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片园地】咯血伴气管结节---气罐肉芽型血管瘤

文章来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9,42(8):635-636

DOI:10.3760/cma.j.issn. 1001-0939. 2019. 08. 016

作者:姚汉清 王正东 朱湘平 王丽君

单位: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摘要

肉芽组织型血管瘤为获得性、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性病变,常发生于皮肤和口腔黏膜,发生于气管的肉芽组织型血管瘤罕见,其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多表现为刺激性咳嗽或咯血、呼吸困难等,确诊依赖于影像学结合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可以鉴别脉管成分,有助于疾病的诊断。现报道我院首例气管肉芽组织型血管瘤病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患者女,41岁,因'咳嗽、咯血半月余,发现气管结节10 d'于2018年8月3日就诊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复咳嗽伴咯血,为鲜血,有痰咳不出,伴胸闷,无畏寒、发热,无头痛、头晕,无心慌、胸闷等不适。就诊于当地卫生院,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止血及对症治疗(具体药物不详)后,患者咯血较前好转,但仍有咳嗽,伴全身无力,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胸部CT示主气管内结节,B超示脂肪肝、甲状腺双侧叶密度减低。入院后给予吸氧、止咳祛痰、止血等治疗。后复查胸部CT提示主气管内结节较前片相仿,建议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血压最高达180/100 mmHg(1 mmHg=0.133 kPa),平素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 1次/d,血压控制在120~130/80~90 mmHg。有'剖宫产'手术史。否认其他慢性病、传染病及家族遗传病史。体检:体温37 ℃,心率89次/min,呼吸频率16次/min,血压112/84 mmHg。意识清楚,精神一般,呼吸平稳,口唇无发绀,胸廓无畸形,双侧触诊语颤正常,叩诊两肺呈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无杵状指(趾),双下肢不肿。辅助检查:血钾3.01 mmol/L,细胞角蛋白片段19为3.73,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343.40 IU/ml,感染性标志物、血常规、凝血常规、D-二聚体无明显异常。超声心动图:心内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改变。超声检查示脂肪肝,脾肿大,双侧肾上腺部位未见明显包块,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双侧颈部淋巴结可见。CT仿真支气管镜检查,主支气管下段管壁见软组织密度影,突入腔内,支气管腔通畅(图1)。胸部CT增强示T3水平气管内高密度结节(图2)。2018年8月6日行支气管镜检查(图3),可见气管腔及主支气管腔内少许血性分泌物,分泌物清除后气管中段可见一带蒂球形新生物,肿物质脆、触之易出血,用圈套器套扎切掉新生物,新生物直径约1.0 cm,基底部给予高频电热消融处理。病理回报为(主气道)脉管瘤,灶区伴坏死组织(图4)。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回报CD31(+)、CD34(+)、D2-40(-),诊断为'气管血管瘤',考虑为'肉芽组织型血管瘤'。

图1,2 2018年8月3日仿真支气管镜示主支气管下段管壁软组织密度影(图2),突入腔内,较大层面约9 mm(图1)

图3,4 2018年8月4日胸部增强CT示T3水平气管内见结节状高密度影,约9 mm×6 mm(图3肺窗;图4纵隔窗)

图5,6 2018年8月6日支气管镜检查,气管中段可见一带蒂球形新生物,肿物质脆、触之易出血,用圈套器套扎切掉新生物,新生物直径约1.0 cm

图7~10 组织HE染色可见被覆鳞状上皮,其下见增生的脉管样组织,管腔大小不一,灶区见较多坏死组织(图7,8,高倍放大;图9,10,低倍放大)

图11~13 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肿瘤内脉管成分CD31阳性(图11),CD34阳性(图12);D2-40阴性(图13)高倍放大

讨论

脉管瘤是一种罕见疾病,发病率为0.12%~0.28%,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1],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成人少见。脉管瘤亦称血管淋巴管瘤,是血管瘤和淋巴管瘤的混合瘤,血管瘤常为海绵状异常发育的血管构成,淋巴管瘤为局部淋巴液引流受阻,集聚形成囊性扩张,内常有间隔。显微镜下可见肿瘤由扩张的血管和淋巴管组成,管腔大小不等,其内充满红细胞和染色液[2]。脉管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是先天脉管系统发育异常,为胚胎发育不良的血管与循环系统之间的静脉淋巴管通路闭塞导致,也可能在患淋巴管瘤的基础上长入异常的血管形成[3];后者为外伤、手术等损伤淋巴管,导致淋巴管引流不畅而形成[4]。原发性脉管瘤较继发性脉管瘤多见,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但好发于头颈部,脉管瘤发生于气管内者未见报道,本例否认外伤及手术史,之前诊断曾考虑为原发性脉管瘤。

脉管瘤可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生长速度缓慢,病程较长。本病早期一般无任何不适,随着肿瘤生长,影响周围脏器,本例就诊时主要表现为咳嗽伴咯血,无其他特殊临床表现,需要辅助检查才能获得诊断。脉管瘤易为CT检查所发现,其CT表现视病灶内血管及淋巴管成分多少而定,以淋巴管成分为主者,CT表现为迂曲增粗囊状结构,密度低,边界清,无明显强化,边缘见少许索条状或结节状强化的血管成分;以血管成分为主者,CT平扫大体呈稍低密度,边界欠清晰,增强扫描早期呈边缘欠连续条状或结节状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内见少许无明显强化的淋巴管成分[5]。但脉管瘤确诊仍需结合病理,尤其需要完善脉管成分的免疫组化检测,如本例患者,HE染色镜下无法准确鉴别毛细血管及淋巴管,初步诊断为脉管瘤,进一步加做免疫组化:CD31(+),CD34(+),D2-40(-),证实为血管成分,修正诊断为'肉芽组织型血管瘤'。

肉芽组织型血管瘤(Granulation of tissue type hemangioma)又称作化脓性肉芽肿(Pyogenic granuloma,PG)或分叶状毛细血管瘤(lobular capillary hemangioma),是一种相对常见的发生于皮肤、口腔黏膜、鼻中隔的良性、血管性病变(40%起源于皮肤,60%起源于黏膜),以分叶状生长为特征[6]。肉芽组织型血管瘤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常发生在易受伤部位。有研究表明,肉芽组织型血管瘤病因不明,可能与外伤、激素影响、病毒、微动静脉畸形等有关[6]。镜下见毛细血管呈簇状或小叶状,可见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及炎细胞浸润,类似肉芽肿。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CD34、CD105/内皮因子表达是肉芽组织型血管瘤血管形成的免疫学标志,本例患者的CD34表达阳性。

肉芽组织型血管瘤的症状以局部包块和疼痛为多见。影像学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等,但确诊有赖于病理学。组织学上以肉芽组织增生为特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罕见!脾脏血管淋巴管瘤(脉管瘤)|读片专栏310期
婴幼儿血管瘤的分类!值得你收藏!
肺部良性肿瘤的症状,肺部良性肿瘤的早期症状,体征
【确诊丨经典病例65】小肠系膜脉管瘤1例,附诊断分析思路及专家点评!#医学影像#
胸腔囊性病变,你该如何诊断?
【专家笔谈】 血管瘤与脉管畸形诊疗现状与展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