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钻石是人类历史上最大最长久的一场骗局

提到钻石,我们很容易想到代表爱情与忠贞象征的那句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并被称为世界上“最奢侈、最珍贵、最稀缺”的“宝石之王”,还被赋予“尊贵、勇敢、权力、地位、典雅、奢华”等文化内涵。如果说,这一切并非钻石的本来面目,而是人为操作下的一场惊天骗局,不知大家会作何感想?

稀缺骗局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开采技术的提高,成吨的钻石被开采出来。世界年储存的钻石曾高达几亿块,全球钻石年产量也曾达到1.24亿克拉,近25吨。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因此,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曾预言:“如果能成倍地生产出大量的钻石,钻石的价格将大幅度下跌。”然而,当这一天真正来临时,却并没有出现其预言的结果,反而价格逐年递增,传奇依旧。

真实的稀缺

19世纪末之前,整个世界宝石级钻石的年产量仅有数磅之多(每磅约等于0.4536公斤),基本分布在以下地区:

3000年前,印度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钻石的国家。到了18世纪初,印度的克里希纳河、彭纳河及其支流,是世界钻石的唯一产地,但是产量极小。如:光明之山、奥尔洛夫及大莫卧儿等闻名于世的钻石,均来自于印度。

到了1725年,巴西钻石的发现及开采,使巴西取代印度,成为当时全球钻石的重要产地。

再到1867年以后,南非发现了冲积砂矿床和大量原生金伯利岩筒,南非从而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钻石生产国,其产量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并由此开创了钻石业的新纪元。

就算如此,钻石依旧称得上稀缺,并以其华丽的外表,倍受西方皇室和权贵一族的青睐。

市场的泛滥

1870年,南非的橙河发现了巨大的钻石矿脉,很快钻石便被成吨挖出。一夜之间,钻石稀缺的神话破灭,钻石市场泛滥了。

1871年7月16日,加拿大的库力斯堡诞生了全世界第一座钻石矿,被命名为“库力斯堡矿”也叫“新热潮矿”。

1905年,南非的阿扎氏亚又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金伯利岩岩筒——普列米尔岩筒,并开采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库利南钻石。至此,南非拥有了世界上产量最大、最现代化的维尼蒂亚钻石矿。同时,钻石颗粒大,品质高,而且50%的金刚石均是可切割的,其产值一直位居世界前列。

1979年至1986年,澳大利亚西部的西澳新南威尔斯和阿盖尔地区,钻石矿床储量达5.5亿克拉,其产量占据世界霸主地位。

到了20世纪,博茨瓦纳钻石总产量超过1500万克拉、俄罗斯的钻石产量达到1200万克拉等。

可以说,根据钻石矿脉的发现与正常开采,绝对达不到市场所宣传的稀缺程度。

制造的稀缺

面对南非钻石市场泛滥的局面,南非矿业背后的英国投资商感到心惊,意识到钻石的稀缺性遭到破坏,也就意味着自身利益遭到威胁。因为,钻石的高利润,高度依赖于高稀缺性。

为此,于1888年,英国在南非矿业的投资商们,在南非成立了一家“戴比尔斯统一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并在全世界获得了多重身份。如:英国伦敦的“钻石贸易公司”;以色列的“辛迪加”;欧洲的“C.S.O ”,也称“中央销售组织”;非洲的“钻石开发公司和矿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等。

鼎盛时期,该公司不仅直接拥有或控制南非的全部矿产,还拥有英国、葡萄牙、以色列、比利时、荷兰、瑞士等区域的钻石贸易公司。

19世纪末,为了应对钻石市场的泛滥环境,戴比尔斯直接将产量消减90%,并遣散数千名工人,人为控制钻石的稀缺性。1930年,当世界经济处于大萧条时期,钻石的价格不仅没有大幅下跌,反而是逐年递增,但是南非的钻石产量却下降了40%。这一现象,被称为“有悖经济学常规”,但是垄断环境下的经济不都是有悖于常规的吗。据相关资料显示,我们目前接触到的各大经销商的钻石成品,几乎都从戴比尔斯流出。因为,它们垄断了全救钻石产量的近80%,而且更是世界钻石毛料的主要供应者,同时也几乎垄断了全球的钻石供应。

为了更好地垄断市场,戴比尔斯建立了单一渠道销售系统,只给全球少数的买家供货,再由这些买家将产品投放到市场一线,从而保证了一种长久的动态供求平衡关系,有效避免了钻石市场随世界经济的波动而产生动荡。

1945年,戴比尔斯遭到美国司法部的反垄断调查,公司被判令不得在美国直接进行贸易。同时,指控也在总经理拉尔夫和董事长奥本海默身上生效,所以他们数十年不敢踏入美国,否则将可能被逮捕。

后来,由于美国本土钻石营销商在这一行业获益良多。因此,美国批准戴比尔斯可以通过“代理”的形式,进入美国市场。但是,必须交纳罚金,以换取直接进入美国市场的资格。

1975年至1980年间,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由于钻石的稀缺保值属性,市场需求急剧增长,价格更是连续翻番,并被哄抬到史无前例的巅峰,其地位也是远远超出市场预估。例如:当时在以色列,优质钻石便可用于银行高价抵押贷款。其实,苹果的崛起之路,明显有着太多钻石走过的痕迹。

如果,将钻石投放到自由交易市场,钻石还会独霸经济环境下的“传奇”地位吗?

营销骗局
1938年8月,为了塑造钻石的完美形象,并使其稀缺性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戴比尔斯(De Beers)创始人29岁的儿子Harry Oppenheimer(哈里奥本海默),专程赶到纽约,并会见了N.W.Ayer(爱尔)广告公司总裁Gerold M. Lauck,经过谈判,最终将钻石的广告推广权交给该公司。

Ayer广告公司经过市场调查分析后,打算从电影明星(如:1945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琼·克劳馥)身上寻求切入点,全力打造“钻石虚构故事”,最终将钻石设定为不渝的爱情象征。接着,在报纸杂志上登载钻石的新闻故事和照片,渲染钻石与浪漫爱情的关系。新闻故事重点描述名人送给他们爱人钻石的大小,照片特写则凸显知名女人手上闪亮的钻石戒指。同时,时装设计师则以专访者的身份,大谈钻石的时尚、浪漫、潮流等地位。期间,由于英国在钻石业中拥有众多利益,所以皇室成员以佩戴钻石为荣,来支持钻石业。不久,英国女王大张旗鼓的访问南非,亲往多处钻石矿区,并接受钻石作为礼物。

此外,为增强推广效果,Ayer在代表和塑造精英阶层的杂志上,将钻石和毕加索、德朗、达利、杜飞等人的名画放在一起,以显示钻石和名画有一样的艺术品位和独特魅力。

仅仅3年,钻石在美国的销量就上升了55%。1967年,不到5%的日本订婚女性收到了钻石戒指;1972年,上升至27%;1978年,上升至50%;1981年,上升至60%。仅仅只用了14年,结婚戴钻石便成为了日本人的婚姻主题,一举改变了日本人1500多年的结婚传统习俗,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钻石消费市场。

1947年,Ayer又将钻石的推广重点放在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上,不断在媒体的名人报道中展示钻石的浪漫爱情象征,强化钻石的精神内涵,并为此打出了深入人心的广告语“A Diamond is forever”,即: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同也,也进一步将保值,上升到了“永恒”的高度。

当然了,钻石也会挂花、损伤和掉色,但是通过强势宣传打造,却成为了“永恒完美”的奢侈品。

到了20世纪,“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的广告语,如同一次爱情核爆炸,迅速传遍中国各地,并改变了中国人结婚佩戴黄金、翡翠的传统习俗,从而成为中国新人“无钻不婚”的新理念。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钻石消费王国。

保值骗局

戴比尔斯赋予钻石的保值幻像就是“永恒”,言下之意就是对于如此珍贵的东西,永远都不要转卖。只有这样,钻石才算进入了消费者的“保险箱”,钻石的市场流通率也才会更好地把控。

1970年,为了测算钻石的保值率,伦敦的《金钱》杂志以400英镑购买了两颗宝石级的钻石,每颗分别重1.5克拉,并将其封存在保险柜中。到了1978年,大不列颠发生通货膨胀高达25%。如果以此计算,至少增值300%,但是当地的批发商和珠宝店却最多出价500英镑回收。也就是说,8年时间利润仅有100英镑,表面升值收益小于3%。如果这一价格以当年来算,仅相当于167英镑,实际贬值233英镑。

1974年,一名叫瓦特的英国人,在一家声誉很好的伦敦经销商处,用2595英镑购买了一颗1.4克拉的钻石。一周后,他找到该经销商进行出售,回收价仅有1000英镑。

1976年,荷兰消费者协会在阿姆斯特丹购买了一颗超过1克拉的高品质钻石,8个月后准备出售,竟然发出阿姆斯特丹的20家主要经销商,有19家拒绝购买,仅有一家愿出原价的一小部分回收。

1979年,窃贼盗得一批保价5万美元的钻石,拿到黑市仅卖得200美元。据处理该案件的区域助理检察官介绍,在第47街的黑市,根本处理不掉那批钻石,罪犯也是被自己联系售卖的当地经销商告发后被抓。

同时,据行业人士介绍,从矿业巨头的矿山开采出来,最终到客户手中,价格骤升了约50倍(1CT为例),换作任何商家都不可能回收这样的商品。

骗局之殇

当你明白了这一切,并告诉女朋友买钻戒是一件“很傻”的事情时,女朋友望着你的眼睛,来了一句:“是很傻,但是你就不能为我傻一次吗?”你又将何言以对?


其实,钻石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装饰;二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制作各种切割、研磨工具。同时,由于钻石99.98%的化学成份是碳,而碳又是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元素,因此人造钻石的技术并不复杂。如此以来,天然的钻石仅剩第一个功能,那就是装饰。也就是说,花大价钱买了一个身上很少使用的装饰品,而且并无保值价值,不知这值还是不值。

有人说,市场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是两情相愿的事情,别人愿意用5块钱去买只值1毛的东西。但是,参照90年代美国针对戴尔斯的集体诉讼案,这种垄断抬价的行为是欺诈犯罪行为。因为,它是“有组织、系统化、全球化”动作的,而且其价格远远高于自身价值。

或许,也有人会说,钻石稀缺,价格自然贵。但是,稀缺可以卖稀缺的价格,为何会卖到稀缺价格的数倍、数十倍、数百倍,这在一些国家的法律里就等同于犯罪。

同时,据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华盛顿卡内基学院和多个其他大学的研究者组成的科学家团队,通过使用地震学装置来测量声波穿过地壳,发现了埋藏于地表下100英里的“千万亿”吨的钻石。如果此事成真,天然钻石的稀缺属性将彻底被打破,钻石的价格也将一路狂跌,钻石的惊天骗局也将真正暴露在阳光之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章】钻石会成人类史上最大骗局么?
钻石会成人类史上最大骗局么?
有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营销骗局-钻石!【第875期】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钻石,史上最大的营销骗局
钻石,20世纪最大骗局
钻石骗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