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银翘散的实质是“清肺热” —— 银翘散不是解表剂

银翘散的实质是清肺热



在历版《方剂学》教材中,银翘散都被作为辛凉解表的代表方。只是这个所谓“解表剂”的代表方,君药却不是解表药,而是银花、连翘。


无论是方名,还是用量,银花、连翘在方中的君药地位都不可动摇。


为了解决这个“名实不符”的矛盾,《方剂学》硬是将“清热解毒”的银花、连翘,加上所谓“疏散风热”的功效。


其实,这只是一种自圆其说和自欺欺人的做法,因为,银翘散根本不是“解表剂”,银翘散的实质是清肺热。



现行《方剂学》这样定义“解表剂”:“凡用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银翘散的君药是银花、连翘,两者是“清热药”,而非“解表药”。因此,银翘散并不符合现在《方剂学》解表剂的定义。



吴鞠通谓,本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训。


可见本方证的病机,在于风、热淫于“内”,而非淫于“外”。风热在“内”,即当清里,而非解表。由此亦可知,银翘散实为“清里方”。


《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四条:“太阴风温、温热、瘟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在这条原文中,银翘散的主症是“但热,不恶寒而渴”,这也是温病初期的肺热证,治疗上应该清肺热即可,因此此时不应该用解表药荆芥穗和淡豆豉,这是吴鞠通的错误;


加上荆芥穗和淡豆豉以后,功效变成清肺热为主,兼以解表,这时的主证中应该有“微恶寒”。



因此,我认为银翘散证应为表寒里热证(肺热为主兼有轻微的表寒)。


银翘散所治主症中,“发热、口渴、咽痛、咳嗽”应为肺热证;而“微恶风寒”当属表寒证。


因此,将银翘散主证表述为肺热为主兼有轻微的表寒证,银翘散的功效在于重用银花、连翘、芦根等清热药以清解肺热,稍加荆芥穗、豆豉等辛温解表药以发散在表之寒邪。


这一观点不管是从对银翘散的主症分析,还是从“以药测证”的角度来看,都是可以得到印证的。


近年来,我曾多次发表论文对这一观点进行深入阐释,这将使外感病初期的辨治思路明确而易于操作。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临床运用银翘散时,不少医家也遵循这种思路遣方用药,在下面的医案研究中能够得到证明,只是之前没有人能够从理论上进行清楚的阐述罢了。



银翘散临床运用研究



一、吴鞠通用银翘散的医案


案1 汤 甲子年四月十三日 风温自汗


连翘(三钱) 银花(二钱) 甘草(一钱) 苦桔梗(二钱) 杏仁(二钱) 牛蒡子(三钱) 薄荷(八分) 豆豉(二钱) 芦根(三把),今晚二帖,明早一帖,午前服完。


十四日,即于前方内加连心麦冬(三钱) 细生地(三钱)


案2 赵  二十六岁 乙酉年四月初四日


六脉浮弦而数,弦则为风,浮为在表,数则为热,证现喉痛。卯酉终气,本有温病之明文。虽头痛身痛恶寒甚,不得误用辛温,宜辛凉芳香清上。盖上焦主表,表即上焦也。


桔梗(五钱) 豆豉(三钱) 银花(三钱) 人中黄(二钱) 牛蒡子(四钱) 连翘(三钱) 荆芥穗(五钱) 郁金(二钱) 芦根(五钱) 薄荷(五钱)


煮三饭碗,先服一碗,即饮百沸汤一碗,覆被令微汗佳。得汗后,第二、三碗不必饮汤。服一帖而表解,又服一帖而身热尽退。


初六日,身热虽退,喉痛未止,与代赈普济散。日三四服,三日后痊愈。


分析:上两案是吴鞠通自己的医案。


汤某“风温自汗”,就是以肺热为主,不兼表寒,应以清解肺热为主要治法,所以吴鞠通用银翘散减去荆芥穗来治疗;


赵某“喉痛”,兼见“头痛身痛恶寒甚”,此例病人表寒较重而肺热较轻,吴鞠通以银翘散化裁,加重解表散寒(荆芥穗五钱 豆豉三钱),而减轻清肺解毒(银花、连翘、各用三钱)。


二、张子培、何廉臣“银翘散加麻黄”


清朝四川名医张子培在《春温三字诀》中谓:“予每用银翘桑菊二方,皆加生麻黄绒七八分或一二钱,功效倍于本方百倍”。


又谓:“或谓伤寒宜解表,温病忌发汗。夫伤寒解表,令出外也;然则,温病忌汗,令内入乎?不通之甚!”


张氏之所以在银翘散中再加生麻黄绒,可能是为了加强其辛温散寒解表的力量。


何廉臣在勘校《通俗伤寒论》“春温伤寒”时论述自己的经验说:“春温兼寒,往往新感多,伏气少。每由春令天气过暖,吸收温邪,先伏于肺,猝感暴寒而发。初起时头痛,身热,微恶寒而无汗者,仿张子培法,银翘散略加麻黄。”


由此可见,何氏之所以要在银翘散中加麻黄,其原因在于“春温兼寒”,亦即是里热兼有外寒证。


三、蒲辅周“银翘散加葱白”


蒲辅周先生在用银翘散时,往往视病情而加葱白,葱白与原方中的豆豉相配,即为辛温解表名方“葱豉汤”,以此来加大银翘散散寒的作用。


蒲氏医案一则如下:


霍某某,男,8个月,1964年1月30日初诊。


发烧二天,咽喉红,无汗,四肢时凉时热。今日体温40.1℃,呛咳,口干欲饮,腹微满,大便二日未解,小便多。舌正红,苔薄白,脉浮数。诊为急性扁桃体炎。


属上焦风热闭结,治宜清宣法。


处方:僵蚕一钱半,升麻八分,荆芥八分,桔梗一钱,连翘一钱,香豆豉五钱,射干八分,薄荷(后下)七分,竹叶一钱,芦根四钱,甘草八分,葱白(后下)三寸,一剂。


该案临床特点是:既有发热、口干欲饮、呛咳、咽喉红等肺热见症,又有无汗,四肢时凉时热等表气郁闭的见症。


蒲氏认为是“上焦风热闭结,治宜清宣法”,以银翘散为主方加入葱白治疗,疗效显著。


通过病例分析,我们也可以认为患者兼见无汗,四肢时凉时热等症属于肺热兼有表寒郁闭证,而用银翘散加葱白是增强了原方解表散寒的功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辛凉解表剂”银翘散之“解表”质疑
银翘散
疏散风热方---银翘散
《方剂学》学习笔记46
(1)辛凉解表银翘散
常用中成药解析——银翘伤风胶囊(OTC)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