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鉴 | 孔府旧藏明代服装的形与制


《孔府旧藏明代服装的形与制》

蒋玉秋


摘要:由于明清易代之政治性原因等,传世至今的明代服装数量非常有限,幸运的是在山东存有一批孔府旧藏传世服饰实物。本文以这些传世服装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收藏现状、文物信息、传承历史等内容进行综述,并探讨了这些服装所体现的“形”与“制”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孔府;明代;服装;形制

TheForm and System of the Ming Dynasty Costume in the Confucius Mansion
JiangYuqiu
AbstractDueto the political reason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numberof cotumes in Ming Dynasty has been limited. Fortunately, there are anumber of objects handed on in Shandong provice. This article takesthese costume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summarizes theircollection status, cultural relics information, heritage history andso on, and focus o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m'and 'system' embodied in these costume.
Keywords: ConfuciusMansion; Ming Dynasty; Costume; Form and System
孔府,也称衍圣公府,位于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是孔子嫡孙长支的官署和私邸,历代衍圣公都生活在此,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贵族府邸。孔子嫡系后裔因祖荫拥有“衍圣公”封号是始于宋至和二年(1055)①,其爵位世袭罔替,历经金、元、明、清,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改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共袭八百八十年之久。明朝时提倡崇儒尊孔,对孔府子孙恩渥备加,代增隆重,孔府家族因此进入鼎盛时期。洪武元年,孔子五十六代孙孔希学袭封衍圣公②,其品秩由宋以来的五至三品改升为二品,朝贺时列文武班之首。“孔府旧藏明代服装”指山东曲阜衍圣公府所藏传世服装的明代部分,在历经三百余年的封存之后被发现③,现保存于山东博物馆与曲阜文物管理委员会孔府文物档案馆,是研究明代服饰的珍贵传世实物。

一、孔府旧藏明代服装综述
对孔府旧藏明代服装最早的记录见于清代贡生黄文旸《埽垢山房诗钞》④中的《观阙里孔氏所藏先世衣冠作歌纪之》(图1):“詩禮堂開朝日旭,文楷靈蓍香馥馥。廣庭陳列古衣冠,冠鏤黃金帶琢玉。冠上金絲分八梁,繡草五段留春香。貂蟬想見籠巾護,五折四柱何輝煌。配此冠者有禮服,青餙領緣儀肅穆。白紗中單赤羅衣,一色羅裳裁七幅。開篋明明辨等威,垂紳搢笏想風微。紫綬赤紋黃間綠,白鶴軒軒雲四圍。……是日同观者圣裔衍圣嗣公庆镕⑤同其弟庆銮,二子皆从予授经遂为畧证舆服志”。得以亲眼观览过衍圣公家先世衣冠的黄公,其诗歌颇具纪实性,对衣料、纹饰、颜色、配伍多予以笔墨比对传承至今日的孔府旧藏服装与配饰,如“白纱中单赤罗衣”、“紫绶赤纹”、“盘领右衽”、“籠頭紗帽”、“忠靖冠”、“大独科花”等,几乎都可与传世实物吻合匹配,为后世研究提供了一定依据。

图1:黄文旸《埽垢山房诗钞》书影

孔府旧藏服装因2010年文物出版社出版《济宁文物珍品》⑥一书与山东博物馆2012年举办的“斯文在兹——孔府旧藏服饰展”⑦和2013年举办的“大羽华裳——明清服饰特展”⑧而被公众所知。已公开展出或见于出版物的孔府旧藏明代服装分别藏于山东博物馆与曲阜文物管理委员会,山东博物馆藏33件、曲阜文物管理委员会藏33件,总计66件⑨。值得一提的是,出版于1980年的《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所载《孔府档案》明朝官服款式抄单(〇〇五九)对孔府旧藏服装的尺寸信息记述最早(图2)。《孔府档案》的记录时间起始于明中叶,讫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但这份清单的具体断代不详。这份清单以“尺、寸、分”为单位,记录了袍、衣、便服的尺寸,包括有衣长、袖长、袖肥、腰身、台肩、下摆、领子、后身、裙腰等部位,遗憾的是这份清单记录数量仅为9件。

图2:《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所载《孔府档案》明朝官服款式抄单(部分)

孔府旧藏明代传世服装因其传承有序、数量众多、品类丰富、工艺精良等特征,极具重要学术价值。具体体现在:

第一,传承有序,保管慎重。已知的其他明代服装文物,多出土于墓葬,因服装材质的有机特质、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出土服装或色彩尽失,或残帙不全,或来源待考,很难获取完整的服装信息。而孔府旧藏明代服装明确作为衍圣公家族的“曾经衣裳”,历经明清之际汉民族“改易衣冠”等重大政治事件仍未被毁被弃,实属难得。相反,这些明朝衣冠在其家族中代代有序相传,且保存妥善,质料多完整如新,色彩鲜丽生动,是罕见的明代传世服装档案,它们所蕴含的文化、技术、历史、艺术等信息,是进行明代相关主题研究的有力物证。

第二,数量众多,品类丰富。已知公开的孔府旧藏服装共计66件,服用对象男女皆有。服装品类有圆领袍、道袍、直身、长衫、短袄、褙子、褡护、曳撒、裳等,几乎涵盖明代服装大类,在形制细节上,领、袖、襟、摆等形式多样。而服装的用途从朝服、公服到日用常服,亦皆有之。最具代表性的是孔府旧藏的目前中国可见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套朝服实物——由赤罗衣、赤罗裳、白纱中单(此外,还配有梁冠、玉革带、象牙笏板、夫子履等)共同组成,是孔府旧藏服饰中级别最高的服装,在明时用于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降、诏赦、传制等重大政务礼仪活动。(图3、图4)
图3:朝服之赤罗衣、裳
(山东博物馆藏)


 图4:朝服之白纱中单
(山东博物馆藏)

第三,工艺多样,技法多元。孔府旧藏明代服装,面料涉及丝、麻、葛等料,其中绝大部分为丝绸材质,有绸、缎、纱、罗等,在织造工艺上,可见明代典型的织金、织彩、织成技法。其色彩涉及蓝色系、红色系、黄色系、白色系、玄色系等五大正色。服装的装饰纹样有蟒、飞鱼、斗牛、仙鹤、鸾凤、花卉等,实现手法有织、绣、印、画、盘、嵌等。在成衣制作工艺上,处理领、袖、摆、褶、省等细节处,均见精微。在服装结构上既有典型的传统平面成衣,也有加入今日称之为“省道”的局部立体造型。总之,与服装本身有关的织绣印染及成衣工艺,既体现出与明代其他服装文物相关的共性,又极具山东地域特色的个性。(图5、图6)


图5:彩织四兽红罗袍局部
(山东博物馆藏)


  图6:绿绸画云蟒纹袍局部
(山东博物馆藏)

二、从孔府旧藏服装看明代服装制度的顺与逆
有明一代自始至终,丝绸服装形制的规律有矩可循,服装的“形”与“制”彼此较量,彼此牵制。狭义的服装“形制”,是专门就物质性的服装本身而言,特指式样、形状。本文将“形制”拆解为“形”与“制”,一是“形而下”之可视的“形”,即明代服装外部式样、内部结构、图案布局、质料色彩配伍等;二是“形而上”之不可视的“制”,即明代服装制度变迁、风俗禁忌、律令约束等。孔府旧藏衍圣公家族明代服装之“形”体现了与明代服装之“制”的顺与逆。

1、孔府旧藏明代服装之“顺”体现于“顺乎礼”
孔府服装的来源,既有本府自制,亦有皇帝赐服⑩,它们反映了统治者以衣冠“明贵贱,辨等威,别亲疏”的以“礼”治国之道:其“贵”体现在服装本身的材质之美、工艺之精;其“等”体现在朝冠之梁、品服之章;其“亲”则体现在明廷对衍圣公家族的赐服与频率。

1366年元明改朝换代之际,孔府衍圣公孔克坚在处理朱元璋的召见通知时选择了观望,他并未亲赴,而是派了长子孔希学替代前往。朱元璋看破其进退两难的用意,直接于洪武元年三月初四日亲笔下了诏令:吾闻尔有风疾在身,未知实否?然尔孔氏非常人也,彼祖宗垂教万世,经数十代,每每宾职王家,非胡君运去,独为今日然也。吾率中土之士奉天逐胡,以安中夏。虽曰庶民,古人由民而称帝者汉之高宗也。尔若无疾称疾,以慢吾国,不可也。谕至思之!事关重大,同年十一月十四日,孔克坚亲赴南京朝见新帝⑪,由其子孔希学袭封衍圣公,秩二品。自洪武元年孔子五十六代孙孔希学袭封衍圣公,至明末最后一位衍圣公孔胤植由明入清,衍圣公之位共历10代11传,明廷与孔府的互动历朝不断,凡遇新朝开元、皇家盛事、视学之仪、册封诰命、贺节、朝会、辞归阙里等时机,朝廷均会赐服于衍圣公。其“百世不祧”、“世卿世禄”的大宗主地位稳如泰山,正如今日孔府宅邸大门对联所言: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在赐服频率上,明前期的赐赏明显高于中后期,而这正是立国伊始,亟需建立礼制规范的时期。在洪武朝衍圣公的数次朝见之时,朱元璋均表现出对儒家之礼的重视,如“阐圣学之精微,明彝伦之攸叙,表万世纲常而不泯也”(洪武六年),“明纲常以植世教,其功甚大,故其后世子孙相承,凡有天下者,莫不优礼”(洪武十二年)。伴随着这些褒崇,是对衍圣公的多次赐服。至永乐朝,太宗朱棣更是提升了对孔子之道的认知,永乐十五年孔庙讫工时甚至亲制碑文,对孔子“参天地,赞化育,明王道,正彝伦,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各得以尽其分”之功大加赞颂,期以“佐我大明于万斯年”(永乐十五年)⑫。此后的宣德、正统、成化、弘治四朝,明廷对衍圣公的赐服仍有络续,互动不断。

孔府旧藏明代服装的“形”与“制”互为表里,其形式承祖制、显规范,其配伍循礼制、辨等威。从朝廷对衍圣公历年赐服记录中,可以明确看到衍圣公家族在明代的重要地位,即便是新朝伊始,仍循旧例,极力地优礼后裔。这些华美的赐服,表面上是恩渥备加,代增隆重的荣誉,实则更是彰显国家礼法并重、尊孔崇儒的治世之道。儒家之“礼”讲究服饰与言谈举止、容姿仪表相一致,服饰或敦厚俭朴或华章美饰,都服从于场合的需要与等级的节制。“尽精微而致广大”,物质性的服装背后,体现着精神性的“仁”与“礼”。结合孔府旧藏明代服装本身所传递的物证信息,以及相关文献的书证与图像相互佐证,这些服装以衣载道,再现了明代衣冠的礼治。

2、孔府旧藏明代服装之“逆”体现于“逆于形、越于等”
孔府旧藏明代服装之“逆”体现于其形制“逆于形”。明初各项制度初创时,对带有游牧民族色彩的元代体制给予贬低,如称前朝为“胡元”“胡虏”“胡逆”“夷狄”等。洪武元年二月十一日,明太祖下诏“复衣冠如唐制”,颁布了针对官员士民的冠服方案——初,元世祖起自朔漠,以有天下,悉以胡俗变易中国之制,士庶咸辫发椎髻,深襜胡俗,衣服则为裤褶、窄袖,及辫线腰褶,妇女衣窄袖短衣,下服裙裳,无复中国衣冠之旧,甚者易其姓名为胡名,习胡语,俗化既久,恬不知怪。……不得服两截胡衣,其辫发椎髻、胡服、胡语、胡姓,一切禁止。斟酌损益,皆断自圣心。于是百有余年,胡俗悉复中国之旧矣1。如果按照明初服饰制度的破与立,前朝蒙元之服应皆严格禁止,然而历史的惯性难以彻底更改,有着明显蒙元风格的服装形制仍在有明一朝延续,如半袖的褡护、有腰褶的贴里等服。(图7、图8)
图7:褡护
(孔子博物馆)

   图8:贴里
  (孔子博物馆)

孔府旧藏明代服装之“逆”还体现于其形制“越于等”。明代官修《明实录》记载有明一代与衍圣公袭封、赐服、朝贺、视学等互动条目,约60条有余,这些记录清晰勾勒出明廷对孔府后裔的优渥之始与赐服之盛。如明代皇帝在即位之后的前几年,都会择日到国子监视学,由衍圣公率领孔颜孟三氏子孙观礼⑬。视学活动的基本流程是:释奠孔庙、幸彝伦堂、讲官讲经、幸学隆施。至隆施时,袭封衍圣公及三氏子孙,国子监祭酒学官、监生上表谢恩,皇帝则对其进行赏赐,赏赐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赐服⑭。这些赐服多以“越等”的方式来表朝廷对衍圣公的重视。综合分析文献中关于衍圣公赐服的记录,比照现存衍圣公及夫人肖像画(图9、10),可知赐服的内容有:衣(袭衣、罗衣、纻丝衣、金织纱衣、金织文绮袭衣、金织纻丝袭衣、麒麟纻丝衣)、冠带(纱帽、犀带)、靴袜、衣料(文绮、帛)等。


图9:第六十四代衍圣公孔尚贤衣冠像

图10:第六十四代衍圣公侧室张夫人像

关于衍圣公的品秩,《阙里文献考》⑮中总结的极为精炼:明太祖洪武元年初授正二品,资善大夫,班亚丞相,革丞相,令班列文臣之首。十七年又诏,既爵公,勿事散官,给诰用织文玉轴,同一品。景帝景泰三年,改给三台银印,如正一品,赐玉带、织金麒麟袍,遂为例。朝服、公服、常服皆同一品,冠八梁,带珮与绶俱用玉,笏用象牙。熹宗天启二年,始晋公孤等衔。显而易见,衍圣公品秩虽为二品,但明廷对其优待甚隆,无论诰用织文玉轴,还是台印珮绶,抑或朝服、公服、常服皆“同一品”,并且几乎圣圣相承,恩同一日。这种“褒崇”之赐,在其他人也已视之如常,明人王世贞在《弇山堂别集》中也专门记述了洪武、洪熙、天顺三朝对衍圣公的恩渥,以及景泰、弘治、嘉靖、隆庆四朝时的幸学赐服,其中《皇明盛事述》卷三“阙里恩泽”篇⑯有:洪武初年,衍圣公孔希学来朝,诏袭封,予诰,还其祭田,备礼器乐器乐舞。置属官,管句、典籍、司乐各一员。会班亚丞相。十七年,子讷嗣,来朝,特赐一品织文诰命,白玉轴。每岁入觐,得给符乘传,班序文臣首。卷四“二品麟玉”篇⑰中记载:衍圣公正二品,诰命例用犀轴,常服鹤袍犀带。宣德请给玉轴诰命,景泰赐麟袍玉带,自是以为常。其大朝会宴享,在左班一品之上。对衍圣公以二品之秩而服麟玉的现状,作者的描述心态已然是“见怪不怪”。衍圣公以“其祖之法具于君臣、夫妇、长幼、朋友,其功著于易、书、诗、礼、乐、春秋,立生民之极,开太平之运”⑱而得历代帝王治国依赖,至明代更是有增无减,咸致尊崇,从赐服品秩可见一斑。(图11、图12)


图11:蓝纱交领袍之仙鹤补子
(曲阜文物管理委员会孔府文物档案馆藏)

图12:红罗袍之“一品当朝”补子
(山东博物馆藏)


三、孔府旧藏明代服装的相关问题
通过如上明廷赐服衍圣公的记录及已知孔府旧藏明代服装实物的综述分析,共同勾勒了深入探究明代最大贵族之家服饰的立体信息。明廷与孔府,一个代表着皇帝之权(法与制),一个代表着孔子之道(礼),两者经由赐服等行为的互动,使“礼”与“法”、“形”与“制”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当“形顺于制”时,服装是“衣冠之治”的物化表现,这体现于开国后即确立始自帝后宗室至品官庶民的完备服饰制度,并历几朝不断更定,它塑造了明代的主流服装模式,这从衍圣公家族在不同场合与时令的服饰换穿、赐服品类的优渥等例中可见一斑。当“形逆于制”时,一则形成了看似非主流但却真实存在的服装模式,如一些式样并未改变蒙元服饰流传的历史惯性,有着典型游牧民族风格的服装仍逆于制度而行。二则服装跨越身份等级禁限,形成僭越之风,如服装实物与服装主人身份并不相符,尤其以丝绸衣料的花样僭越最甚。此外,服装形制的顺与逆有时并没有明确的分界,它们甚至可以出现在同一时期、同一地域、同一等级的服装之中。

从已知孔府旧藏明代服饰,我们可以了解明代衍圣公家族服饰的大致风貌。较为遗憾的是,这些传世服装缺乏具体的时代、服用对象、服用场合、穿着配伍等信息的确切记载,并且已有的服装称谓与描述方式,乃至服装尺寸信息均有不准确或难以理解的地方。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尽量从多渠道甄别已知信息。由于已知孔府旧藏文物的珍贵特性,只能在展览或图录窥其貌,尤其是只见于图录服装,对其内部构造只能一边想象,一边期待能够见到真正的文物。对孔府旧藏明代服装的研究还需要与未来发现的新资料作比较研究,以及近距离观测实物,才能得出更准确的结论。无论如何,经由如上的综述与分析,笔者对孔府旧藏明代传世服装作了初步的整理,对其形制等内容作了相关的梳理,或许在当下的研究限制下,能收集到这些材料也是幸运的。

蒋玉秋 北京服装学院  副教授  博士

①注释:
宋至和二年(1055),宋仁宗接受太常博士祖无择的上书:不可以祖谥而加后嗣。三月丙子取“圣裔繁衍”之意为袭爵的孔子第四十五代嫡长孙孔宗愿正式定名“衍圣公”。见于《宋史·仁宗纪》、《宋史·礼志·宾礼四》。
②《明太祖实录》,卷三十六上,甲辰条。
③1992年出版的《衍圣公府见闻》著者孔繁银记述有:“这些'元明衣冠”过去均存于孔府前堂楼上,用两个明代的方形黑皮箱盛装,皮箱四周均钉有圆铜钉”。
④《埽垢山房诗钞》卷八。黄文旸(1736~?)清代甘泉(今扬州)人,一作丹徒人,字时若,号秋平。《清史列传》有传,5973页载“黄文旸,贡生。工诗古文辞,通声律之学。乾隆时,两淮监运使设词曲局,延为总裁。中岁奔走齐、鲁、吴、越间,尝馆阙里衍圣公家,车服礼器,得纵观览”。
⑤孔庆镕(1787~1841),字陶甫,一字冶山,孔子的第七十三代孙,山东曲阜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袭爵,诰授光禄大夫。
⑥济宁市文物局编:《济宁文物珍品》,文物出版社,2010年9月,第101-132页。
⑦展览时间为2012年8月8日至9月9日,随展图册为《斯文在兹——孔府旧藏服饰》,明代服饰部分见于第10-81页。
⑧展览时间为2013年5月18日至8月18日,出版有图册,故宫博物院、山东博物馆、曲阜文物局编:《大羽华裳——明清服饰特展》,齐鲁书社,2013年5月,第10-42页。
⑨这66件服装的图像及尺寸数据见于《斯文在兹——孔府旧藏服饰》(同名展览)、《大羽华裳——明清服饰特展》、《中国织绣服饰全集》(4历代服饰卷)、《济宁文物珍品》四本图册。除此之外,在《孔府档案》与《山东省文物志》中也见有对这批文物相关的记载。
⑩《孔府见闻录》中有:“……以上除牙牌、笏、带、靴、帽外,服装均属自制。现存明代蟒袍中,除自制外还有大红、深蓝、墨绿、海蓝、黑色等,均为过去历代帝王赏赐官服。据《阙里文献考》记载,明代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万历、天启、崇祯等代都赐有衍圣公官服和衣料等物”, 第318页。
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第二编),齐鲁书社,1980年,第5-6页。
⑫[明]《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二,八月丁卯条,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国立北平图书馆红格钞本微卷影印本。
⑬孔子被奉为“万世之师”,其道“明纲常、兴礼乐、正彝伦”,衍圣公在皇帝视学中担当重要的导引之职,连脉三氏子孙,继而是国子监的教育,乃至是对天下的教化,皇帝视学赐服衍圣公正是向天下昭告了明廷尊孔崇儒之意。
⑭视学赐服是明廷赐服衍圣公的重要项目。视学是明代每朝皇帝登基后的一项重要礼仪,其制最早发端于东汉,光武帝时称“幸学”,北宋哲宗时始称“视学”,到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南京国子监行视学仪后,将其礼仪颁为定制。
⑮[清]孔继汾:《阙里文献考》,卷十八,山东友谊书社,1989年7月,第399-400页。
⑯[明]王世贞:《弇山堂别集》,中华书局,1985年12月,第39页。
⑰[明]王世贞:《弇山堂别集》,中华书局,1985年12月,第169页。
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第二编),齐鲁书社,1980年,第5页, 成化修刊孔氏族谱关于历朝崇奉孔子、优礼后裔的记载。
注:图3、4、12来源于2012年山东博物馆《斯文在兹——孔府旧藏服饰》展览随展图册;图7、8、11来源于济宁市文物局编,《济宁文物珍品》,文物出版社,2010年9月。


■  五月新书发布预告 ■ 

敬请期待吧~

文图编辑:徐  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府旧藏服饰特展
博物馆里的“华服热”:既要传承,也要创新
传世之美,宋代五大名窑!
孔府中藏有明朝汉服,服装上的图案是“斗牛”,一般人不认识
这些古风爆款元素,其实就是源自于8年前的孔府旧藏服饰展…
山东省博物馆之孔府旧藏服饰特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