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文人画埋葬的画种

【编者按】界画是中国绘画的一个特殊的门类,因为绘画时需要界尺引线故名界画,界画在建筑题材能够逼真的还原现实。晋代已经有界画,隋唐获得了发展,众多画家以工谨、绚丽的笔墨和色彩孜孜不倦地描绘宫苑的华丽和帝王的奢侈。宋代300年期间由于统治者的推崇下到达了鼎盛时期,其中《清明上河图》就属于界画的代表作。



界尺

由于绘画使用界尺、追求与现实的完美比例加之侧重服务于统治者,元代以后,随着”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文人画兴起,界画逐渐走向了衰亡,清代袁江袁耀以后,界画彻底消亡。

我们选取了不同时代界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来回顾界面的始末。




1.山水鼻祖——隋代


展子虔 《游春图》设色绢本 80.5*43cm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游春图》是现存的最老的一幅山水画,以抒情而又纪实的手法描绘了贵族舒适悠闲的春游时刻。画面采用俯视法取景,将远景、近景一同向中景聚拢,达到了”千里咫尺“的效果。

山石树木的线条,轻重顿挫,充满变化;浓重的青绿填色,作为全画的主调,青绿色也恰好代表了春天。关于这个色彩的使用开创了”青绿法“,成为中国山水画独特风格的画法。


    坎坷的捐献历程

宋徽宗赵佶曾经得到此图,题”展子虔游春图“,钤”宣和五玺“,后来辗转宫外,乾隆时期重归内府,溥仪退位后偷偷往长春伪满洲皇宫运去了大批文物,1946年这幅画现身长春一家古玩店,被北京琉璃厂古董商马霁川得到。马霁川想高价卖到国外,事情被张伯驹知道后,极力阻止。马霁川开口要800两黄金,在多次协商下,终以二百两黄金谈定。当时张伯驹因屡收宋元名迹,手头拮据,不得已将所居房产外加夫人首饰出售,才将《游春图》卷收归,这才避免这幅名作流落海外。1956年张伯驹将这幅画连同其他文物一道捐献给国家。


2.流行时尚——唐代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宋仿本  设色绢本 现藏于台北故宫

界画在唐代成为绘画界的一种时尚众多画家以工谨、绚丽的笔墨和色彩孜孜不倦地描绘宫苑的华丽和帝王的奢侈,其中最优秀的被认为是李思训、李昭道父子。


《江帆楼阁图》的上方是浩渺的江水,近处满勾细密的鱼鳞纹,渐远渐渺茫。近岸有一叶渔舟,天边则有二片风帆远去。下方是江边坡岸,山峰耸立,长松秀岭,密树掩映,山径层叠,有碧殿朱廊曲折其间。画七人,一人于廊内,二人于坡岸赏景,另四人则沿山径而来。主人骑马,三仆或挑担、或提物,簇拥前后。


从技法来看,李思训继承了展子虔的”青山绿水“风格,以工致严谨的笔法,高超的意见,繁变的色彩(他的画可以显示出小青绿到大青绿的山水画发展历程),从而确立了金碧山水的地位。明代董其昌将其推崇为”北宗之首”。


李思训是唐代的皇室,所以他的画作反映了贵族的日常,但是由于受到政治更迭的牵连及当时佛道思想的传播,他的作品有时透露出一种出世的情调,即所谓'时靓神仙之事,合然岩岭之幽'。


3.承上启下——五代


《高士图》 卫贤 后唐 藏于北京故宫

纵135厘米,横52.5厘米,绢本,淡设色

南唐后主李煜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不仅自己一手开创了词的新境界,还养了大批宫廷画师,卫贤就在其中,同时期的宫廷画师还有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董源(山水画南派鼻祖)、周文矩、徐熙等名家,这个时期的中国画逐渐由唐代人物画趋于北宋山水画的过渡时期。


卫贤擅长画楼观殿字、盘车水磨,能按比例“折算无差”,透视正确,构图严谨,刻画精细,无俗匠气,见胜于时,被称为唐五代第一能手。《宣和画谱》收录了卫贤的25幅作品,传世作品就是上面的《高士图》。


从其传世的《高士图》看,虽题在人物,但图中的瓦舍、山水、林木,都刻画得十分精致,与人物的主题相得益彰。图中描绘的是汉代隐士梁鸿的隐居生活,故而将其居舍置于群山密林怀抱之中。


图上是高耸的山峰,山峦曲折盘亘,多见悬崖峭壁,这应该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却正是高士隐居之佳所。图下山谷中有一瓦舍,疏篱栏杆围其外,杂树茂密,万籁寂静,一条小溪在篱外潺潺流过,最终汇于图上茫茫的江水中。如此幽雅、闲逸,正乃隐者心向往之的桃源。舍之中,高士梁鸿盘坐在高足大床上,而其妻孟光则跪于床前,双手高举一盘至眉前,内盛饭食进奉。这是一个优美的“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历史故事。


4.登峰造极——宋代


赵佶 《瑞鹤图》绢本设色 辽宁省博物馆

界画的创作宗旨就是工整写实、造型准确。宋徽宗时代,界画被作为皇家美术文献的《宣和画谱》排在了各中国画种中的第3位由于统治者的提倡和推动,大多数画家都会画界画,《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就是其中之一。


《瑞鹤图》:在京城汴梁的朗朗青天下,彩云缭绕的宣德门上方翱翔盘旋着20只姿态各异的白鹤,看起来空中仿佛真地回荡着悦耳动听的仙鹤齐鸣的声音。在这幅画中不仅把白鹤画得栩栩如生,也运用界画技巧将庄严巍峨的宣德门描绘得细致入微,几乎可以使人看清殿脊上整齐排列的块块灰瓦、飞檐上只只瑞兽的造型和檐下木质斗拱的紧凑结构。


在一向重视写生的赵佶眼里,能够准确描摹艺术对象的界画是如此重要,以至在他执政期间,界画不但是宫廷画院的考试科目,而且界画家的地位甚至还高于其他画家并是可以成为画院内的最高职位———待诏的6种人之一。


5.日渐式微——汉明


李容瑾 《汉苑图》 

在元代,李容瑾也是一位界画高手,《汉苑图》描绘的是想像中的汉代宫苑,建筑群气势雄伟,规模庞大,楼台、殿阁、水榭、回廊依山而建,犹如仙境。欣赏这幅画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以毫计寸”,建筑物比例精确,工匠可以据此进行尺寸换算施工;二是“折算无亏”,建筑物长宽随透视深度而折减,宋元界画家虽然不了解西方绘画焦点透视中的“灭点”原理,但在创作中却完全符合这一理论,画面有极强的立体感。


但是自宋以后,界画日渐式微,被批“匠气”。界画之所以被目为匠气而为人诟病,是因为它的泥实性和宣扬帝王功德、富贵与中国画后来追求“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美学取向形成了矛盾。从元代开始大行其道的 “文人画”,其特点是纯施水墨或只设淡色,画面留有大面积空白和在画中题诗。


6.绝唱——清初


袁耀 《汉宫秋月图》设色绢本 北京故宫

清代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界画发展史上的绝响。清代界画家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以袁江、袁耀为代表的聚集在江南一带的界画家,他们或师承,或朋友,勇于探索,创作活跃,是清代中前期界画创作的主流;另一部分画家居住京城,大都为清代如意馆画师,条件优越但作品内容多是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技法上也过于板刻。


袁江和袁耀父子(也有叔侄一说)的绘画艺术,从题材到绘画风格完全一脉相承。“汉宫秋月”是袁氏父子经常画的一个题材,内容以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为背景。王昭君是汉元帝时的宫女,貌美且有志气,自愿远嫁匈奴和亲。在她的影响下,匈奴与中原之间得以和平相处,“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袁耀曾多次选此题材,其主要兴趣在于描绘华美的宫殿建筑。此幅中殿宇宫门紧闭,月光似水,将庭院笼罩在一片苍茫的夜色中,淡淡的凄凉情调正符合王昭君即将远离故乡和亲人的离愁别绪,这使得原本精工华丽的楼阁也带上了一丝哀婉的色彩。至此,界面成为绝唱。




界画与其他画种相比,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要求准确、细致地再现所画对象,分毫不得逾越。虽然界画难工,却往往不为文人所重。其实界画形象、科学地记录下古代建筑以及桥梁、舟车等交通工具,较多地保留了当时的生活原貌,其意义已突破了审美的范畴。中国建筑以木构为主,可惜木质易损,沧海桑田,一些传说中的琼楼玉宇我们已无缘亲见,幸好建筑也是中国画,尤其界画是重要的题材,人们可以自界画的画卷间稍窥其风采。

(全文终)


业务合作请加
画展及大型业务合作:Liuzhiqiang222222(微信号)
微信拍卖业务:water2129(微信号)
书画作品购买:qz500art(微信号)
艺术家及各种宣传推广:qz500art(微信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藏品鉴赏——袁江的《荷静纳凉图》
南唐绘画高手卫贤,界画精准而不纳滞呆板,人物与山水平分秋色
国之精粹--名画之山水篇
楼殿亭阁说“界画”
明代名家名画~陈洪绶
电视剧《典当行》热映 带火传统“界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