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全的老许昌记忆 老照片诉说许昌历史的变迁

老照片诉说许昌历史的变迁
——最全的老许昌记忆
本月中旬,郑州潮生活进行了河南省18地市“最美城市”票选活动,截至活动结束,共有72981人参加了投票,没想到排行河南第一的“最美城市”竟然是莲城——许昌。



近年来,许昌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可以从一张张老照片见证许昌变化的点点滴滴,这些老照片不仅见证了许昌的发展与进步,也是许昌发展,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的一个生动缩影。
     许昌作为河南十大宜居城市之一,大面积的绿化植被为整个城市增添了生命的气息,从而也使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这个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的城市。
     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许昌22条老街名称反映出许昌老城的历史变迁,承载着许昌老城的历史记忆。细细品味这些老街名称,感受许昌老城的沧桑和厚重,古都人的骄傲感油然而生。  
    以方位命名: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

许昌城内大街以方位命名的有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东、西大街贯通东、西二门;南、北大街因衙坐北向南,故不相对应

南大街直贯衙前,至西大街东口处交错构成大十字街。

北大街贯通安怀街至东大街西口处,与文明街衔接交错构成小十字街。

两条十字街之间为全城制高点,地处平稳、均衡的中央隆起部位,故名 天平街。

旧时,南大街为全城最繁华地段,京广杂货,缎皮鞋帽,金银首饰,中、西药房均在此街开设,著名商号有豫茂、隆和、福聚通、老盛德等。该街北段有世界、中华、商务书局分支机构。

北大街和安怀街有干、鲜果行28家,自然形成贸易市场,方圆百里的红枣、胡桃、柿饼等多在此处集散。西大街有白铁、土产日杂业,中段与清虚街、古槐街交会处俗称老市口。

东大街多住官绅人家,县商务会设于路北。大绅士徐立吾、王梦九、张介眉、孔绍周、王荫棠均住此街。东门内路南葛家大院,并排四座插花门楼,宅第连绵,房舍数百间,占地一顷有余。

天平街东口建穿心阁;西口建钟楼,顶悬大钟一口,敲打时声震四方,抗战时期被当作警报器。花纱业同来公会设天平街路北,理事长靳子章与26家花行掌柜均属殷商富户,天增仁、宏康两钱庄也聚财于此。因此,该街有“金银库街”之称。

以树木花草命名:如榆柳街、古槐街。

许昌街道以树木花草命名的有榆柳街、古槐街,街旁有柳树园、桐树园、夏家花园、孔家花园等。

民国以后,桐、柳二园为土娼所据,已为不堪涉足之秽地,古槐、榆柳也被砍伐殆尽。

以姓氏命名:如寇家巷、臧胡同、魏胡同等。

许昌还有不少以姓氏命名的里巷胡同,如寇家巷、臧胡同、魏胡同、菅胡同、金胡同、大王胡同、小王胡同、佟胡同等,多为同姓聚居区。

以建筑命名:如奎楼街、聚奎街、文昌街。

许昌旧有文昌阁、奎星楼、文明寺,以此命名的街道有奎楼街、聚奎街、文昌街、文明街(今察院西街)、文会街、引龙街,皆位于城东南隅,寓意“紫微照临,奎星提斗,辅文会友,科甲连绵,振兴许昌一代文风”。

奎楼街有粮行31家,附近各县粮谷咸集于此,“每晨籴粜斗把喝唱不绝于耳”,传有“中原熟,奎楼兴”的谚语。该街北段路东有打更庵,为夜晚更夫巡值宿处。

民国以前,许昌有州衙黉学、书院、察院、武校场等,以这些单位所在地命名的街道有衙前街、衙后街、西署街、文庙街、学巷街、书院街、考棚街、校场街。

原许昌车站西署街为常平仓旧址,又称仓房街。文庙街前有大集,莲城水产多集此销售。书院街在文庙后,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后,国民党许昌县党部设该街路北,改称党部街;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文庙后街。
  旧时,该街西口为面市口。该街有陈家磨坊,养骡8匹,石磨5盘,日磨小麦400余公斤供应市场。考棚街路北为老察院旧址,“岁科学院案临,童生应试分号入座,场外多设考棚”。由此,该街自然形成笔墨纸砚、书画古董、揭裱箱卷市场。校场街距火车站较近,为转运业中心。
  以池沼、井水命名:如南九曲街、北九曲街、井巷街。
  南九曲街、北九曲街、井巷街、井园街是以池沼、井水命名的街道。
  “九曲”源自“黄河九曲十八弯”。昔日南城墙内西段池沼接连、曲折回环,后来成为街道,遂以“九曲”取名。
  南九曲街旧为草帽及革帽辫市场,又称草帽街;北九曲街有典当铺,俗称当铺。
  井巷街之井指西门内古槐下之大井。
  因行业缘故而得名:如机房街
  城北隅的机房街是一条手工织机作坊集中的街道。清代咸丰、同治年间,织业鼎盛,有“机生轧轧响北城”之称。集中于衙前街的铜匠铺,制作锅、盆、碗、壶等生活用品,行人过市,一片叮当之声。
  1906年,京汉铁路通车,由车站至南关新辟一条大街。由于位置优越、客流量大,许多娱乐场所如国民电影院、华顺戏园、三星舞台遂应运而生。因这些东西比较洋气,该街故称“洋街”。烟花妓女、卖唱者觅地而居,这里遂出现了太平里、孔家里、太康里、升平里几个弄堂。
  20世纪30年代的“洋街”,秦楼楚馆林立,饭庄酒铺遍布,剥削者在这里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
  1927年后,该街改称大同街。据许昌《地名志》记载,大同街大概是取孙中山先生“天下大同”之意。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该街又称“胜利街”。 从老照片里看到了城市的过去,也看到了城市的变化和未来。( 网络资料,编辑牛岗全)
历史悠久的许昌古城


许昌,古为许国,“许”源于尧时,高士许由牧耕此地,洗耳于颍水之滨而得名。三国时期,许昌为魏五都之一。魏黄初二年(221年),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在中国历史上历来是群雄逐鹿,兵家必争之地。
许昌老照片


1935年(民国时期)的许昌南大街

1949年许昌最早的卷烟厂(泰兴烟厂)许昌卷烟厂前身

50年代的许昌卷烟厂

原许昌行署、市政府所在地

1967年游行队伍经过南大街

许昌火车站

许昌饭店

昔日小西湖风景

昔日南护城河及河上旧桥

清代法国人拍摄的许昌文峰塔

春秋楼遗址

1999年许昌衙前街老专署大门

1999年西署街3号的许昌专区中院

六七十年代的许昌实验小学

1999年察院西街的老市场(原西大街小学一带)

原大十字街向衙前街一带

原许昌车站

1999年的许昌天平街


1969年许昌市各界在火车站广场欢送知青上山下乡

六十年代的七一旅社

1999年的许昌市群艺馆

1998年的许昌市北大街

1999年的许昌东大街

七十年代的许昌西大街

1998年的许昌清虚街弹花社北一带

1978年的许昌市图书馆

1981年众人争睹文峰塔冒白烟怪现

1949年的许昌灞陵桥

六十年代的许昌中立交

1998年的许昌南大街友谊商场一带

70年代末的许昌继电器

当年繁华的许昌南大街南,远端是南门灯塔。

1999年的许昌莲城商场一带

1999年的思故台市场

当年繁华的街景。那位大神说说是哪条街。

1980年许昌的繁华市场

过去的许昌烟城宾馆

早日的许昌鸟瞰图

六、七十年代的许昌七一路

昔日许昌市区鸟瞰图

1975年的中立交鸟瞰图

1969年的许昌站前旅社与汽车站
今日的许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今日的许昌更具现代化气息,是中国精彩城市首批上线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中国宜游城市、中国宜居城市、中国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明天的许昌——生态文明精彩无限

形成于明嘉靖年间,拥有500年历史的许昌护城河迎来新生。许昌水系连通工程,将实现人文特色与现代景观相结合,打造绿色水上客运走廊和蓝色水上游憩走廊相呼应的标志性品牌形象。伴随着三大水利项目逐步建设完成,我市将利用水系相通、地域相接、文化相融的优势,设置水系环通公交专线、亲水公交专线。亲水公交专线,起点为灞陵桥景区,途经南顺河街、桥头游园、东顺河街等主要水上旅游景点,终点至许昌旅游服务中心。“水游专线”既可供市民娱乐,又可让游客乘坐观光。根据许昌市水上公共交通规划,许昌市将在护城河沿线建设望荷码头、清风码头、荷香码头、春秋码头、荷塘码头、西峰码头等10个码头,投入符合航道宽度大于18米、船长4米至10米、船宽小于4米的玻璃钢结构船舶10艘。同时,围绕市区水系连通工程主要景点、游览区,投入100辆“水上公交”,每日运行56至60班次,满足市民上下班及市民及外地游客一舟游许昌的愿望。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彩绝伦的铅笔画
许昌游记百科
许昌,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对吗
赣州的“三十六条街七十二条巷”
韦驮庙大街
北京瞬间(1121):最短胡同一尺大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