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体面的北京人

北京人有许多特征,注重体面是其中之一。

北京人的体面首先体现在衣着上。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的,衣着干净、得体,是家家户户都十分注意的问题。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生活还不富裕,但在衣着上北京人很注意,即使是带补丁的衣裤,也是洗得干干净净。行将出门,首先要把衣着搞好,衣是衣,帽是帽,穿戴要整齐,而且衣服上不能带一点油点儿。有时孩子玩得时候将衣服能脏了,家长马让他们换另外的衣服。在家长看来,孩子的衣着如何,反映着一个家庭的家风;在这个问题上,不能让街坊四邻指指点点。那时没有洗衣机,但家长不管多忙,也要用搓衣板把孩子们的衣服洗好、晒干、放好。

北京人在衣着上不是特别讲究,合适、得体、干净就行。但也不是一味守旧。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北京人的衣着也有不小的变化。就拿戴帽子来说,现在的老年人也戴起了长沿的运动帽,过去那种与中山服配套的老式帽子很少见了。不少的老年人也都穿起了西服。您要问西服是什么时候在北京时兴起来的,据笔者所记,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最先是年轻人穿起来的,那时有人结婚时“新郎官”是一身笔挺的蓝色西服,让人惊叹许久。后来大家就都穿起来了。

爱清洁,也是体面北京人的一个重要方面。走进胡同、走进四合院,您会发现处处都是那么的干净整洁。就是在大杂院里也是如此。一般说来,大杂院住的人家多、小孩多,难免有些脏乱,但北京人爱清洁的好习惯,让大杂院是“大而不乱,杂而有序”。

在北京东四一带的报房胡同里有不少的大杂院,其中有个院子住了十四五家,这些人家大都是平民百姓,有在粮店工作的、有拉三轮车的、有在商场卖货的,干什么的都有。然而,这些人住在一个大院子里,和睦相处,环境卫生搞得也好。就拿那院子来说吧,家家户户门口摆放的杂物很整齐,谁也不随便乱放;走道的地方,每天有人打扫,干干净净。在大街门的拐角处放了一个“土筐”,那是专门用来装垃圾用的。各家各户的垃圾都放在那个“土筐”里,晚上各家轮流将其送到街口的垃圾站。

那个大院里的人家还十分注重整饰环境。院中央有棵大枣树,树冠很大,街坊商量就在树底下开辟出一块地方,还特意摆放了石桌、石凳。夏天的时候,一些妇女围在在一起,或做针线活儿,或择择菜,或随便聊着天儿。待到下午四点左右的时候孩子们放学了,那里便成了他们写功课的地方。一位在这院子里住了40多年的老头儿,很喜欢这环境。前几年他儿子住进了楼房,动员他搬走。老头儿说什么也不搬,他说,每天早起来我扫扫院子,把院子搞得干干净净,看着多舒坦啊!再说了,平时还有人说说话,多好啊,我哪儿都不去。

待人接物,讲究礼貌,也是体面北京人的一大特征。外地人说起北京人,都感觉北京人爱说、能说。这话不假。比如您问个道儿,从哪儿到哪儿、怎么乘车、在哪儿下车,北京人一准给您说个“底掉”。当然,有时是罗嗦了一些,但也透着北京人的热情。

再如在街上遇见人,大人肯定让孩子主动“叫人”:“大妈好!”“大爷好!”“阿姨好!”“叔叔好!”大人们相互见面也都是主动招招手、打打招呼。

至于说到家里,那就更热情了,第一道礼是将客人让进家门,落坐;第二道礼是沏茶倒水。早年间北京人家里一般都备有“茶壶茶碗茶盘子”,那是专门招待客人用的。近些年都改玻璃杯了。一杯热茶送到客人手上,透着那么谦恭好客。在聊天过程中,还要不断地给客人续水,不能让茶凉了、少了。客人起身告别时,还要说些挽留的话儿;送客是要送出门外,说声:“慢走、再来、回见”之类的话语。待客人走远后再轻声地关上家门。

北京人,时时、处处、事事都显得那么有体面。 其实, 体面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中性词。体,形体、行为之谓;面,衣着、举止、面貌之讲。一个城市有体面的问题,一个人也有一个体面的问题。古往今来,国人一直比较注重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有着不少的“讲头儿”。作为北京人,不仅将这些“讲头儿”牢记在心,还付诸于实践,带出了一个好风气。

您说是不是这样?

文:刘国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大杂院的土语,全懂才是老北京!
当年北京大杂院的生活您还记得吗!
杨绛:越是难熬的时候,人越要体面
生活在大杂院的日子
四合院内各安其位--徐城北
老北京街门的门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