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D

PE是一种较常见的潜在致命的疾病,尤其多见于血液病、心脏病和外科手术病人。

PE临床表现差异极大且缺乏特异性(从无任何表现到猝死)、常规检查无法获得直接证据,加上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常造成漏诊或误诊

及时治疗依赖早期诊断。对于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咯血,昏厥的患者,尤其是近期有外伤,手术及长途旅行史;既往患有深静脉血栓,

应考虑是否存在PE,D-二聚体测定是PE必备的筛查方法。

4. 心血管疾病

(1)急性主动脉夹层(AAD)

是一种危急心血管重症,出现症状后早期每小时死亡率l%-2%,在可疑病例诊断速度至关重要。

主动脉夹层时主动脉损伤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内源凝血级联瀑布反应,假腔血栓形成,同时也必然激活与凝血系统相平衡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D二聚体作为交联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与血栓性疾病相伴行。AAD患者的夹层扩展范围和夹层分型都可以影响D二聚体。

De Bakey Ⅲ型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De Bakey Ⅰ型患者,这提示D 二聚体与血流/假腔接触面积(血栓形成)成比例升高。

D二聚体显著升高代表夹层撕裂的范围较广,故不良预后风险增强。

(2) 急性心肌梗死(AMI)

是一种常见的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它的发生和发展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绝大多数的AMI是由于不稳定的粥样斑块溃破,继而出血和管腔内血栓形成而使管腔闭塞。当体内发生血栓变并伴有继发性纤溶亢进时,D二聚体浓度发生改变。

D二聚体虽不能对涉及急性血栓的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AD) 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但有助于医师对胸痛伴D二聚体升高的患者提高警惕,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和AAD做进一步的检查,有利于高危患者的识别, 可能降低其诊断的漏诊率,将确诊和治疗的时机提前,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5、妇科病人及先兆子痫

Trafatter报告204例先兆子痫妇女中79例D-二聚体增高,而88例正常孕妇全正常。该指标对妊高征患者高凝状态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D-D检测排除妊娠VTE:随着妊娠期的发展,孕妇的D-D值随之逐渐升高,可高至基础值的3-4倍。若妊娠期发生VTE,干扰D-D排除VTE的有效性。若D-D结果阴性,仍有排除VTE的价值。

6、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非典型肺炎的重要病原,近年来MP肺炎(MMP)发病率逐年增高并呈流行趋势,重症及难治性病例增多,MPP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治疗及预后。MPP的发病机制包括MP直接侵袭、毒素作用及炎症因子释放、免疫损伤等的共同介导。

有研究发现,重症MPP患儿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这提示严重的MPP常伴随D二聚体水平升高。其机制可能为当MPP病情严重时,局部出现缺氧、缺血和酸中毒,加上病原体及其毒素的直接侵犯,使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损伤,胶原暴露,激活凝血系统,形成高凝状态,从而形成微血栓,同时机体内的纤溶、激肤和补体系统也相继被激活,出现D二聚体水平升高。

D二聚体可能与MPP患儿体内炎症程度相关。重症MP感染时,过度持久的炎症因子刺激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凝血、抗凝和纤溶功能平衡发生紊乱。提示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评估疾病炎症反应,对早期发现重症病例具有重要意义。

7、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机体失控的自我持续放大和自我破坏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它是机体修复和生存而出现过度应激反应的一种临床过程。当机体受到外源性损伤或感染毒性物质的打击时,可促发初期炎症反应,同时机体产生的内源性免疫炎性因子而形成“瀑布效应 ”。危重病人因机体代偿性抗炎反应能力降低以及代谢功能紊乱,最易引发SIRS。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1)应激引起的SIRS可引起凝血-纤溶-炎症-血管内皮损伤等连锁反应,D二聚体常被视为反映体内SIRS时高凝状态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D二聚体水平升高提示非血栓病的SIRS患者通过急性炎性因子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微血栓形成。

(2)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常存在脏器功能不全

① 肝功不全者由于其凝血因子合成不足,会导致出血和启动凝血-纤溶的正反馈过程,D二聚体继发升高。引起高凝的肝病如肝癌可通过分泌促凝因子,导致纤溶亢进D二聚体上升,其程度与其慢性肝功不全的严重呈正相关。

肝衰时,解毒作用下降,炎性因子和病原可损伤血管内皮激活凝血;同时肝脏清除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能力下降,也导致纤溶亢进和D二聚体升高。以上情况都说明肝功不全和D二聚体变化有密切正相关。

② 对肾功不全与D二聚体的正相关的理解:

肾功能正常时有活跃的纤维蛋白降解和纤溶酶的活化;但当肾衰时,纤维蛋白降解减少,循环中的D二聚体代谢半衰期延长,水平偏高;部分伴随肾功不全的肾病综合症也有高凝倾向。

另一方面SIRS患者高水平的D二聚体暗示肾血管内皮损伤严重,并发肾功不全更常见。

8、D-二聚体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D-二聚体是一项阴性排除试验。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在急性肺栓塞(PE)、深静脉栓塞(DVT)、血管内弥漫性凝血(DIC)排除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任何情况下,D-二聚体测定值大于试剂盒推荐的Cut Off值,都不能简单的作为急性肺栓塞、深静脉栓塞、血管内弥漫性凝血的唯一确诊依据,必须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胡云建,陶凤荣,王厚东.D二聚体测定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2, 25(2):95-97.

[2]李世英,贡鸣,颜红兵.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D].2008.

[3]袁丽莉,袁丽艳,郑俊中,等.D二聚体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关系[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5,22(1):5-9.

[3]蔡晓扬,陈菁,高流芳,等.D二聚体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评估病情危重程度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 2013(17):63-6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D-二聚体,一个充满故事与情节的指标!
D-二聚体升高的 9 点解读,别只想到肺栓塞!
D-二聚体的 12 种临床意义解读!这篇总结全了
急性免疫功能损伤
突发胸痛,D二聚体升高,病因竟是……
D-二聚体升高的 8 点解读,别只想到肺栓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