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德育之花绽放在语文课堂上

德 育

             让德育之花绽放在语文课堂上

                   ------浅议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树立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思想,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工作渗透在语文教学课堂,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道德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关键词】德育教育   语文教材   语文课堂教学   写作教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事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以各科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于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衷心乐意地在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上昂首前进。语文学科以其“文以载道,以道育人”的学科特点担当着德育的重要角色。 另外,初中阶段是人生旅途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不仅学生的知识、能力在飞速增长,而且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已进入到一个初步形成的时期。因此,培养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因势利导,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毅力、高尚的情操、进取的精神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德才兼备的社会有用之才。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德育与学科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相脱离或者被弱化,德育往往处于被忽略、被漠视的尴尬境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水平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的方法是很多的。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只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情感教学,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文教学工作就会得心应手。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进行德育工作 

古人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精辟地道出了传道和授业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起到两全其美的效果。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富仁先生曾经强调过语文教育改革应当回归到人与语文的关系中思考,回归到语文教学对人成长和发展的作用中思考。 而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钱理群先生也提出了中小学语文教育是为人打精神的底子的。 确实,中学语文课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语文的角度来说,它们是美文,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它们又蕴涵许多做人的道理,而这正是德育教育所不可或缺的。

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是一组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或讲述从沉迷于孩童游戏到读书识理的成长过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述在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成长的生活故事(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或以童话的形式勉励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和追求(安徒生《丑小鸭》);或帮助我们解读生活中难以避免的困惑,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挫折和选择,给我们一生活的告诫和启示(《诗两首》);或讲述由神童变为常人的故事,告诉人们后天教育对人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王安石《伤仲永》)。综合性学习也紧扣单元主题来安排,让学生在了解他人成长足迹的过程中,正确对待自己成长中的一切,正确对待生活的挑战。总之,该单元课文借助不同的体裁和丰富的内容,在如何健康成长的重大问题上给我们已警示、鞭策和激励。  

作为语文教师,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要用心体会课文中的德育因素,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知识的同时,注意利用教材,有针对性地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其进行人生观、世界观、是非观的教育,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生要旨,给学生以感化、熏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德育工作 

1语文课堂上要巧妙设计问题,深化认识 

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提问。在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设计得好,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激起学习的主动性,深化学生的认识。所以教师在讲授课文的同时,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课文中一些富有启发性的因素进行启发、引导、提问,不仅可以起到深化学生对课文认识的作用,而且也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的启迪。如:教学《伤仲永》时,学生学习了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故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由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主题,在课堂上发言,谈感受。通过主题谈论,使学生深入认识到后天学习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

 2语文课堂上要在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
语文课堂上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例如课文黄河颂》,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它潜藏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读来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在教学中,选定用动词、形容词以及能突出主要思想的词进行了重读指导,如英雄气魄、伟大精神和伟大而又坚强要重读,这让学生有了轻重的认识。之后,我又下载了《黄河颂》的歌和朗读文件,让它们带动学生进入情境,体会感情,这种氛围的创设让学生有了充沛的感情,再加上歌的熏陶感染,学生产生了要用心读,要读好的强烈愿望。我又顺势组织学生用齐读、个别读、男女生二重读等朗读方式,指导学生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体味诗歌蕴涵的激昂澎湃的民族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语文课堂上要诱发课文内含的思想感情恰当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辨证统一,这就是说语文课的思想教育必须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进行,而要做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的和谐统一,完美结合,关键是教者在自己受到教育基础上,善于诱发深之内含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设计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做到引而发,启发学生思考。

如:教学《喂——出来》时,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时,让学生思考: 题目是《喂——出来》,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呢?,请以“喂,----------回来”的句式说说。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有的说“喂,绿色回来”,有的说“喂,责任回来”,有的说“喂,良知回来”……,这样教师就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多角度解读:保护环境;呼唤人类良知及美好的人性……课文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像霏霏的细雨,不知不觉地洒落在学生那幼小的心田里,启到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不仅如此,当他们跨社会,这颗种子便会长成参天大树,这朵美丽多姿,经过沃土培育的花朵便会结出丰硕之果。

 三、充分利用写作教学进行德育教育

先学做人,后学作文文如其人“ 文为心声,这些话都是对作文与做人的关系的很好的阐述。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忽视了作文的育人功能。其实不管是成人的文章还是初中生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他们思想品质、道德行为的一种流露。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把作文和育人结合起来,是现代语文教师的责任之一。 

1、作文选材要贴近学生生活。 

生活是作家创作的源泉,也同样是学生写作的源泉。现已发行的新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的作文训练要求是:主要学习记叙生活经历和表达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它就是强调学生作文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包括个人、学校、社会、生活)的素材。通过写学生生活的素材,使学生产生写作的热情。 

因此,在实际作文训练中,我拟选了《感谢------》、《》《最难忘的一件事》、《我爱我家》、《班集体的温暖》等写作题目。在作文指导中,强调学生要写出自己最动情的事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平常小事、细微处去感受生活。如写《最难忘的一件事》一文中,我指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篇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写作时不仅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要写清这件事为什么让你难忘,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抒情,揭示从中得到的启迪,明白一个道理,使写作主题得到升华。

渗透德育教育的作文教学强调从做人的生活中激活学生的写作热情,在做人的需要中产生作文的欲望,从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体验中激发作文的冲动。这样就使学生在作文中做到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学生作文的素材自然就不会再凭空捏造,文章内容也会写得充实具体了,作文兴趣自然随之而产生。 

2、作文立意导向要真诚。 

真诚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作文教学强调学生要真诚,是为了使作文能切实有效地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使学生在作文中真正认识自我。在作文训练中,我有目的地选择体现“剖析自己,表现内心世界,体现真情实感”等主题的作文。如《××,我想对你说》、《我的心愿》等,做到让学生敞开心扉,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吐心声。当然,在实际作文中可能碰到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不敢或不愿完全敞开心扉,把自己隐蔽起来,关住自己情感的大门。这就要求教师在生活中成为学生可信赖的真诚的朋友,以教师的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人与文”的有机统一的榜样,使自己的教学成为“广义的作文”,让学生大胆地写出发自内心的情感,在作文中展现真实的自我。 

3、作文评语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一环。 

作文、随笔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在随笔和作文当中尽情倾吐自己的心声,挥洒自己的才情,教师则可通过评改学生的习作,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曾在开学伊始的一篇随笔中发现,班里一个女生对自己平平的外貌感到自卑,认为自己在班里低人一等,字里行间流露出苦闷的心情,我在给她的评语中这样写道:如果说女孩是一本书,漂亮的女孩就如同一本封面很吸引人的书,但内容并不一定很好,而平凡的女孩虽没有漂亮的封面,却有充实的内容,同样独具魅力,知道吗?自卑是潮湿的火柴,燃不起青春的火花。后来,这个女生悄悄地改变了许多,开朗了,活泼了,并且在考中取得了语文单科第一的好成绩。

譬如还有一成绩较差,却甘居下游的学生在周记中写道: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发芽,不是所有的花朵都会结果……”针对这种不思进取的学生,我及时赠言:不是所有的花朵都会结果,但只要开花了,就会有结果的希望,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发芽,但只要播下去了,就有发芽的可能。学生的思想受到触动,拥有了进取精神,可谓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还有的学生作业字迹潦草,我批上:写字大都是写给别人看的,你把字写得工整、清晰,让人好辨认,使人看了赏心悦目,那是为了给他人提供阅读的方便和欣赏的美趣,愿你成为美的使者。类似的评语还有很多,如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要自卑自弃,老师相信,经过你刻苦的努力,你会成功的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回到家能主动帮助父母干家务,劳动创造了美,劳动者是最美的,你可要坚持下去呀!考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不要忧郁,不要顾虑,放下包袱,及时总结学习方法和规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老师的此类评语,给学生送去了巨大的力量、鼓舞、信心与快乐。教师的激励性评语,拨亮了学生心目中的明灯,点燃了写作激情。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语文学科的教学任重道远。 但是,只要我们牢记古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话语,教育家赫尔巴特所提倡的教育的起点在于个性,终点在于德性的宗旨,在工作中切切实实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真正实现语文自身文与道的辩证统一,那么培育具备高素质高文化的个性学生就不再是一件难事

参考文献

摘自《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月。

摘自《短小文言文阅读与欣赏》,祈来主编,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年。

                                                  2012年4月27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语文德育渗透计划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育,养子使作善也
德育渗透计划
周红月 深化高中语文德育教育与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