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疗法是一种利用患者的免疫系统抵抗癌症的疗法。PD-1/L1治疗称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是免疫治疗中的一类。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是指:PD-1是T细胞表面的一种蛋白质,有助于控制人体的免疫反应。当PD-1与癌细胞上另一种称为PDL-1的蛋白质上结合时,就会阻止T细胞(一种免疫细胞)杀死癌细胞。而PD-1抑制剂与PDL-1结合,从而解除T细胞的免疫抑制,重新获得杀死癌细胞的能力。
FDA批准了四款免疫检查点抑制剂Nivolumab(O药),pembrolizumab(K药),atezolizumab(T药)和durvalumab(I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K药
O药
I药
T药
四款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究竟如何选择是肺癌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下面几张表格为大家详细清晰的总结了用药方案的选择。
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肺癌一线免疫治疗方案:
晚期肺癌二线免疫治疗方案:
晚期肺癌三线免疫治疗方案:二级推荐,纳武利尤单抗。
三期不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三级推荐,放化疗后接受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
有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
对于EFGR/ALK阳性的NSCLC进行免疫治疗目前尚缺乏充分证据,IMpower150研究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以下方案具有一定效果:阿替利珠单抗 贝伐珠单抗 卡铂 紫杉醇。
目前,临床医生同时参考TMB和PD-L1表达作为肺部免疫治疗和化疗治疗标志物。Rossy之前给大家整理过一篇解读预测PD-1疗效五大生物标记物的文章,大家可以参考:如何提前预知PD-1的疗效?五大预测因子全面解析!
目前研究显示TMB/bTMB作为ICIs治疗效果的预测标志物尚存在较大争议。
小结
对于那些刚刚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国内患者,国内肺癌治疗界一般都会建议做一个PD-L1检测。如果PD-L1≥50%,无论是鳞癌还是非鳞癌,初治的、无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都可以用K药治疗,以取得当前最大的生存获益机会。
当然,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应用,美国都是研究最多且临床经验最丰富的,美国权威的肺癌专家根据目前有关TMB和PD-L1的信息对患有肺癌的化疗和/或免疫治疗患者进行分层。
对于那些刚刚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只要PD-L1表达阳性,无论是鳞癌还是非鳞癌,都可能从K药单药治疗初治的中获得生存获益,从而延长生命。也有专家建议,PD-L1表达在1-49%之间的患者,如果可以耐受化疗的话,患者也可以采用K药加上化疗的方案。
最近多个PD-1单抗联合化疗的研究结果则证明,即使PD-L1检测阴性,或者没有条件检测PD-L1, PD-1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也能为鳞癌或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单纯化疗更显著的生存获益。
对于PD-L1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的病人,无论得的是鳞状还是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如果之前未曾接受化疗治疗,在接受K药联合化疗治疗后,相比仅接受化疗治疗的病人,都可获得更长的生存获益,这样的数据,对于那些PD-L1表达阴性或没有条件检测PD-L1的病人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无论得的是鳞状还是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K药联合化疗治疗治疗的效果肯定比单用化疗好,但正在用化疗的病人换用PD-1单抗是否也能获得比单用化疗更好的疗效呢?
放疗和化疗之后会杀死一些肿瘤细胞,从而释放肿瘤抗原,激发人体免疫,这个时候,如果再给与PD-1单抗治疗,理论上来说,抗肿瘤效果会更强。当前也有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步放化疗之后进行PD-1单抗或PD-L1单抗的免疫维持治疗,效果很好,显著延长生命。
对于那些刚刚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早用PD-1单抗,比晚用带来更优越的生存获益。
PD-1抑制剂有效的病人,一般疗效持久;但是,目前已经观察到30%左右的患者,出现了疾病的耐药。克服耐药的关键,主要是两点:
首选,如果可能,可以通过对新增的或者不断增大的耐药部位,进行穿刺活检和深入的免疫分析,找到耐药的原因,根据原因治疗。比如,有的病人是由于TIM-3、LAG-3或IDO代偿性高表达;那么选择,PD-1抑制剂联合TIM-3抑制剂、LAG-3抗体、IDO抑制剂,就是最好的治疗方案。
其次,对于不能明确耐药原因的病友,可以结合具体病情,选择最佳的联合搭档,逆转耐药,延长生存期;或者,更换为放化疗、介入、射频、粒子植入等传统治疗。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PD-1抑制剂这类免疫治疗,应该在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好,肿瘤负荷比较小的时候,尽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