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视觉建构视域下明代凤冠的结构辨析

摘要

凤冠为古代贵族妇女所戴的礼冠,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时期,成熟于明代。明永乐时期,后妃凤冠分为礼服冠和燕居冠,结构十分复杂。虽《明宫冠服仪仗图》绘制了凤冠的廓形,但其每个部件的名称和形制却无从知晓。文章从视觉建构角度出发,运用史学、服装学、艺术学和设计学相关知识和技术手段来解读凤冠的详细结构:1)《明宫冠服仪仗图》绘制的凤冠,在部件上与文字记载存在一定的差异;2)每个凤冠有十余种部件,而所有零部件多则上千个;3)通过互相印证同类凤冠的图像并比对出土实物,凤冠每个部件的名称和形制得以考证。由此,论证结果认为凤冠结构复杂,文字记载和图像存在一定的差异,辨析凤冠每个部件的名称和形制,是准确建构凤冠视觉形象的根本。

作者: 闫兰兰,谢 红,周志鹏

作者简介: 闫兰兰(1985-),女,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服装历史、服饰文化、服装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上海 )

关键词:  明代;后妃;凤冠结构;史学;视觉建构;艺术学;设计学


研究背景

凤冠为古代贵族妇女所戴的礼冠,因冠上饰有凤凰而得名。凤冠始于汉代,《后汉书·舆服志》记载“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祭服之冠饰,上有凤凰”。至宋代凤冠被确定为礼服冠,并收入冠服制度。《宋史·舆服志》记载“北宋后妃在受册、谒庙等隆重场合,俱佩戴凤冠”。凤冠成熟于明代,其形制更为典型,为中国凤冠之最,《明史·舆服志》《大明会典》和《明宫冠服仪仗图》曾详细记载了永乐时期皇族女性凤冠共九顶[1]。清代时期的皇后朝冠依旧沿用凤凰装饰,却与宋明凤冠的形制截然不同。即便是同一朝代的后妃凤冠也富于变化,装饰手法各不相同。史料中关于凤冠的记载颇为丰富,名目繁多,包括文字和图像记载,虽然凤冠的整体形制比较明晰,但从视觉建构角度来看,凤冠上百个部件的名称和形制却缺乏系统的研究。关于凤冠的具体结构,仅从文献入手不足以进行全面考证,而从文字、图像和实物三方面进行交叉考证则更加准确[2]。鉴于此,本文以永乐时期后妃凤冠为例,对凤冠的部件进行剖析。

明代永乐时期后妃凤冠的文字和图像记载于《明史·舆服志》和《明宫冠服仪仗图》中,其中《明宫冠服仪仗图》分为文字和插图两部分,文字部分是对明代后妃诸王等冠服制度的介绍,与《明史·舆服志》的记载基本一致,且较为详细,与明代万历年间申时行重修的《大明会典》也完全一致。明代凤冠出土实物可参考1957年北京市昌平县明十三陵定陵出土的四顶凤冠,孝端皇后和孝靖皇后各两顶,分别为十二龙九凤冠、九龙九凤冠、六龙三凤冠和三龙二凤冠[3]。

从文字记载、图像和实物来看,明代后妃凤冠的整体形制比较清晰,非常具有辨识度。但凤冠每个部件的名字和具体形制却含糊不清,要弄清楚明代后妃凤冠的详细结构,还需要将文字、图像和实物相互印证,并借助史学、服装学、艺术学和设计学相关学科知识和技术手段,结合视觉建构角度加以分析。本文以《明宫冠服仪仗图》所绘制的永乐三年皇后和太子妃礼服冠及皇后燕居冠为主要研究对象。

明永乐时期后妃凤冠的种类及文字记载

说文解字载:“冠有法制,冠是用来约束头发的,古时之冠有法度限制,等级不同,场合不同,要戴不同的冠。”[4]古代不只是男子戴冠,女子也戴冠。明代永乐时期后妃凤冠是皇后、皇妃、太子妃、亲王妃等皇室成员的首服,包括礼服冠和燕居冠,且永乐时期皇后和太子妃有礼服冠和燕居冠,而其他嫔妃及皇室成员仅有燕居冠,凤冠的数量与皇后及太子妃较高的等级地位成正比。

皇后礼服冠为九龙四凤冠,《明史·舆服志》记载:“其冠圆匡,冒以翡翠,冠饰翠龙九,金凤四,中一龙衔大珠一,上有翠盖,下垂珠结,馀皆口衔珠滴,珠翠云四十片,大珠花十二树、小珠花数如之。三博鬓,饰以金龙、翠云,皆垂珠滴。翠口圈一副,上饰珠宝钿花十二,翠钿如其数。托里金口圈一副。”

皇后燕居冠为双凤翊龙冠,清代张廷玉所著《明史·舆服志》记载:“冠用皂縠,附以翠博山,上饰金龙一,翊以珠。翠凤二,皆口衔珠滴。前后珠牡丹二,花八蕊,翠叶三十六。珠翠穰花鬓二,珠翠云二十一,翠口圈一。金宝钿花九,饰以珠。金凤二,口衔珠结。三博鬓,饰以鸾凤。金宝钿二十四,边垂珠滴。金簪二。珊瑚凤冠觜一副。”

太子妃礼服冠为九翚四凤冠,《明史·舆服志》记载:“漆竹丝为匡,冒以翡翠,上饰翠翚九、金凤四,皆口衔珠滴。珠翠云四十片,大珠花九树,小珠花数如之。双博鬓,饰以鸾凤,皆垂珠滴。翠口圈一副,上饰珠宝钿花九,翠钿如其数。托里金口圈一副。”

对比三顶凤冠的文字记载,其部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明代后妃凤冠主要部件

Tab.1 Main components of empresses’phoenix coronet in Ming dynasty

从文字记载来看,皇后九龙四凤冠的主要部件有14种,皇后双凤翊龙冠的主要部件有14种,太子妃九翚四凤冠的主要部件有12种。其中,每种部件又包含很多子部件,其零件数量达上百个。徐文跃[5]在《明代的凤冠到底什么样?》一文中就对明代凤冠的大体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将凤冠的结构从材质和工艺分为金事件、辅翠事件、珍珠装饰及冠胎等内容,为凤冠整体结构的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但每个部件的名称、具体形制、布局及排列顺序还需要与图像进行比对分析。

明永乐时期后妃凤冠之图像

中国素有衣以载道的传统,历代统治阶级十分重视服饰的政治统治功能,将其作为“分亲疏、辨贵贱、明等威”的工具,衣服形制确定之后,人们便按照这种式样穿着,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得以有秩序进行,因而天下大治[6]。历代服饰制度等级森严,尤其是皇族服饰,从祭服、礼服到常服,制度严谨,以充分体现“垂衣裳而天下治”。明代凤冠是后妃首服,在等级上也颇为严格。《明宫冠服仪仗图》绘制了永乐时期后妃凤冠平面图,且为彩色图像,对凤冠结构的辨别和分析大有裨益。

《明宫冠服仪仗图》所绘制的皇后九龙四凤冠如图1所示。皇后九龙四凤冠为无色线描图,对凤冠各个部件的绘制情况如表2所示。

图1 永乐三年皇后九龙四凤冠

Fig.1 Empresses’phoenix coronet with nine dragons and four phoenixes in Ming dynasty

表2 皇后九龙四凤冠的部件绘制情况

Tab.2 The drawing of empresses’phoenix coronet with nine dragons and four phoenixes

由表2可见,九龙四凤冠的图像在色彩和结构表达上十分模糊,不能显示该凤冠具体结构和部件布局,还需从文字、同类凤冠图像和出土凤冠实物中获得线索,如九翚四凤冠。九龙四凤冠有一个部件比较特别且存在争议,即“中一龙衔大珠一,上有翠盖”,这里的翠盖类似帝王所乘的舆上面用翠羽为饰的华盖,也就是用来装饰大珠的翠羽小盖子。

《明宫冠服仪仗图》所绘制的皇后双凤翊龙冠如图2所示。皇后双凤翊龙冠为彩色图像,对凤冠各个部件的表达情况如表3所示。

图2 永乐三年皇后双凤翊龙冠

Fig.2 Empresses’phoenix coronet with flying dragon and two phoenixes in Ming dynasty

表3 皇后双凤翊龙冠的部件表达情况

Tab.3 The expression of empresses’phoenix coronet with flying dragon and two phoenixes

由表3可见,双凤翊龙冠图像在色彩和结构表达上比较清晰,但文字和图像在颜色和部件形制上略有出入,比如图像中并无文字中记载的翠凤,而文字中并没有图像上描绘的翠钿,且图像中三个博鬓都要下垂珠滴等。

《明宫冠服仪仗图》所绘制的太子妃九翚四凤冠如图3所示。太子妃九翚四凤冠为彩色图像,对凤冠各个部件的绘制情况如表4所示。

图3 永乐三年太子妃九翚四凤冠

Fig.3 Prince wife’s phoenix coronet with nine pheasants and four phoenixes in Yongle third year of Ming dynasty

表4 太子妃九翚四凤冠的部件绘制情况

Tab.4 The drawing of prince wife’s phoenix coronet with nine pheasants and four phoenixes

由表4可见,双凤翊龙冠的图像表达比较清晰,但有些部件的具体形制还有待考证,比如大珠花和小珠花的具体形制等。以上三顶凤冠中,皇后礼服冠九龙四凤冠的图像最为模糊,但从结构上来看,它和太子妃礼服冠九翚四凤冠非常相似,所以其结构可以参考九翚四凤冠。三顶凤冠有很多相同的部件,通过图像互相印证可以得知每个部件的大致形制及它们在冠上的位置和布局。未绘制的部件或表达不够完整的部件,还需要依靠实际出土的凤冠进行补充。

明代后妃凤冠之出土实物

在实物方面,明代定陵出土的四顶凤冠无疑是最好的参考系。明代定陵是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与其两位皇后(孝端王皇后、孝靖王皇后)合葬的陵墓。明代定陵出土了四顶凤冠实物,本文以孝靖皇后的十二龙九凤冠和孝端皇后的六龙四凤冠为例进行分析。

孝靖皇后的十二龙九凤冠,正面顶部饰一龙,中层七龙,下部五凤;背面上部一龙,下部三龙;两侧上下各一凤。龙凤均口衔珠宝串饰,龙凤之间插饰翠云、翠叶。冠后面下部左右各嵌金龙首一个,龙口衔博鬓,左右各三扇,全冠共有宝石121块,珍珠3 588颗,小红宝石18块。冠总重2 595 g[7],其复制品如图4所示。

图4 孝靖皇后十二龙九凤冠复制品

Fig.4 The replica of Empress Xiaojing’s phoenix coronet with twelve dragons and nine phoenixes

孝端皇后六龙三凤冠上的六条龙均由金丝编织而成,三只凤用翠鸟羽毛制成,栩栩如生。该凤冠极其奢华,共装饰红、蓝宝石128块,各种珍珠多达5 400余颗,可见其复杂程度[8]。该凤冠通高35.5 cm,冠底直径约20 cm,博鬓长31.8 cm,宽8 cm,重2.905 kg[9],其复制品如图5所示。

图5 孝端皇后六龙三凤冠复制品

Fig.5 The replica of Empress Xiaoduan’s phoenix coronet with six dragons and three phoenixes

从出土的凤冠实物来看,冠上各个部件的排列和布局比较清晰,对凤冠部件的表达情况如表5所示。

表5 明代凤冠实物的部件表达情况

Tab.5 The expression of components in real phoenix coronets in Ming dynasty

由表5可见,实物在工艺和结构上对图像进行了补充,且能够部分清晰地表达永乐时期凤冠的部件,如帽匡、龙、凤、珠滴、珠结、珠翠云、博鬓、翠口圈、金宝钿和珠宝钿等。但还有一部分部件却并未出现在实物凤冠上,如珠牡丹、珠翠穰花鬓、大小珠花、翠钿、金簪、金口圈和珊瑚凤冠觜等。这些部件的名称和形制,还需要再反过来结合文字和图像进行考证。

代永乐时期后妃凤冠之结构细节

结合上文的文字、图像和实物,可以对《明宫冠服仪仗图》中永乐三年的九龙四凤冠、双凤翊龙冠和九翚四凤冠各个部件进行更为准确的辨析。其中,皇后和太子妃的礼服冠结构较为类似,因此选择有彩色图像的太子妃九翚四凤冠进行分析,更易于从视觉建构角度进行解读。

首先是明代永乐三年皇后的双凤翊龙冠,对其各个部件进行拆解分析,如图6所示。

图6 皇后双凤翊龙冠的构造分析

Fig.6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diagram of empresses’phoenix coronet with two phoenixes and flying dragon

图6详细标明了双凤翊龙冠的结构和部件名称,通过文字、图像和实物分析,可以对每个部件的内涵进行分析:

1)冠用皂縠,附以翠博山:帽胎用黑色绉纱织物,帽上另外加上翠色山状织物,由于翠博山上要装饰金龙,所以织物的材质比较容易加装饰。“縠”为有皱纹的纱。

2)上饰金龙一,翊以珠:帽前方翠色山状织物上有一条金龙,口里有一珍珠,龙好似要跟着珍珠起飞的姿势。“翊”为起飞时的样子[10]。

3)翠凤二,皆口衔珠滴:点翠工艺的凤二,口衔珠滴。《明宫冠服仪仗图》中将双凤翊龙冠中口含珠滴的翠凤画成金凤,与文字不符。“珠滴”为一串颗珠子,如水滴一样下垂。

4)前后珠牡丹二,花八蕊,翠叶三十六:帽前后各有一朵镶嵌珍珠的牡丹,有八个花瓣和花蕊,周围装点翠色叶子三十六片。

5)珠翠穰花鬓二:用珍珠和点翠工艺制作的盛开的花鬓二。

6)珠翠云二十一:用珍珠和点翠工艺做的云形头饰二十一个。

7)翠口圈一,金宝钿花九,饰以珠:帽檐上有翠色的帽圈,起装饰和加固帽檐的作用,上面有金宝钿花九,装饰珍珠。图像显示还有翠钿,翠钿应该也为九。从图像可知,“翠口圈”为翠色帽檐外铺翡色,金宝钿花为金和宝石做成的花钿,珠宝钿花为宝石和珍珠做成的花钿,翠钿是点翠工艺的花钿。

8)金凤二,口衔珠结:还有口衔珠结的金凤二。“珠结”为一串珍珠做成的类似中国结的装饰品。

9)三博鬓,饰以鸾凤,金宝钿二十四,边垂珠滴:两边各有三个博鬓(古语对对称的服饰结构,有略写的习惯[11]),上面有鸾凤,还有二十四个金宝钿花,博鬓边缘都垂珠滴。图像的珠滴部分与文字不符,应该是三个博鬓都垂有最下方博鬓的珠滴。

10)金簪二:从图像看,金簪应为金凤底座部分,起到固定帽子和头发的作用。

11)珊瑚凤冠觜一副:珊瑚色或是珊瑚做的嘴一副,该嘴应是开在帽圈上的口子,起到调节帽圈大小的作用,从定陵出土复制的凤冠可以看出,如图7所示。

图7 皇后九龙九凤冠的凤冠觜结构

Fig.7 The structure of the opening of empresses’phoenix coronet with nine dragons and nine phoenixes

综上可见,在凤冠部件色彩和结构上,文字记载和图像描绘略有出入,有可能是绘画中出现的小失误。有些凤冠的结构如“珊瑚凤冠觜”,则需要依靠出土实物进行分析。

其次是明代永乐三年太子妃的礼冠九翚四凤冠,对其部件进行拆解分析,如图8所示。

图8 太子妃九翚四凤冠的构造分析

Fig.8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of prince wife’s phoenix coronet with nine pheasants and four phoenixes

图8详细标明了九翚四凤冠的结构和部件名称,通过文字、图像和实物分析,可以对与九龙四凤冠相异的部件内涵进行解读:

1)漆竹丝为匡,冒以翡翠:帽匡用上了漆的竹丝做帽胎,上面覆盖一层翡翠色。“翡翠色”由两种颜色组成,即翡色和翠色,翡为赤色,翠为青色。图像帽匡部分为翠色,帽檐为赤色,恰好为翡翠之色。

2)上饰翠翚九、金凤四,皆口衔珠滴:帽匡上有翠色的翚九,从图像来看,翚为翡翠色,有两种,一种是翡身翠尾,一种是翡尾翠身,交替排列;金色的凤四,翚和凤的嘴里皆衔珠滴。“翚”为一种五彩雉鸡。

3)大珠花九树,小珠花数如之:冠上还装饰大珠花和小珠花各九树。这里的量词用“树”,说明珠花不是单支的,其形制应如树一样,有多个花枝,各九束;大珠花为盛开的花,小珠花为花蕾。

4)托里金口圈一副:应该是镶在帽檐内部边缘的帽圈,起到加固和调节大小的作用。

由九翚四凤冠图像和凤冠实物,可分析出九龙四凤冠的结构,若单单将九翚的位置换成九龙,并不合理,因为龙居凤之下是违反常理的。龙高于凤,而凤高于翚,所以排列的时候要谨遵这一尊卑原则。其余部件布局可参照九翚四凤冠的细节。

结 语

本文对明代永乐时期后妃凤冠的复杂结构进行了详细辨析,通过对文字、图像和出土实物的比对,考证了明代永乐时期后妃凤冠各个部件的名称和形制。凤冠的部件种类繁多,且各个时期的凤冠在细节上有所差异,在文字记载、图像绘制和实物复原上也存在不同之处,辨析并解读特定凤冠每个部件的名称和形制,是准确建构凤冠视觉形象的基础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略)

PDF下载

来  源 | 《丝绸》2021年 第58卷 10期 

发  布 | 浙江理工大学杂志社新媒体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后妃头饰名称图解(二)
中国宫廷后妃的“王冠”
古代后妃的首饰是什么样?看看已出土的文物,比影视剧中精美太多
中国古代首饰名称
凤冠落地:姻缘缔结,悲剧也埋下伏笔,明宣宗为何要废掉胡皇后?-今日头条
一部《清平乐》,半部大宋衣冠,还原度有多高看对比图一目了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