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州名人故居----苏东坡终老地藤花旧馆

 苏轼终老地藤花旧馆(孙氏馆)位于在常州市前北岸。据宋咸淳《毗陵志》和《武进阳湖志余》记载,北宋时,原白云尖西顾塘桥堍之孙氏馆,南临顾塘河(1950年代初填没,今延陵西路),北依白云溪(“文革”时造防空洞填没,今迎春街),系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寓所。

 据宋咸淳《毗陵志》、明成化《常州府志》载,宋乾道年间,常州太守晁子健筑祠塑像于顾塘桥北孙氏馆旁。元正统年间移至今早科坊附近,与宋代大儒杨龟山祠合,名二贤祠。南宋末,孙氏馆毁于元兵屠城。明代中期,里人为纪念东坡先生,在旧址重建,名“藤花旧馆”。 

       清代时,孙氏馆分属方、汤两宅。汤宅楼下植有藤株,方宅植有香海棠,均传为东坡手植。邑人、清代学者洪亮吉有《古藤歌》“建中靖国藤一条,剖半化作潜龙蛟”、“居停偶忆孙居士,移植竞传苏玉局”的诗句(《洪亮吉集》第三册,中华书局2001年版)。清初“毗陵六逸”诗人陈鍊《洗砚池香海棠》诗云:“向有香海棠,封植出玉局”、“流传称诗资,光艳读书屋”(《毗陵六逸诗钞》)。

紫藤下原置一白石洗砚池,清乾隆帝第二次南巡时,地方官移至舣舟亭。方宅现存大厅七间,其中正屋三间楠木厅,属八檩抬梁式木构建筑,用硕大的楠木圆柱树立于蘑菇石础上,柱头配置荷叶蹲,架设大型月牙式抱头梁,正面脊檩上有彩绘图案。整个屋宇外观端庄稳重、做工精细。屋面平缓,飞檐翻翘,廊下正厅明间用木格长窗六扇,后金柱用屏门六扇分隔前后,柱石上加鼓镜式柱础,极具江南古建筑特色。门屋为六架进深平屋,正面为石库门,门楣有篆额:'藤花旧馆'四字。1982年,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据费衮(字补之,宋常州无锡人)《梁溪漫志》卷四和赵翼(号瓯北,清常州府阳湖人)《瓯北诗话》卷五记载,建中靖国元年(1011年),宋徽宗即位大赦,经历了“身登青云梯”而感叹“高处不胜寒”的苏东坡,从谪居海南儋州致仕北归,寄书于常州好友钱世雄(字济明)云:“此行决计住常州,不知郡中有屋可典买否?”钱世雄为之代租得孙氏馆。

  东坡携家归常后,给弟苏辙《与子由书》曰:“今已决计居常州,借得一孙氏宅子,极佳,且此休息。”可惜这位享有“中国千古第一文人”之誉的东坡归至仪真,得暑疾,后卧病于孙氏馆。晋陵县令陆元光得知后,特献上嬾板(斜置床榻的靠背或躺椅)于坡公,供坡公与常州好友论诗赏书。仅过43天,坡公就躺在嬾板上与世长辞了。终年66岁。苏轼在常州仙逝时,讣闻传出,“士民惜哲人之萎,朝野嗟一鉴之逝”(《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二),满城上下咨叹出涕。常州人民对这位大文豪的爱戴和哀思之情,已成千古绝叹,但苏东坡与常州的不解之缘,亦成千古美传。


 从东坡的诗文和史料书籍中梳理,苏轼自嘉祐二年(1057年)举进士,至终老常州的44年间,曾十一次到过常州。其中在常州停留时间较长、有过各种活动的有六次。他始终维系着和常州的特殊关系,保持着对常州的深厚感情。苏轼在《楚颂帖》中自认:“逝将归老,殆是前缘。”每当他“道途”泥泞坎坷,经历着灾难折磨,抉择着退隐之际,他总是首先想到常州。

  东坡这种与常州的不解之缘,究其之因,大致可梳理为友缘、姻缘、佛缘和地缘之“四缘”。

所谓友缘,即友情之缘。按《苏轼年谱》和东坡《次韵完夫再赠之什,某已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之约云》、《又送叶淳老》等诸多酬答诗文中记载,苏东坡于嘉祐二年(1057年)与常州晋陵人胡宗愈(字完夫,宋枢密副使胡宿侄子,嘉祐四年榜眼)为同科考生,与同榜进士常州宜兴人蒋之奇(字颖叔)、单锡(字君赐)、常州武进人丁骘(字公默)在琼林宴上,结为莫逆,并有将来卜居常州阳羡之约。后又交游常州钱公辅(字君倚)钱世雄(字济明)父子、胡仁修和宜兴滕元发(达道)、邵民瞻、蒋公裕等好友。特别是钱世雄,元丰二年(1079年)东坡任湖州知州,钱世雄正任吴兴县尉,为东坡的僚属。钱世雄虽因东坡乌台诗案等曾数度受牵连,却不避时忌。在东坡落难之时,感情如旧,屡屡寄信寄物给远谪黄州、海南等地的东坡。这种风义,正如东坡在惠州时给钱世雄的信中所说,是“高义凛然”!直至东坡临终前,东坡对以兄弟相称的钱世雄说:“我万里生还,要将后事相托于你”。这种患难之交和忠贞不渝的友情给仕途坎坷中的东坡带来了人间的温暖。故东坡有“独徘徊而不去兮,眷此邦之多君子”的感慨。(《钱君倚哀词》)

      所谓姻缘,因为东坡与许多常州好友的情缘,其后又与不少好友结为姻亲。按东坡《与胡郎仁修》考,东坡侄女许配给胡仁修(胡宗愈侄子,一说胡仁修为东坡侄孙女婿),而东坡好友蒋颖叔为胡宿之婿。按丁骘《得甥酬苏东坡》诗证,丁骘之女,嫁给苏轼侄孙苏彭。按宋方勺《泊宅编》卷四记,丁骘又为胡宗愈的内舅子。东坡将外甥女(姐姐之女)嫁于单锡(《苏轼集·卷九十一《祭单君贶文》)。这种朋友之缘上升到联姻之缘,使东坡与常州的缘份有了更进一步的加深。 

      所谓佛缘,从苏东坡写常州的诗文中看,其中有不少是写太平寺和报恩寺等寺庙的。苏东坡虽官至朝廷高位,然仕途坎坷,数经贬谪,而苏东坡于禅宗则是情有独钟,历久而弥真弥坚。禅宗透脱无碍、随缘任运的人生哲学,使东坡在种种危难困厄中,仍能保持通脱无碍的姿态和积极乐观的信念。东坡一生与禅师交游颇广,他曾说:“默念吴越多名僧,与予善者常十九”(《东坡志林》卷二)。按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三(中华书局1983年版)记,东坡与常州报恩寺长老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不仅入住寺院有诗酬唱,并在僧堂板壁上题写。南宋词人蒋捷有《报恩寺》诗句:“莫欺此寺太荒芜,曾有高僧识大苏”。元代诗人冯子振有《游报恩寺读东坡石刻》记之。东坡与常州寺院长老所留下来的妙事妙理,成为常州佛界千古佳话。 

     所谓地缘,东坡自嘉祐二年(1057年)琼林宴上与蒋颖叔、单锡、胡宗愈有卜居常州阳羡之约后,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于熙宁六月岁末到熙宁七年五月,奉命赴常润一带赈灾,在常州一带滞留半年左右。完成赈灾任务后,他应好友蒋颖叔、单锡等邀请,在宜兴小住。留恋于江南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感到阳羡正是他将来退隐躬耕的归宿。这在其《次韵蒋颖叔》“琼林花草闻前语,罨画溪山指后期。岂敢便为鸡黍约,玉堂金殿要论思”、《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头米胜珠。卖剑买牛吾欲老,杀鸡为黍子来无”的诗句,以及《再过常州和昔年留别》“伛偻山前叟,迎我如迎新。那知梦幻躯,念念非昔人。江湖久放浪,朝市谁相亲。却寻泉源去,桃花逢避秦。”的诗中得到佐证。政治上的坎坷沉沦使他退隐田园、躬耕自给的愿望愈加强烈。他看中了常州不仅远离京城政治的纷争,而且山明水秀、物产富饶,更有淳朴真情的朋友亲属,常州的确是他安居乐业的理想之所。东坡曾两次上表,三次买田,乞求朝廷准予他在常州居住。最终购田宅于与蒋颖叔草堂比邻的滆湖边。东坡在贬谪惠州、海南时,只带上了小儿子苏过,长子苏迈、次子苏迨已于此安家。(《咸淳毗陵志》卷二十七) 

      苏轼最终长眠于孙氏馆,并在此留下了他的绝笔诗《梦中寄朱行中》,其中有两句振聋发聩的诗句:“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这既是对好友朱行中为政清廉的赞美,也是苏东坡自己毕生的写照与总结。

 《梁溪漫志》卷四说东坡“出处穷达三十年,未尝一日忘吾州”,是费补之对苏东坡与常州之缘最确切的概括。近千年来,藤花旧馆诉述着一位千古第一文人的抱负、遗憾和情感,也承载着常州人民对东坡先生的敬仰、怀念与缘份。


作者简介:常州市诗词协会副主席、常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常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曾工作于常州市总工会、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委、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州一日 | 东坡终老地 淹城看春秋
苏东坡终老地落成纪念馆
江苏常州东坡公园
寻找苏轼7处遗迹超然台成就千古名篇,图6苏东坡的终老所在!
苏东坡的“我里”常州
东坡足迹行——常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