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篆书“泰和重寳”折三钱币赏析

  自从公元1115年太宗完颜阿骨打建国之后,金代有40多年都没有自己朝代的货币,一直在使用前期的辽宋旧钱。

      直到金章宗完颜璟(公元1204年)泰和四年,金代才开始铸造“泰和重宝”、“泰和通宝”钱,直到金末元初皆有铸造。

      泰和重宝、泰和通宝钱的铸造,方便了当朝的货币交流、让商品的流通变得更简便,给金朝带来了新的繁荣。

     文中所述之“泰和重寶”制钱,钱文篆书,直读,有折十,折三试样两式,传有折五,但未见真品实物。 折三泰和篆书钱,公称为试铸样币,并未发行流通。因此其存世量少,乃金代铸币珍泉之一。     

     此钱的钱文乃文学家、书法大家党怀英手书。字体典雅端庄,铸制精美,是称金代最美之泉,亦列中国美泉之列。



  据众多泉友考证,折三铸钱的材质有金、银、铜、铅质四种,钱币尺寸在29mm左右。而金质“泰和重宝”篆书光背折三钱,直径达30mm,银质品略小于铜质0.5mm;厚约2.2至3mm,钱文一致。金,银质钱币主要用于宫廷赏赐,乃是美品大珍。     

      收藏大家华光普先生《中国古钱大集》(丙)第878页中载有 铜质“泰和重宝”钱,称为“试制样钱”,未经流通,并评为“一级币”。




  但银质者谱中未见录入。我看见过互联网披露了一枚,其直径为29.5mm,廓厚2.5mm,币文深峻,穿宽7.3毫米,重8.97克,也当属珍稀之品。

      另外,我还在互联网查见过“折五型”楷书“泰和通宝”银质大钱,其直径为35毫米,廓厚2毫米,穿宽7.5毫米,重7.5克。        

    在下藏有一枚篆书体“泰和重宝”折三钱。直径28.8-29.2mm (失圆),厚2.2mm ,穿宽7.2mm,币文高0.7mm ,外缘宽1.8mm,重达8.19g。







  有《金史.食貨志》记载的“泰和通寶”折三錢的数据如下: 錢徑一般33.7mm,重4.5-7.9克。

      将藏品的几何尺寸和重量与之比较;又与前述折五型楷书“泰和通宝”银质大钱(直径高达35mm厚2mm,穿宽7.5mm,重量7.5克)比较;再与已知的未载入钱谱的直径为29.5毫米,廓厚2.5毫米(深峻),穿宽7.3毫米,重8.97克银质“泰和重宝”钱比较。可以看出:

      本人藏品直径远小于35mm,与29.5mm接近, 厚度和穿口略小或相当,重量竟有8.19克之多。因此,判定藏品币的铸造材质绝非铜,当为银质。这可能是勿容质疑之认识(用敲击声验证法并在白纸上划痕,不脏手,排除了铅质的可能)。

      泰和折三篆钱,泉界皆已认定其为样钱,后即停铸。

      2009年紫禁城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辽金钱币》的钱谱,作者是李卫是以为收藏家。书中述,金朝是一个广泛使用白银作为货币的国家,曾一度以白银作为主币。金朝铸银币的数量远多于中原各朝,且几乎所有年号钱都铸有(金) 银币。因此,泰和年间所铸不以流通为目的的银质钱币,作为地位、财富的象征,多用于庆典、赏赐、祭祀和供养之用,实属正常!          

      此藏钱系沙坑出土钱,厚度与铜质币比较略薄,穿孔略大,表面未经清理。钱文深峻,包浆浓郁,呈孔雀蓝,黑漆古,棕红色多种色谱,古归自然。

      但元铸“泰和重宝”工艺上比较起宋钱来确实较粗糙,外廊较细。且(正)背多有花纹,如梅花,莲花、鹿角纹及方胜纹星月纹、几何纹、四出纹或纪值(如二分半)等等,素背钱稀少。

    当前,“泰和重宝”篆书折三价格昂贵,根据品相不同,价格在千元至数万到数十万之间,千元是品相非常差的,数万是低品相的,数十万的当是极美品的。 您若有,当珍藏!

           2023年4月19日撰稿于成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代钱币(10)篆书“泰和重宝”折十钱
西部钱王,倾心典藏!景星麟凤 2017张卫东收藏古钱币专场欣赏
金朝铸币史:不惜工费,力求精好,金之“泰和重宝”精美不输宋钱
泰和通宝泰和重宝图片及最新价格
金代钱币
阜昌元宝篆书小平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