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族六彩缎饰刺绣镶边百衲窄袖女袄

汉族六彩缎饰刺绣镶边百衲窄袖女袄

馆藏编号 MFB000773



正视图


背视图

馆藏编号 MFB000773清末民初汉族六彩缎饰刺绣镶边百衲窄袖女袄,其形制为圆领,大襟右衽,平袖端,袖长及腕,袖口平直。袄长103厘米,通袖长142厘米,袖口宽21.4厘米,衣身底摆宽96厘米,左右开裾高19.7厘米。六色菱形素缎拼合缝缀为面,柏坊灰蓝缠枝花暗花绸为里,全身原有黑素缎盘扣5组,因年代久远,现仅存门大襟处1组,缀铜扣1枚,其他四组残损或缺失。领口、大襟、两裾、袖口均装饰双层边饰,从里至外依次是:白地织花卉纹细绦边、元青缎绣花卉蝙蝠纹宽镶边。


领口细节


袖细节


下摆细节

从缝制工艺上来看,女袄衣身六色素缎百衲工艺很有特色。“百衲”是“拼缝”、“拼布”的另一种称呼,“百”指数量多,“衲”是缝合的意思,百衲即指将设计好的多片布片按制作者的意图进行连接缝合的技艺。其对布片的裁剪、拼接的精确性有较高要求,图案则多以规则的几何纹样为主,拼缝针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缭针、倒三针等。汉族民间百衲拼布的做法源自物资缺乏时代朴素的惜物思想与祈福情结,因面料拼对缝合工艺相对复杂,多用于孩童服饰的制作。母亲用亲朋好友送来的零碎布头给孩子缝缀百衲衣、百家被,有“百家喂养,孩子利长”的含义。此件女袄为成年女子穿用,使用衣料较多,制作起来的难度也相对更大。女袄的面料由多个边长为6厘米、角度为60度/120度、色彩分别为榴花红、灰蓝、黛蓝、黄绿、黄鸭棕、鹿皮色的菱形缎料拼合缝制而成。从外观上看,布块缝制的线迹隐匿、外观平滑,拼缝之间平顺服帖,菱形尖角造型均匀完整,体现了服饰制作者高超的缝制工艺。


后背细节


百纳工艺细节

 值得一提的是,女袄的内襟和两袖底摆处有明显二次裁剪过的痕迹:据实物现状可见门内襟中缝处被挖剪去大块,而两袖底摆处又有面料再次拼接的情况,推测是服饰穿着者为了将窄袖修改为宽松袖口,而将隐藏在衣内侧的内襟面料移植到了袖子处。而袖口边饰的状态则说明边饰是在袖子改造缝合完成后又补配上去的,由此可推知衣身其他处的边饰亦有可能是后期更换的。使用内襟处的面料改造袖子,既满足了新袖型面料补配的需要,又不影响整件服饰的穿着外观,实为一举两得之事,更体现了当时人们惜物节约的道德意识。至于当年服饰制作者改造袖型的实际原因已不得而知,推测或许是与当时的服饰款式时尚流行有关。此件服饰衣身面、里料均有多处残损和污渍,也说明这件服饰曾被多次、长时间的穿用,较得穿着者的喜爱。


女袄内襟

从边饰刺绣工艺上来看,元青缎绣花卉蝙蝠纹宽镶边使用三蓝刺绣工艺。三蓝绣是针对刺绣配色技法来命名的绣种,多见于清代汉族服饰。其采用多种深浅不同但色调统一的蓝色绣线配色,刺绣针法不限,平绣、打籽绣、辅以盘金绣均可。三蓝绣的“三”只是象征性地表示数量,实际上常常不止三种蓝色,个别三蓝绣也会搭配少量其他辅助的颜色,但是蓝色调始终占主导地位。后来又发展出“三绿”、“三红”、“三黄”等不同名目,配色道理相同。此件女袄边饰上的缠枝花卉纹为三蓝配色,色彩由白至深蓝五色晕染,蝙蝠纹为三红配色,色彩由白至暗红四色晕染,红蓝对比十分醒目。纹样的刺绣针法主要为平绣,花蕊使用打籽绣,刺绣工艺规整,绣面平顺,针脚细密,十分精致。

底摆边饰细节

底摆边饰细节

从纹样装饰的寓意上来看,衣身边饰为缠枝花卉与蝙蝠的组合:缠枝纹是一种以藤蔓、卷草为基础,以花茎呈波状卷曲、藤蔓彼此穿插缠绕提炼而成的汉族传统吉祥纹饰。因其结构连绵不断,又名“万寿藤”,具“生生不息”之意。因缠枝的花朵不同细分有各种名称,以牡丹为花头的为“缠枝牡丹”,以莲花为花头的为“缠枝莲”,以菊花为花头的为“缠枝菊”,以牡丹、莲、菊等多种花为花头的叫“缠枝四季花”。馆藏这件女袄上的缠枝花卉以牡丹为主,牡丹花头形态各异,饱满盛放,与红色蝙蝠绕不绝。蝙蝠的“蝠”谐音“福”、“富”,红色的蝙蝠有“洪福”之意,与祥云结合,寓意“洪福齐天”,与缠枝花卉结合,有“洪福连绵”之意。


侧缝边饰细节

从服饰配色及纹样表现方式上来看,衣身面料由多个榴花红、灰蓝、黛蓝、黄绿、黄鸭棕、鹿皮色的菱形素缎料拼合缝制而成。单个菱形通过边与边的结合、纵向与横向的排列,组合成一个个六角花瓣形或正方体的形状,几何纹样塑造的秩序性非常强。在色彩运用上,素色面料的应用排除了纹样对视觉上的干扰,更有利于强调菱形衣片的结构造型。暖色系的榴花红、黄鸭棕色绫片规律性的纵向排列,其他四个颜色的绫片灵活的横向排列,形成一种色彩搭配既规整有序、又灵动自然的状态,使得衣身图案纹样具有丰富的立体感和层次感。而服饰整体色调视觉上更偏向于暖色,是因为暖色调的绫片排列更加程式化,有很强的规律性,同时暖色调更容易吸引视觉注意的原因。与衣身几何纹样的抽象性与概括性相对,边饰“缠枝花卉蝙蝠纹”饰的表现方式更加具象和写实,几何纹样干练简洁的直线条与缠枝纹样婉转繁复的曲线条形成形式上“刚”与“柔”、“疏”与“密”的强对比。而在色彩上,衣身里布柏坊灰蓝色、边饰底布元青色、纹样中的红色蝙蝠及蓝色缠枝花与几何拼布中的榴花红、灰蓝、黛蓝、鹿皮色十分接近,形成了色彩色相、明度上的完美呼应及和谐。


百纳面料细节

整件女袄造型简洁大方,衣身面料因百衲工艺、色彩冷暖搭配等手法的运用而极具装饰特色,缠枝花卉蝙蝠纹刺绣边饰为服饰增添了柔美、温婉之气,拼布及刺绣工艺的精巧令人赞叹,为馆藏汉族女袄中的精品之作。


正面款式图绘制:张蓓蓓

背面款式图绘制:张蓓蓓

面料微距


里料微距


绦边微距


刺绣微距


着装示意图:老照片


服饰测量及款式图绘制:张蓓蓓

 

参考文献:《中国传统拼布的奇异之美》,马海腾,《艺术设计研究》,2014年增刊,P32-36。





走进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是1988年开始筹办,2000年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正式成立的,是中国第一家服饰类专业博物馆,是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学为一体的文化研究机构。旨在服务社会,为教学、科研提供专业化资源,成为民族服饰文化的基因库。向世界传达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厚重,成为中国服饰文化交流、研究的良好平台。


民族服饰博物馆现有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设有少数民族服饰厅、汉族服饰厅、苗族服饰厅、金工首饰厅、织锦刺绣蜡染厅、奥运服饰厅、图片厅等七个展厅,还有供教学及学术交流活动使用的多功能厅以及可以与观众实现互动的中国民族传统服饰工艺传习馆。


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有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还收藏有近千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极为珍贵的彝族、藏族、羌族的民族生活服饰的图片。


博物馆积极开展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教学和科研等活动。从服饰文化研究,服饰设计研究,服饰技艺传习等方面,探索博物馆研究与教学实践、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新思路、新途径。博物馆设有民族服饰文化方向硕士点,也是学院博士项目的科研、实践基地。


民族服饰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已被正式授予“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外事交流基地”的称号。为传承、创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挥重要的作用。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东路甲2号北京服装学院综合楼A座3层

电 话:010-64288067/010-64288261

网    址:http://www.biftmuseum.com/

邮 件:bwg@bift.edu.cn

邮 编:100029

传 真:010-84250852

微信号:biftbw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帝王丝绸服饰的审美特征(下)
红瑶服饰技艺——跑针的挑花刺绣
殷安妮:锦绣饰筵宴——清宫怀挡纹饰、工艺赏略|文史知识
清代汉族女子服装有哪些讲究?有图有真相
中国56个民族服饰
绣在服装上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