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起源_中华古籀文

文化起源

         古籀文字启于七国,亡于秦,兴于汉,昌明于宋,盛于清。萃集甲骨刻辞、钟鼎款识、周宣石鼓、秦汉吉金,及古匋、古币、古兵器之文字,以说文系甲骨、大篆,并依诸家解释汇编而成。
          夏商使用甲骨文,以甲骨文留存于世。周朝以钟鼎文记事,称作金文。西周第一次整理文字,称作籀文,约9000字。春秋文字称作古文,依六书为造字原理而成。战国时期文字各别,虽有区别,但原理一致。秦统一文字,李斯将籀文加减形成秦篆,这就是第二次的古文字整理。汉许慎作《说文解字》,以六书为原理,古文和籀文为主 ,是第三次的文字整理。


古籀文简介
 
古籀文:战国时七国使用的文字,在书法中,古籀文是大篆,也叫籀篆、古篆、古大篆。它吸收了西土文化中的籀文和东土文化中的古文,所以称古籀文。
 
大篆:秦朝以前的文字都称为大篆,如甲骨文、金文、古文、籀文、古籀文。
甲骨文:夏商时代的文字,似书似画,是画出来的文字,有人称为“图画文字”。
金文:周朝流传下来的鼎、钟等物上铸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属于西土文化。
籀文:西周王太史籀将金文整理成大篆称为籀文,现存的“石鼓文”就是籀文,属于西土文化。
古文:以六书为宗的东土文化,它演变成了四书五经中的文字,是春秋时期盛行的文字。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儒家学术论文,是国学知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称孔孟之道。由于文字的成熟,儒学理论也随之成熟起来,至今仍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这时的文字已经到了成熟的时期,有一歌谣称:“仓颉造字如担粟,传给孔子仅八斗,还有二斗不外传,留给道士做咒符。”此学说皆用古文来传载,以古文为载体的学说等称为东土文化。除此之外,还有以秦国为主流传下来的甲骨文、金文和籀文,以籀文为载体的学说称为西土文化。这两大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了这种古籀文。
书写特点:甲骨文以画为主;金文亦书亦画;籀文的书写意味极强,是像小篆过渡的一个书种。现存“石鼓文”的作者或传是太史籀所作,被称为“书家第一法则”。“石鼓文”字体方正纵长、雄强浑厚、朴茂自然,笔势圆劲挺拔,笔法圆中见方,结体促长引短,务取对称,章法开阔均衡、星星点灯。
 
笔者选编原则:以西土文化为主,东土文化为辅,综合利用,择优选用。
笔法:藏锋起笔、重按轻提、中锋用笔、无往不收。
墨法:采用楷书用墨之法。
纸张:宣纸为宜。
选笔:小字以狼毫为宜,大字以熊毫、兼毫皆可。
从千字文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古籀文文字古朴而亲切,字体优美而生动,没有缺字的现象,可以成文成章。
以下具体介绍学习古籀文的方法:
 
第一,在学习古籀文之前,需要具备一些必要的资料作为参考:《古籀汇编》、《篆书字典》、《篆书艺术》。
第二,要学习基本的造字之法,即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中较抽象的东西;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转注属于“用字法”当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 ,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就称为假借字。(许慎《说文解字》)

古籀文的几个特征:
 
一,字的象形性,古籀文是古人见什么画什么而创造出来的文字,象形意味极强,让人一看便知其义,容易识别记忆和写作,可以说是象形意味最强的文字。
 
二,结构的多样性,一个字可以有多种写法,其偏旁部首也可以上下左右移动,有的还可以互换使用,虽然这样对于释读不便,但对于书法艺术的要求是十分吻合的,能给书法作品带来丰富多彩的效果,是值得继承的。
 
三,技法的纯一性,古籀文是最早的文字,所以使用的笔法相对简单,即:重按轻提,中锋用笔,圆起圆收,偶见方笔,没有明显的变化,是溯源返祖的文字,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六书的支持。
 
四,寓意的奇特性。
        临摹字帖的选择。首先选择金文帖,如毛公鼎帖、虢季子白盘帖、大孟鼎或者战国文字以求其变。其次需要临摹石鼓文,临摹原本的石鼓文帖,也可以临摹吴昌硕的临石鼓文帖,以求欹侧。最后再临摹战国文字:东土文字,即除秦国以外的六国文字。三晋(韩、赵、魏)文字典雅,齐鲁文字相仿,楚国文字偏方,笔法灵动;西土文字,即秦国文字:金文、石鼓文、秦篆,需要认真琢磨,寻找东土文字与西土文字的共性,达到综合美的效果。
 
五,章法,即创作的布局。以有行有列为宜,无行无列、有行无列都可以使用。表现形式以纵幅、横幅、方形、圆形为多见。古籀文宜用文短款长,突出形散神聚,变化自然,富于趣味的美感。初学者宜采取集字式创作起步,对于不熟悉的文字一定要养成查字典的习惯,不要依楷造字。要体现章法美一定要按照章法的要求,即起承转合的情节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语堂编制】《说文》部首及例字解总复习
叨叨博物——千年文脉:大篆(金文、籀文)
【書法】篆書書法簡介
细读《篆刻学》:篆书的演变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学习的那些入门“密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