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各民族简介——水族
 中华各民族简介——水族
 

水族概况

 
 

历史:水族的远祖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唐宋时与壮侗族各民族一起被统称为“僚”。北宋时在水族地区设“抚水州”。水族之称,最早见于明代史籍。新中国成立后,水族被正式定名。

人口:水族现有人口约34.6万人。

分布: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都匀、独山以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黎平、榕江、从江等县。

经济:水族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

 

水族风俗

图腾:

 
 

习俗:民间有尊老习俗,凡遇老人生日,晚辈儿女要特意缝制自制白布长衫和白布头帕敬献老人,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禁忌:水族以鱼为吉祥物,崇拜巨石、大树。到水族地区,禁止触摸、攀爬或砍伐他们所崇拜的巨石、大树。春节前或者平时村寨中发生不好的征兆时,水族都要举行扫寨活动。届时村民用树枝封寨门,在寨门上打草标,以示禁止外人进寨,禁期1天。水族妇女生了小孩以后,在门上打草标,3天之内谢外人进入。

婚俗:婚姻为一夫一妻制,过去父母包办,现多自由恋爱成亲。水族婚俗保留较浓的传统色彩,讲究明媒正娶。婚前,男女青年可以利用节日及赶集时的对歌活动交友相恋。即使自由恋爱定的情,也得明媒正娶,否则不合礼俗,要受歧视。青年男女相爱之后,先托人告诉双方家长。若家长表示愿意,男方才请媒人去女家送礼定亲,并择定吉日,派人抬着猪仔去女家“吃小酒”。正式迎亲时,再抬大猪到女家“吃大酒”。酒宴上要唱敬酒歌,女主人每唱一首歌,客人就得干一杯酒,以喝醉来表现主人的盛情。一般是新娘于中午出娘家门,傍晚六七点钟进夫家门,吉时不到,不得进门。新郎家的亲人在新娘进门要外出回避,新娘进屋后才能回家。新婚之夜,伴娘与新娘同宿,第二天新娘即回门去娘家住。婚期之后,新郎再去请新娘回来,开始夫妻生活。有些新娘第一次回门就长达一两个月时间,谓之“坐家”,实际上是“不落夫家”婚俗的残存余音。新娘出嫁的路上,最忌讳打雷变天,因此婚期多在秋冬举行。

食俗:水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食,此外,水族还种植一些小麦、包谷、小米、红稗、红薯及饭豆等杂粮作辅助粮。水族农民不善种菜,因而蔬菜品种比较单调,青菜、广菜及大叶韭菜是最常见的蔬菜。水族比较重视养殖业和渔业,因此,各种牲畜禽及水产品为水族生活提供了必需的肉类食物。水族酸汤极有特色,其中以辣酸为最常用。辣酸用新鲜红辣椒加工制成。极少有炒菜,一年四季都吃“火锅”,一大锅酸汤加蘸水几乎就是每日不变的菜肴。即使偶有豆腐、肉或鱼,也习惯加入菜中,煮成一锅沾蘸水吃。水族喜爱喝酒,家家都会烧制米酒。逢年节、庆典或亲朋来访,都离不开以酒待客。水族好客有着悠久传统,轮流过端就是热情好客的文化表露。

丧俗:人死实行土葬。死者系妇女,要由娘家验看后才能人殓合棺。停枢期间设堂开祭,请男女歌手唱歌跳舞。

 

水族文化

 
 

语言:水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水语支。水族先民曾创制过自己的文字,称为“水书”,其形状类似于甲骨文和金文,但只有400多个单字,且多用于巫术活动。

文学:水族民间口头文学,还有流传久远、内容丰富的各种故事传说。有神话、风物民欲、男女爱情、善恶抗争、抗暴反霸、机智人物、花鸟寓意、哲理名言、新编故事等等。流传最广的有:《人龙雷虎争天下》,爱情故事有《月亮山》,小动物故事有《鱼姑娘》,机智人物有《帮土司办年货》,寓言故事有《石匠和木匠》等。

信仰:水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多神。认为古树、巨石、井泉都有神灵。生死、疾病、灾荒等都请巫师占卦念经,杀牲祭鬼,尤其以鱼祭祀为其特点。19世纪末、210世纪初,曾传入天主教,但信徒不多。在一些边远的山区,水族人有挂兽骨崇奉神灵的习俗。人们猎获虎、豹、野猪、野牛、熊等动物后,习惯把兽角或头骨整齐悬挂在墙壁上或悬吊在门上。有的地方宰牛祭祖时也留头角悬挂,使野兽、鬼神望而生畏,不敢进寨侵害人畜,同时也显示家庭的富裕与主人的猎技。

名人:邓恩铭,又名邓恩明,字仲尧,贵州荔波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291月,邓恩铭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酷刑、利诱、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在狱中,团结同志,坚持斗争,先后两次组织越狱未成,于193145日凌晨被反动军阀杀害。

居住:水族木楼,一般分上下两层。下层是整个上层房屋的承重部件,因此先修好基脚,根据木屋间架结构的性能,屋基只要求按地形用块石安稳柱脚即可,一般不要修整屋基平面。下层柱粗(直径一般在30厘米以上),柱身榫眼用穿枋纵横连结,每排底柱上端扣架粗大的原木作为横梁,梁与梁之间铺着垫木,俗称“楼枕”,枕上铺着宽厚的楼板(多为松树或枫树解成的板子),形成平整的楼面。上层屋架,一般每排为五柱四瓜(或称十一檩水步),也有五柱六瓜(或称十五檩水步)。木楼为穿斗式结构,在柱与柱之间用穿枋组成网络。特别是上层屋架柱脚扣枋为鱼尾式的斗角衔接,是水族木工在干栏建筑中最出色的创造。

舞蹈:“斗角舞”:又叫“斗牛舞”,相传远在明朝初年,水族祖先看到苗族有斗牛“吃牯脏”祭祖的场面,既热闹又隆重。水族因为穷,没有水牛,于是用竹篾编成斗笠,用木头削成水牛角的样子,安在斗笠顶端两侧,做成牛头,两人各拿一个,模仿牛相斗的架式,跳起了“斗角舞”。

民歌:水族民歌是水族民间口头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年代久远,喜闻乐见,流传广泛。几乎村村寨寨都有歌手,青年男女都能传唱。曲调变化不大,旋律较为简约;歌词能随时随地、因人因时而充填新的内容,抒发自己的感情。最能反映民间现实,世上苦乐,生产生活,爱情婚恋,奋斗人生,义气友情,欢乐幸福。唱出人民内心心声,倍受人民爱戴。

民乐:水歌有大歌和酒歌两种,歌唱时,以和声伴唱而不用乐器伴奏,大歌是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唱的歌,酒歌多在婚丧或宴会的场合下唱的。水族民间乐器有锣、皮鼓、芦笙、胡琴、唢呐等。铜鼓是水族传统的乐器,每逢喜庆节日都跳铜鼓舞助兴。

 

水族服装

 
 
 
 
服装:水族男子穿大襟无领蓝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着长衫,头缠里布包头,脚裹绑腿。妇女穿青黑蓝色圆领立襟宽袖短衣,下着长裤,结布围腰,穿绣青布鞋。水族女服多以水家布缝制,无领大襟半长衫或长衫。长衫过膝,一般不绣花边。而节日和婚嫁盛装与平时截然不同。婚礼服上装的肩部一圈及袖口,裤子膝弯处皆镶有刺绣花带,包头巾上也有色彩缤纷的图案。头戴银冠,颈戴银项圈,腕戴银手镯,胸佩银雅领,胸前的银饰是节日才佩带的。


水族娱乐

 
 

节日:水族除与周围汉族同样欢度传统节日外,本民族主要节日有三月三祭龙节(又叫祭天节)、六月六和六月二十四日祭山林节等。节庆期间,喜跳铜鼓舞和芦笙舞,做五色饭宴客,男女喜饮白酒、甜酒。

水族的节日习俗根据“水书”记载,水族历法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和春复秋冬四季。阴历的九月为其岁首,阴历的八月为其岁尾。根据水历,水族有自己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端”节和“卯”节。“端”节水语叫“借端”,是水族最盛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节日期间,男女老幼穿着盛装,走亲访友,互相祝贺。青年们唱歌跳舞寻求配偶。他们聚集在“端坡”上举行赛马大会,邻近各族也赶来参加,坡头上人山人海,形成民族和民族之间团结的盛会,端节的来源,传说在远古时代有兄弟数人,分家后各居一方,平时很少见面,到了谷子黄时,兄弟们彼此走访,共庆丰收,亥日是他们分家的日子,以后这个节日就世代相传下来。这就是说:“端节”是水族祈求丰收的一个盛“卯”节水族语叫“借卯”,逢每年的水历十月(阴历六月)择一个卯日举行。这个节反三都九阡的一部分村寨和独山县的水庆、永康、水利、莪蒲等地的水族才过。节日那天,人们要穿盛装上“卯坡”,尽情地唱歌预祝丰收和祭祀祖先。晚上击铜鼓、皮鼓娱乐。

体育:扭扁担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娱乐竞技项目,比赛时两名选手各持竹扁担的一端,分别向正反两个方向扭动,先松手或被对方将扁担扭转过来者即为落败一方。因其来自于日常生活,操作简单,器具方便,老少皆宜,所以倍受水族群众的喜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族民俗风情
水族节日
水族卯节
水书、端节、马尾绣,水族三宝
水族风俗与文化
民俗文化知识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