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人的用人思想

孔子《论语》传(版权所有)

第七章初会齐景公

王封臣 著

一、用人唯德或唯才的难题

齐国的内乱终于平定了,齐景公也走出了大臣专权的阴霾,开始亲自理政。当时的齐景公很有抱负,以光复老祖宗齐桓公的霸业为他的终极梦想,可以说这是齐景公的“齐国伟大复兴”的“齐国梦”。也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梦想和政治抱负,当时的齐景公非常勤政,善于纳谏,关心臣民。任用贤臣晏婴为相国,大力富国强兵。

晏婴是一代能臣,辅佐齐景公颁布了大量的政策。最核心的一条,就是重新分配齐国的土地。由于我们前面说的崔杼、庆封之乱,大量宗室在动乱中消失了,可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死了宗室死不了地。他们留下了大量的土地田产无人继承都成了空地了。另外,他们手下还有大量的奴隶。高层政治斗争,死的大多都是高层,这些奴隶也给剩下了。过去做奴隶还有口饭吃,现在奴隶主没了,等于饭东没了,这么多人生存是个问题,也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晏子聪明,既然有这么多的空地,又有这么多的劳动力,何不让他们搭配一下,分给这些没有地的奴隶让他们耕种。分地不是白分的,谁要耕种,谁就得给国家纳捐交税。那奴隶们也干啊,从没饭吃到可以自食其力,尤其是从奴隶一下变成了农民了,奴隶们能不高兴么?生产积极性非常高。而齐国也因此一下子多出了无数的自耕农,他们种粮交租,齐国国库里的钱折着跟头往上涨。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当时(春秋末期)的中国正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渡期。所以,旧有的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政治关系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向前发展。世界大潮,浩浩荡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只要你的思想、你的制度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依照这种思想、制度而作,必会取得积极的效果。否则,逆势而动,必会得到消极的效果,甚至头破血流,被社会所抛弃。

比如孔子,他作为一个没落的贵族阶级,理想是能让社会回到周礼时代,可惜,回不去了,因为那种时代的东西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了。故此,孔子终其一生,他的政治目标基本是没有实现的,弄得跟丧家狗一样到处跑,十分狼狈。这也是后世一些反孔派人士的主要论点之一,甚至诟病孔子是奴隶主阶级的代表。当然,那些拥孔派不服这样的观点了,他们是极尽美化孔子为“圣人”之能事,否认孔子当时的行为是阻碍社会发展。

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呢?是站在反孔派一方,还是站在拥孔派呢?要让我选择,我哪一派都不选择。为什么?

第一,反孔派说的是有道理的,孔子当时的政治目标或者是梦想确实是要“复古”。但,孔子是位大思想家。我们不能因为思想家个人的终极思想目标而否定他所有的思想。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苏轼苏东坡,这个人就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保守派上台他反对保守派,改革派上台,他反对改革派。但我们并不能因为他的政治思想保守或激进,就去否定他在诗词文赋里的思想,甚至否定人品。孔子也一样,他的政治思想是保守的,不代表他的其他思想就没有可取之处。更何况,“孔子思想”本来到了后世就和当时的“孔子思想”有很大差距了,被后世赋予了很多新的意义。比如: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音义同“向”,不久、刚才之意)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音若摇)。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颜渊》12·22)

樊迟就是前面讲过的那个想跟孔子学种地学种菜的弟子,结果讨了孔子一顿嫌。这一次,他倒问了一个孔子喜欢的问题——什么是“仁”?孔子给了俩字“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回答说:“善于鉴别人物。”对于这句话,樊迟没闹明白,孔子进一步解释了一下,什么叫“知人”呢?那就是“把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放在邪曲之人的位置之上,就会使这些邪曲的人变得正直。明白了么?”其实,樊迟还没听明白,但是好面子,估计点头嘟囔了一句:“明白了。”然后告辞老师就退出去了。到了外边碰到了子夏,那是“文学科”的高才生啊,于是樊迟就向子夏请教“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这句话的意思。子夏一听:“哎呀,老师就是老师,说这话的含义太丰富了。我给你举例说明吧。”他就举了俩古人——皋陶和伊尹。这俩人都是古时的大贤人。

据传说,皋陶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非常正直。帮助大舜制定刑法和全民教化,推行“五刑”、“五教”。用独角兽獬豸治狱,坚持公正。所以被后世奉为中国司法鼻祖,成为了“狱神”。伊尹,是商汤的宰相。据说他父亲是个厨师,于是伊尹也学了一身好厨艺,被后世有人奉为厨师的祖师爷(当然也有说是齐桓公时期的易牙的)。伊尹出身奴隶,辅助商汤灭掉夏桀,建立商朝。然后他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经济繁荣,政治清明。

子夏说了:“想当年,舜掌天下的时候,在众人里选拔了皋陶,结果那些不仁的人就远去了。无独有偶,商汤得了天下,在众人里选拔了伊尹,结果那些不仁的人就远去了。”

在《为政》中的一则也提到过“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哀公问曰。何谓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为政2·19)

哀公就是鲁哀公,他有次向孔子问政:“要怎么做才能让民众服从呢?”孔子这套词又盯上了:“把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放在邪曲之人的位置之上,民众就服了。要是你把邪曲的人提拔起来放在正直之人的位置之上,民众就不服你!”

这两则都强调了一个“用人以德”的思想,这也是儒家评判或使用人才的第一标准——唯德是举。因为儒家认为国家用人的是否得当,关系着国家的治乱、社会的安危,需要十分谨慎,必须强调高尚正直的品格。如果正直之士能居于上位,自然就能弊绝风清,国泰民安。

这种“唯德是举”的用人思想对不对?对!因为无论如何,我们是需要注重道德的,一个流氓暴徒手握了大权,会把人间变成地狱。一个邪恶博士控制了技术,弄不巧就搞出个异形、活跳尸什么的。所以,手握大权之人的“德”似乎应该居于第一位。但“唯德是举”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有。那就是有高尚品德的人未必有才能,哪有那么多德才兼备之人呢,这是个现实问题。所以,要真的“唯德是举”的话,往往会出现一大批碌碌无为的清官,那这时的清官我们亦可以称之为“庸官”。社会要想发展,国家要想建设,人民要想富足,靠这些“清廉的庸官”是没用的,它必须靠有能力有才干的管理者。另外,“德”又是一个不大容易量化评判的东西,搞不好就会出现“举孝廉父别居”的伪君子。于是,用人的另一种思想就出现了,这就是“唯才是举”。

因为“才能”是好评判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给你两天试用期,干好了留下,干不好卷铺盖走人。它不再那么理想化了,而变得更现实起来。曹操就是“唯才是举”的典范,我不管你德行怎么样、不论你出身如何,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只要你有某方面的能力,我都用你。这叫什么?这叫“不拘一格降人才”。历代成大事者,大多都是“唯才是举”的高手。曹操不用说了,往上还有汉高祖刘邦,无论是高阳酒徒的郦食其,还是有盗嫂之嫌的陈平,我都用你。但,“唯才是举”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有。那就是有大才的人未必有好的品德,“大奸者大才”数不胜数啊,一旦失控让他们得了大势,那就是上面说的流氓暴徒、邪恶博士掌权了,民众、国家利益肯定受损。

那怎么办?究竟是选择“唯德是举”把德放在第一位的理想主义用人观,还是选择“唯才是举”把才能放在第一位的实用主义用人观呢?

依我说,应该用“唯才是举”的用人观,但前提是需要有个防止权利泛滥的良好监管机制,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只要这个权力不被你滥用,你有多大才我们就用你多大才。那德呢?当然靠教育教化来保障人才起码有一个不邪曲的“品德”。

在有良好的权利监管机制的体制下,一个人内心的“直”或“枉”便不会那么的重要了,孔夫子的“举直错诸枉”所带来的利和“举枉错诸直”所带来的弊也就不那么明显。所以,“制度”要比人靠的住。

我们谈到了这两则《论语》多说了一些直和枉的问题。其实,刚才本不要说这个问题,我们所要说的是从“《颜渊》12·22”这则《论语》中萌生了一个著名的词,这个词到了《孟子》成了形,这就是“仁者爱人”。这个词什么意思?我们现在都知道,那就是有仁德的人就是博爱的人,或者博爱的人就是有仁德的人。但是,在孔子当时,这个“爱人”的人,可不是所有人,而是“士人”、是贵族阶级。您看,同一句话,当时和后世的意义范围是不一样的。那么后世赋予的这种思想算不算孔子的思想呢?我认为也是算的。孔子提出这种“爱人”的思想的时候,主观上他并没于刻意区分人群,虽然孔子的“爱”是有阶级差别的,跟墨家的“兼爱”不一样,但它也是“爱”啊,孔子也并没说要对这种人爱对那种人不爱。所以,以抠细节来完全否定一个人是不足取的。

但话说回来,孔子的一些思想又确实“不合时宜”。把孔子看成神圣不可侵犯的,把凡是孔子说的话都看成是正确的,认为似乎离开了孔子的教导中国人道德就会沦丧的,高喊着“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也不足取,甚至迷信孔子比反对孔子有时候危害更大。

========

孔子《论语》传

根据王封臣先生的国学课程讲座整理而成。是将《论语》各条恰当的放入孔子生活的时代中,通过《论语》展示孔子的一生,通过孔子的一生诠释《论语》的意义。

阅读之前的篇章:

前言:《论语》是一本什么书?

第一章 夫子家世

1-1 礼崩乐坏的搞“孝”(上)

1-1 礼崩乐坏的搞“孝”(下)

1-2祖先孔父嘉(上)

1-2祖先孔父嘉(下)

1-3孔子他爹是猛男!!

1-4 推理孔子的生日是何年

1-5孔子也有个“虎妈”

第二章 草根孔小二

2-1少年孔子是“贱·鄙”

2-2文言文所带来的麻烦和乐趣

2-3孔子发明的那些年龄代号

2-4 学无常师的孔子

2-5教育要培养“博士”还是“专家”

2-6抬棺找父陵

第三章 三桓的前世今生

3-1三桓之始

3-2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是怎么回事儿?

3-3鲁国第一贵族

第四章 “奋”青孔子

4-1孔子戴孝赴宴被拒

4-2孔子“仁”思想中的两个方面是什么?

4-3孔子寻祖路上讨老婆

4-4孔子成了“打工仔”

4-5孔子为何给孩子取个鱼名?

4-6郯子给你说“鸟官”

4-6谁是孔子的忘年交?

第五章三十而立

5-1三十而立,立于礼

5-2三十而立,立己家

5-3历史谜案——三十岁的孔子做到了国家正部级?

5-4“学而时习之”到底是什么意思?

5-5“官学”如何变“私学”

5-6孔子下海办培训班

5-7孔子的培训班学费贵么?

5-8孔子遭遇踢馆人

第六章 齐国内乱

6-1国士无双话晏子

6-2齐之殇-灵公的后宫

6-3齐国的狗血桃色绯闻

6-4桃色事件引起的齐宫血案

6-5晏子吊孝

6-6晏婴不予奸佞同党

6-7太史秉笔书罪状

6-8枭雄背后有奸雄

6-9两只鸡引起的政变

6-10齐之殇-庆封灭族

6-11齐之殇-四家争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最没有思想且反动为何被尊崇
从《论语》中“走出”的成语,全在这里,你数都数不过来!
莫问收获且耕耘——《论语》悟读【136】
【孔子学说的网络世界连载】孔子“仁爱”思想的丰富内涵
樊迟向孔子请教问题,为什么孔子却要骂他?
吾尝终日不食|《论语》没有那么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