处于恶劣环境中不变其节操。

    【风雨飘摇】 语本《诗·豳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

    谓在风雨中飘荡摇摆。后用以比喻动荡不安。

    【高山仰止】 语出《诗·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后用以谓崇敬仰慕。

    【高山景行】 语出《诗·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高岸深谷】 ①指幽僻的处所。②形容幽峭深邃。③《诗·小雅·十月之交》: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后因以“高岸深谷”比喻事物的巨大变化。

   【鹊巢鸠占】 占,亦作“居”。《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毛传:“鳲鸠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旧谓女子出嫁,以夫家为家。亦用“鹊巢鸠占”比喻占据他人的居处。

    朱熹集传: “鹊善为巢,其巢最为完固。鸠性拙不能为巢,或有居鹊之成巢者。”

    本喻女子出嫁,住在夫家。后以“鹊巢鸠居”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妻室等。

    【鸢飞鱼跃】 《诗·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孔颖达疏: “其上则鸢鸟得飞至於天以游翔,其下则鱼皆跳跃於渊中而喜乐,是道被飞潜,万物得所,化之明察故也。”后以“鸢飞鱼跃”谓万物各得其所。

    【鸣于乔木】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后以“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鸣野食苹】 语出《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毛传:“鹿得蓱,呦呦然鸣而相呼,恳诚发乎中,以兴嘉乐宾客,当有恳诚相招呼以成礼也。”

    后以“鸣野食苹”比喻诚心待人,同其甘苦。

    【鸣凤朝阳】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郑玄笺:“凤皇鸣于山脊之上者,居高视下,观可集止,喻贤者待礼乃行,翔而後集。梧桐者,犹明君出也。生於朝阳者,被温仁之气,亦君德也。”

    后因以“鸣凤朝阳”比喻贤臣遇明君。

    【凤鸣朝阳】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后因以“凤鸣朝阳”比喻贤才遇时而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经》中的成语158例
出自诗经的比较好的词语
《诗经》“六诗”新考
馆藏古籍鉴赏:明崇祯虞山毛氏汲古阁本毛诗注疏
何谓四始六义?——四始彪炳,六义环深
《诗经》的“风”“雅”“颂”及其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