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商鞅作为毫无底线之人,变法强国的同时,所获权利是如何害了他

对于商鞅许多人所知到就只有南门立木这个故事,加上历史书中所说的商鞅变法了。但是真实的商鞅却是一个毫无底线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个十分的迷恋权力的人。而商鞅的死与他的这种迷恋权力的想法有很大关系

一、审时度势,离魏入秦

首先商鞅是一个极度善于审时度势的人,不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魏国的时候公叔座曾经将他推荐给魏王,公叔座还向魏王表示如果你不打算任用卫鞅那么你就一定要杀死他的。看见魏王完全不相信自己的话之后,他就找来卫鞅,然后又告诉他自己和魏王的谈话,劝卫鞅赶紧逃离魏国,若是其他人想必听到魏王要杀死自己的消息,早已经逃走了,而卫鞅却表示既然魏王不听的你的话来任用我,那么怎么会听你的话杀了我?

果然魏王对于卫鞅好不在意,不久之后卫鞅就去了秦国。在秦国商鞅先是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到了秦孝公,然后说服了秦孝公。至此商鞅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而从商鞅与秦孝公的谈话之中,可以对商鞅这个人做出一个初步的了解,商鞅和秦孝公谈来了三次才得到了秦孝公的重视,第一次商鞅向秦孝公讲述尧舜的治国之道,而请秦孝公听得昏昏欲睡,第二次向秦孝公讲述商汤,周武王的治国之道,这一次秦孝公对他所说的依旧不感兴趣,最后一次商鞅向秦孝公讲述了春秋五霸的治国之道,这一次秦孝公对于商鞅所讲的东西十分的感兴趣,于是任用了商鞅。

可以看出商鞅这个人的确是有真才实学的,不管是尧舜之道,还是汤武之法,亦或者是五霸之途,他都能说得上来。同时这也是商鞅对于秦孝公的一次试探,他需要知道秦孝公到底要什么,然后自己才好做准备。同时这也是在向秦孝公展示自己的才华,一个什么都知道的人必然不是庸人。可见商鞅的确是一个善于审时度势的人。只是这样一个善于审时度势的人最后却看不清楚形势,只能说权利迷人眼,惑人心。

二、主持变法,功成名就

很快秦孝公就打算开始变法了,而变法的主持者自然是商鞅。办法必然要触动旧贵族们的利益,这也势必会引起旧贵族们的反击,于是商鞅和甘龙等人就展开了一场辩论,最终秦孝公被商鞅所说动,变法也就正是开始了,而商鞅所立的法度十分的严苛,商鞅下令把十家编成一什,五家编成一伍,互相监视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不告发奸恶的处以拦腰斩断的刑罚,告发奸恶的与斩敌首级的同样受赏,隐藏奸恶的人与投降敌人同样的惩罚。一家有两个以上的壮丁不分居的,赋税加倍。有军功的人,各按标准升爵受赏;为私事斗殴的,按情节轻重分别处以大小不同的刑罚。致力于农业生产,让粮食丰收、布帛增产的免除自身的劳役或赋税。因从事工商业及懒惰而贫穷的,把他们的妻子全都没收为官奴。王族里没有军功的,不能列入家族的名册。明确尊卑爵位等级,各按等级差别占有土地、房产,家臣奴婢的衣裳、服饰,按各家爵位等级决定。有军功的显赫荣耀,没有军功的即使很富有也不能显荣。所谓严刑峻法不过如此。

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大家所熟知的南门立木的故事,南门立木过后新法就正式颁布实施了。对于南门立木的真假我是表示怀疑的,要让百姓相信自己不是单凭这样的一件事就可以解决的。况且从商鞅颁布的新法来看,他是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百姓的,只要有人违法就依律行事,别人看到自然就会知晓此事不可为。这更像是一场作秀,至于是不是商鞅自导自演的,我觉得可能性不小。

新法实施之后许多人认为新法不方便,正好此时太子触犯了新法,但是太子是未来的国君,没办法惩罚,于是就惩罚了太子的老师,人们都不再有意见了,看起来这样比南门立木好用多了。秦国随之富强之后,一堆人又来说新法的好处,对于这帮人,商鞅的做法是直接将他们迁到边疆去了。这样一来就没人讨论新法了而这正是商鞅想要看到了,在商鞅眼中百姓只需要按照木偶一样机械地执行新法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需要他们讨论。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后来商鞅被封为大良造,又率领军队攻打魏国,而商鞅打败魏国的方法却也很让人不齿,虽然说兵者,诡道也,但是像商鞅这样做的少之又少,他与魏国的统帅公子卬是旧相识,他写信告诉他希望双方见面和谈,不动刀枪,而公子卬相信了他的话,结果最后公子卬被商鞅埋下的伏兵所抓,魏国军队群龙无首,被秦国打败。这样的方式未免过于小人了,不过也可以看出商鞅是对于自己的名士是完全不在意的。打败魏国回到秦国之后,秦孝公把商地封给了他,所以他又叫商鞅。此时的商鞅在秦国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以说的是功成名就了。

三、盛极而衰,五马分尸

在商鞅的地位还很稳固的时候,赵良曾经劝说过商鞅,劝他把自己的封地都就交还给秦国,找个山林隐居。不然会有大祸,而商鞅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因为对于商鞅来说,他辛辛苦苦那么久就是为的这个生活,现在把这一切都交出去那么他做这些是为来了什么?自然商鞅拒绝了赵良的建议。而这也给他带来了祸端。

五个月之后秦孝公去世,太子继位,有人告发商鞅谋反,商鞅逃离秦国,到了魏国,可惜的魏国不仅不接纳他,还把他给送回了秦国,魏国之所以不接纳他,件事因为之前商鞅欺骗了公子卬,最后商鞅被五马分尸。他的家人也都被诛杀了。曾经权倾天下的商鞅此时却连全尸都没有保留下来。

商鞅的死并不是因为他所谓的谋反,而是因为他的权力太过于大了,也不是因为他曾经对太子的老师处以刑罚,而是因为他的权力太过于大了,商鞅难道不知道这一点吗?赵良在劝说他的时候就已经说了这一点了,只是对于商鞅这样的人来说权力就是绝对不能放手的。最后才导致了自己的灭亡。战国策中提到秦孝公在死之前想要把自己的王位传给商鞅,但是被商鞅拒绝了,这件事很有可能是假的,因为商鞅作为一个外人想要当秦国的王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纵观整个春秋战国做到这一地步的也是少之又少。不过这件事却也从一个方面表示了商鞅在当时的权力之大。而太子之所以除掉他自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总结:太史公说:商君,他的天性就是个残忍少恩的人。我觉得太史公所说的确是对的,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的人,绝对不可能是一个仁慈的人,而商鞅在秦国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自己,从未顾及他人,这样的做法最后所造成的自然不会是一个好的结果,而欺骗魏国又断绝了自己的退路,商鞅就是典型的见利忘义的人。如果他听从赵良的劝告也未必没有摆脱死劫的机会,但是对于权力的迷恋,使得当初当初那个善于审时度势的商鞅不复存在。

参考资料

《史记》

《战国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央视《中国通史》文字稿-第十七集-秦国崛起
纪录片中国通史文字版:17秦国崛起
一诺千金:商鞅
汉民族形成前的中华民族(四十六)商鞅变法
商鞅的故事 商鞅为何惨遭车裂?
商鞅变法带给秦国的十大改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