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爱国:精神分析案例解析之一 | 高人出手

咨询室的设置是为了保护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利益,维护咨询的顺利进行,陈老师似乎进行了一次反设置的督导,事实真相是什么呢?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01

 一位未婚大龄女咨询师找我做督导,她为两件事苦恼,一件事是她深深爱上一个也是独身的男来访者,这位来访者无论年龄身高长相气质等条件都适合和她结婚,是梦中的白马王子;第二件事情是她近半年来有急性焦虑发作的症状,经常有濒死感,多次打120送急诊。我对她说:如果那个男来访者对你也有同样的爱情那就商量结婚吧。她万分惊讶的说:陈老师,那样不就违反设置了么?我来找您就是为了能够度过坚守咨询设置这种痛苦的。我告诉她,你先把你自己的生活设置好,再去设置你的咨询,你天天在咨询室,接触的都是来访者,你去哪里认识合适的男人?你自己过的不好,你就会一遍遍强迫性重复诱惑你的来访者,生活比咨询更重要,先处理好你自己的生活,然后再回来做咨询。或许有人会疑惑陈老师你这是不是在鼓励那位女咨询师违反设置和伦理么?我不那么认为,我觉得我对于那位女咨询师而言,我给了她人生最大的设置和伦理,帮助她得到人生最大的利益和成长。经过几次督导,她和来访者结婚没结婚我不知道,但是她的急性焦虑发作神奇的消失了。

02

这个令人怪异督导案例发表后引起了咨询师们的极大兴趣,有人认为是大师杰作,有人认为是有违常识。其实,这个案例反映的是一个督导(或咨询)师是否具有深度共情的能力。年近四十岁的未婚女咨询师爱上爱上了理想的适婚对象,但这个对象却是一个与她同样有着婚恋困境的男来访者,这是让她很难以想象、认可和接受的事情,长年受训的咨询设置和伦理一遍抽打着她的心灵(正象有些群中那些看似道貌岸然、义正辞严的话语),她内心充满了怀疑、自责和羞耻感,这让她的潜意识用焦虑发作、濒死来表达这种无法忍受的感受,她其实也找过其他督导,但其他督导无论从伦理层面还是分析反移情层面都几乎让她没有活路,更加让她崩溃,情急之中让她去寻找更高级的“大督导”,她怀着忐忑的心情来找“大督导”,没有想到“大督导”的一席话让她措手不及,她被深深的理解和抚慰,压抑已久的情感瞬间释放,内在剧烈的矛盾冲突也得到了化解,督导把在现实中找不找哪个男来访者恋爱结婚的问题留给她的健康自我去做选择,最重要的是,她重获了思考的自由和人生的自由,所以,她的严重的焦虑发作“濒死”症状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03

对一位女咨询师的督导这个案例不是看一两遍就能看懂的,因为容易被标题“反设置”三字所迷惑。案例文本呈现的事实是:不仅整个督导过程中没有任何人以任何理由违反设置,就是女咨询师在对男来访者长达一年的咨询中也没有任何违反设置的现象。在这个督导案例中,督导师敏感锐觉察到女咨询师把咨询设置与伦理“转移”为早期破坏性母亲大他,恐惧会遭到严厉的惩罚与报复,“破坏设置”这个念头是她连想都不敢想的禁忌,也正是因为不可想象所以才压抑已久,当督导师对她说“你可以和男来访者结婚”时,她潜意识里暗潮涌动的欲望终于冲出重重阻隔被充分意识化,获得了言说和命名,从实在界进入到想象界和符号界,自我攻击冲动与爱的冲动完全获得自由,罪恶感得到减轻,所以她的焦虑濒死症状很快就消失了。她的症状消失并非因为她做了什么,而是得益于她终于可以想象和言说。在心结没有解开的情况下,她如果真的付诸行动“与来访者结婚”,不仅不会让她症状消失,反而只会让她的症状更加严重。                                                           

 ——从许多咨询师对这个督导案例的反馈中,可以看到这些咨询师能够充分领悟督导操作这个微妙过程,但是也有少数初学者还仅仅只能把视角纠结在“女咨询师为什么要打破设置违反伦理?督导师鼓励她见诸行动”(似乎打破设置违反伦理已经是发生了的事实)这样的投射性认同之中。

04

女咨询师当时的状态十分糟糕,在交流中也时常焦虑发作,濒死感觉频发,在这样的状态下,无论是个案督导分析或者是个人咨询体验都无法正常进行。这个时候,我在深度共情之下产生一个直觉:唯有探讨“和男来访者结婚”这样一个话题才可以使她集中注意力,也唯有这样一个话题可以揭开她压抑的盖子,其他任何话题都有可能再度把她推送到医院的急诊中心。但是,抛出这个话题是有风险的,万一她认为我不够专业,万一她果真付诸行动……她是一个精神分析取向资深咨询师,而且她在找到我之前已经找过好几个督导师和体验师了,可以说该分析的都分析了。在直觉的指引下我抛出了话题,女咨询师果然反应十分惊愕,然后失声痛哭,哭的撕心裂肺。我们就“结婚”话题的可能性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由于她已经把男来访者转介出去,但男来访者还是执意要回来找她咨询,我们就她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对究竟是移情还是爱情等话题做了深入的澄清。每次交流几乎都都是在她痛哭声中开始的,然后又在她痛哭声中结束。我知道她面临人生的重大考验和决择,我感受到她的欲望也感受到她的痛苦。对于她,究竟是做她的个案督导师还是做她的个人体验师也着实一度让我十分难辨和十分纠结,后来我决定在梦境的指引下,把这个两难的问题交给“拉康”去处理

05

在荣格与拉康派分析体系中,共时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我和女咨询师的督导情景之中,也和女咨询师与男来访者的咨询情景一样,发生着共时性同构现象,形成了督导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并行”现象,即咨询师会把自己在咨询中的冲突困境微妙的复制到督导过程中,这时,督导师必须利用自己的的“第三只眼睛”或者反移情的能力,才能观照到督导过程中的动力结构。当我被女咨询师拉入到既不象是案例督导也不象是个人体验的焦虑中,角色认同的混乱与冲突共时性“并行”发生在督导与咨询中,每一次交流都不能清晰的界定究竟是案例督导还是个人体验,因为她的问题是个案与她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搅和在一起的。本着急则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我决定还是先把她的焦虑濒死症状先解决了,下一步再谈她的案例督导和个人体验问题。我是不反对案例督导和个人体验成长在一个分析家这里做的,只要他们能够清晰的知道他们每次在做什么在解决什么问题就行。当然我也不反对督导与个人体验成长分开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分开进行,也并不意味着边界就一定可以清晰,形式与表象有时也很愚弄人。——共时性也在咨询师们阅读文本的时候同构并行。

纵观陈老师的案例,关怀的成分更多,不同于很多咨询师的说教和教条,还原来访者内心的真实远比维持表面的正确对来访者和咨询师重要的多。陈老师在这个案例里,就是顺势而为、无为而治,把最后的主 动权还给来访者。而最后,这个女咨询师的心结已经打开,和不和来访者结婚已经不重要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紫《女心理师》如此BUG百出!吓坏圈内人教坏老百姓
案例督导模板
《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准则》
大咖微课逐字稿三 | 徐凯文:咨询伦理之心理咨询师如何解决双重关系问题
《女心理师》给“不懂拒绝的好人”做咨询,话术督导来了……
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准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