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辱女杀人案”:送餐员猥亵女童被捅死,一场情理和法理的对抗赛

播放GIF

母亲被凌辱,儿子以一敌众,乱刺一通致一人死;

女儿被猥亵,父亲怒发冲冠,提刀而起令疑犯死。

9月14日,西安雁塔区一小区内,某外卖平台送餐员疑似猥亵未成年少女,后与女孩父亲发生争执被捅死。这情节与今年3月曝光的辱母杀人案有异曲同工之处,为了至亲以身触法的行为再次引发情理和法理的舆论对抗赛。

舆论反响

谴责是给送餐员的,点赞是给父亲的,怜惜是给孩子的,统一而清晰的道德观念主宰了泾渭分明的民间舆论场。

外卖送餐员死了,网民送给他的是无数的“活该”,因为他猥亵了一个未成年少女。有网民爆料猥亵时间长达30分钟,对涉事小女孩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创伤,愤懑可能已经不足以形容网民的情绪了。

通过清博舆情监测系统(免费、每两周迭代的舆情系统、近30000用户的选择,yuqing.gsdata.cn)建立“送餐员涉嫌猥亵”,数据获取时间段为9月15日14时至17时,微博情感属性图几乎被负面情感全面占领,比例高达96.27%,“死不足惜”“死有余辜”等词表明舆论对猥亵行为的极度憎恶。

注:来自清博舆情系统(

孩子的父亲或出于冲动,或从提刀出门的时候就已做好极端反击的准备,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杀人凶手”。“勇敢”“好父亲”甚至“伟大”等评价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人性层面上,部分网民认为“身而为人,贵在有一种血性”,对辱母、辱妻、辱女等行为的零容忍是本能,也是漠视法律的“例外”。

社会层面上,人们最害怕的不是犯罪,而是屡禁不改、持续作恶的罪犯,部分人认为送餐员身亡的结果也可以理解为铲除了一个社会毒瘤,以绝后患。

法理层面上,经历南京南站猥亵女童事件后,不少网民认为目前法律对猥亵罪的量刑过轻,难以震慑犯罪分子,女孩父亲略显极端的行为是一种无奈之举也形成了一股威慑力量。

最大的受害者、最让网民心疼的就属疑似被猥亵的女孩了。种种前车之鉴已经证明年少遭遇猥亵或强奸的阴影或将伴随一生,少数人成年后因无法释怀而选择自我终结。女孩父亲的举动势必会接受法律制裁,没有父亲的陪伴和保护,未来的路只会更加难行。

呼吁法治而不实践法治暴露民意双标,私刑决断和道德审判凌驾于法律的“异象”再次上演,冲动犯罪不值得鼓励更不应纵容。

不同于部分舆论对无私父爱的歌功颂德、对猥亵犯罪的快意恩仇,也有网民跳离父亲身份的代入,从证据、定罪等法律角度分析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目前相关部门尚未公布调查结果,送餐员涉嫌猥亵的事实是否属实尚不确定,即便属实也罪不至死,涉案父亲从提刀出门到刺死送餐员,更像是一种以一己之力的报复行为,出于身为父亲的愤怒实行的“私刑”。

而舆论大量的“送餐员活该”只是基于简短的媒体报道和黑白分明的道德意志做出的判断,既没有考虑猥亵犯罪的证据所在,也没有尊重法律对猥亵罪裁定标准。相比部分网民每逢社会热点、突发事件就竭力呼喊有关部门践行法治,不禁质疑“这算不算一种双标”?

“父亲无罪”的论调更令部分网民直呼“弱智”,送餐员身亡是不争的事实,不管涉案父亲出于什么动机,“无罪”都是彻头彻尾漠视法律、纵容以暴制暴的错误判断。在女儿受到伤害的情况下,父亲的冲动可以理解,但冲动犯罪绝不应该鼓励更不能出于道德考虑去纵容。

舆论分歧的原因

父亲极端行为的正当性是舆论最大的分歧。一方是情感至上,认为猥亵者罪不可恕,采取极端手段以儆效尤未尝不可,充分尊重父亲保卫女儿的天性,出于同理心对这种冲破法律底线的举动表示支持,呼吁从轻判处这位有苦衷的父亲,甚至是“无罪”处理。

另一方认为法律威严不容动摇,情感冲动不是无视法纪的理由,触犯法律必将付出应有代价,不能以爱为由纵容犯罪。涉案父亲本可以采取更理智、稳妥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也不至于让自己面临铃铛入狱的结果。

归根结底,情理和法理的殊途在于一个顶级权限的问题。法律不外乎人情这个说法是否还成立,是否存在极端情况允许情感或道德凌驾于法律至上?如果有,那么这些极端情况是什么;如果没有,就应该落实到底,拒绝产生特例。

部分网民对送餐员的激烈斥责是基于涉案女孩受到了类似“强奸”的侵犯做出的反应,因此出现“如果你女儿被强奸,你会怎么样”的反问。但从公开信息来看猥亵事实是否成立尚不清晰,也可能是“女孩的一面之词”,有人指出,在父亲的眼里,女儿一根手指头都是宝贵的,猥亵和强奸没有区别,这种放大解读或情感误判模糊了猥亵和强奸的事实定论,因此与部分理性派观点形成正面冲突,不乏侮辱性言论。

除了少数“无罪论”,多数网民认为涉案父亲会受到法律制裁,但具体的罪名则莫衷一是,正当防卫、防卫过当、过失杀人、故意杀人等预测五花八门。不同于坏人就是坏人、好人就是好人这种简单的二元判断,网民在法律知识方面的欠缺滋生了众说纷纭的预判。

网民普遍认为当前法律对猥亵罪的量刑过轻,猥亵罪违法成本过低难以起到震慑作用,加上传统思想对猥亵性侵事件的掩耳盗铃式处理,导致猥亵犯无所忌惮,猥亵事件频频出现。值得讨论的是,如果法律存在不合理性,能否成为罔顾法纪、甚至“替天行道”的理由?

文中未标注图片均截取自网络

清博舆情系统地址:yuqing.gsdata.cn

-[THE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舆情图说】6.68亿网民怎样参与舆论场?
遵循“法理情”逻辑规则
2007年最受网民关注十大事件出炉 华南虎事件居首
《清白》豆瓣评分6.8!韩国影片再次大胆,用法律掩盖真相
构建新媒体时代舆情应对体系
一法院将九岁小女孩判决成为我国年龄最小的“老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