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广州日报

宋代,是一个非常有话题的朝代。一方面,它在对外作战的大战略方面,败多胜少,在民间文艺中一直有着“憋屈”的形象;另一方面,它又达成了极高的文化和经济成就,被普遍认为达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巅峰。据说近年有好事者做过调查,结果发现大家最想穿越回去生活的时代就是宋代。

热播电视剧《清平乐》精采的服道化,让许多人赞叹于当时人们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美感。其实呢,想近距离品味那种浓浓的宋代文艺风,也不难:7月22日,由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和苏州丝绸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前程似锦——苏州宋锦文化展》开幕,宋锦,这种传承了宋代织造技术和审美趣味的古老非遗工艺,来广州了。

珍贵文物首次亮相广州

大家知道,织物类文物,特别是经历了漫长时间洗礼的那些,非常娇弱,一般来说,能不动就不动。但《前程似锦——苏州宋锦文化展》的主办方,还是精心选择了60件宋锦精品,从江南运到岭南,本次展览不仅展出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钱小萍等诸位大师创作的宋锦精品,还有各种现代创新的工艺品。红地双狮戏球蘷龙纹八达晕锦(清)、复合几何形填花纹宋锦(民国)、蓝地缠枝蕃莲纹宋锦(民国)等珍贵文物更是首次亮相广州。

宋锦是宋代发展起来的以经线和彩纬同时显花的具有宋代艺术风格的织锦,与四川蜀锦、南京云锦称为中国“三大名锦”。宋锦纹样典雅精致,色泽华丽柔美,被赋予“锦绣之冠”美誉,常用于书画装裱、铺垫陈设、服饰幔帐等,最具文人雅士之韵。宋代以文人治天下的国策,为“雅”文化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所谓“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其中“尚意”指的就是宋代“雅”的文化审美意境。宋代文人雅士热衷书画成风,风格上更趋儒雅。此时的宋锦随着士大夫文化的兴起,其纹样也呈现出内敛、精致且蕴含诗意的特点,视觉上展现出绘画性与写实性相结合的特征,恬淡中见精致、秩序中又见典雅。

从“蜀锦”中走出的“宋锦”

《说文》:“锦,襄邑织文。从帛,金声。”徐锴系传“邑”作“色”。也就是说,锦本义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作为古代中国高级丝织品中的著名品种,宋锦主要产区在苏州,由于继承了宋代织锦的艺术特色,故名为宋锦。苏州宋锦的生产在元代形成规模,到明清两代,随着江南地区丝织业的空前发展,苏州织造府的宋锦名扬全国。

宋锦属于纬锦,有学者认为,纬锦盛起于唐代,因此宋锦承唐锦而来。江南织锦的沿革应追溯到汉代的蜀锦,浙江理工大学丝织学院教授周钊就指出:“据记载,三国时蜀锦是蜀国的主要经济来源,蜀锦行销曹魏和东吴。东吴在孙策时,偷袭皖城,从袁术处得百工迁回东吴。公元 263 年时,交趾郡太守孙言胥征集上手工千余人到建业,自此,江南丝织业得以发展。到孙权时,吴国后宫有丝织宫女数百人,吴主赵夫人亲自从事织绣,能织作云龙虬凤之锦。”东晋时,左思《吴都赋》称江东“国税再熟之稻,乡贡八蚕之丝”,江南丝织业已有了一定的基础。

此外,晋末五胡十六国期间,北人大量南迁,许多织工和桑蚕业者也随之南下。南朝时官方从蜀地引入织锦工匠,在刘宋都城南京相邻的丹阳建立了南朝官府织锦作坊——斗场锦署,主要制作王室服饰,其技术核心,仍是来自蜀锦。南朝山谦在《丹阳记》中说:“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故三国时魏则市于蜀,吴亦资西蜀,至是(即到了南朝)乃有之。”

唐代蜀锦大发展,艺术风格得以完善,大受时人欢迎,全国称冠。随着社会经济地理结构的变化,部分织锦生产也转移到中原地区。宋代建立后,承袭隋唐织锦技术与风格,结合时代特色加以优化,在艺术性方面又进一步,也就有了今天所谓“宋锦”的基础技术和美学框架。周钊指出,宋代,织锦仍由成都转运司锦院( 北宋) 和茶马司锦院( 南宋) 共同生产。宋朝灭亡后,成都的官办锦院逐渐衰落,江南丝织业开始成熟,到元代,江南织锦已取代四川蜀锦。宋锦正是蜀锦向江南织锦过渡的时期,经对蜀锦创新后形成的轻薄、高雅的织锦品种。

宋代逐渐成型的、在蜀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苏州织锦新品种,非常细薄,在初期专供装裱书画之用,品种非常繁多,可考者不下40种。宋代织锦被拿来做衣服也很常见,所谓“锦衣华服”是也。大家在《清平乐》中看到的那些漂亮服装,可能就有宋锦面料制作而成的。但此时作为日常生产,并无“宋锦”的说法。“宋锦”这个称谓,大约始见于明代。

据说,宋锦真正被人们发掘其价值是在清初康熙年间,有人从泰兴季氏处购得宋裱《淳化阁帖》十帙,揭取其上宋裱织锦二十二种,在苏州机房模取花样,并加以工艺组织改进后大量生产,而使仿宋式锦名噪一时。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陈越、吴又进,苏州丝绸博物馆王晨等几位研究者的看法,“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史料见于海瑞的《督抚条约》中。在对海瑞的年谱进行查询中可知:此条为隆庆三年海瑞巡抚应天十府,上任伊始,针贬时弊所作之条约。”条约中记载“若刻丝补宋锦等绢,凡属侈靡。法当严禁。”此处将宋锦与刻丝、绢等纺织品并列而谈,而且可以看出它属于比较高档的丝织品。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中有写道:“住持走去房中,厢内捧出经来,外边是宋锦包袱包着,揭开里头看时,却是册页一般装的,多年不经裱褙,糨气已无,周围镶纸,多泛浮了。”可见当时宋锦也是保存一些贵重物品的首选之物。

技术突破 让织锦走入万户千家

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得知,宋锦其实就是明清时期苏州地区纺织宋代织锦技术而成的一类织锦。可以推测,它与真正的宋代织锦有一定的区别。宋锦是纬锦结构,从历史沿革看,是唐代纬锦技术的延续。周钊认为,唐代纬锦的产生基于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纬起花技术的成熟,二是以蜀锦为代表的经锦,生产难度大,价格高,质地较厚,花样变化少,不适宜作衣料,“因此当纬锦以精美、轻盈、花样翻新快的特点出现时,迅速为人们接受,并得以进一步发展,使织锦的消费逐渐走向大众化。”

展览中,除了织物,还展出了部分宋锦织造工具,让人近距离感受宋锦的工艺复杂度。主办方的专家介绍,宋锦的生产从纱线准备到织成产品前后要经过20多道工序,包括了缫丝工艺、精炼和染色加工工艺、经纬线加工工艺、制造工艺及纹制工艺等。

宋锦不但继承了纬锦多重纬线显花的特点,而且发展成应用抛道分段换色的工艺,在不增加纬线重数的前提下,使织物表面色彩丰富,变化无穷。

宋锦的结构巧妙、工艺精湛,即便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都很难企及。

专家指出,从技术上来说,宋锦的经线分两组,地经用有色熟经,专织地纹,基本组织为经斜纹( 三枚) 和平纹。纹经( 面经)为本白单根厂丝,用于压纬花浮长进行接结,地经与纹经的排列比常用 2︰1、3︰1、6︰1 几种,因此宋锦的生产一定要在双经轴装置上完成。宋锦纬丝采用多种色彩的真丝熟丝,分地纬常抛和特抛。

特抛又称“活色”,用梭子轮流换色,如故宫博物院藏明代宋锦“盘丝花卉纹锦”用了二十一色特抛,使织锦表面呈五花十色,绚丽多彩。

宋锦根据工艺的精细、用料优劣、织物厚薄及使用性能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 大锦( 重锦) 、合锦( 细锦) 和小锦( 匣锦) 。

大锦( 重锦) 是宋锦中最珍贵的品种,以熟真丝、捻金线、片金为原料,在三枚经斜纹地纹上由纹经与纹纬交织成三枚纬斜纹浮花,花纹层次丰富,色调多变,织纹风格自然、生动、绚丽,多用于宫廷屏风、铺垫、陈列品的装饰;

合锦( 细锦) 与大锦组织结构相似,也采用地经和纹经的排列,但组织变化比大锦丰富,厚薄适中,应用广泛;

小锦( 匣锦) 图案相对简单,常用几何小花,用色素雅,质地稀疏、柔软,织成后背涂浆糊使之挺刮,专用于装裱书画囊匣之用。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卜松竹

通讯员:刘阳 刘峻希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戴雨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统服饰】 春梅狐狸|解读诗词里的那个“丝绸之国”
香云博物志 | “天下母锦”、寸锦寸金之蜀锦
绚丽多彩美若云霞 中国四大名锦
中国三大名锦之宋锦/西行文化
[非遗]锦绣之冠,宋锦
宋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