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天麦地里几近消逝的野菜,你认识几种?| 豫记

梁永刚 | 文

在童年的记忆中,春风渐暖,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后,春天一望无垠的麦田里,返青的麦苗生机勃勃,葳蕤成一地生命的绿色。

山坡土地田间地头,一簇簇青翠欲滴、生机勃勃的野菜在腐烂的枯草中探出了头。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在这方如茵舞台上,最先登台亮相的野菜是荠菜。荠菜在豫中平原的老家俗称为“荠荠菜”,又名护生草、鸡心菜、净肠草,地米菜、枕头草、清明草,是春天诸多野菜里最先变绿的,也是乡亲们最先食用并备受青睐的。

辛弃疾曾这样吟咏荠菜这一野生之蔬,“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从中可以看出荠菜是一种先春而萌、返青最早的报春菜。“物以稀为贵,食以野为奇”。

因荠菜颜色翠绿、口感鲜嫩、味道鲜美,被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赞不绝口。《诗经·邶风·谷风》说:“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婚,如兄如弟。”杜甫曾经靠“墙阴老春荠”度过了漫长、艰难的岁月。

范仲淹少年时家境贫寒,常以荠菜充饥度日,他对荠菜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地写下了《荠赋》:“陶家瓮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大口中,嚼出宫商角徵。”此外,白居易、郑板桥都曾为荠菜赋诗。

陆游更是对荠菜高度评价:“长鱼大肉何由荐,冻荠此际值干金。”

荠菜

荠菜是野菜中的“百变女郎”,如果它长在杂草稀疏之处,便老老实实匍匐在泥土上生长;如果其周围长满浅浅的绿草,荠菜便和周围的杂草一样,颜色也随即变成灰绿色。

在那个家家户户粮食都不宽裕的年代,用荠菜来调配苦难的生活,已成为农人们经年累月的习惯。《救荒本草》记载:荠菜在灾荒年月是代粮充饥之物,贫穷之人视其为宝。

民谚有:“荠菜儿,年年有,采之一二遗八九。今年才出土眼中,饥饿之人不停手。”“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荠菜天生丽质,娇小玲珑,锯齿一般的绿叶,叶表一层细细的茸毛,嫩生生绿茵茵,不但看上去惹人喜爱,吃起来更是味道鲜美。

荠菜采回家后,择去杂草,洗净尘土,食用方法很多,或凉拌,或素炒,或切碎了做饺子馅,皆清脆耐嚼,鲜嫩可口。

在那个一年难得吃上几次肉的年代,母亲包的荠菜鸡蛋馅饺子我总是吃不够,至今想起来还让我唇齿留香,回味悠长。

和面条菜大多长在麦田里不同,荠菜的分布范围很广,生命力和适应性更强,不择土壤的贫瘠和肥沃,不管土地的干旱和潮湿。

忽如一夜春风来,不管是房前屋后,还是田垄麦地,甚至是沟壑的乱石堆中,到处都有荠菜的身影,只要有一块空地,荠菜就能够扎根生长、吐放绿翠。

面条菜学名叫作“麦瓶草”,乡亲们亲切地叫它“面条棵”或者“胡片嘴儿”,因叶片细长,形似面条而得名。

腴软碧绿面条菜

面条菜腴软碧绿,透着清香,多生长在麦田里,有的贴着麦苗根长,有的则在地垄中间,绿绿的身姿轻盈地摇曳,看上去养眼动人。

小时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每天下午放学后,土头灰脸的我和一群小伙伴们提着竹篮,拿着戗锅铲,一路欢笑来到村外的麦田里剜面条菜。

在我的老家,面条菜有多种吃法,比如粉蒸面条菜,将面条菜择洗干净,控尽水分,用玉米面拌匀,上笼用大火蒸三五分钟,取出抖散,加蒜泥、盐、小磨香油拌匀即可。

还有一种吃法是凉拌面条菜,将面条菜择洗干净,焯水后用凉开水浸凉,加入盐、香醋、蒜泥拌匀。

面条菜

如今想来,面条菜最常见也最简单的吃法就是下在面条锅里。母亲把我挖回来的面条菜择好淘洗干净,放在沸水锅中焯一下,然后再拌上油盐、葱姜蒜等佐料调好,等一锅面条煮得差不多时倒进去用勺子搅匀。

不多时,一股清香醇厚的气息便在热气腾腾的灶房里飘散开来。捧着母亲为我盛的一大碗汤面条,嗅着淡淡的清香,看着面条菜盈盈的碧绿,我顿时食欲倍增、胃口大开。

羞羞答答毛妮菜

毛妮菜也是一种常见的麦田野菜,学名叫做田紫草,冬天萌芽生长,春季幼苗嫩株可食,花朵有白、红两种。

毛妮菜的外形酷似返青的麦苗,不仔细辨认很容易混淆,只是毛妮菜叶子比麦苗稍宽,看上去略显粗糙而已。

正如其土里土气的名字一样,毛妮菜带着乡间的质朴和泥土的芬芳,像一位没有见过世面不敢轻易示人的村姑,一副羞羞答答胆胆怯怯的模样。

毛妮菜

毛妮菜与面条菜可谓是麦田野菜中的“姐妹”,苗条细长的身材颇有几分相似,没有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面条菜叶面稍宽,油亮且绿,无绒毛且光滑。

而毛妮菜的叶面微微发白,且上面布满绒毛,用手摸上去涩拉拉的。毛妮菜的吃法和面条菜基本相似,嫩苗拌面上笼蒸食,或者所谓随锅菜放入面条中,味道也不错,只是口感没有面条菜顺溜,有些挂嗓子。

浓郁辣味的”辣菜“

麦田里还有一种俗称“辣菜”的美味野菜,外形颇似油菜,但叶子比油菜小,边缘呈锯齿状。

若采来直接炒食,带有浓郁的芥菜辣味,“辣菜”的名称由此而来。

我查阅了多种植物典籍,也咨询了多名专业人士,他们根据辣菜的形状和口味给出了多个学名,至今我仍然没有准确得出辣菜的真正学名。

辣菜喜欢成群结队一簇簇生长在麦地里,越是麦苗稀疏的地方,辣菜的叶子就越厚实;越是麦苗稠密的地方,辣菜就显得越单薄。

辣菜

新鲜的辣菜带有辛辣味,一般都是先将其在热水里焯一下,等辣味去掉后便可以作为随锅菜下到面条里,也可以包成包子,味道鲜美纯正。

在老家,辣菜还有一种古老经典又简单易行的吃法就是腌制,切去辣菜根部,择洗干净晾晒至八成干时分层放入腌菜的瓦罐中,摆放一层撒一层盐,双手反复均匀揉搓,直到揉至青叶柔软,往外渗水方可。

然后在接近坛口的辣菜上面再撒少许细盐,放上几片切得薄溜溜的生姜片,用一方光滑平展的石条盖住罐口,接下来便只等着享用美味了。

三五天之后,辣菜完全被浸泡在瓦罐内的汁水中,上面漂浮着一层细细的白沫,将鼻子凑到近处嗅一嗅,一股子酸味扑鼻而来,此时辣菜也就腌成了。

腌制好的辣菜用途极广,做汤面条时切一些放入锅里,再配以鲜红的辣椒段,绿的绿,红的红,绝佳搭配,清香四溢,看上一眼就馋得人直流口水。

炒菜时切成一寸来长的小段,佐以辣椒、葱段、蒜瓣等,热油锅里翻炒几下,整个灶房里顿时氤氲着好闻的香味儿。

热锅里炒出来的辣菜刚入口有股子青气,但慢慢嚼上一会儿,便会有一种野菜特有的醇厚清香弥漫在唇齿间,回味无穷。

水萝卜棵熬满锅,大人小孩站着喝

水萝卜棵也是老家麦地里比较有名的一种野菜,学名叫马康草,有的地方也叫水扑楞棵、涩荠菜、大荠菜。

其种子和冬小麦一起发芽生长,等到开春麦苗返青之时,有雨有阳光,麦垄间指甲盖大的水萝卜棵迅速长大,三五天时间就长成小孩巴掌那么大。

水萝卜棵猛一看貌似荠菜,但远没有荠菜长得清秀光洁,外表毛毛糙糙的。荠菜开细碎的白花,水萝卜棵则开小蓝花。吃水萝卜棵要趁早,在其尚未出莛儿之时,便用戗锅刀剜下来,肥实实的嫩苗吃起来和荠菜大同小异。

在过去的乡间,水萝卜棵的吃法不外乎四种:一是作为随锅菜丢入汤面条、咸糊涂(即放盐的玉米糁糊糊)或者咸面疙瘩(即放盐的面汤)中。

乡谚说“ 水萝卜棵熬满锅,大人小孩站着喝”,指的便是此种情形。

水萝卜棵

二是当蒸菜吃,将其拌上玉米面,上笼蒸熟,用蒜汁添加油盐调拌即可。

三是凉拌吃。用热水将水萝卜棵焯一下,放点油盐凉拌而成。四是蒸包子或者蒸窝窝。“水萝卜棵,蒸窝窝,不吃不吃吃两个”,水萝卜棵质地粗糙,过水后比荠菜块头大很多,吃起来也有嚼头,是包素饺子或蒸包子的绝佳食材。如果馅里再掺点油渣儿,那就更出味了。

早春米蒿肥,赶早不赶晚

米蒿,又名麦蒿,播娘蒿和野芥菜,顾名思义就是长在麦地里的一种蒿类,在豫中平原的老家俗称“米米蒿”。

这个名字极其形象,米蒿的种子如小米般大小,叶子也是细细密密的,开出的小花黄灿灿的,色如小米。麦田里的米蒿长势喜人一棵挨着一棵,根生的叶片一层叠着一层,平展展地铺在地上如绿地毯,看上去给人一种舒适柔软的感觉。

《救荒本草》上是这样形容米蒿的,“苗高人许。叶似园(芫)荽叶微细,叶丛间分生茎叉(杈),梢上开小青黄花,结小细角似葶苈”。

正所谓“早春米蒿肥,赶早不赶晚”,吃米蒿要趁早,否则等麦苗长大一些,庄稼人就会把它作为田间杂草一锄了之。

米蒿

趁米蒿尚未抽薹时采回洗净,拌玉米面蒸熟,用蒜泥调着吃;也可以炒熟吃,还可以用米蒿来包水饺,味道也很鲜美。

米蒿不但好吃,更重要的是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能够祛痰定喘、强心利尿、通肠润便。米蒿种子含硫甙、脂肪油,榨成的油叫米蒿油,成色黄澄澄的,味道香喷喷的,对慢性支气管有一定治疗功效;米蒿特有的辛辣味可以刺激身体的代谢机能,含有大量的粗纤维,通便效果明显。

如今,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散落在春天麦田里的野菜早已不是乡亲们赖以填饱肚皮的粮食替代品了,而只是饭桌上一道道调剂生活的佐餐美味,调节着人们对鸡鸭鱼肉腻烦了的胃口。

对于从小吃着故乡麦田里各种野菜长大的我来说,因为有了那段与野菜亲密接触的经历,从而留下了许多美好温馨的记忆。

这种记忆,是一种挥之不去的乡愁,随着岁月更迭和时光流逝愈发令人怀念和追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过了春节,又该吃哪些野菜了
春江水暖野菜香
麦地里挖野菜
4种野菜,80后农村娃小时候的零食!因为它,如今很难寻觅到!
那个熟悉的麦田
乡下人要注意了!田头这种野菜特别可口,城里人都买不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