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悟空到底信什么

【墙头猴】33×65 纸本水墨|河夫作品(已在微店上架,阅读原文可进)

西游的主旨,到底是弘佛还是传道,自面世之后几百年众说纷纭。百年前,鲁迅独辟蹊径,把它定调为“神魔小说”,也就是说,满天神佛VS遍地妖怪,只有正邪之别,没有宗教之分,儒释道三教合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存在信仰的鸿沟。

但是,上一个系列“动机篇”扒过,书中处处又有三教互相较劲的暗线【传送门】

首先,以傅奕为首的大唐儒士极力反佛,甚至把它上升到弘扬佛教就会国将不国的地步(第八回);而道教诸神仙,对佛教徒明显是瞧不起的。

比如,在比丘国当国丈的寿星坐骑白鹿,见到唐僧时就说:“三教之中无上品,古来惟道独称尊。”(第七十八回)而五庄观的仙童清风明月,在听到观主镇元大仙说他跟即将到来的唐僧是老相识时,则不解地说:“孔子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等是太乙玄门,怎么与那和尚做甚相识!”(第二十四回)

白鹿,整天被神仙骑在下面的货色,在佛教徒面前却有满满的优越感;仙童,神仙系统中真正“未入流”的小跟班,对佛门子弟也如此鄙视,而且,使用的还是儒家的语录。可见,道派鄙视链中,道一等,儒二等,佛末等,这已是共识。

凡此种种,都说明宗教之争或明或暗,是不容忽视的存在。

在此背景下,审视男一号孙悟空的宗教归属问题,就很有必要了。

本来,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绝对的草根妖猴,应该像一张白纸,没什么信仰。给人的感觉,取经路上,他也是多做实事,不谈主义。

其实并不是这样。

第一回,石猴勇闯水帘洞,出来再带领群猴进去,猴子们只顾着“抢盆夺碗,占灶争床”,似乎忘了之前的诺言,于是:

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情节大家都很熟,但很少有人想过,一只石猴,怎么一开口就说出如此文绉绉的话来?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原是孔子的话,出自《论语·为政第二》: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人一旦失去诚信,不知能干啥好,就像车没有了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活销,将会寸步难行。石猴以此来提醒其他猴子,要守信用,拜他为王。

果然,此话一出,众猴“即拱伏无状,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为什么是“千岁大王”?

因为皇帝称万岁,封王只能称千岁。明朝大太监魏忠贤、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都权倾朝野,也只敢称“九千岁”,不敢称“万岁”,否则就是僭越,就像永远健康永远只能永远健康,想万寿无疆就会死得很惨。

再看,称王之后,猴哥“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注意这个“分派了君臣佐使”,就是确立了花果山只能有一个猴哥,有能力帮他管理猴群的,是臣子、佐使,其余的,就算真能站起来了,也只是猴民。

这又让人想起子曾经曰过的话。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齐景公问孔子,治理国家要注意什么,孔子说:“君主就该有君主样,臣子就该有臣子样;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这就是儒家的等级森严、尊卑有别,大到君臣佐使,小到父子夫妻,都按这原则来,各司其职,不能逾越。

孙悟空脱口而出就是孔子金句,统治花果山也独尊儒术,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对儒家思想有一定研究,至少信奉过这一套,才能如此驾轻就熟。

至于一只东胜神州的石猴,怎么能吃透诞生于南赡部州的儒家思想,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儒家思想之外,孙悟空对道家学说也颇有涉猎。当他飘洋过海寻仙访道,到了灵台方寸山时,一听到樵夫歌中有“静坐讲《黄庭》”句,立马就说:“《黄庭》乃道德真言,非神仙而何?”

《黄庭》即《黄庭经》,道教上清派的重要经典,全真教功课之一。如果不是天生自带的,那就是孙悟空在寻仙访道的八九年时间里,关注的全是道家学说,否则,怎么可能一听歌词中有“黄庭”二字,便知道是“道德真言”?

授业恩师菩提祖师,是西游里面最神秘的角色,很多人为他到底是佛是道掐个不停。首先,“菩提”一名跟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须菩提”(号称“解空第一”)高度重合。但在西游里面,菩提本人及手下仙童,却全是道家装束(当然也有可能是保护色)。他上课时则“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

至于长生不老,那当然是道家修为。佛说空,是变化无常,包括生命,都是在“不生不灭”中达致永恒,什么“向天再借五百年”,那是痴人妄想。只有道家,才会通过修炼实现生命的无限延续。

所以,在灵台方寸山求学时期的孙悟空,系统学的都是道家思想、法术,这个毋庸置疑。后来上天当弼马温、齐天大圣,有了天庭编制,也都是在道家系统内实现阶层跃升。

但他跟道家的蜜月期不长,在天宫无理取闹之后,被如来镇压,见识了佛法的威力,五百年痛定思痛,为了重获自由,在观音面前宣誓,又正式皈依佛门。

这个本来也正常,凡间很多人不也这样,磕磕碰碰大半生,走了很多弯路,最后找到自己真正的信仰。

问题是,入佛之后,孙悟空依然不是一个信仰坚定者。

第十六回,正式踏上取经路没多久,走到观音院,进了山门,唐僧诚心去打鼓,孙悟空就去撞钟,等到唐僧打完鼓,他还在撞钟,院里和尚问他怎么撞这么久,“悟空方丢了钟杵,笑道:'你那里晓得,我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的。’”

明显是玩笑话,但也透露出孙悟空的潜意识,并不是真心皈依,只是迫于无奈,一有机会就要宣泄一下,顺便埋汰一下师父。

所以,他虽然偶尔也会飙几句《心经》,但他对佛法甚至还没有儒家思想那么熟。跟八戒沙僧一样,保唐僧取经只是打怪升级攒“正果”的手段。至于取的是什么经,在东土大唐传播到底有什么意义,一概不关心。

所谓正果,说白了就是神佛的正式编制,有了编制,才能“配享香火”(香火对神佛有多重要,前面“动机篇”专栏已论述过【传送门】)

虽然,利益驱动下,佛道在很多时候也联手降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以曾经的道家弟子身份转成佛教徒,还是会遭人诟病的。第二十六回,孙毁坏了五庄观的人参果树,跑到蓬莱仙境找老寿星时,寿星一开口就是毒舌:

我闻大圣弃道从释,脱性命保护唐僧往西天取经,遂日奔波山路,那些儿得闲,却来耍子?

寿星还算厚道老头,话没说绝,但言语之中不乏揶揄:你都“弃道从释”了,干嘛还来找我。

到了第九十回,孙悟空拿九头狮子没辙,上东极妙岩宫找太乙天尊帮忙。见到天尊时,孙悟空施礼,天尊答礼道:“大圣,这几年不见,前闻得你弃道归佛,保唐僧西天取经,想是功行完了?”

从这些明知故问不难看出,这位号称大闹天宫的前齐天大圣,为了“脱性命”而“弃道从释”,早已成为仙道之间的笑话。

但是,对这些嘲笑,孙悟空不但不以为意,还认为这是“改邪归正”(第十九回在云栈洞对猪八戒说的)。他甚至还会这样教育车迟国国王:

今日灭了妖邪,方知是禅门有道,向后来再不可胡为乱信。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第四十七回)

就是不要乱信邪教,要跟他一样“三教归一”才能实现“江山永固”。

还记得吧,第十二回唐僧自己坦诚,他主动请命去取经,也是为了保李世民“江山永固”。

可见,西游不是宗教小说,而是宗教实用主义教科书。作为男一,孙悟空并不是信仰不坚定,而是谁更强、谁对我的“正果”更有帮助我就信谁。

说到底,信什么都是信个空,只有“正果”才是真正的利益所在,没有了正果,他什么都不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惧怕如来佛祖,见到观音菩萨却敬畏有加?镇元大仙心里在害怕啥
三教合一?透过诗词解读《西游记》宗教本色!
观音来救治人参果树,为何镇元子要对观音毕恭毕敬,原因不简单!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是谁设下的局 杨晓林
《西游记》中,九头狮见到主人服服贴贴,青牛精为何敢向主人丢金刚琢?
怪不得观音是菩萨之首,你看看她师父是谁,恐怕如来都要忌惮三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