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意象美文 | 获取爱的不健康方式之吐血型(长文慢品)
为一种象征,吐血代表着付出和奉献——无我的付出、无尽的奉献。
    
这是一种美人鱼式的付出,或者说,依靠无底线的全身心付出,得到对方的爱。说到美人鱼式的付出,是想强调对情感的渴求,诸如爱情、亲情、友情等。具体说来,包括很多情感性的要素:认可、接纳、赞赏、积极评价、爱……
    
吐血型的人,大体说来是与人为善的,心思细腻,很会照顾别人,无论在生活细节上,还是在善解人意方面。之所以将其划入“不健康的获取爱的方式”,主要是因为在这种看似高尚的付出行为背后,其实是要求回报的,暗含着些许自我压抑的成分。
以案例为证
某女士,从小时候起就很懂眼色,知道别人需要什么,总是能够及时地满足他人所需。成年之后的她由于习惯了处处为他人着想,习惯了照顾他人,所以,继续受到周围人的喜欢。
    
她在家里排行第二,上有哥下有妹。哥年长她5岁,关系融洽,处处保护她、宽容她。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兄妹俩很平等。但是有一天,这个平等被打破了——一个比她小两岁的妹妹降生了。并且,妹是一个极其聪明、有灵性的孩子,什么东西都是一学就会、一点就透,深得父母的重视与宠爱,他们认为妹妹一定是最有出息的。当然,被聪明宠坏了的妹妹也常常捅出些娄子来。
   
按照阿德勒的排行理论,这样的姐妹之间必然存在竞争。作为姐姐的她,既不如妹妹聪明,也不如妹妹灵性,深深的自卑感和失落感扎根于心,但是,重新获取父母关注和认可的心理需求使她产生了一个信念:绝不能服输。
   
我们知道,在一个家庭里,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当一个孩子选择做聪明的“坏宝宝”时,另一个孩子就可能选择做“乖宝宝”或者“病宝宝”。对于父母而言,如果一个孩子非常调皮,或者非常乖巧,或者很容易生病,都会不自觉地将注意力放在这个孩子身上。特别是当调皮捣蛋的孩子经常惹是生非时,另一个乖巧的孩子就比较容易赢得最后的胜利。

    

于是,案例中的主人公在潜意识里选择做个“乖宝宝”。她抢着帮父母干活,拼命努力地学习,尽量少地让父母操心,在父母和外人面前总是表现出很懂事的样子。她的努力为她赢得了优秀的学习成绩、善解人意的作风、坚毅独立敢于负责的性格、助人为乐的品质,也赢得了优于妹妹的家庭地位。这些将她内心的自卑感补偿为一种优越感。

    
这种优越感虽非真正自信的优越感,却可以帮助她成为一个非常友善的人。现实生活中,她对父母、对家人、对师长、对朋友、对同学、对同事,甚至对陌生的电梯工、楼道清洁员都很亲切、体贴,所以,她走到哪儿都受到欢迎。因为,周围的人很容易从她身上感受到一句话:“你看我多善良!”
    
对于不同的吐血者,他们其实是要说给不同的对象听,或是要证明给不同的对象看。
    
对于此案例中的女士,通过心灵成长,她才意识到,这些年来投入了这么多的付出,压抑了这么多的委屈和抱怨,其实,心底里一直都想告诉自己的父母:“我才是最棒的!”她所做的许许多多的事情,无非是想向父母证明:跟妹妹相比,她才是最值得被爱的。
我被爱,是因为我爱了;要想获取爱,我必须付出爱。这是吐血型的人所遵循的内在逻辑,其积极意义在于,这样的人勇于付出、敢于承担(甚至不计后果),情感细腻。善于体察他人,容易得到信任和积极评价。但也不乏消极意义,吐血型的人过于替他人着想,以至于会不同程度地迷失自我,为他人而活着。就像丹麦童话故事《海的女儿》中的小美人鱼,为了见到心仪的王子,不惜失去舌头,为了不伤害王子,不惜化作泡沫。为爱情献身的同时,也丧失了自我,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版本。
    
在意象里“美人鱼”式的鱼有个基本的色调——白色、透明,她们具有一些基本的性情:最重要的是不具有攻击性,善良、软弱、温和、温柔、心地纯洁、活泼、富有阴柔之美、勇于献身等等。
    
说到勇于献身,联想到一个词:“祭品”。特别是在情感方面,她们很像祭品——充满爱心,勇于牺牲,绝不报复。
    
事实上,这种美人鱼式的吐血方式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保护自己获得所需之爱,保护自己不被抛弃和忽视。对于这一点,吐血者越不自知,吐得越彻底,心理也就更不健康。
    
现在能够想到的例子,就是朱德庸笔下的“结婚狂”方小萍。在《粉红女郎》的四个漂亮女孩中,小萍似乎是最渴望爱情的,也是最舍得付出的。且不说她对大宝的痴情与宽容,仅是为了替大宝还债,她就能顶住所有朋友的反对压力,毅然决定拿出珍贵的金鱼钩去换得八百万元。和大宝的背叛、自我中心、唯利是图,懦弱、阴险相比,小萍显得格外单纯、高尚,可以说,她将“你看我多善良”这句话发挥到了极致。
具体说来,之所以将吐血型列入不健康的获取爱的方式,主要是因为,这种方式内含着三个非常重要的不健康特质:一是无自我,二是求回报,三是与吸血共生。
    
下面,分别剖析其“有毒”成分:
1、无自我

所谓“无自我”,很容易理解,就是将太多的心理能量投于外界,凭借他人取向进行自我评价乃至实施行为。在“吐血”的过程中,个体更多地是关注对方的满意度,容易忽视或压抑自身的真实感受。为了被认可、被接纳或是被喜爱,不惜付出代价,甚至无原则、无底线。譬如,有的妻子为了不离开丈夫,甘愿忍受与丈夫的情人共处一室。
 2、求回报

所谓“求回报”,需要特别说明。希望在付出之后得到某种回报原本不是一件坏事,虽然不如大公无私那般高尚,但也完全符合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求回报”本身没有问题。
    
问题在于,吐血型的人常常误以为自己是不需要任何回报的,误以为自己是个只愿付出而不求回报的高尚者。当然,他们也确实比一般的人更加高尚。但是,当他们比较深刻地体验到回报缺失时,就会愤怒,会抱怨,会委屈。当这种缺失感积累到严重程度时,将会产生怨恨感。于是,我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怨男和怨女的倾诉:“我为他做了那么多,他却对我……”
    
因此,不求回报的认知不过是自我欺骗、自我迷惑,缓解无奈与无助的心情,得以将吐血行为维持下去的理由而已。在这里,想与大家分享的是:求回报是我们正常的心理需求,因为至少,我们希望通过自愿、努力的付出,得到对方的认可。这样,我们才会有价值感和充盈感。
    
可以设想,一个吐血型的妻子为丈夫洗了一辈子的衣服、做了一辈子的饭,她真正需要的,很可能并非来自丈夫的相同的行为回报,而更可能是一种精神回报:一个微笑,一句谢意,一个拥抱,一个能够体现“你辛苦了”的细微表达。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谈到他的“自我实现”理论时,曾经以一个著名的普通事例证明“人人皆可为尧舜”:一位家庭主妇像往常一样起早为丈夫和孩子准备早餐,某日,当她望着丈夫和孩子沐浴在清晨的阳光下快乐地享受她做的早餐时,心中充满了幸福感、充实感、满足感、自由感以及无时空感——在这一刻,她体验到的就是自我实现。
    
这样的行为及其体验,之所以是自我实现,而非“吐血”,一个非常重要的差别就在于:个体在付出之后,内心是充实的,是踏实的,没有什么不安,是能够感受到享受者的回应的。因而,内心空间是流动的、互动的,是充满生命力和生命感的。而“吐血”者在付出之后,很多时候内心是不安的。因为他不知道这么做能否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喜爱。
3、与吸血共生

所谓“与吸血共生”,是由于在大量的临床个案和意象分析中,我发现,善于“吐血”的人,通常在潜意识深处压抑着一个颇具“吸血”特质的人格侧面。
    
这大概就是压制回报需求的必然规律吧。当吐血型的人意识到自己是有所求时,心中会觉不安,会产生内疚感。特别是那些自卑心理比较严重的人,他们会在潜意识里提醒自己:“我不配!”、“我不敢要!”……所以,他们最常使用的防御方式是内疚感控制。这就是吐血与吸血共生的内在机制。
    
以意象为例。
    

某来访者的意象中出现了一位十分优雅的修女形象,她安详、圣洁,善于体察人间疾苦,喜欢雪中送炭,身着深蓝色修女服,宽大的帽子上镶一圈白边,总是很宽容、和善的样子。


(当咨询师引导来访者在想象中继续看着这个画面时)

    
修女背后出现了一个山洞。来访者说,修女经常站在洞口,往里面放一些食物和血。这些东西是给谁吃的呢?在漫长的等待中,咨询师和来访者终于看到:久居山洞的是一个身穿紫色长袍、头发蓬乱、龇牙咧嘴的小吸血鬼。他的山洞里堆着很多骷髅。他每次都是用直接吸气的方式吃光修女送来的食品。他很怕见到修女但又离不开她。在意象中,小吸血鬼说:“我太吓人了,不能出去。”
    
在这段意象里,修女是吐血者的象征,代表爱心、宽容和奉献。修女服的深蓝色有忧郁的意味,修女帽上的那圈白边与深蓝色形成了分明的界限,既有纯洁之意,也不乏强迫性——强迫地执行自认为应然的规范,同时也强迫地克制自认为不应有的念头或行为。在这里山洞是典型的潜意识象征。
    
久居山洞的小吸血鬼既是来访者的一个人格意象,与修女的地位平行,只是很少有机会表现;由于久居修女身后的山洞并得到修女的照顾,所以,又可以看做是修女的潜意识象征。紫色长袍中透着一股压抑与狂野。紫色更接近火一样的红色系列,因而,更可能是愤怒或怨怒的压抑象征。蓬乱的头发反映了来访者当时的情感状态:乱而不顺。“蓬”有炸开之感,表明他(当然也是来访者本人)有情绪想发泄。
    
小吸血鬼的年龄,代表了来访者产生爱的严重缺失感的现实年龄。这里面自然涉及她童年时期相关的创伤性事件和体验。
    
意象对话结束后的面谈中了解到,来访者的父母都是医生,在她四五岁的时候,父母因工作关系被双双派往国外,一年多的时间里,她都被托付给一个乡下的远亲。远亲家里有四个孩子,其中年龄相仿的有两个,所以,远亲不可能对她有更多的照顾。她在思念父母的同时,也有了怨和怕。总觉得是自己不够好,父母不要自己了,故而,再次回到父母身边以后,她就变得很乖巧,学会了察言观色和善解人意。巧的是,在这之后父母再也没有出过国(其实是父母很内疚,不想再丢下孩子)。于是,她很开心:“我变得懂事了,所以他们就不离开我了。”这就是一个儿童看世界的方式。
    
可见小吸血鬼的心里存有怨和怕。难怪他和修女成了搭档,因为修女对他的照顾是出于内疚。尽管在上面这段意象中,并末看出修女内疚的迹象,但有意思的是,修女与父母的职业——医生之间,在工作性质上具有不少的相似性,诸如救死扶伤、奉献爱心等。
    
也许,修女的内疚感不仅源于来访者在理智上不能接受儿时对父母的怨和怕,还与来访者对父母内疚感的认同有关。当然,作为一个人格侧面,修女意象的形成最终与“付出就能得到爱”这个信念有关。
   
意象中,小吸血鬼的“吸”功很好——不用抓取食物和血,只要张嘴一吸即可得到所需,这里面也蕴藏着不小的力量感与神秘感。“吸”的另一个理由是:不用自己跑到洞外去找吃的,因为有一位善良的修女在源源不断地提供食物和血。与崇尚奉献的修女相比,小吸血鬼不仅模样恐怖,不便出行,他的索取需求也要显得丑陋得多、龌龊得多。因此,修女也不敢让小吸血鬼现身。
    
总而言之,是修女在滋养着潜意识里的小吸血鬼,同时,她也在压制着潜意识里的小吸血鬼。这就是他们的共生关系。

文章摘于《乌云遮月心朗朗》

心海湾近期课程和小组:
1、5月26—29日人本主义工作坊:
授课老师:刘天福,学费:1500元(若加上7月14-17日、12月24-27日的人本主义工作坊一起三期连报价3000元),报名截止于5月15日,欲报从速;
2、6月14日开组的意象对话咨询案例与个人成长督导班(网络班):
带组老师:郭筑娟,学费:5000元(5月10前缴费优惠价4000元),课时设置:每次2个半小时,共20次,两周一次,欲报从速;
3、7月31日—8月6日深圳心海湾第十三届“意象对话个人成长深度体验班”:
授课老师:赵燕程,学费:4900元(另食宿费1400元),限18人,欲报从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意向对话讲义
《异度空间》的心理赏析
二十一种 常用心理咨询技术简介
意象对话中各类意象的象征意义
我不想告诉你怎么做,是因为我不想控制你
想要″做自己”的力量有多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