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医大师颜正华临证用药心法 | 百草居
颜正华先生勤于临证,医药兼通。临床用药崇尚平和,通常达变,主张“四两拨千斤”,不投猛剂,不用大剂,平中见奇,临证处方,随处可见孟河医风。他说:“要成为中药名师,首先要成为中医名医,两者相得益彰。”“要想成为名医,必须谙熟药性,并合理应用之;必须早临证、多临证,揣摩体会,积累经验。”“医之本,精于术。”

“用药当知药,知药才能善用。”颜正华先生总结的开方用药经验:巧用多效药,善用平和药,慎用毒烈药,分用同名药,不拘成方,因证遣药。治疗复杂病证,颜正华先生常根据治疗需要,将数个成方融为一体。如治感冒发热、咳嗽痰多、头痛、鼻塞流涕、咽痛喉痒、胸闷不畅,颜正华将银翘散、杏苏散、止嗽散三方合用。并且,辨证辨病,有机结合,善抓主证,照顾兼证,调护脾胃,贯穿始终。

辨证辨病,知微杜渐,善抓主证、主因。譬如治疗萎缩性、肥厚性甚至癌前型多年顽疾慢性胃炎,认为“因滞而病”。胃为六腑之一,“传化物而不藏”。只有使其保持通降的特性,才能奏受纳腐熟之功。因此,胃痛之发生,突出表现了“滞”字。“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种乃居。”(《灵枢·平人绝谷》)胃以降为顺,以通为用,通是降的结果和表现,通降是胃生理特点的集中体现。故治疗本病,“通滞”是核心大法。临床上许多久治不愈的患者,不辞千里,找到颜正华先生,数剂而大愈,常常是几天前来诊面萎神暗,数剂后精神焕发,故患者交口齐赞。又如治冠心病,颜正华深究药性,用药讲求“心为火脏,火气宣明,则能化生血液,流畅筋脉,血脉流行,则其志常喜”。《医经精义》在处方用药方面多着眼“通”字,以调畅气血而安脏腑为总治则。

颜正华先生治疗胸痹,提倡首先辨明胸痹之虚实,然后根据其虚实所在进行辨证论治。在活血通脉、益气养心等常法之外灵活应用祛痰诸法。胸痹发作之轻证,症见肢体懈怠、痰多气短等,治宜理气宽胸,芳香化浊,行气与化湿并重,方选柴胡疏肝汤、二陈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减之类。胸痹发作稍重,邪盛正亦不虚之候,见症较前为重,且湿浊之象更著,治宜用仲景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味,酌加竹茹、贝母、紫菀、款冬花等清化热痰之类。条分缕析,经验弥足珍贵。

颜正华先生认为,有机结合辨证论治是辩证法思想在辨治疾病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具有普遍性和恒变性。不论疾病如何复杂,也不论其如何变化多端,皆可通过辨证论治,辨清机体阴阳消长和邪正斗争的情况,从而找出疾病的症结,提出恰当的治疗措施。而辨病施治则是前人实践经验在辨治疾病中的具体应用,具有专一性和稳定性,临证时对于有些疾病,只需参照前人经验,用专药专方进行治疗即可取得预期疗效。

病和证的含义虽有所不同,但就具体疾病而言,两者又密不可分。临床实践表明,大多数病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或不同患者身上,可表现出不同的证。这说明,一病中包含多个证,病可以概括证,而数个相关具体证的综合即为病。如痢疾在不同患者身上或在该病发展过程中,可表现出湿热痢、疫毒痢、寒湿痢、阴虚痢、虚寒痢及休息痢等数个具体证型,而这数个相关的具体证型,综合起来即是痢疾。而有些病在不同患者身上表现出的证基本相同,这时证与病又基本统一,证即是病,病即是证,如虫积、疥癣等。由此可知,证与病很难截然分开。颜正华先生强调,辨证与辨病相辅相成,临证中必须将辨证与辨病综合考量。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灵活应用,才能取得理想的诊疗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老中医经验集——袁家玑 3
胸痹(中医内科学)-青笋笔记​
经方组方特色与临证应用思路
李培生临证经验
中医 高血压(2)
我的临证四辨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