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蔡家坡故事

蔡家坡,位于積石原(又名積()雍原,乾隆、光绪、民国版《岐山县志》均称为“積石原”,1989年版《岐山县志》所称“碛()石原”或为谬误)下,宋代起已为集镇,明代有土城一座,周长3里许、高2丈。据民国田惟均1935年版《岐山县志》载:“蔡家坡,在县南三十里,旧名田家坡,西令狐、东永乐,俱在積石原之南麓、渭水之阳,水泉灌溉、地颇肥饶。有镇,名蔡家镇,宋凤翔府知府蔡公名钦,葬于坡北,子孙聚族而居,坡与镇遂因之易名,市廛宏丽、商贾云集,称殷富焉。”

彼时蔡家坡镇区周边的村庄,虽仍以农业、种植业为主,老百姓们依然过着饱受土匪劫掠、乡保盘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但镇区逢双日有集,集镇上商业兴旺,一条不到五百米的街道,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各色商铺、作坊、旅馆、饭馆,光烟馆、妓院就密密麻麻地矗了二十多家。

1937年3月1日,陇海铁路西宝段正式通车,蔡家坡火车站投入运营,四里八乡的老百姓成群结队前赴后继跑到火车站看不用马拉还跑得飞快的火车。自此,“车站”这一特指火车站周边商业街区的地理名词,遂被蔡家坡人沿用至今。火车站的投用,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也将这个小镇与西安、武汉、上海等大城市连接起来,使这个西府地区屈指可数的热火埠头更加繁荣。从西安到宝鸡的闷罐子火车,在这里一天竟有两趟停点,三教九流都一个猛子扎了下来,外省客商纷纷涌入,车站地区商业发展迅速,蔡家坡的外号“小上海”也在关中道上慢慢地响起来。可以说陇海铁路的通车,正在逐步地重塑起这座小镇新的历史风貌。

火车拉来的,不仅有人流物流,还有先进的思想、外面的世界,更重要的则是以机器大工业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宝鸡,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一座原籍人口仅有4.6万余人(1946年统计,外籍人口则为4.5万)的农业县县城,正是得益于陇海线上的列车,众多的内迁工业和充足的劳动力聚集于此,奠定了日后工业立市的基础。宝鸡如是,蔡家坡更如是。

列车的呼啸将时光拉回1940年的深秋,李紫东、王瑞基出发了,他们带着雍兴公司的指令,一路向西,用脚步丈量起关中道上的每一寸土地,他们左顾右盼,上台原、下沟壑,走走停停,时而展开地图四下张望,合适的地方倒是有几处,可到底应该选在哪里呢?

他们知道的,是雍兴公司在10月7日的谈话会上形成的决议——要有利于战时防空,距城市较远,交通便利,并有山陵足资掩护——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的决定或许将会改变一个小镇未来的发展轨迹。寻寻觅觅间,时间已到12月,他们的目光最终锁定了一处地方:距蔡家坡火车站与蔡镇之间各约一公里,南靠陇海铁路,北依積石原根,距岐山县城18公里处。在他们选定的地方,雍兴公司将在这里建设一座现代化的纺纱厂。而藉由他们选定的蔡家坡,从此便走上了工业化发展的轨迹。

蔡纺厂厂址选定后,1941年1月3日,蔡纺厂筹备处成立,王瑞基为主任,刘持钧、张仲实为副主任。1941年3月20日征地完成时,即破土动工,于1941年11月1日试车投产1942年1月1日正式开工生产,此时全厂有职员50人、工人267人。

1940年11月1日,雍兴公司开始筹建西北机器厂。待蔡纺厂位置选定后,决定在其西邻建设为蔡纺厂配套生产、修理纺织设备和零件的机器厂。1941年3月破土动工,初建的厂房均是一些简陋的平房、草棚,在不具备生产条件的情况下,4月就开始承担雍兴公司所属厂修配任务。8月1日机器厂宣告局部投产时,拥有职工200余人。

在今西北机器厂西厂生活区(现三村),当时还建有雍兴公司用以生产汽车动力用酒精的蔡家坡酒精厂,酒精厂蔡纺厂、机器厂几乎同时动工兴建工人最多时达到1000人。酒精厂初建时,以白干酒蒸馏酒精,除了自己土法发酵日产白干酒1万斤外,还从齐家寨、眉县、柳林、全曲镇等地大量收购白酒,因此,这些地方的酒坊次第出现,但仍满足不了酒精厂的需求,客观上刺激了周边地区的酿酒业发展。后来汽油有了来源,就停止了酒精生产,扩建为面粉厂,日产面粉500袋,供应公司各厂及市面应用,还兼营油、味精、食醋、淀粉等调味品。

自此,蔡家坡“三大厂”的工业格局开始形成。一个公司,从东到西,在蔡家坡最肥美的土地上,建起了一座工业新城,镇区亦随之向西南扩展,遂成新区。

在火车站和“蔡三厂”的带动下,1941年开始,蔡家坡集市上陆续出现照相、西药、书报、机器、缝纫等新兴行业,据当年《陕西银行汇刊》称,蔡镇有大小商号73家,行业涉及百货、杂货、清酒、药材、粮食、油盐、木器、染织、书纸、屠宰、缝纫、布匹、麻业、蔬菜、编织、照相和银匠炉等。据《抗战以来的陕西岐山》记载:抗战以来工商企业内迁,“商人乘机贩运,利辄十倍,无论行商店商均有活泼向上之气,蔡镇接近铁路,尤有生气”。

及至解放前夕,因货币不断贬值,物价动荡,店铺纷纷歇业,集市贸易又复萧条,但蔡家坡的工商业基础骨架已搭建完毕。需要特别提及的是,此时宝鸡的工业企业存者无几,尤其是重工业企业硕果仅存者,唯宝鸡机厂申四铁工场蔡家坡西北机器厂。

雍兴公司蔡纺厂、机器厂建成后,相继购置发供电设施自行发电,自用自管,开岐山全境电力事业之先河。1954年,纱厂电厂经更新扩容后,向火车站及其附近供电,直至1959年2月,蔡家坡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才关闭了该电厂。


“二五”时期,1960年2月,国家为适应电子工业发展需要,减轻整机工装配套负担,四机部决定在蔡家坡火车站西1.5公里、陇海铁路以北、书房沟下,筹建渭河工具厂,指令两年建成投产。1961年,国家经济出现暂时困难,加之建材供应不足,工厂停建。全厂职工为渡过难关,在停建停产情况下,发扬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精神,利用主体工程刚完工的两幢厂房,安装了土镗床及其它设备,搭起了油毡棚作翻砂间,安装一座外厂废弃的小化铁护,用骡子拉石滚碾压耐火砖和焦炭沫开始生产。当年生产出标准模架4000套、劈刀和白钢刀1万多把,不但解决了职工的生活问题,还实现了利润18000元。与此同时,工程技术人员同工人一起,将模架的垂直精度由0.015%提高到0.01%,试制出高精度模架。1963年2月,四机部批准渭河工具厂重新上马,投资控制在1000万元左右,职工人数控制在1000 人之内,并颁发了生产大纲。1965年8月正式验收投产。当时总占地面职332348.33平方米,建筑面积7188平方米;各种设备374台,其中金切设备66台、锻压设备67台、动力设备27台、检测设备27台、精大稀设备5台,有职工758人。至1989年时有职工2035人;主要产品有钢钻头、手用丝锥、圆扳牙、白钢刀、模架等。1965年2月,渭河工具厂受四机部委托筹建“西北精密齿轮厂”(882厂),于1966年9月建成投产,主要产品有雷达、通讯机用各种精密小模数齿轮,后合并为该厂的一个车间。

自此,镇区再一次向西拓展至县境西界,西机、702、纸厂等数厂环抱下的零胡集贸市场、自立路和建国路路边集市愈加繁荣。而702家属区内那座不知始建于何时,颇具苏州园林韵味的“园外园”,几乎成了那年西机子校的小学生们春游的必去之地。

“三线”建设时期,1968年4月11日,一机部汽车局批准在麦李西沟建设重型汽车制造厂,6月15日决定陕西汽车制造厂由北京汽车制造厂包建,发动机车间由南京汽车制造厂和杭州发动机厂包建。北汽和南汽支援陕汽1100人,并由北汽代陕汽招收学员1500人。1969年破土施工,1975年投入批量生产。1989年时有职工5994人。

1966年,一机部决定在陕西建设5吨军用越野车生产基地,陕西汽车齿轮厂分工生产所需的变速器、分动器、助力器和绞盘等四种产品总成及三桥齿轮。1968年陕齿厂由北京齿轮厂包建,按照“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4月11日一机部汽车局批准厂址选定在宝鸡、岐山两县交界的同峪沟。1969年上半年破土兴建,1979年正式交付生产。1989年全厂职工总人数3399人

除部属的陕汽、陕齿外,蔡家坡周边地区,省属企业还有位于原孝子陵乡曹交陵村,1966年8月6日始建、1970年8月15日投产,1989年时有职工1187人的陕西省先锋机械厂;位于原曹家乡金家磨村,1967年自黄陵县迁入、1970年投产,1989年时有职工1434人的陕西省前进机械厂;位于原孝子陵乡粉王村,1967年动工、1970年投产,1989年时有职工883人的五二三印刷厂。

岐山县境内所有的省部属企业,全部被安置在了蔡家坡及其周边地区。

县属企业还有1959年3月兴办的岐山县红旗机械厂(1989年时有职工293人,下同);1974年10月投产的岐山县磷肥厂(417人);1977年12月投产的岐山县化肥厂(670人);1961年更名、我们曾去参观过生产线的岐山县蔡家坡纸厂(412人);1956年2月在6家作坊合并的公私合营蔡家坡酒厂基础上扩建的生产五丈原牌60°特酿凤鸣酒的岐山县酒厂(102人);1978年投产、位于安乐乡、生产抗病毒注射液等的岐山县制药厂(374人);1959年接管、1980年迁至铁中西侧、后来生产过华丰方便面的岐山县糖业烟酒公司食品加工厂(46人);1956年由西机酱货厂和蔡家坡镇酱园合并组成的公私合营酱货加工厂(1981年交岐星村);1985年建成的岐山县综合加工厂(7人);位于自强路的岐山县蔡家坡服装厂(132人);起源于1956年的岐山县蔡家坡制鞋厂(156人);起源于1956年的岐山县塑料皮革厂(184人)等。

上述这些企业,伴随着他们自身厂区、家属区各项配套的建设、发展,在它们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迅速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基础上,也必然地承担起了厂子周边地区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保养和维修,并带动了周边的商业繁荣。一片片工业新区在蔡家坡的土地上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彻底地改变了蔡家坡地区的城镇风貌。

除以上这些工业企业外,还有百货批发公司、饮食服务公司、五金交电化工批发公司、蔬菜公司、食品公司、石油公司、纺织品批发公司、曹家综合商店、药品器械公司、百货大楼、劳动服务公司商店、工业供销公司、粮站等国营商业单位址设蔡家坡。不是县城,已胜似县城。

回过头来再看人口。1949年7月16日,市军管会代表秦天泽接管移交蔡纺厂,此时有纱锭1.644万枚、职员57人、工人1195人;至1989年,陕九职工6957人。1947年西北机器厂职工数曾达到870人;市军管会代表李丹奉命接管该厂时,全厂有职工408人;至1989年底,职工5078人。酒精厂在市军管会接管后,改为西北人民面粉厂随着大西北的解放,1951年5月15日,西北工业部决定将面粉厂迁新疆,全部房地产拨给西北机器厂,面粉厂职工最多时达到420人至于三厂家属人数,因资料所限,尚未找到详实数据。

1949年,岐山全县总人口17757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689人,蔡家坡非农人口估计占全县的半数以上;1982年全县39006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0002人;1989年全县42074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6405人。

蔡家坡1964年总人口39922人;1982年总人口53648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551人,为宝鸡市区人口密度的1.73倍。据1982年人口普查,蔡家坡及周边地区的西北机器厂、陕棉九厂及后迁建、新建的渭河工具厂、先锋机械厂、五二三厂、前进机械厂、陕西汽车制造厂、省建二公司三处等国营企业总计30930 人,占全县非农人口的约五分之三。

虽然笔者从小数学就学得不好,高考时数学只考了60多分,但从以上人口数据体现出的规模和构成上来看,还是可以说明蔡家坡的工业地位的。蔡家坡的工厂既有接收企业、也有“二五”、“大三线”、“小三线”企业,既有轻工企业、又有重工企业,既有机械制造企业、又有专用电子设备和工模具企业,既有省部属企业、也有县属企业,几乎涵盖各种类型,不出小镇,衣食住行的各样物品甚至可以自给自足。

一部蔡家坡的工业史,几乎就囊括了它自陇海铁路通车以来71年的发展史。

蔡家坡的工厂天然地形成了二至三代的“厂子弟”。对于西机和陕九,解放初是第一代,六、七十年代接过父辈们的班的是第二代,八、九十年代出生的是第三代;对于702、陕汽、陕齿来说,则错后了一代人,且只有两代。随着八〇后一代人陆续考学远走、历经国企改革后的阵痛,这些厂子的新鲜血液已主要来自向外招聘,这些厂子弟中的绝大多数再也没有像他们的父辈那样接过上一辈人手中的锤头。厂子弟,如今已即将成为具有着特殊记忆和基因留存的一个历史名词。在这些共和国秩序最紧密的地方,厂子弟的身上不可避免地被印刻上了懂规矩、识大体、甘奉献、能吃苦、不折腾、近木讷的“子弟气质”702厂子弟、青年作家段路晨说:“对于厂子弟而言,内心的故乡不是某个小村庄,而他们的故乡,便是相似又不同的我们厂”——这,或许会是厂子弟故乡情结最贴切的形容——当别人问起我们是哪里人我们习惯说我家在某某厂,与岐山县无关,甚至与蔡家坡镇无关,因为进入那个厂门,我们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我们有一个独立的生活空间。“我们厂”,承载着几代人关于工作、奋斗、生活和家庭的或美好、或辛酸的人生记忆衍生出了各自特有的工业文化,还曾带动一个地区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甚至它们自身的存在就是所在地区工业化、现代化的开端。每一个大厂,都值得尊敬、值得纪念!

蔡家坡的工人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也引领着蔡家坡地区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无论是解放前的“蔡三厂”,还是702厂建成后形成的“三大厂”以及虽不在蔡家坡镇区、但在心理上和生活上更趋近、认同于蔡家坡的陕汽、陕齿、前机、先机、五二三,它们都在各自能够影响的范围内,引领了周边地区的时尚潮流和文化娱乐活动。甚至它们家属区的大门开在哪里,都能决定哪条街道的繁华程度,比如曾经西机家属区南门的自立路和如今东门外的解放路。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工人,更是直接将逢年过节探亲时接触到的沿海发达地区的新鲜事物,以火车的速度,迅速带回到了这个关中小镇、秦岭沟峪。


无论对于宝鸡,还是对于蔡家坡的历史文化而言,因路而兴、因工业而兴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工业文化始终应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十里铺长乐原上,依托申福新的老建筑,正在筹建“十里荣耀”景区和抗战工业遗址博物馆,希望蛮拼、蛮给力的蔡家坡经开区和城建集团也能在道北地区提升改造的基础上,辟一方小小的土地,或者就干脆将西机幼儿园坡下的那座颇具年代感、建成于1954年的大礼堂改造一番,建起一座蔡家坡工业历史博物馆,并将几近荒废的西机四村、五村及老龙池至书房沟一带结合北坡森林公园的建设,一并打造成休闲健身、颐养服务、文化创意、民宿旅游集中区,再根据小说《书房沟》排一部实景演出,为这座小镇在道北地区留下一些初生时的工业记忆和历史情怀(道北地区的提升改造不需如道南般追求高大上与现代感),让蔡家坡的孩子都能忆起他们出发时的原点,功莫大焉!

清明回厂

一两情愫清明季,四五荒村故土离。

新雨空山忧旧舍,脱胎换骨或可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嘟~嘟~嘟~”82年心路历程,迎接属于蔡家坡的新时代!!
成在普铁,衰在高铁。宝鸡,昔辉煌,今路漫,爱依旧,梦依然
什么是岐山?这是我见过介绍岐山,最诗意的文章!
蔡家坡赋
诸葛亮死在五丈原,五丈原在哪个地方(哪个省县)?
蔡家坡这些地名的来历你知道几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