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京绣纹样在现代服装中传承设计与应用研究
userphoto

2022.06.10 安徽

关注

摘要

非遗“京绣”发源于北京,是体现中国皇家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深入分析和研究京绣纹样传承与创新设计方法,对于更好地保护和振兴传统工艺,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京绣艺术的发展与传承的问题引入,以京绣最具特点的纹样进行专题分析,结合现代服装图案的特点进一步论证,并尝试在服装创新设计中实践。通过实践说明京绣在现代服装中可以产生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最后总结出京绣纹样在现代服装图案中传承与创新设计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为服装行业提供参考,为京绣艺术的传承和传统工艺振兴提供新的应用探索与灵感。

作者: 丁雅琼, 潘海音, 卢湋翰

作者简介: 丁雅琼(1988-),女,讲师,主要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品牌与产品策划的教学科研工作。

( 北京服装学院 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北京 )

关键词:  京绣;非遗;服装图案设计;传承与创新设计;设计方法研究


研究背景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2014年“京绣”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国办发〔2017〕25号)文件指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有助于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化生态,丰富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文件(文旅非遗发〔2018〕12号)亦提出《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并把“京绣”列为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之榜首。

在现有研究文献中,如清代沈寿的《雪宧绣谱》和洪涛等编著的《京绣》,主要以论述京绣的历史发展、传统技法为主,涉及现代服装设计应用方面比较少,而应用方法研究文献则更为匮乏。岸本孝士的《刺繍テクニックと刺繍ビジネスの傾向》记载了日本传统刺绣在服装应用方面的一些研究[1]。作为京绣最具特色的纹样设计方法研究相关文献还处于空白阶段,这为本文提供了研究空间。

笔者走访京绣传承人等实地调研了解到,京绣艺术面临着传承的困境。截至笔者发稿,国家级京绣传承人有2位,分别是来自北京房山区的刘秀花女士和河北定兴县的梁淑平女士。通过刘秀花女士口述《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2]提到:“传承中的困境——图案的设计缺乏人才。”通过她的刺绣作品可以看到品类比较单一,大部分是绣片工艺品,图案设计出自她年过六旬的弟弟,且大部分以复制旧图为主。笔者通过对京绣纹样与现代服装图案进行专题分析,尝试在服装创新设计中实践,总结出京绣图案在现代服装图案中传承与创新设计的规律和方法,为京绣艺术的传承与传统工艺振兴提供新的启示。

京绣艺术的历史与发展

“京绣”又称“宫廷绣”,或简称为“宫绣”,广义是指北京地区的手工刺绣。狭义则是指以北京为中心的地方绣种,融合了苏、湘、蜀、粤等多种刺绣工艺而形成自身特色的宫廷装饰风格的手工刺绣。

1.1 京绣艺术的历史

目前北京地区最早的刺绣实物是1974年大葆台西汉墓出土的绛紫绢地刺绣残片[3],而作为宫廷装饰的京绣起源可追溯到辽代。据《契丹国志》中“锦绣组绮,精绝天下”[4]记录,辽代时期在燕京(今北京)设有“绣院”,主要为帝王、宫廷日常穿戴和生活装饰服务。

1.2 京绣艺术的发展

元朝在北京定都后,召集了各地绣工进京为宫廷刺绣,此时宫廷的刺绣融合了各地的多种刺绣工艺,京绣艺术初具雏形。

在明代,朝廷分别在北京和南京两地设织染局,织绣业发展迅速,为北京地区刺绣的集各家所长奠定了基础。

清代时期,《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记载了“绣作司作绣”[5],主要为皇宫服饰与殿堂陈列服务。据《雪宧绣谱》[6]记载,1907年著名刺绣艺人沈寿奉命担任农工部绣工科总教习,她亲自授给宫廷绣工精湛的刺绣绝技。宫廷刺绣融合各绣种之精华,并使用皇家专用的图案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宫廷装饰风格,被誉为“宫绣”。

1911年封建王朝结束,为皇宫服务的宫绣随之消失,宫廷刺绣艺人流离北京,这些艺人在传承宫绣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民间元素的刺绣作品,后人称之为“京绣”。

进入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生活的改变与工业的发展,京绣已不再是日常所需,手工刺绣业逐渐没落。绣品多见于复刻龙袍、工艺品,迫于市场的压力,工艺水平参差不齐。

京绣纹样特点分析

纹样,现代称“图案”或“花样”。京绣纹样以明清时代宫廷纹样著称,题材丰富多彩,遵循“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擅于运用象征、形意结合等来表达美好愿望。

2.1 宫廷纹样,服饰纹样等级分明

宫廷纹样是指生活在宫廷中的皇帝、后妃、皇室成员、官吏等所使用的纹样,京绣中的宫廷纹样属于皇家专用,非颁赐不可僭用,《明史·志第四十三舆服三》[7]规定官吏服饰不能织绣龙凤纹和使用玄、黄、紫三色,以此象征皇家至高无上的权利。为了加强统治,清政府制定了冠服制度,对帝王、贵族、官员的服饰纹样及用色有着明确的规定。如只有帝王可以使用五爪龙纹样和十二章纹,官员的官服补子有明确的纹样等级等。

2.1.1 龙凤纹

在京绣中,龙凤纹样非常常见,其中以五爪金龙为常见的龙纹。京绣“龙”纹样不是抽象简易图像而是身体各部分完整,麟角分明,头和爪吸取了走兽的特点:龙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颈似蛇、麟似鲤爪似鹰,传达庄严威武的感觉。龙纹绣制最为精细,堆金、圈金、蹙金和套针这四种华贵的刺绣工艺常用来绣制龙面、龙鳞、龙爪和须发的细节,生动地表现出金龙神采飞扬的气势。蟒纹运用在赐服上,其最大分辨之处是只有四趾爪,形态与五爪龙纹无太大差别。平金绣、彩色绒线绣常用于蟒袍纹样中,体现其华丽、大气和地位,蟒袍整体纹样绣制工艺及用色比龙袍简化许多。

京绣中的凤纹以翔凤为主,形态为双翅展开呈飞翔状,翔凤又分为升凤、降凤和平飞凤等形式。凤尾多以“羽翼尾”与“卷草尾”常见,也常和花卉类纹样一起出现,在服饰当中常以缠枝纹搭配鸾凤、对凤。

龙凤纹主要采用京绣中的盘金技法及打籽技法来绣制,体现皇家的尊贵和身份地位。盘金技法是先用金银线盘成纹样形态,再用色线固定在纺织平面上,盘金线可勾勒图案边缘,绣出的纹样极其精致且凹凸有致(图1,故宫博物院收藏)。

图1 清代龙凤纹

Fig.1 The pattern of dragon and phoenix of the Qing Dynasty

2.1.2 瑞兽禽鸟纹

瑞兽禽鸟纹样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和封建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的营造之象。如麒麟纹,被视为祥瑞太平的象征。其头似狮角似鹿,眼似虎身似麋、龙鳞牛尾,形态自宋代之后逐渐靠向龙纹;躯体开始有鳞片;颈部鬃发及尾部毛发飘逸;背部、皮毛、四肢出现火焰纹;鼻翼长出触须,面部形态形似龙;蹄如同马,尾巴形同扇状。明代时期的麒麟纹,头如龙首形态矫健,大多呈前肢伸、后肢蹲坐状;清代麒麟纹身体比例被改变,体型臃肿,面部注视前方,神态坚毅严肃,尾部造型夸张;清代麒麟多为四肢站立,站姿形态似马,右脚稍稍抬起向内。

仙鹤纹样乃官服中权力品级最高纹样,用于文官一品的补子中。仙鹤头部圆滑,头顶一点红,颈部较长,身体羽毛洁白,展翅眺望远方姿态优雅,常作为主纹样与祥云、山海或八宝一同出现。清代康熙时期开始以金线和孔雀羽线加入到绣线中,以平针绣和盘金绣法为主要工艺。清代嘉庆时期开始到清代晚期的仙鹤纹构图上内容繁多、纹样平面化,仙鹤被弱化,并常由祥云、缠枝、折枝花卉和海水山崖相伴,色彩上鲜艳、色调统一,构图繁而不乱,层次分明。

瑞兽禽鸟纹在官员官服的补子中大量使用,常用滚针和施针技法来表现瑞兽毛发顺滑、蓬松和生动。王爷、贝勒为圆补,而文武官员则为方补,以刺绣图案来区分品级。文官以飞禽纹样分九品区分等级,武官以走兽纹样分九品区分等级;一至四品着绯袍,五至七品着青袍,八九品着绿袍。

2.2 图案纹样题材丰富

京绣图案遵循“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图案题材丰富,可归纳为形、意、象征三大类,用谐音、会意、结合等来消灾辟邪和表达美好寓意[8]。纹样题材丰富,选用极其考究。

形态类主要是指通过物象的形态特征来表达美好寓意。如“梅兰竹菊”四君子寓意人的高洁品格;牡丹花雍容大度,寓意吉祥富贵;松柏四季常青,寓意长寿;石榴千房同膜,寓意多子多福。京绣中的植物类图案承袭了唐宋的风格,如最具代表性的缠枝纹,寓意生命的生生不息、长生与富贵,常以装饰性纹样的形式出现在皇室服饰中;又如缠枝牡丹、缠枝菊纹样,常以四方连续的形式满绣在整件服装中。

“意”类可分为文字类、谐音类、传统节日节气和民俗吉祥寓言纹样等。如寿字纹[9],明代寿字纹常用正楷或篆书,清代则开始将寿字与圆形结合成团寿纹。寿字纹与佛手柑、牡丹、蝙蝠等结合,组合成了许多富有寓意的纹样,如“万蝠万寿”“福寿如意”等。年年有余、喜从天降、平安如意、五福捧寿等则是谐音类的纹样。传统节日节气类的纹样则有圣贤故事、和合二仙、五谷丰登和三阳开泰等。民俗吉祥寓言纹样则有瓜瓞绵长、五福临门、事事如意、龟鹤延年等。中国传统节日节气繁多,其纹样题材大多从对应的神话寓言故事中提取。

象征类如十二章纹、龙凤纹、海水江崖纹等。京绣的海水江崖纹是海水和山崖纹结合的总称,在龙袍中象征天子一统江山、福山寿海等寓意,常与龙纹、十二章纹、云纹和八宝纹等搭配使用,清代更是被广泛地用于龙袍、官服下摆,一般采用对称构图。明代至清代初期,海水江崖纹的水波较为灵动,不同层次的起伏,拥有一定的规律感。到清代中晚期开始趋向规律化,平水数量增加,整齐地排列,立水纹线条呈垂直细密状,山峰整体形态更加粗壮。

2.3 纹样构图与风格

京绣纹样的构图有着平、满、稳特点,图像以平面偏具象为主,构图比较饱满、磅礴大气。京绣服饰纹样构图虽然运用了许多辅助纹样,但主次分明,与纹样绣线及面料的用色形成强烈的对比,让服饰显得华丽大气。如凤穿牡丹、凤踏莲花这些富有吉祥寓意的纹样,将龙凤及一些花卉祥云等装饰纹样巧妙安排在圆形中并放置到服饰中间,整体端庄大气。二方连续纹样通常作为缘饰运用到服饰中起到装饰及加固作用。除了鲜艳华丽的用色也有以暗花纹样的形式呈现在服饰中,暗花纹样低调但却奢华精致,主次分明的同时也让整个画面饱满却不杂乱。京绣风格追求雍容华贵、富丽奢华,大量使用金线、银线、珍珠等珍贵材料,体现皇家气派,具有鲜明的北京地域宫廷文化特点。

现代服装图案特点分析

服装图案是指图案以造型为元素,借助服装载体,在完成服装装饰的同时,更是对文化、审美、个性的传递。本文在VOGUE官网秀场收录中,选取了来自四大国际时装周5个国家的十个品牌于2020年发布的一季秀场的672套服装进行分析,如图2所示。另由图3可知,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比例高达69.94%,说明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

图2 各品牌服装有图案设计(套)占比

Fig.2 The percentage chart of fashion sets with pattern design under various brands

图3 服装图案设计占比

Fig.3 The fashion pattern design percentage chart

3.1 题材内容丰富多样,艺术风格不拘一格

在现代,网络加快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人们追求个性化的新、奇、异潮流。从现代服装图案题材来看,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升级和制造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设计师对物象分解、重构、叠加等手法能轻松实现,完整的具象图案已不占主流。各类题材的夸张、简化、叠加、抽象、艺术风图案争奇斗艳,现代服装图案艺术形态构成了多元化的发展。

在笔者分析的672套服装中,有图案设计的470套,如图4所示。在这470套图案设计中,自然照片创作类占比2.77%;自然提取创作类占比最高,达43.62%;艺术风格创作类占比9.79%;卡通创作类占比0.43%;点线面几何类占比26.38%;绘画类占比0.64%;文字字母类占比11.70%;其他占比4.68%。

图4 图案题材占比

Fig.4 The pattern theme percentage chart

3.2 有表达情绪、传承文化、传播精神的功能

现代服装图案在为服装造型做好装饰的同时诠释着时代和人们的时尚风貌、审美、个性与情绪,亦可以作为一种象征,反映文化精神或人文观念。2019年国庆70周年庆典“中华文化”方阵中的“梅兰竹菊”系列服装,图案设计以传统梅兰竹菊图案为题材创作,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和谐精神的设计理念。2014年APEC领导人服装以海水江崖纹为主图案,整体上气势恢宏,仪式感强,表达了中国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好客之道。

3.3 现代服装图案构图遵循形式美法则

从现代服装图案构图来看,基本遵循形式美法则:“对称”“均衡”“比例”“尺度”“条理”“反复”“节奏”“韵律”等特点[10]。

京绣图案在现代服装传承与创新设计方法

笔者走访京绣商店发现,图案设计主要是重复使用旧图,图案与人体结构和服装版型没有太多关联。通过对京绣历史、京绣纹样和现代服装图案的研究分析,笔者尝试提取典型京绣吉祥纹样,遵循现代服装图案流行趋势特点,结合服装款式、人体结构,并根据现代服装构图形式美法则特点进行传承创新设计实践,如表1所示。

表1 京绣纹样在现代服装传承与创新设计实践

Tab.1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ve design application of Beijing embroidery patterns in modern clothing

续表1

4.1 夸张法

夸张法是指基于题材特征,经夸张变形艺术化处理,构成新的图形,使新图形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提取吉祥纹样题材翔凤的特征飞翔状展开凤翅;遵循现代服装图案不完整特点,根据服装款式结构和人体结构完成单位图案的设计;遵循现代服装图案构图形式美法则进行对称构图处理;传承京绣宫廷装饰特点,使用5种金线绣制。图案与人体结构、服装款式浑然一体,增添服装修饰体形功能与高贵感。

4.2 简化法

简化法是指基于题材特征,经归纳简化艺术化处理,构成新的图形,使新图形更具代表性和鲜明性。提取吉祥纹样题材缠枝菊纹样特征;遵循现代服装图案简化抽象特点,根据服装款式结构和人体结构完成单位图案的设计;遵循现代服装图案形式美法则进行反复构图处理;传承京绣宫廷装饰特点,使用蚕丝线涮入银线,似花瓣飘落在上身,增添服装自然情绪表达、灵动感与精致感。

4.3 重构法

重构法是指将两个或以上的题材打散重构或部分结合,构成新的图形,使新图形更具新颖性和奇特性。提取吉祥纹样题材凤和孔雀的尾部特征;遵循现代服装图案各类题材叠加特点,根据服装款式结构和人体结构完成单位图案设计;遵循现代服装图案形式美法则进行节奏构图处理;传承京绣宫廷装饰特点,使用蚕丝线涮入金银线,图案设计增强了肩部注意力,增加脸部聚集、柔美和精致感。

4.4 条理法

条理法是指基于题材特征,经秩序化艺术处理,构成新的图形,使新图形更具规整性和条理性。提取吉祥纹样题材海水;遵循现代服装图案次序化进行条理处理,根据服装款式结构和人体结构完成单位图案设计;遵循现代服装图案形式美法则进行对称构图处理;传承京绣宫廷装饰特点,使用盘银线绣制,图案设计增强中式服装文化内涵表达,增加服装装饰细节与尊贵感。

4.5 重复法

重复法是指基于题材特征,经规律或非规律反复排列处理,构成新的图形,使新图形更具整体性和统一性。提取吉祥纹样题材寿桃花枝;遵循现代服装图案简化抽象特点,根据服装款式结构和人体结构完成单位图案的设计;遵循现代服装图案形式美法则进行韵律构图处理;传承京绣宫廷装饰特点,使用8种金线绣制。图案设计增强肩部注意力,增加脸部聚集、柔美和高贵感。

4.6 适形法

适形法是指基于题材特征,将一个或多个题材与特定的形状相结合,新图形与形状的轮廓融洽契合在一起,使新图形更具和谐性。提取吉祥纹样题材凤与祥云;遵循现代服装图案简化抽象特点,根据服装款式结构和人体结构完成单位图案的设计;遵循现代服装图案形式美法则进行尺度构图处理;传承京绣宫廷装饰特点,使用蚕丝涮金银线绣制,图案设计增强中式服装文化内涵表达,增加服装装饰细节与尊贵感。

最后在京绣图案传承与设计中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选用京绣纹样时要充分了解京绣纹样的历史与内涵,同时结合服装款式结构,才能满足现代服装图案文化、情绪、个性的表达。第二,提取纹样后要根据现代服装流行趋势特点,经艺术化设计处理,来满足人们追求新奇异的个性化心理。第三,最终的图案在服装整体的布局构图要有规律可循,避免随意混乱。

结 语

通过对京绣纹样在现代服装传承与创新设计方法的研究,较为深入地了解了京绣的背景、发展历史和现状,并对京绣纹样和现代服装图案进行了特点分析。通过设计实践找到了京绣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较为合理的应用,传承京绣艺术的神韵,又具有现代特征,让京绣艺术在服装的载体上耳目一新,使传统手工发挥工业机器无法替代且弥足珍贵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为传承与振兴传统刺绣工艺提供了启示和更多的动力。

(参考文献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尖上的非遗之魅 —— 定兴京绣,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国宫廷艺术
《鬓边不是海棠红》里除了京戏,你对京绣又了解多少
丝绸工匠(94)京绣传承人梁淑平
汉式氅衣 1(蜀绣风格)
中国古老刺绣——京绣
京绣的崛起与寓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