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碗面见证的物是人非——再见,隆福寺

过水面,顾名思义就是说把面条煮熟了以后,捞入温水或者凉水内过一下,再盛入碗内,浇上浇头及菜码儿吃。当然,这种凉面的吃法不是老北京人发明的,早在唐代以前,就有凉面了,当时的名字还挺有诗意的,叫做“槐叶冷淘”。后来发展到了清代,就不用槐树叶榨汁和面了,改为菠菜汁、甘菊叶汁等等这些,清《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夏至大祀方泽,乃国之大典。京师于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

北京人大多爱吃面,炎炎夏日,捧着一碗凉丝丝的过水面,心中的那份儿燥热先去了一半。过水面的特点是面条利落,与菜码儿及浇头拌在一起,色泽鲜明,味儿正。北京人在端午节里除了会吃几个凉凉的粽子外,还要就着蒜吃一顿过水面。在还没有自来水的时代,很多人家的院子里都有井,井水甘甜沁凉,煮熟的面放入刚提上来的井水里拔凉,放上些黄瓜丝、煮黄豆、绿豆芽、小萝卜等菜码儿,然后浇上事先澥好了的芝麻酱,以及酱油、香油、花椒油调成的三合油。面条吃起来利落、爽口,这才是真正的北京风味。

但要说最讲究的过水面的吃法,可不是芝麻酱拌面,非烧羊肉汤拌过水面莫属,它俩的搭配堪称绝配。据说乾隆年间,有个叫白魁的回回在东城隆福寺斜对面儿开了家羊肉铺,专卖生羊肉、烧羊肉、羊杂。后来渐渐发达了,肉铺改饭馆,起名“东广顺”(不是东来顺哟!)。在“东广顺”的旁边,是一家温姓山西人开的叫“隆盛馆”的小馆,这家小馆常年预备着一排炉灶,不是炒菜用的,干嘛用呢?是专门为食客提供代为热菜的特色服务用的,所以好诙谐的北京人就给这温老板取了个外号叫“灶温”。

山西人爱吃面食、会吃面食、更会做面食,这是大家公认的。这温老板也不例外,他有一个拿手绝活儿,能把一块整面抻成一碗细丝,当年号称京城一绝“一窝丝”。由于温老板手艺高超,抻出的面滑润筋斗,来隆福寺赶寺庙会的人大都爱吃他家的抻面,而且,客人还常常从东广顺那儿买了烧羊肉,再浇上羊肉汤端过来拌面吃。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四脖子汗流地赶完了庙会,来这儿吃上一碗宽汤过水的烧羊肉面,撒上点儿鲜花椒蕊,再就上一根新鲜的生黄瓜,不肥不腻,清香爽口,实在是一大口福。

曾经的隆福寺庙会,与厂甸庙会、东岳庙庙会和白云观庙会并称京城四大庙会

隆福寺庙会在当时是京城四大庙会之一,算得上是最隆重的社会商业活动,所以这庙会上的名吃烧羊肉面也就传遍了北京四九城。人们忘了“隆盛馆”,只记得“灶温”,而东广顺也被直接叫成了“白魁”。渐渐地,北京老百姓的餐桌上也出现了橙黄透亮、滴滴香浓的老汤浸着的雪白过水面,上面飘着几块酱红的烧羊肉,点缀着嫩绿的香菜末。

如今,面还是那碗面,隆福寺照旧每日迎送着南来北往的客人,当年那个北京最时髦的,既有老字号,又有电影院的“隆福寺”却一去不复返了!剩下的只是些美好的回忆,当回到这片再熟悉不过的地方时,骄傲的说“这是爷们儿小时候玩的地方儿!”

· END ·

文&编辑 | 观小鱼

图片 | 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20年的北京隆福寺传统庙会
500年隆福寺留下的念想儿(1)---三不老丈量北京胡同记(第四季-12)
隆福寺的前世今生
董梦知
老北京春节必去的5大庙会,您逛过哪个?
隆福寺还在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