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是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宣武,南城情

宣武——从出生到现在20多年不曾离开的地方。

福州馆小学。我的学前班和小学。让我学会交朋友、认字、算术....每天清晨的升国旗仪式,还有课间操,以及放学后的那声老师再见,小队长拿着“让”字牌带领大家走出校园。还有学校门前的那个小卖部,一毛钱的流口水、三毛钱的泡泡糖、五毛钱的牛羊配。后来和粉房小学合并了,不过还是叫福州馆小学,很欣慰。这里有我的小伙伴,还有我的童年。

育才。我的初中和高中。让我学会友情与爱情如何区分。宽阔的足球场和竖立在正中间的那棵古树,每个中午坐在篮球场边看喜欢的男生打球,放学后成群结对的骑着自行车。

虎坊桥。这个必须得说,宣武区虎坊桥福州馆街,长大的地方。破破烂烂的,以前是,现在也没好到哪去,但我就是喜欢。喜欢一个小胡同儿里住着好几大家子,喜欢夏天的傍晚招呼着几个人坐在家门口儿喝啤酒逗闷子,喜欢午睡的时候胡同口儿传来恼人的“磨剪子磨刀”....

北京工人俱乐部。小学和初中只要组织看个演出话剧什么的,一定会选这里。以前这里挺破的,像个低档次的小剧场,夏天和爷爷遛弯,经常在这里玩一会儿,现在想想也不知道有什么可玩的,就是和一群认识的不认识的小朋友追跑打闹。上了中学这里就装修了,忘记了门前那片起伏不平的是土地还是石灰地了,反正是被铺上了各色的瓷砖,成了一个小广场。有时候心血来潮和爸爸来这里打打羽毛球。工人俱乐部里面也变漂亮了,穿着大背心大裤衩儿和趿拉板儿都不让进去了。

小肠儿陈。就在工人俱乐部马路对面的那条小胡同儿里。好像是叫阡儿路胡同。那里的卤煮最正宗,还有一些烤串儿和大排档。照片是宣武门的那家小肠陈,近些日子才发现的,以为千儿路的那家搬了,最近的也就这了。但我觉得没有以前的好吃。

天桥。上了中学以后才经常去那边。天桥剧场里跟育才管乐队在这里演出。前面的那个小广场,还有音乐喷泉,每到夏天就会有大人拉着小孩儿来这里乘凉、聊天。还有天桥八大怪,以前没注意过,有次和姐姐来这里遛弯,仔细的看了看。德云社是后来才知道的,以前都没听说过郭德纲这人。还有917总站,没在这里坐过车,但总是路过。

陶然亭公园。这是宣武人再熟悉不过的公园了,尤其是我们这代80后。以前公园里一进门是海盗船,还有大象滑梯、碰碰车,然后是大雪山,公园深处有水上乐园、激流勇进,爸爸在后面抱着我,溅起的水花洒在身上,总是玩不够。夏天都是来这里游泳,虽然会被晒黑,但仍旧乐此不疲。渐渐的,公园里的滑梯没有了,海盗船、碰碰车也被搬走了,唯有大雪山还屹立不倒。陶然亭公园由孩子的游乐园变成老年人锻炼身体的公园了。

南横街儿。去陶然亭路过,以前那有个小商店,那时候家门口还没有大超市的时候,奶奶买菜都去那个小商店。很久没去过了,肯定早就拆了,现在那儿盖了大高楼,有上岛、麦当劳、审美、宝岛......跟上了现代化发展的脚步,却丢了老北京原有的那份感觉。

北京游乐园。6路公共汽车总站。我只去过两次,高考完的那个暑假,和妹妹去那玩了N次的激流勇进,我很忠于这个娱乐项目;还有一次就是和某人逛庙会,由于是春节那几天,所以不收门票,进去逛了一圈就出来了。晚上看那的摩天轮特别漂亮,很想晚上去坐一次。现在北游已经被拆了,成为了真正的回忆。

厂甸庙会。每年必逛的庙会,最大的好处就是不要门票。中午起了床逛一圈吃点杂七杂八的东西,买点乱七八糟的小玩意,下午无聊了再去凑个热闹。

湖广会馆。在里面吃过一次饭,不记得吃得是什么了。小学时报过一个素描班,老师带着我们坐在湖广会馆的门前画它,坐了一下午,画完直接走两步回家了。

天缘。中学的时候放学没事干了就爱去这逛一圈,东看看西看看,乱寻摸,看有没有自己中意的。漂亮的小本本,各种圆珠笔、彩笔,那时候买文具主要看的是好不好看。现在想想,那时候真够小女生的,能出水能写字不就行了么。

宣武门沃尔玛。每次坐车去西单必须路过,很少来这,离家稍微有点远。一般逛超市都去虎坊桥的美廉美。这以后没有宣武了,改叫西城了,那这地儿是不是就要改叫“西城门”了?真TM难听。

菜市口,黄金第一家。以前叫京城黄金第一家,现在做大了,改叫中国黄金第一家了,估计以后还得改,就该变成亚洲乃至世界的了。菜市口从古时候的刑场,变成现在这般繁华,记得小时候这片儿还都是些国营的小商店,叫百货商店,里面的服务员穿着统一的服装。现在西单商场一楼那些卖蛋糕、糖果的服务员还是统一的服装,好像是紫色的,男女都一样,每次去那都有种回到过去的感觉。

家门前的高家寨。好多发小儿都住这儿,我也经常来这边找他们玩。那有个小花园,以前常拉着贝贝来这里遛弯,就是在这里,被一只野狗咬了一口,贝贝特勇敢,跟野狗搏斗保护我,没敢告诉谁,一直在担心会不会得狂犬病,不过十多年也就这么过来了。家里的小白猫死了,大半夜和爸爸还有姐姐拿着铁锹把它埋在了这个小花园里,偶尔还会去看它,埋它的那片草地长得格外茂盛。

嘴里没遛儿,说话总是你丫怎么怎么着;走路也没遛,趿拉着大片儿鞋,还就得弄出那个响儿来,走路摇摇晃晃,一个个都跟大爷似的;哪哪都没遛儿。我们就图个活着高兴,不管别人怎么说,自己乐呵儿了最重要。

在老宣武,我有着太多的故事和回忆。春天的时候,门前的杨树开始结毛毛虫,满地都是,捡起来吓唬胆小的女生。夏天的时候,摆个桌子在院子里,炒上一大盆儿的田螺,还有几瓶啤酒,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家常。秋天的时候,爸爸和妈妈推着大板儿车去买煤,然后堆在自家门前垒砌的小煤屋里;杨树叶子都掉光了,和奶奶玩拔老根儿,看谁的老根儿最厉害。冬天的时候,在胡同口儿堆个大大的雪人,再插上把秃了的埽出。过年的时候最热闹,吃完年夜饭,每家的小孩儿都会跑到胡同口来放鞭炮,哥哥总是很坏的把爆竹放在井盖儿上放。

在老宣武,有我的小时候,有我的发小儿,有我的初恋,有我的快乐,有我太多的感情,有我的所有。

只要在宣武人的心里,永远不要忘记我们的家是宣武,那就足够了。将宣武最美的回忆尘封起来,祭奠我们的童年,祭奠我们在宣武最快乐的时光。

不是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宣武门

不是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菜市口

不是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陶然亭

不是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琉璃厂

不是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天桥

不是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牛街

不是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南城

不是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宣武

不是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110104

即使宣武没有了,

但我永远都是宣武人,我的身份证永远都是11010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南城记忆--陶然亭!
老崇文、老宣武,听听你们的歌!
北京宣武人的回忆
六爷,没宣武区了,都合西城了,致打小在宣武长大的我们,看完都哭了!
京城胡同927-龙泉胡同
城记 | 虎坊桥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