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职质量年报'教育教学'篇:51所院校案例入选

高职质量年报之

教育教学

2020年,面对疫情影响,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效用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教学资源库为“停课不停学”提供了有力保障。面对“百万扩招”带来的在校生数量增加和生源结构新变化,高职院校加强引入企业资源,推进资源共享,创新专业教学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扩招带来的教学资源“稀释”问题。

高职质量年报的”教育教学“篇,从信息化建设、教学资源、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师资队伍、教师发展指数六个维度,引导高职院校找准师资队伍建设方向,提升建设水平,加强资源建设。

在“教育教学”篇,报告遴选出60所资源建设优势学校,是依据“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等经费投入和硬件资源,“全日制在校生数”“专任教师总数”“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等人力资源,“教学计划内课程总数”“线上开设课程数”等课程资源,“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企业兼职教师年课时总量”等校企合作资源4个维度11个指标。

资源建设优势学校呈现出资源丰富、特征鲜明的特点。60所资源建设优势学校中,年生均财政拨款超过15000元的达33所,生均教学科研仪 器设备值超过10000元的达53所。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大学等8所院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超过20000元。50所院校“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超过70%。优势学校普遍呈现引入企业资源能力强的特征,60所院校企业兼职教师年课时总量达321万课时,19所院校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超过3000万元。

此外,“教育教学”篇首次研制发布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教师发展指数模型包括教师基础水平、发展保障能力、专业建设能力、课程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 6 项一级指标,并细化为生师比、“双师”素质、学历结构、教师发展服务、教学团队、资源库建设、教学能力比赛、技术服务、社会培训等26个二级指标。

教师发展指数高的院校呈现如下特征:一是教师发展经费投入比较充足,1080 所院校教师建设经费投入均值为530万元,前100所院校中,有32所院校达1000万元以上。二是注重教师发展平台建设。教师发展中心、“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发展提供了支撑。前100所院校中,37所设置了教师发展中心,98所建有教育部认定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或协同创新中心。三是注重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前100 所院校在国家和省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成绩突出,97 所院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奖。同时,教师发展指数呈现出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普遍较弱的问题,需要引起高职院校高度重视。

据统计,“教育教学”篇共有51所院校的案例入选。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部分案例吧。

01

应对疫情实施信息化教学,满足多元化、

高质量学习需求

广东省高职院校2878个专业开展线上教学,2.6万名教师开设课程达2.9万门,服务在校生66.1万人。省教育厅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主办的“抗击疫情,促进学生发展——中国职教在行动”会议上分享了线上教学经验。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制定实施《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认定方案》,170 余名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能力认定。校级立项10 个微课群,产出微课资源376个。疫情防控期间全校开设线上课程430门,覆盖学生 14029人,98% 以上学生对教师线上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表示满意。

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教师教学能力比赛,通过“以赛代训”的方式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组织 132 名教师开展微课、翻转课堂和PPT云课堂教学法等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张静老师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云”培训,参训总人数达42606 人。

02

优化专业布局,创新育人模式

黑龙江省41所高职院校对接新基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重构对应产业需求的专业集群 244 个。四川省高职院校调整专业布局,增设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紧缺的专业 284 个,撤销淘汰专业100 个,36% 的专业紧密对接区域支柱产业,17% 的专业紧密对接紧缺行业。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将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一线的工作岗位要求开发成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进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创新,通过 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职业技能大赛、真实工程项目训练等多种途径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形成“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战训”联动育人模式。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针对扩招生源学习工作地点分散、工学矛盾等特点,采取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三结合”模式,建立企业在岗人员节假日“集中教学”制和离散人员“送教上门”制,满足了扩招生源的学习需求。

03

创新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共赢

1986年,国际奥委会全会决定把冬季奥运会和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与国内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宝业集团合作成立宝业装配式建筑产业学院。校企共同编写专业教材 13 本,开发装配式建筑技术专业实训仿真软件 3 套,VR、AR 教学资源库 2 套;申报装配式建 筑生产和施工专利13 项。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与国机智骏汽车有限公司、江西自由王国家具有限公司建立“双岗双薪”制度,2020 年学校发放给企业技术人员兼职课酬 112 万余元,企业发放给学校教师兼职报酬 128 万余元。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建“产、学、研、创、培、孵”六位一体 BIM 技术培训基地,校企联合组建 30 多人的混编师资团队,协同开展教材建设、课程 规划和实训教学。学生参加第六届全国高校 BIM 毕业设计创新大赛(高职高专组)获特等奖、一等奖各 1 项。

04

强化制度、完善机制,提升师资队伍质量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教师培养制度和培养体系建设,创新“双师型”教师自我培养、学校培养、企业培养三结合培养体系,与 5 家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学校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 家、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等领军人才 8 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 个、省级教学团队 9 个。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完善教师发展标准,强化“师德师风”,围绕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改革、科研与社会服务、“双师”素质、学生教育管理等五方面能力,结合“新进教师、合格教师、主干教师、示范教师、品 牌教师”成长阶段,实现分层分类培养,助力教师职业成长。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发展中心通过开展在线专家引领学习、线上专题培训和骨干教师在线教学示范等活动,及时指导教师优化网络教学设计,全面助力教师线上教学。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分层分类组织开展各类教师培训,2019—2020学年主办、协办培训累计 19 场,培训教师 2000 余人次。

来源:《2021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
区域共享型国家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及运行机制研究
教学管理50强案例: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1年各职校思政建设太拼了!投入最高竟超600万!
上海新型高职教育发展联盟成立
芜湖这所高校,连入三个国家级榜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