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斑尾塍鹬[IUCN近危物种]
斑尾塍鹬
IUCN近危物种
鸻形目鹬科的鸟类
鸟类
近危
北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
陆生动物
肉食性
斑尾鹬(学名:Limosa lapponica):体重245-320克,体长326-386毫米,体型中等。繁殖期羽多有棕栗色。嘴较尾长,直或略微向上翘。跗蹠长度居中,后缘具盾状鳞。中趾与外趾之间具退化的蹼,中趾外侧有栉状缘。冬季头顶灰白色,具黑褐色纵纹,肩、上背黑褐色,羽缘浅棕,下背、腰、尾上覆羽白色沾棕,具灰褐色羽干纹,尾羽棕,具灰褐色横斑;眉纹棕白,颏、喉白色,前胸浅褐色,其余下体淡棕。嘴长而上翘,红色,尖端黑色;脚黑褐。
多栖息在沼泽湿地、稻田与海滩。海边退潮时,迁徙季节出没于海滨潮间带、河口、盐田、沼泽等。喜欢集小群迁徙,罕见于内陆地区。每窝产卵多为4枚。栖息在沼泽湿地及水域周围的湿草甸,主要以昆虫、软体动物为食。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冬季抵非洲和大洋洲。
基本信息
分布区域
全球
分类
脊索动物门
鸟纲
鸻形目
体型
体长
326~386毫米
体重
245~320克
相关视频
相关合集
鹬科动物的常见种类
共83个词条659阅读
丘鹬
头顶及颈背具斑纹的涉禽
棕丘鹬
棕丘鹬,属鹬科(Scolopacidae,snipes)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鸻形目的1科。分布遍于全世界。
菲律宾丘鹬
菲律宾丘鹬,属鹬科(Scolopacidae,snipes)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鸻形目的1科。分布遍于全世界。
查看更多
飞行高度高的鸟类TOP10
共10个词条592阅读
1
黑白兀鹫
已知飞得最高的鸟
2
灰鹤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3
高山兀鹫
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
查看更多
形态特征
斑尾塍鹬
斑尾塍鹬雄性成鸟(繁殖羽):头、颈、下体深棕栗色;头顶有黑褐色条纹。眼先有暗褐色斑,形成暗色穿眼纹。上背、肩黑褐色,各羽边缘具暗栗色或缀白斑。翼上覆羽暗褐灰色,边缘苍白。背、腰黑褐色,各羽缘或有宽阔的白色。尾上覆羽白色,具灰褐色斑纹。尾羽白色,具黑褐色斑。飞羽黑褐色;次级飞羽具白色羽缘。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或密布黑褐色斑纹。
雌性成鸟(繁殖羽):体羽较少雄性的栗红色,多被土黄色替代。眉纹苍白色。颈、胸棕黄色,有暗色条纹。腹白色,两侧点缀褐色斑。雌性体型通常较大,嘴较长。
成鸟(非繁殖羽):头顶和上体灰褐色,羽干斑黑褐色;眉纹白色,细的穿眼纹黑色。颈、胸灰色,多黑色细纵纹。下体余部白色。
亚成鸟:似成鸟的非繁殖羽。但头顶和上体多土黄色羽缘,羽干斑褐色,在上体形成较暗的块斑。颈、胸黄褐色,腹白色。
虹膜黑褐色。嘴细长而微向上翘,前半端黑色,基部微红色。腿黑灰色,有时沾蓝灰或绿色。
大小量度:体重245-320克;体长326-386毫米;嘴峰♂74-111毫米,♀104-105毫米;翅♂208-241毫米,♀227毫米;尾♂72-86毫米,♀79毫米;跗蹠♂47-55毫米,♀49-50毫米。
(注:♂雄性;♀雌性)
物种对比
对比维度
斑尾塍鹬
黑尾塍鹬
外观
体长
326~386毫米
雄性329~409毫米,雌性278~407毫米
体重
245~320克
雄性273克,雌性170~370克
分布区域
全球
欧亚大陆北部、越冬于南非、印度、中南半岛国家、往南到澳大利亚
食性
肉食性
杂食性
栖息环境
夏季栖息于北极冻原和冻原森林地带,常在苔原湖泊、沼泽、溪流和湿草地上活动和觅食。有时也出现于疏林沼泽地带,非繁殖期则多栖息和活动于沿海沙滩、海滨、河口和邻近沼泽地带。
生活习性
在中国为旅鸟。迁经中国的时间春季在4-5月,秋季在9-10月,常成家族群或小群迁徙。春季时边飞边鸣叫,与中杓鹬、红腰杓鹬混群。在迁徙到越冬地时,雄鸟在空中炫耀飞鸣,时而扑翼时而滑翔,交替进行。斑尾塍鹬保持着鸟类不间断飞行距离的世界纪录。这种涉禽能够在中途不降落进食情况下从澳大利亚一路飞往阿拉斯加,行程达到惊人的11677公里。
常单独和成小群活动,栖息时则多成群。常见有5-6只,20-30只小群在一起活动,常沿水边浅水处或泥地上边走边觅食。觅食时常将嘴插入泥中直至嘴基,以便探觅泥地下的甲壳类和小型动物,也直接在地面上啄食。主要以甲壳类、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蠕形动物、水生昆虫和昆虫幼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分布范围
世界
原产地:阿尔及利亚、美属萨摩亚群岛、安哥拉、亚美尼亚、澳大利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巴林、孟加拉国、比利时、贝宁、博茨瓦纳、英属印度洋领地、文莱达鲁萨兰国、保加利亚、柬埔寨、喀麦隆、加拿大、佛得角、中国、科摩罗、刚果、科特迪瓦、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爱沙尼亚、埃塞俄比亚、斐济、芬兰、法国、加蓬、冈比亚、格鲁吉亚、德国、加纳、希腊、关岛、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匈牙利、冰岛、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坦、肯尼亚、基里巴斯、韩国、朝鲜、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利比亚、马其顿共和国、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绍尔群岛、毛里塔尼亚、马约特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摩尔多瓦、蒙古、摩洛哥、莫桑比克共和国、纳米比亚、瑙鲁、荷兰、新喀里多尼亚、北马里亚纳群岛、纽埃、新西兰、尼日利亚、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波兰、葡萄牙、波多黎各、卡塔尔、俄罗斯联邦、圣赫勒拿岛、阿森松岛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萨摩亚、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舌尔、塞拉利昂、新加坡、斯洛伐克、索罗门群岛、索马里、南非、西班牙、斯里兰卡、苏丹、瑞典、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东帝汶、多哥、汤加、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美国、乌兹别克斯坦、瓦努阿图、越南、西撒哈拉、也门和赞比亚。
旅鸟:阿富汗、白俄罗斯、百慕大、巴西、布隆迪、圣诞岛、刚果民主共和国、赤道几内亚、法罗群岛、直布罗陀、约旦、黎巴嫩、利比里亚、列支敦士登、卢森堡、马耳他、毛里求斯、墨西哥、黑山、留尼汪岛、罗马尼亚、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岛、圣多美与普林西比、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斯瓦尔巴群岛扬马延岛、委内瑞拉、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国和津巴布韦。
斑尾塍鹬分布图
中国
天津(大沽、大港)、河北(北戴河、唐山、滦南、石臼坨)、内蒙古(鄂尔多斯、达里诺尔)、辽宁(双台子河口、旅顺、鸭绿江口)、黑龙江(扎龙)、上海(奉贤、南汇、崇明、九段沙长江口)、江苏、浙江(嘉兴、杭州湾、宁波、宁海、台州)、山东(东营、黄河口、渤海海峡、威海、青岛、城阳)、青海(格尔木)、新疆(天山、阿尔泰)(旅鸟);福建(霞浦、福州、闽江口、长乐、厦门)、江西(鄱阳湖)、湖南(岳阳、洞庭湖)、广东(番禺)、广西(沿海红树林地区)、海南(陵水)、四川(南充)、台湾(宜兰兰阳溪口、台北五股、新竹、台中大肚溪口)、香港。
繁殖方式
繁殖期6-8月。营巢于北极冻原地带的湖泊、河流岸边或附近沼泽的苔原上,有时也营巢于稀疏的树林中。巢多置于灌木旁的地上或置于土丘和苔原沼泽中地热较高的干燥地上,巢实际上是在松软的苔原地上踩压成的一个浅坑,无任何内垫物或铺少许地衣或桦叶,有时添加硬草。每窝产卵3-5枚,卵呈梨形,橄榄色或绿色,缀有暗褐斑。卵在大小为50.5-60.5毫米×36.1-40.7毫米。雌雄亲鸟轮流孵卵,白天雌鸟孵化幼雏,雄鸟则在旁边进行保卫,21天后可孵出幼雏,雌雄共同抚养幼雏。
亚种分化
斑尾塍鹬(3亚种)
中文名称
学 名
命名者与年代
1
斑尾塍鹬东北亚亚种
Limosa lapponica baueri
J. F. Naumann, 1836
2
斑尾塍鹬指名亚种
Limosa lapponica lapponica
Linnaeus, 1758
3
斑尾塍鹬中部亚种
Limosa lapponica menzbieri
Engelmoer & Roselaar, 1998
种群现状
该物种面临繁殖地的威胁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开发,合法的自给自足和非法狩猎,以及捕食者数量的增加。气候变化有可能影响该物种适宜的繁殖栖息地区域内植被的覆盖和生长(P. Battley in litt.2016)。
由于土地开垦、贝类捕捞、污染、人为干扰、河流流量减少,以及在一些地区红树林入侵泥滩和沿海盐沼(由于海平面上升),该物种受到中途停留和非繁殖地区退化的威胁,并且上游集水区不受控制的开发和土壤侵蚀增加了海岸的沉积和养分负荷(del Hoyo等,1996,Kelin和Qiang,2006,Straw和Saintilan,2006,Melville等,2016)。非繁殖地湿地面积的人为营养物质富集也可能导致蓝藻开花,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影响该物种的猎物种类(Estrella等,2011)。
由于东亚、澳大利亚及黄海地区的复垦活动造成的潮间带停留栖息地的丧失,被认为是导致滨海鸟类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据估计,在过去的五十年(截止2016年)中,黄海地区高达65%的滩涂已经失去,自1980年代以来每年损失1.2%(Murray等人,2014年),以及韩国到2010年已经失去了75%的泥滩(Moores等人,2016年)。这些损失归因于该地区的城市、工业和农业扩张。
物种活动范围在其他地方的开发也被认为是对重要栖息地的威胁:潜在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活动以及商业和工业发展威胁着西非、中东的海鸟物种迁徙和非繁殖地,同时在西非和中东的快速的住宅、商业、工业发展威胁到该物种的迁徙和越冬场地(Leyrer等人,2014年)。虽然在某些地区例如澳大利亚种群的数量没有检测到(Curran等人,2014]),但该物种曾经也易患禽流感,因此可能会受到未来病毒爆发的威胁(Melville和Shortridge,2006)。这个物种可能会在一些不同的地区内被捕捉,其中包含携带枪支捕杀的个别的案例(P. Battley in litt.2016,J。Szabo in litt.2016)。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2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近危(NT)。
有关报导
2007年9月,一只代号为“E7”的斑尾塍鹬在媒体上大出了一番风头,也让不少生物学家跌破了眼镜——这只雌鸟用了8.2天的时间,不吃不喝不睡觉,连续不停地飞了11587公里,斜跨太平洋,从美国阿拉斯加直飞到了新西兰,创造了鸟类不间断飞行的最长纪录。新西兰梅西大学的菲尔·巴特雷说:“这展示了鸟类惊人的一面。我们原以为鸟类直接飞越太平洋是不可能的。”
2022年7月,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人员开展鸟类监测时,在张掖湿地(临泽段)监测到一小群鸻鹬类涉禽。经鉴定此涉禽为斑尾塍鹬,这也是斑尾塍鹬在临泽段湿地首次被监测到。[1]
参考资料
[1] 张掖湿地首次监测到“飞行冠军”斑尾塍鹬 · 今日头条-每日甘肃[引用日期2022-07-2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鸟类摄影作品精华:鸟类大观【7】鸡形目鸟类第1期(待续)
世界濒危物种,鸟类中的“大熊猫”青头潜鸭
美丽的精灵~鸟类合集(记录了30种鸟类)
外来物种导致湿地鸟类濒临灭绝
申遗 北大港湿地成“种子选手”
世界上的8种孔雀雉,网友:感觉比孔雀还漂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