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控制系统: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龙头强者恒强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执行工作,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包括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下游系统集成三大环节。

中国企业主要集中在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环节,但核心零部件是产业链主要价值高地,占机器人价值的60~70%左右,是带动产业链发展的关键。

工业机器人三大零部件主要包括减速器、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

其中,控制器是工业机器人的“大脑”,一般占总成本的15%左右。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

资料来源: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近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日益成熟,国内机器人控制器软硬件开发实力不断增强,需求日益提升,下游市场也快速增长。国内工业机器人用控制器市场规模2022 年国内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市场规模达16.2亿元。

关注乐晴,洞悉产业格局!

机器人控制器行业概览

控制器是机器人的“大脑”,是运动控制的中枢。它接收来自内外部的传感信息,分析决策,并向关节伺服系统发出行为指令。负责处理用户指令并驱动伺服电机完成相应动作,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机器人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精准性。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组成: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控制器上游是PCB面板、IC芯片、晶体管等零部件生产;中游是控制器本体制造;控制器下游应用广泛,前五大行业分别为工作机械(11.73%)、包装(11%)、纺织(9.59%)、工业机器人(9.11%)、半导体(7.43%),总共占比48.86%。

控制器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其中硬件指工业控制板卡,包括主控单元、信号处理部分等电路,软件指控制算法、二次开发等。

虽然成本与技术壁垒相对较低,但控制器的市场份额却与机器人本体基本保持一致,主要原因在于专攻工业机器人控制器领域的企业数量较少,大部分国内控制器厂商只生产通用控制器,而成熟的机器人厂商为了确保机器人的稳定性则一般选择自行开发控制器。

除高性能芯片外,控制器所需硬件各厂商相差无几,国内企业对硬件部分领域技术已经掌握。

主要差距在于软件,软件部分主要包括控制算法、二次开发等,国内企业产品在其开发平台的稳定性、响应速度与易用性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响应速度、易用性和稳定性方面的不足,缺乏产品应用的数据和经验积累。

控制算法为技术核心,知名机器人厂商一般自研控制器,国产化率低。

一方面是控制算法的性能与稳定性,另一方面是工业机器人大都搭配公司自己开发的软件环境和编程语言。

因此,知名机器人厂商大都自研控制算法与控制器,不假外购,故控制器市场格局与机器人本体的市场格局相似。

机器人控制器竞争格局

从机器人用控制器竞争格局看,国外厂商占据主导地位。欧美厂商、日韩厂商等凭借着在机器人核心技术领域的深厚积淀,牢牢把控着中国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由于控制器多由厂家自主研发,各品牌均有自己的控制系统与机器人相匹配,因此控制器的市场份额基本和机器人本体的市场份额保持一致,

发那科、库卡、ABB和安川“四大家族”占据国内机器人控制器约58%的市场份额,国内企业控制器尚未形成竞争优势,份额占比相对较低。

库卡拥有顶尖的控制器和控制算法,具备较强的技术积累。控制器是机器人的大脑,控制算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机器人的性能,而库卡在软件算法方面优势显著,其运动控制水平优于“四大家族”的发那科和安川。

近年来库卡在控制器方面不断创新,在确保操作简单、高效的同时嵌入云环境,将各种软件产品和数字化服务相结合,加入美的后借助研发资源,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

库卡控制器KR C5:

国内知名的工业机器人生厂商均自主研发了自家的控制系统,包括新松机器人、埃斯顿、华中数控、新时达、广州数控、汇川技术等公司,也诞生了一批专业的控制系统服务商如固高科技、英威腾、卡诺普等;因而控制器的市场份额基本和机器人本体保持一致。#6月财经新势力#

2021年工业控制器市场格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度丨产业链研究报告:顺德机器人产业的“崛起”和“超越”
智能化工业装备简介
机器人产业的中国机会之我见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价值 投资分析
机器人来了
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的脖子在哪里?|工业机器人|机器人|制造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