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慰剂效应、医患信任和临床疗效

安慰剂效应真的存在吗?如何证明?

安慰剂效应第一次被医学界重视的故事

二战,医疗资源紧张;

美军前线的伤员很多,手术止疼的吗啡已经用光;

没有麻醉和止疼药的情况下硬做手术,持续的疼痛,休克或死亡;

亨利(Henry Beecher)医生,把生理盐水说是吗啡,结果顺利完成手术;

在缺少吗啡的情况下给很多伤员都动了手术。

哈佛医学院,1955 年论文《强大的安慰剂》(The Powerful Placebo)

安慰剂进入医学领域。

亨利医生回到哈佛大学医学院后...

手术后遗症患者,术后疼痛会持续好几个月;

止疼剂,注射和口服两种途径。有的给真的止痛剂,有的给安慰剂;

1082 名病人,8年时间。

安慰剂效应在慢性疼痛、恶心、咳嗽、焦虑、感冒上的疗效是普遍存在的,并非患者主观想象出来的;

平均有效率是 35.2%

药物的疗效来自三个方面

1.人体自行恢复的效果, 

2.来自安慰剂效应的效果, 

3.来自药物成分的效果。

论文发表7年后,FDA《药物有效性修正案》

3000 多种药,22年时间,重新审核;

大约 1/3 的老药没能通过新标准

安慰剂效应确实存在,其物质基础是什么?

安慰剂效应的物质基础

相当多领域的疾病,但安慰剂全都能缓解,

存在同一作用机理?

1970 年代,人类对大脑的认识加深......

基础一:内啡肽【神经生物学】--拔牙 2 小时后的患者

1975 年,美国和苏格兰,一种氨基化合物,化学结构和吗啡类似,主要产生于脑垂体和丘脑下部

吗啡就是鸦片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除了具有很强的止疼作用,还会让人产生欣悦的感觉,过量服用还会抑制呼吸、导致死亡。

人脑可以自己分泌类似吗啡的物质,“内啡肽”。

那些容易自己分泌大量内啡肽的人,就是对安慰剂敏感的人。他们说不疼,是真的不疼。如果把吗啡受体用纳洛酮阻断,内啡肽无法发挥作用,那就喊疼了。

基础二:多巴胺【神经生物学】--帕金森症

多巴胺是奖励系统分泌的重要物质。

多巴胺除了能让人感觉快乐之外,还对肌肉的控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帕金森症的治疗方法就是服用左旋多巴,外源性的补充一些多巴胺。

2001 年,加拿大,一项双盲实验:

安慰剂组(患者对药物有期待),大脑PET CT 扫描显示脑区活跃,分泌大量多巴胺,于是病症缓解。

基础三:免疫系统通过多巴胺调控】--炎症反应风暴

2016 年,以色列。

小鼠感染特定病毒,小鼠大脑能生产特定的蛋白质,其作用是一个开关。

打开开关,小鼠就大量分泌多巴胺。

开关的遥控器是“氯氮平 N-氧化物”。

把小鼠分成两组,让它们都感染细菌。

一组,事先激活开关,使得大量分泌多巴胺;这组小鼠体内细菌数量明显减少。

更多的多巴胺优化了小鼠免疫系统的工作。

2018 年,也是类似的实验,用来衡量小鼠的黑色素瘤进展。结果发现,激活了多巴胺奖励系统的小鼠,它们的黑色素瘤更小,因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更有效。

患者信任医生有多大作用?

对医生更信任,对病情有更好的期待,其实真的有利于治疗。

中枢系统中各种神经递质对免疫系统有着复杂的影响。

总的来说,那些心情更好,生活得更快乐,压力更小的人就是会更健康。

因为免疫系统差不多就决定了一个人整体的健康状况。

不只是疼痛,在感冒、焦虑、细菌感染、肿瘤,甚至绝大部分疾病里,对生活更有希望、对疗效更有期待的人,都会比完全放弃的人有更好的疗效。

医术是越传统的越靠谱?

李时珍当然比施今墨厉害,

孙思邈当然又比李时珍牛,

华佗又秒杀孙思邈...

这些古代名医如果按照历史年代从古到今排下来,

其实比拼的很可能是运用安慰剂效应的技巧高低。

安慰剂效应确实存在,如果提前告诉患者会怎么样?

只要患者真心相信安慰剂效应是存在的,就仍然起作用

肠易激综合征,安慰剂效应

卡普恰克(Ted Kaptchuk),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和精神因素高度相关的疾病,病人会顽固性的腹泻,而且什么药的效果都不好。这时,针灸也是一种另类治疗方法。

如果提前告知,安慰剂还能起作用吗?

卡普恰克(Ted Kaptchuk),口服药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安慰剂效应确实存在,反安慰剂效应更为显著

只要你一直担忧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副作用真的就会加倍的显现出来。

患者信任医生,到底有多大作用?

临床上用来治疗高血脂、降低胆固醇的一款成熟药物他汀类,它的副作用是肌肉疼、肌肉无力。

2017年,一万名心脑血管患者,实验组服用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吃糖片。

两组的比例一个是 2.03%,另外一个是 2.00%,差别只有 1.5%

实验的第二阶段,研究人员让第一阶段吃他汀的人继续吃,但这次告诉他们真相:你们吃的就是他汀。而对照组什么都不吃。

第一组高于第二组 26%

反安慰剂效应一般比安慰剂效应展现得更强烈,更迅速。

安慰剂效应需要的语言引导比较多,而且大都要服药以后才会展现出来。

而反安慰剂效应会在患者连药都没吃的情况下,那种药物的副作用就已经开始显现了。

这是很多医生都没有想到的。

希波克拉底两千年前那句老话:“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在同样的知识水平和用药基础上,那些对病人更加关心的医生,

治好的病人总会更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作为阴性药物的安慰剂,将来可能逐渐成为一线治疗工具?
安慰剂
论述百练: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
自愈与自毁:安慰剂vs反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科学”还是“玄学”?
安慰剂真能治病吗?| 揭秘安慰剂效应(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