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年轻孕妇咳嗽气短---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病例

推荐语

这位年轻女性在开始咳嗽、咳黄痰的同时发现自己怀孕了,于是没有进一步诊治,5个月间,症状一直未能好转,1个月前,开始胸闷气短、稍活动即呼吸困难、高烧曾达39℃……

辗转入院检查发现双肺弥漫性病变伴支气管扩张——非常见病原体感染?结缔组织相关肺病?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又是什么?为啥影像与临床表现都不典型?一系列疑问摆在眼前,妊娠时能进行的检查又十分有限……多重困境下,最终是儿时被忽视至今的小症状打破了治疗僵局?

患者,女,23岁,职业:瓷砖店会计,2019-4-23入院。

主诉:反复咳嗽5月,胸闷气短1月余。

现病史 

患者于2018年11月下旬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黄痰,无发热、气急、盗汗等,同时发现妊娠,故未进一步诊治,咳嗽咳黄痰无好转。

2019年3月中旬患者无明显诱因下自觉活动后胸闷气急,未就诊治疗。

2019年4月上旬胸闷气急较前加重,稍有活动即有呼吸困难,咳嗽较前加重,痰量增多,同时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无畏寒寒颤等。

2019年4月中旬前往上海某院就诊,血常规提示WBC 6.36*10^9/L,N 85.2%,L 7.8%,Hb 99g/L,PLT 267*10^9/L,肺功能提示重度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予头孢曲松(2.0 qd 静滴 7天)治疗,患者仍有发热,咳嗽咳黄痰及胸闷气急无缓解,并出现进食后上腹刺痛,无恶心呕吐,无腹泻。

2019-4-23患者至我院急诊就诊,查血常规:WBC 3.64*10^9/L,N 79.9%,L 9.9%,Hb 95g/L,PLT 236*10^9/L;PCT 0.1ng/ml;CRP 61.2mg/L;血气分析(鼻导管吸氧2L/min):PH7.51,PaCO2 29mmHg,PaO2 68mmHg;B超:单胎中孕。

告知患者及家属风险后行胸部CT检查:两肺多发炎症,部分支气管轻度扩张。当天患者出现痰中带血,予凝血酶止血,头孢米诺(2g qd 静滴 st)和莫西沙星(0.4g qd 静滴 st)抗感染治疗。为行进一步诊治收住我科。

自发病来患者精神一般,食欲欠佳,二便正常,睡眠可,体重下降6Kg。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

个人史 

否认吸烟、酗酒,否认疫区驻留史,否认毒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饲养动物,否认生食史。

婚育史 

未婚,孕21周,0-0-0-0。

月经史 

15 5-7/28-32  LMP 2018-11-27  周期正常,否认痛经史。

家族史 

否认家族遗传病、传染病、肿瘤病史。

体格检查 

T:38.2℃ P:110次/分 R:33次/分 BP:105 / 64mmHg  SpO2(鼻导管吸氧2L/min)92%

神清,精神萎,呼吸急促,两肺呼吸音粗,闻及细湿罗音。心率 11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下腹部膨隆,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

辅助检查 

血常规:血常规:Hb:80g/L;PLT:198X10^9/L;WBC:2.51X10^9/L;N%:67.8%;中性粒细胞数:1.7X10^9/L;

炎症指标:CRP :75.1 mg/L;PCT:0.15ng/mL;血清淀粉样蛋白A: 331 mg/L;

生化:白蛋白 30g/L,电解质、肝肾功能正常;

出凝血:D-二聚体:0.83mg/l,纤维蛋白原:485mg/l;

微生物:G试验:443.400(正常<100.5),呼吸道9联检(-),隐球菌荚膜抗原定性检测(-), T-SPOT A抗原2/B抗原0,HIV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

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RNP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SCL-70抗体、抗JO-1抗体、抗PM-Scl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抗PC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线粒体M2亚型抗体、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胞质型)、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核周型)、蛋白酶3、髓过氧化物酶、抗-双链DNA抗体均阴性。

胸部影像学检查:

2019-4-23我院胸部CT

初步诊断

双肺弥漫性病变待查:肺部感染?

I型呼吸衰竭

确认妊娠

轻度贫血

双肺弥漫性病变,伴有支气管扩张,诊疗思路如何?

青年女性,妊娠状态,慢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黄痰,近期伴有胸闷气急。查白细胞不高,肺功能提示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予头孢曲松治疗无明显好转,且出现低氧血症。胸部CT提示双肺弥漫性病变伴支气管扩张。考虑肺部感染性疾病可能性大,非常见病原体可能大,同时不除外非感染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相关性肺病)可能。由于该患者年龄小,影像学上有明确的支气管扩张表现,支气管扩张的病因需要明确,同时支气管扩张合并的感染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在分析这个病例时建议先从支气管扩张这一表现入手进行分析。

进一步检查

1、筛查可能引起支扩的病原体(结核、NTM、支原体、病毒等),并筛查支扩患者容易感染的病原体(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金葡菌等)。

2、完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包括继发性免疫缺陷因素。

3、完善自身免疫抗体包括RF,抗CCP抗体等。

4、完善曲霉菌特异性IgE、总IgE。

初始治疗:予头孢曲松加阿奇霉素抗感染,辅以平喘、抑酸护胃、纠正贫血等治疗。

入院后检查结果回报

血气分析(不吸氧):pH 7.50,PaCO2 31mmHg,PaO2 67mmHg,SpO2 95%。

血常规:WBC:2.51X10^9/L;N%:67.8%;L%15.5% ;Hb:80g/L;PLT:198X10^9/L

CRP:75.1mg/L;G试验:443.400;PCT:0.15ng/mL;血清淀粉样蛋白A:331 mg/L ;

T-SPOT:阴性;呼吸道9联、甲、乙型流感(-);隐球菌荚膜抗原定性检测:阴性

病毒抗体:巨细胞病毒IgG 198.2 U/ml,巨细胞病毒IgM 阴性;风疹病毒IgG 34.5 IU/ml,风疹病毒IgM 阴性;弓形虫IgG小于0.13,弓形虫IgM 阴性;单纯疱疹病毒1 IgG 3.42 COI,单纯疱疹病毒2 IgG 阴性

痰抗酸染色和细菌涂片、细菌培养:阴性;痰:白色念珠菌2+

尿常规:透明度微浊,酮体+,白细胞酯酶++++,白细胞计数49/μl

尿培养:白色念珠菌阳性;药敏试验: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敏感

血清铁 5.3μmol/L,不饱和铁结合力 56μmol/L,总铁结合力 61 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 9% ,转铁蛋白 2.69g/L;铁蛋白55.9ng/ml,维生素B12正常,叶酸正常;促红细胞生成素 81.5mIU/ml;红细胞形态观察:大小不一伴部分淡染区扩大。

肝肾功能:总胆红素 13 μmol/L,直接胆红素 3.8 μmol/L,总蛋白 50g/L,白蛋白 30g/L,AST 5U/L,ALT 8U/L,肌酐30 μmol/L,尿素 2.1 mmol/L;D-二聚体0.83mg/L

肌酸激酶 9U/L,肌酸激酶MB亚型 7 U/L,肌酸激酶MM亚型 小于3 U/L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自身抗体:(-)

免疫功能相关检查:

免疫球蛋白G 3.49(正常范围:7-16)g/L

免疫球蛋白A<0.08(正常范围:0.7-4) g/L

免疫球蛋白M 0.26(正常范围:0.4-2.3)g/L

免疫球蛋白E <10 (正常范围:<200)IU/mL

补体C3 1.38g/L,补体C4 0.26g/L,总补体测定 108 IU/mL

B淋巴细胞 CD19 0.0 (6.4-22.6)%

淋巴细胞数 399.1 cells/μL

T淋巴细胞CD3 87.2 (59.4-84.6) %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 348 cells/μL

Th淋巴细胞CD4 35.8 (28.5-60.5) %

Th淋巴细胞绝对计数 143cells/μL

Ts淋巴细胞CD8 46.1(11.1-38.3)%

Ts淋巴细胞绝对计数 184 cells/ μL

自然杀伤细胞 12.0%

自然杀伤细胞绝对计数 48 cells/ μL

CD4/CD8 0.8 (0.9-3.6)

该患者各项免疫球蛋白及B淋巴细胞明显低下,是否患有免疫缺陷病?

追问病史,进一步体格检查

出生2周左右出现发热,后家属发现患者口腔黏膜白斑,约2岁左右,家属发现患者舌上出现白色新生物,曾反复儿科医院就诊,未做培养,未行活检,舌上白色新生物持续至今。幼时双手大拇指受伤后出现反复甲周感染,直到7岁鼻部皮肤感染口服斯皮仁诺后指甲周感染治愈。15岁时患肺炎,予大扶康静滴治疗1月后好转。

进一步体格检查提示

外耳道皮肤发红伴皮屑;口腔舌面充血,粘膜糜烂,白斑沉着,舌上白色新生物;双手大拇指指甲畸形,色素沉着。

该患者是否属于免疫抑制宿主?免疫抑制宿主的定义及其分类是什么?

中性粒细胞减少或功能障碍:中性粒细胞<500/μl或功能障碍

体液免疫缺陷: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或异常球蛋白血症

细胞免疫缺陷: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

进一步检查结果回报:痰培养马尔尼菲篮状菌2+

再次修正诊断

肺部感染(马尔尼菲篮状菌)

支气管扩张

免疫缺陷病

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

尿路白色念珠菌感染

确定妊娠

中度贫血

治疗方案调整:予头孢曲松+伊曲康唑+SMZ抗感染,静滴免疫球蛋白增强免疫力,辅以纠正贫血等对症支持治疗。

痰NGS检查结果回报:

血NGS结果回报:

最终诊断

肺部感染(肺炎链球菌,巨细胞病毒,马尔尼菲篮状菌,耶氏肺孢子菌)

支气管扩张

免疫缺陷病

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

尿路白色念珠菌感染

确认妊娠

中度贫血

治疗方案:抗感染治疗

SMZ为 3片 tid 口服

更昔洛韦 200mg qd 静滴

继续伊曲康唑胶囊 0.2g bid 口服

继续头孢曲松 2g qd 静滴

5-6和5-7甲强龙 40mg qd 静滴,5-8减至 20mg qd 静滴,5-9停

对症支持:补铁、输血等

引产

转归

症状:咳嗽咳痰、气急较前明显好转,体温正常

体征:神志清,精神可,呼吸平稳,生命体征平稳

辅助检查 

血常规:Hb:101g/L ;PLT:179X10^9/L;WBC:4.48X10^9/L;N%:61.4%;L%:28.6%

CRP 44.8 mg/L

免疫球蛋白G 4.45g/L,免疫球蛋白A 0.09g/L,免疫球蛋白M 0.27g/L,免疫球蛋白E 14IU/ml,免疫球蛋白IgG4 0.06 g/L,补体C3 1.37g/L,补体C4 0.30g/L,总补体测定 97.8 IU/ml。

血气分析:pH 7.46,PaCO2 32mmHg,PaO2 94mmHg,SpO2 98%。

胸部CT(从左到右依次为4-23,5-6及5-14日拍摄):

出院后续抗感染治疗:SMZ+伏立康唑+莫西沙星

专家总结发言

何礼贤 教授

该患者是一例青年免疫缺陷患者,既有体液免疫缺陷又有细胞免疫缺陷,也有中性粒细胞的减少,吞噬功能障碍,考虑分类为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可能较大。

对于成人科医生来说,碰到这样的病例机会相对较少,对于儿科医生则相对较多。该患者在幼年时期已有相应的表现,若能得到及时治疗,给出相应的医学建议,有可能不会发展到现在妊娠合并感染的阶段。

该患者痰培养分离到马尔尼菲篮状菌,马尔尼菲篮状菌多表现为系统性全身感染,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这也许是由于该患者处于严重免疫功能缺陷的状况,导致机体无法产生足够多的免疫反应,而未能引起全身感染。但该菌多见于我国广西、广东等南方地区,上海几乎没有,因此该培养的结果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对于免疫缺陷患者是否应该尽早进行经验性治疗,应当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对于粒细胞缺乏,或移植后早期的患者,可以采用「重锤猛击」的治疗策略,而对于一般状况好的患者,不需要一开始就采用「重锤猛击」的治疗策略,否则会造成过度治疗的可能。

宋元林 教授

该患者痰培养马尔尼菲篮状菌阳性,结合患者临床上存在的免疫缺陷病的特征,影像学表现的多形性,考虑马尔尼菲篮状菌病诊断成立。

在免疫缺陷病的患者中,影像学改变会变得不典型,根据该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不能排除合并其它病原体感染的可能。在该患者的诊治过程中,进行侵袭性操作的时机非常关键。该患者咳嗽咳痰已有5个月,抗感染效果不佳,目前处于妊娠21周,基本与其起病时间相符。在这一类患者中,妊娠早期进行果断的干预决策非常关键,如能在起病初期想办法明确该患者的病因,并制定相对应的治疗方案,尽早明确胎儿去留的问题,现在的治疗方案也不至于面临诸多顾虑。

张新 主任医师

该患者是一个非常复杂难治的病人,由于该患者是一位年轻的孕妇,能够进行的检查操作有限,仅凭目前能做到的检查,能够明确诊断并且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是非常不容易的。临床医师应当非常重视病史和体格检查,在该患者不能进行很多项有创操作的情况下,若不是认真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可能就不会发现该患者存在免疫缺陷状态,治疗也无从谈起。

李华茵 主任医师

通过该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该患者查体时见到的多种皮肤改变,可以看出该患者既往存在较多的免疫低下的表现。痰培养提示马尔尼菲篮状菌,但不能除外该患者合并其它病原体感染的可能。该患者痰NGS提示肺炎链球菌检出序列数较高,考虑合并肺炎链球菌感染可能极大,虽然马尔尼菲篮状菌序列数不高,但由于痰中也培养到了马尔尼菲篮状菌,因此结果可信度相对较高,同时该患者不能除外耶氏肺孢子菌及CMV感染的可能。由于血NGS的无菌程度较痰标本的程度高,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鉴于血标本中同样检测出马尔尼菲篮状菌及CMV病毒,同时结合影像学上毛玻璃影的改变,考虑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诊断成立,同时合并有CMV病毒感染。

陈雪华 副主任医师

该患者存在支扩的表现,同时痰和尿液培养到白色念珠菌,让我们联想到免疫抑制宿主可能性大,因此在诊治中要考虑混合感染的可能。

由于我们在各种标本的病原学检查基本上都找到了病原学的证据,也给予了相对应的治疗,在治疗后期CT上遗留的毛玻璃影考虑PCP和病毒感染可能,通过加强相对应的治疗,在影像学上改善明显,低氧血症也得到了改善。该患者是一个免疫抑制宿主,同时处于妊娠状态,这种状况在临床工作中相对少见,带来了不少的挑战,也非常有学习的价值。

张兴伟 副主任医师

该患者入院初期的胸部CT结果提示树芽征、磨玻璃影和支扩为肺部的主要表现,磨玻璃影稍偏中上肺分布,伴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扩程度不算太轻,树芽征较为明显,提示感染性病变可能大,最常见的为NTM等非常见病原体,同时真菌可能性也较大,由于该患者目前不存在哮喘,考虑ABPA可能性较小。该患者存在支扩,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

经治疗后,该患者在影像学上的表现明显好转,树芽征、结节、斑片、磨玻璃影及支扩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也有缩小。由于马尔尼菲篮状菌病会伴有腹部淋巴结的肿大,如能进一步完善腹部CT检查,会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周春妹 副主任技师

该患者本次的培养见马尔尼菲篮状菌,该真菌为双相菌,曾属于青霉菌属,现归于篮状菌属,其特点是在不同温度下呈现不同的表现(丝状及酵母状)。本次镜下染色的结果较为典型,符合马尔尼菲篮状菌的形态。该菌为条件致病菌,一般来说污染的可能性较少,培养阳性考虑为致病菌的可能较大,结果可信度高。     

【本文作者】唐薪竣,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PCCM第一年学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规又误诊】39岁男发热干咳气短,CT示双肺弥漫磨玻璃影!
叶枫教授: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进展
「乘风破“案”」—华山感染疑难病例系列第⑤辑 |谁动了我的扁桃体?
带你深入了解“马尔尼菲篮状菌病”
肾功能不全患者感染马尔尼菲篮状菌,两性霉素B如何使用?
PCCM病例精华(19年5月):影像,临床思维,治疗,复杂病例的绝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