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扎染史(一)暨扎染香囊作品赏析
扎染起源于秦汉时期,从新疆阿斯塔纳第六区一号墓出土的织物看出,类似如今自贡扎染图案中的方胜。出土的织物扎染技术成熟,已用于妇女的服饰。
至唐代,中国的衣冠鼎盛朝代,人们格外关注配饰装配及面料图案的繁复,作为其中面料纹样贡献之一的唐代扎染,技艺精湛、品种丰富。唐三彩、绘画、壁画以及诗歌词赋等艺术对扎染的记录和赞美之词,女诗人薛涛在她的《海棠溪》里写道:“春教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花总带花,人世不思灵卉异,竞将红缬染轻沙”不吝辞藻。
在唐代留传于今的多幅卷轴画中,都能看到很多美丽的扎染服装。如唐代画家张萱的《捣练图》,尤为出众。“捣练”是古代女性最常见的劳作之一,捣洗煮过的熟绢,捣衣缝制多在秋季,此图描绘了唐代妇女在捣练、络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画中妇女的下裳(chang)是典型的捆绑而成的大圆圈纹,上衣图案可能为先扎染,并在扎染留白处施以刺绣图案。
除此之外,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贵妇、骑士等人物的衣着,也反映出了唐代高超的染缬艺术。
五代十国时期,扎染仍然沿袭唐代的繁盛。《陶谷清异录》中记录:“显德中创尊重缬,淡墨体,花深黄。二部郎陈昌达,好缘饰,家贫,货琴剑做缬帐一具。”一位活生生的对扎染帐子近乎癫狂的穷书生活灵活现呈现在我们眼前,古人对扎染的喜爱之情,超出我们的预想。

古代尤物的神秘感和仪式感,留给后人无限的敬意。古人阔袍长袖,唯在细节处玲珑考究,配有璎珞的香囊,承载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间美好爱情的寓意,温润人心。
结合“五月绣香囊”的民俗风情,让我们伴随各式的扎染香囊,寄情遐思。

胡鑫

肖海东

吴奇彦

齐馨

陈佳琪

雷琴

王军瑶

何婷

宋美佳

赖玮璇

肖梦

李家锋

伍蝶

刘佩军

守住坚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怎样制作香囊?
鹊桥仙渡 文物上的七夕
【刺绣】6种花草图案小香囊
香囊——古人传情的秘密
盘点古人传情圣物——香囊
古韵拾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