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逐字稿】曹昱 | 毒药与解药:意象对话和回归疗法中的危机管理与心理援助(一)
大家好!意象对话和回归疗法都特别重视初心,所以我从初心说起。这次讲座本来是一念之差,想给意象对话、沙屉和回归疗法的伙伴们小规模做做讲座,结果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成了一个几千人的大型讲座。也让我意识到一件事,就是我们的听众朋友中会有很多都是没接触过意象对话和回归疗法的,所以今天讲座的内容呢,我尽量用最浅显最日常的方式来讲,尽量不用术语,时间也延长了半小时,这样大家应该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多少拿来用一点。

我非常感恩帮助我实现这个心愿的各位朋友们,这次直播的100多位群主和公益志愿者,他们中很多人、本身都是我们专业团队的资深咨询师,比如大群主王海洋老师、主持人付明老师、课前帮我绘图的张誉释老师等,都是意象对话的珍珠级老师;还有帮大家做课前阅读材料、以及课后文字录音整理的精神科医生王彦智博士等等,他们已经忙了好几天。而且,我们的参与者中还有西园寺观世音热线等国内外参与心理援助的佛教法师们,非常感恩他们的付出和参与。

这个讲座为两类人群服务:咨询师,和没有心理学背景的人。所以既有我们平常的自我关怀的内容,也有咨询师怎么做危机心理援助的内容。大家不需要都用,各取所需好了。因为今天要讲的内容比较多,所以都只能点到为止,最重要的是能够抛砖引玉,激发各位自己的创造力,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心理援助者。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这次讲座将要涉及的五大主题:

'

危机中的自我呵护;

关于危机我们不适合做什么;

我们可以做什么;

如何把危机转化成资源;

如何在危机中领悟与创造。

'

需要强调的是,在咨询师援助别人的时候,也要始终把自我关怀放在首位,因为作为援助者的我们自己,也是疫情的受害者。一个不能自保的人是没有能力真正保护别人的。

意象对话和回归疗法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价值观,一切回到自己,也就是说,一切心理援助都要从我们援助自己做起,否则,被援助者就很可能沦为我们助人情结的实验品,就像512地震那次,我后来做了几年灾后心理援助才发现,很多受灾者挥之不去的创伤之一,就是被过度热情的心理志愿者给带来的,真是遗憾,我相信志愿者们都是好意,但是没有足够觉知和智慧作为指导的热情,可能最后反而很害人,搞得当时流传一句话叫“闹地震闹心理咨询师”。所以,我们这次要吸取教训,一定要让足够的觉知和智慧,去引导我们的爱心,这样才不会违背我们的初心。

下面我们正式展开本次讲座的各个主题。因为“我们不适合做什么、我们可以做什么、如何把危机转化成资源、领悟与创造”这四大主题中,都会有自我呵护的部分,所以自我呵护就不专门作为一个独立章节讲了。那首先我就从第一部分,危机中我们不适合做什么讲起,因为那些事,偏偏可能正是我们正在做的。

一、关于危机我们不适合做什么
心理危机的常见误区和有害应对(暗漩)

因为是意象对话和回归疗法结合应用的危机管理和心理援助,所以有必要先对非专业人员简要介绍一下这两个疗法中最初级的心理技术。首先来看看回归疗法中的回归循环圈。大家请看图片。

焦虑、欲望、策略、行动、检验、诠释。这是一个很直观的命运地图,可以很简洁地帮助我们一目了然地看到自己一直在干什么、在怎么活。越是在心理危机的混乱时刻,我们越需要一个简洁的工具来帮助我们理清自己命运的走向。如果大家能够在这次讲座结束后,真能去用这个循环圈来自我观察,一定会发现很多以前没有发现的东西。而且今晚我们讲座所涉及的所有内容,也都藏在这个循环圈里。

结合这个圈,我们可以看到人在危机刺激下的自发反应——就拿这次疫情来说,我们首先产生了焦虑,我怕自己和家人受到威胁;然后就产生了想要自保的欲望;然后不同的人根据自己过去的经验就会想出不同的策略;然后就去按照策略行动;行动完了就会检验效果;检验完效果以后,就会在心理产生一些相关的信念;然后信念又会产生新的焦虑,然后又有欲望、策略、行动……轮回开始了,最后焦虑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危机中的恶性循环圈——暗漩)

比如张三焦虑以后,欲望目标是想避免任何接触病毒的机会,然后在策略上他就会采取一切方式来消毒、防范。然后就开始行动抢口罩。然后一检验发现口罩脱销了行动失败了,于是得出诠释认为现在事态更严重了,然后就生出更大的焦虑。然后当然更想避免接触病毒,然后他增加了新策略,密切关注那些病毒传播扩散的消息,这么一行动之后,然后就会发现事情越来越可怕,因为还有气溶胶,还有无症状带毒者,连治愈的患者出来了还会再发病。除非他从此再也不呼吸、不出门、不见人了,否则避免任何接触病毒的机会这个欲望目标根本没法保证实现,这么一检验,他就更焦虑了,然后就更强烈地想要躲避病毒,更关注一切负面信息,用酒精喷房间,然后防范策略和行动就变得越来越复杂和严格,但是防护资源有限啊,于是他就会不惜一切去再去抢购口罩,然后又发现有人发国难财口罩变成了天价,于是就勃然大怒,可是又无计可施……于是恐惧越滚越大,又增加了愤怒和无奈,给自己身体制造了很多毒素,帮助病毒降低了自身的免疫力……这样一圈一圈滚下来,就算不把自己吓出病来、气出病来,等疫情过去了,他也已经成了强迫症没法再回到自己原有的正常生活了。所以大家看,张三的焦虑循环圈就是个恶性循环,回归疗法中叫“暗漩”。实际上现在很多人每天就是在这个暗漩里打转。

我们往往误以为危机必然带来大恐慌,但其实并非如此。就好像说,天下雨了我们必然会淋湿吗?天下天的雨,有人在雨里吓得慌不择路、气的怨天尤人,所以继续被淋湿;有人一看,嗯,赶紧回家穿件雨衣、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比如我家老朱也受到了疫情的刺激,正在写书,《暗漩》,这就是他和张三不同的策略。为什么他的策略和张三不同呢?因为他的欲望目标不同,他的欲望目标是“想要利用这次危机促进自己和社会的健康”。

所以,如果大家愿意做做这个回归循环圈,看看自己在什么样的圈里头打转——在帮自己忙还是在帮病毒忙,可能会活得更明白一点,不做“灾难”的易感者。

最近大家都知道了,传染病的防治有三要点: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我们都属于广义的易感者,所以我们怎么保护自己呢?一方面可以从源头降低自己易感性,另一方面就是提升自己的免疫力。

如果我们不只是盯着眼前的病毒,而是看看整个人类历史,你会发现人从来没有过过多少太平日子,有三种灾祸一直在周而复始:饥荒、战争、瘟疫。如果把这些灾祸当成广义的病毒,我们就会发现,人类自己好像一直具有某种招灾的易感基因。所以我现在要讲的是、我们人心里面的招灾易感基因——这家伙会喜欢和外面的病毒灾难里应外合、来搞死我们。

这个话题涉及人性的脆弱面、阴暗面。大家发现没,在遭遇现实危机的时候,人们的心理危机也一触即发,就像地雷一样,太平盛世的时候没人踩,也就暗暗潜伏在那儿,一旦现实有危机触发,“咵”——就大爆发了。

好玩的是,好像病毒也有这个特点,平时人顺风顺水免疫力好的时候病毒也不发作,一旦人倒霉了压力山大,病毒就出来凑热闹,所谓祸不单行。所以我们普通人得老老实实面对一个现实,就是生命注定了要在在苦难中不断地复原和成长。世界不是真空,我们不可能不遭遇创伤。就算我们无比幸运地一辈子都活在没有饥荒瘟疫战争的太平盛世,我们还是会不满意,因为每个人都期待世界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来无度地满足自己的贪欲。然后你的期待和我的期待会打架,你要是被满足了,那不就等于我被剥削了不是?你看,这就是自我中心。

自私和永不满足是人类的公共弱点。每个人都希望整个世界都应该是自己期待的样子,而不是别人期待的样子,更不是人家世界本来的样子。一不如意,我们就有理由去控诉别人、控诉世界。你看——这就是我们人类在初始设置上的一个病毒。这个病毒很可怕,甚至比现在的新冠还可怕,新冠才只是感染一部分人,而我们全人类都会感染这种自私、贪欲的病毒。如果我们借着灾难的机会反观一下自己,我们配不配得上过一个没有瘟疫、饥荒和战争的好日子呢?好像不是,当我们没有受到瘟疫、饥荒和战争威胁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感到珍惜,反而被越来越多、越琐碎的欲望把我们搞得心力交瘁!大家都知道《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那对永不满足的夫妇,最后的下场很可悲,逼的一直想要报恩的金鱼,最后也只好一摇尾巴走了 ,然后他们就一夜回到解放前。

所以,我们不适合做什么?我们不适合做渔夫夫妇干的事。他们就活在暗漩里!焦虑是贫穷,欲望是多多益善,策略是无度索取,行动的结果一检验是回到贫穷,然后焦虑比原来还大,因为原来只是求不得苦,现在又多了一个已失去苦。所以我们看,渔夫的命运、就是一个关于贪欲的暗漩,本来中奖了,结果一贪心,彻底搞成悲剧。所以等以后我们再习惯性抱怨的时候,可以偷偷问一下自己,我们配不配得上自己想要的理想世界?

如果我们自己配不上,就算有个天堂给我们,也会被我们给作成地狱。现在的地球不就这种处境吗?人家地球,无条件地供养我们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掏心掏肺地给我们提供钻石、金矿,我们怎么感激和报答地球的?给它一道一道的伤口,人家还是在那儿默默地自己去修复、愈合,继续供养着我们!

所以各位,目光短浅的“自我中心”,必然带来永不满足的贪欲,这就是我自己心里的灾难易感基因。只要它不被治理,就算没有新冠,也还是会有一场一场的瘟疫、饥荒和战争。所以各位,从今以后,请提醒自己——在没有瘟疫饥荒和战争的时候,好好珍惜。不要成为自私和贪欲的受害者、过好日子的时候可劲造,等苦日子一来什么都只能受着,那样,真的很悲哀。

总结:危机前、危机后、危机中,都不放纵自己做“灾难”的“易感者”——自我中心和永不满足的贪欲,是我们遭灾的“内奸”

好,以上是从根本方向上来说,关于危机,我们不适合做什么。下面我想要针对心理咨询师讲一点具体的技术性问题,因为很多伙伴参与了这次抗疫心理援助。既然是危机管理中的心理援助,所以和常规心理咨询的做法有所不同。我给大家列出来了4个我们常见的误区来供各位参考。

误区1:咨询师主导话题

因为很多来访者只能做一次或几次的危机干预咨询,因此咨询师往往很担心时间不够用、不能给来访者带来真正有用的改变。在这种焦虑下,咨询师往往急于主导话题,听不进来访者絮絮叨叨的倾诉。这是误区一。危机中的来访者的焦虑、都和失控感有关,如果连想怎么用这点时间都要被咨询师主导,会加重来访者的失控感让他更焦虑,一焦虑就更絮絮叨叨说不清楚。所以,我要给援助者的第一个小提示是——不要急于改变什么,耐心倾听他们的痛苦,让他们知道在他失控的世界里,还有一个人类稳稳当当地在这儿倾听着他的痛苦,允许他的幼稚和脆弱,还能偶尔理解他。然后他会看到一个在混乱中依然还能保持爱和智慧的凡人榜样,这样他就会知道,让自己失控的并不是世界发生了什么而是自己心乱了,这样他就会有愿望有力量去安他自己的心。

误区2:咨询师给出新建议

同样被疫情威胁,咨询师能稳住自己、还有余力来帮别人,正是因为咨询师比来访者用了更好的策略来回应危机。因此呢,眼看着来访者在无效甚至有害的应对中打转受罪,咨询师往往很想把自己的有效策略教给来访者。但实际上,来访者之所以选择他那种策略,是因为他个人生活中过去的经验教会了他那样应对,哪怕应对得很痛苦很糟糕,至少是他已经熟悉的习惯反应。在危机带来的失序、失控和动荡不安感中,习惯的东西可以给我们提供安全感和掌控感,哪怕只是一种错觉,人们也会牢牢的像抓救命稻草一样抓住它。

所以,咨询师的好建议对来访者来说,只是一种完全陌生的未知,而陌生和未知又会给他增加新的失序、失控和动荡不安感。这个节骨眼上,他一般没有勇气去冒险试用你的经验!更何况你用着好的,不等于他用着好。所以,第二个小提示是——咨询师不要把自己的好建议给来访者,而是在耐心倾听和适度提问中,去发现来访者原有生活系统中的心理资源和现实资源,让来访者自己意识到这些资源的存在。

误区3:贸然揭开来访者创伤

这是512地震心理援助给我们留下的警示。常规心理咨询需要慢慢呈现创伤,然后转化创伤,但危机干预不是这样,在危机干预中这么做是很危险的,因为危机中的来访者已经被焦虑淹没了,自我功能已经变得很脆弱了,咨询师再火上浇油,新伤上再揭旧伤,那结果就很容易把人搞崩溃。所以,第三个小提示是——把注意力重点放在帮助来访者寻找资源上,来访者不想提的创伤不要去揭伤疤,来访者已经提到的创伤要做有觉知的宣泄,然后帮助他们加强自我功能,去拿那些已经找到的资源、去应对现实困境。

误区4:咨询师展示自己的拿手特技

我们都有自己的临床受训背景,不同流派各有一套拿手功夫,比如意象对话和回归疗法用得比较好的伙伴,平时可能觉得连“边缘人格障碍”这种“治疗师杀手”都能应付的了。所以现在就信心满满迫不及待地想一展身手。或者有些人刚学了某某疗法,正找不到地方练手,因为现在咨询师伦理和精神卫生法在脑袋上威慑着,所以现在一听有灾民,霍,兴奋了,马上就磨刀霍霍了。对这样的情况,我强烈建议这次就不要参加心理援助了,512的心理援助已经证明了,肯定害人害己。当然如果他不搭理我,我也没办法。

那高手咨询师是不是就适合用拿手特技了呢?说实话,一般也用不上。平时特技用的好,那是因为在咨询室里、在咨询设置的一系列保护下进行的,就好像开颅手术这种手术,你医术再精湛也要在手术室里用,如果在户外遇到一个路边病人就露天操作,结果怎么样是可想而知的。所以,第四个小提示是——此刻,只是作为一个有情感的人类,去真心实意地倾听、共情,胜于一切专业特技。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曹昱:国际候选心理分析师(IAAP Router)、黄金级意象对话心理师、讲师;心理学博士、教育硕士;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文化与心理治疗学组委员、中国社工协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意象对话学部常务理事;意象沙屉、回归疗法联合创始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咨询师抗疫一个月,非典时期的错,有多少我们还在犯?
对于来访者的心理创伤,心理咨询师应该做一点什么呢?
一例学生创伤性情绪危机的干预与辅导
心理咨询师是如何做心理咨询的:心理咨询为何不是聊天
意象对话入门——什么是意象对话心理咨询技术
意象对话疗法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