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尿酸血症——常被忽视的慢性代谢病

体检报告中,你可能会发现血尿酸水平轻微增高,但却没引起你的重视。实际上,这很可能已经是“高尿素血症”了。

由于高尿酸血症本身是一种病理基础,病程较长,前期大多无临床症状,极易被忽视,绝大多数是在体检中发现,常出现一些误诊、漏诊现象。

虽然高尿酸血症不会威胁到患者生命,但是它与许多重大疾病的发生都有关系,如比较常见的痛风。痛风是由高尿酸血症引起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周围而引发的最常见的炎性关节炎,它是与高尿酸血症直接因果相关的疾病,临床上根据病程将痛风可分为4期,其中最初期就是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疗,将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实际上,高尿素血症不仅是痛风、关节损害、血管内皮和肾脏慢性损害等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也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肥胖等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及相关疾病密切相关,甚至可能增加肿瘤风险。研究显示,痛风患者的口腔癌、咽癌、结肠癌、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肺癌、子宫内膜癌、肾癌以及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亦有证据表明,血清尿酸盐可在肿瘤生物学中发挥作用,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尿酸水平升高均与相关恶性肿瘤的过早死亡率增加密切相关。

(图片来源于网络)

高尿酸血症的定义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其在诊断上主要指人的血液尿酸水平高于正常水平。但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诊断定义目前仍有争议,一般主要从三方面加以考虑:健康人群参考值范围、尿酸达到超饱和状态水平(420 μmol/L)和痛风治疗指南推荐的治疗目标值(360 μmol/L)。同时,尿酸水平在男性和女性之间也存在差异。目前,国际上将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定义为:血尿酸水平男性>420 μmol/L,女性>350 μmol/L。

我国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为: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20 μmol/L(7 mg/dl),女性>360 μmol/L(6 mg/dl)。


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高嘌呤、高蛋白饮食增加,人们的尿酸水平亦呈增高趋势,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也逐年增高。美国男性尿酸水平从1920年的210 μmol/L逐步增加到1970年的360-390 μmol/L,同期女性尿酸水平比男性低约30-60 μmol/L,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18%;美国2007-2008年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发现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1.4%,比1988-1994年调查结果的18.2%高出3.2%。

在我国,根据2000-2014年的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相关研究,其患病率约为13.3%。另有文献报道,2013年我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男性为16.85%-18.32%,女性为7.88%-9.30%。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改变,我国高尿酸血症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


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特征

高尿酸血症发病受环境、饮食习惯、种族、遗传等多种因素影响,呈现以下特点:

(1)年轻化趋势:高尿酸血症发病一般以中年人多见,但近年来有明显年轻化趋势。男性20岁以后和女性50岁以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开始明显增加,男、女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尤以男性为甚。

(2)“重男轻女”:女性发病年龄较男性晚,通常要到绝经期。女性在青春期,由于雌激素促进肾脏对尿酸的清除作用,血尿酸值较低,发病年龄明显晚于男性。而绝经期后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减少了肾脏对尿酸的清除率,血尿酸水平相应升高。

(3)遗传倾向:高尿酸血症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双亲有高尿酸血症者比单亲有高尿酸血症者病情重,前者从儿童时期即可发病。部分患者伴有染色体异常。

家族聚集性的产生原因可能存在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环境因素,即同一家族成员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相似;另一方面是遗传因素,但高尿酸血症的遗传变异情况极大,可能是多基因遗传,特别是与嘌呤合成代谢和肾脏排泄尿酸过程中某些酶基因变异致酶活性改变,使血尿酸水平升高,导致高尿酸血症。

(4)地区、种族差异:欧美发达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我国南方地区的高尿酸血症发病率较高,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这可能与南方地区、沿海地区总体经济较发达,生活水平及营养条件较好,又食海鲜、肉汤等高嘌呤、高蛋白食品等有关。


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

高尿酸血症产生主要原因是人体内尿酸产生较多或者排泄较少而形成,而人体内摄入的饮食或者内源性物质产生的嘌呤物质代谢的最终产物即是尿酸,尿酸的溶解度较少,因此如果不及时干预,尿酸逐渐积累就可能会发生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

(1)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主要是由基因缺陷造成的,属于遗传性疾病。对于多数患者来说,高尿酸血症最初的发病原因是由于肾脏尿酸分泌量减少,这是因为肾脏对尿酸的调节具有一定调节性。血清尿酸浓度的遗传性较低,主要由几个影响表达的基因和多个主要基因进行控制。尿酸分泌排泄的减少与尿调节素基因的突变有关,蛋白质错误折叠就会降低尿调节素的渗透性和分泌量,从而增加了尿酸浓度。

(2)继发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急性尿酸盐肾病、肾脏病或血液病是继发性高尿酸血症产生的主要原因。随着人体内组织的不断分解,大量的RNA和DNA被释放出,使得肝脏上附着较多的嘌呤类物质,嘌呤类物质的增多使得尿酸的浓度进一步提高,间接导致肾小管内的尿酸结晶发生阻塞或导致其出现急性肾衰竭,如果不及时进行疏通,则患者可能会发生局部发炎等其他症状。而急性肾衰竭就伴随着继发性肾脏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剧烈运动亦可导致横机纹发生溶解,从而导致大量尿酸的产生,出现肾小管内结晶阻塞,最后导致血尿酸浓度急剧升高。

食物中的嘌呤也会增加患者体内的尿酸,肉汤、蘑菇、动物内脏、鱼类、啤酒等含有较多的嘌呤类物质,多食用此类物质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Li L, Zhang Y, Zeng C. Am J Transl Res. 2020)


高尿酸血症的药物治疗

在临床上,对高尿酸血症进行治疗的最常见的药物主要有别嘌呤醇;丙磺舒、苯溴马隆、磺吡酮;秋水仙素、非甾体抗炎药、皮质素;拉布立酶;西尼地平和硝苯地平等钙通道阻滞药;尿酸氧化酶类;中医药治疗等。

其中,别嘌呤醇能够对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容易被人体吸收,作为一种口服药物,能够对肝脏以及其他器官中尿酸的合成物进行抑制,从而对患者的尿酸量起到降低作用,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上慢性高尿酸血症治疗的首选药物。

但也有研究发现,别嘌呤醇的治疗有效率不到50%,这说明许多高尿酸血症患者并不是因为尿酸过高而导致。并且长期使用该药物还可能对患者造成肝肾功能的损害,并导致患者出现药疹、发热等现象。


高尿酸血症的预防

总体来说,高尿酸血症的形成源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其防治的关键也在于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健康饮食、戒烟、戒酒、规律作息、合理运动和控制体重至关重要。

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每天产生和排出的尿酸处于平衡状态,若因某些原因导致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则会发生高尿酸血症。

除了继发于其他疾病因素外,高尿酸血症最常见的发病原因在于饮食习惯的不合理,如海鲜、牛羊肉,饮酒、吸烟都会导致尿酸的摄入增加。此外,生活压力、缺乏运动等因素会影响尿酸的排出,平衡被打破,就会导致尿酸升高。

对于已有高尿素血症、痛风、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人群及中老年的人群,饮食应以水果、蔬菜、奶制品、鸡蛋、谷类等低嘌呤食物为主;控制动物内脏、沙丁鱼、凤尾鱼、浓肉汤以及海鲜、牛、羊、鸡肉等嘌呤含量高的食物。

坚持运动和控制体重,对于新陈代谢有很多益处,但对于高尿素血症患者不宜做剧烈运动,保持每周2-3次30分钟到1小时中等强度运动即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尿酸高,“管住嘴”就能恢复正常?
【疾病诊疗】如何判断自己得了痛风?主要看一个指标!
高尿酸血症治疗新观念0422
治痛风,哪种药更靠谱?
高尿酸血症≠痛风,尿酸高一定需要使用降尿酸药治疗吗?
痛风讲座系列之痛风前期-高尿酸血症详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