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060零碳路线图

零碳工厂精心梳理了各省市近零碳排放区的相关政策和建设路径,今天我们推出3060零碳路线图-贵州省。

零碳路线图

“近零碳排放区”是一个需要政策引领、方案指导、产业协调、企业配合、金融托举的综合性复杂方案。“近零碳排放区”并不是不产生二氧化碳的排放,而是通过工艺升级、能源替代、碳排放交易等技术与金融手段,实现碳排放的削减与中和,接近近零碳状态。

“近零碳排放区”的建设尚无先例可循,但在“双碳”背景下将会是未来各省市规划和建设的目标,将有力促进省市“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06 贵州省

要统筹考虑碳排放、经济发展、能源安全、生态保护、居民生活等各方面因素,深入研究测算全省碳达峰目标任务,科学制定《贵州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快推进政策体系编制,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

——2021年9月 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

落实“双碳”战略既是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把“双碳”工作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路子,科学制定落实碳达峰实施方案,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022年4月 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

贵州省发展概况

贵州省共有贵阳和遵义两市被评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几年来两市在低碳模式探索和制度创新方面开展了诸多探索。

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贵州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0%,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2020年,贵州新能源装机突破1500万千瓦,清洁能源发电量789.3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154万吨。贵州一直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上不断发力。

新能源产业发展。近年来,贵州积极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产业。风电企业从2016年的21家增加到2020年的42家,太阳能发电企业从2016年的仅有1家发展到2020年的33家。截至2020年底,贵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2019至2020年,国家光伏发电项目补贴竞价规模、建设速度、并网规模,贵州省连续两年均为全国第一名。譬如,在海拔2879.6米的威宁自治县平箐梁子,沿坡而建的一排排蔚蓝色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下发出耀眼光芒。这个2015年5月正式并网发电的贵州省第一个新能源光伏项目——威宁平箐光伏电站,如今正源源不断地输出电能。

生态系统碳汇增量。贵州利用丰富的林业资源,开展单株碳汇精准扶贫项目,助力扶贫和生态建设。单株碳汇精准扶贫按照严格的科学计算方法,把群众拥有的符合条件的林地资源,以每一棵树吸收的二氧化碳作为产品,通过单株碳汇精准扶贫平台,面向全社会销售。购买林木二氧化碳的资金将全部汇入对应贫困户的账户,以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目前,全省已完成18个县588个村10337户的单株碳汇项目开发,开发碳汇树木412.6万株,年可销售碳汇量4126万千克,年可交易碳汇金额1237.8万元。

生态战略行动。“十三五”期间,贵州大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不断推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重要国际性平台,设立贵州生态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5年来,贵州治理石漠化面积5082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33万平方公里,完成退耕还林1015万亩。截至2020年,贵州森林覆盖率达60%,世界自然遗产总数居全国第一。

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持续开展“贵州生态日”“节能宣传周”等绿色低碳主题活动;加快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建设;扩大绿色产品消费,建立绿色消费激励机制。2021年初,贵阳市观山湖区率先在远大美域和金华园两个小区放置污水排放监测装置和空气监测微站,开展“微生态小区”建设试点工作。居民若发现身边有垃圾暴露、绿化破坏、污水等问题,及时拍照上传,提交的问题将自动发送至物业及居委会,并派发至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进行解决。在贵阳,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低碳出行。其实,早在2012年,贵阳公交集团运营车辆就实现了从“油改气”淘汰“黄标车”到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的转变,达到清洁能源化。目前,新能源车辆944台,其中纯电动新能源车437台,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车507台。

贵州省低碳政策演进

实施建议

根据贵州省实际情况,可以从能源、产业和科技等几个方面制定相应政策、方针和措施以实现“双碳”。具体措施如下:

能源结构方式: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完善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推动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推动能源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加快提升能源产业链智能化水平;

产业结构转型:淘汰碳排量大、产业结构落后的企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绿色低碳技术研发:风能、水能和氢能结合数字化信息技术,在节能低碳领域创新融合;

健全碳排放管控机制: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领域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利好政策,推动合同能源管理、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托管等服务模式创新发展;

保护、加强现有生态碳汇优势:保护现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增强草原、绿地、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此外,贵州将工业、能源和建筑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领域,特别省内各类工业园区数量较多,基于此本文将讨论近零碳排放园区如何实施。

园区是企业聚集发展的核心单元,也是实施制造业、高新产业强国战略、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空间载体。产业园区是为了促进某一产业发展目标而专门创立的特殊区域,是促进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对于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经济转型、自主创新、城市化以及文化塑造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近零碳排放园区,就是指在园区范围内,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基本平衡,达到相对“零排放”。由此可见,碳中和产业园区建设的核心是“节碳”和“耗碳”的中和。根据既有文件可以看到,近零碳排放园区以单位产值或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稳步下降为主要目标,那么,具体减碳路径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针对现有产业园区

1.熟悉顶层碳中和相关政策。明确园区转型升级的碳中和压力所在,做好调整园区化石能源碳排放量结构、转移产能的各项准备。

2.制订“去碳化”进程计划。优化能源结构和存量产能,推动其进行节能改造,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

3.加大低碳和零碳技术的应用。如加大照明、制冷等节能技术产品的应用,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低碳改造,提高新建筑的绿色标准,鼓励建筑领域清洁、低碳电力和天然气的使用等,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产业增长,促进传统产业的低碳转型。

4.善用碳交易市场政策工具。在碳排放配额、企业参与范围、产品定价机制等作出系统性的安排,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购买碳配额等形式而得到抵消,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针对新建产业园区:

1.规划设计。严格落实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各类产业园区均需编制开发建设有关规划。在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入园项目建设、园区产业优化等环节严格遵守低碳原则,遵守相应规章制度。

2.运营管理。关注碳中和及相关政策重点影响的具体产业,对园区匹配度较高的重点产业进行针对性招商。通过加强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加快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成熟低碳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高能源效率。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等技术研发和扩大示范规模;加快新能源乘用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部署。

3.激励监督。引导金融机构提前布局净零碳经济,并激发资本市场对低碳转型的支持力度。对产业园及企业绿色发展水平利用统一的标准和测算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探索与制定园区环境政策,推动减排工作的稳定开展与完全可控,助力实现近零碳的阶段性任务与碳中和的最终目标。

双碳大家谈

1 贵州省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处长王代良

我省要充分把握好国发〔2022〕2号文件政策机遇,在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上持续做示范、走前列,重点围绕改善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健全生态文明试验区制度体系和积极推进低碳循环发展四个方面,大力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科学推进岩溶地区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推动建立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统筹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2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盘江煤电集团党委书记陈华

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也是“双碳”目标实现的重中之重,作为贵州能源行业龙头企业,盘江煤电集团紧紧围绕“双碳”目标持续发力,不断加快节能减排改造和循环经济利用,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提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

3 贵州省政协主席会议视察团

长期以来,中国电建贵阳院扎根贵州、服务贵州、建设贵州,已经发展成为贵州清洁能源建设的主力军、基础设施建设的排头兵,为贵州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加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是贵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把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战略优势的重要途径。希望企业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充分发挥研发设计、工程技术、项目管理、投融资综合优势,加快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创新,全力做好贵州抽水蓄能规划研究及勘测设计工作,助力贵州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打造全国新型综合能源战略基地,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战略支撑。

案例推荐


1 贵州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贵州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贵阳高新区)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参与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以来,2012~2016年,园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21.3%。2012~2016年,园区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累计下降22.6%。贵阳高新区低碳发展的战略与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力培育园区的高附加值产业。贵阳高新区积极把握发展机遇,把大数据作为园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目前已培育大数据及关联产业企业503家,其中,数据采集分析挖掘和可视化企业19家、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企业11家、数据应用服务企业64家、关联企业400余家,形成了以电子元器件、视听产品、智能机电设备为主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和以软件产品、数字内容、信息技术服务等为主的软件服务业。同时,园区建立了中航工业贵阳航空发动机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以航空发动机研发生产、节能环保成套设备制造为核心的高端制造产业集群。

二是着力打造产业低碳化重点工程。贵州高新区重点打造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带动园区的绿色低碳发展。例如园区中正在建设的高新翼云绿色数据中心,拥有1200台服务器机架的大型云计算机中心。云计算资源利用率可以达到80%左右,比传统的IDC(互联网数据中心)高5~7倍,同时可实现低能耗。又如正在实施的贵阳中电高新云计算中心节能改造项目,采用节能设计。

三是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贵阳高新区遵循发展、减碳并举的思路,加快发展新能源,引导扩大输入电力、天然气消费,探索利用地热、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消费结构的多样化,降低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水平。园区考虑气候、地质、资源及应用条件,以太阳能、浅层地热能建筑和清洁能源建筑应用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例如园区建设的新型节能环保多功能热泵产业化建设项目,将形成年产2万台多功能热泵生能力。

在经验总结与启示方面,主要有:

一是建立低碳发展的组织保障。成立以贵阳高新区管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高新区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聘请专家团队,建立高新区、规模以上企业、环保等政府部门的低碳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二是积极争取低碳发展的资金。对重点企业在重大项目、技术研发、低碳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引导和推动低碳园区发展。仅2015年,共5个项目获得450万元上级资金支持,区级财政列支275万元用于支持节能低碳项目的建设。

三是强化低碳重点项目建设。以国家工信部国家绿色数据中心为核心,通过打造“贵阳云计算中心产业园项目”,引领云计算中心、呼叫中心及相关产业低碳化的建设;以现代工业4.0示范基地为重点,全力推动“中航工业贵阳航空发动机产业基地项目”和“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新型电子元器件沙文产业园项目”等建设,实现工业领域数据流与硬、软件的智能交互,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变革;以神奇药业生产研发基地项目、汉方药业中药现代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为依托打造集绿色、健康、低碳、养生于一体、生产和服务共存的“大健康产业园项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零碳产业园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载体
2020年2021年中国绿色发展相关政策汇总
专题丨国家低碳工业园区巡礼之三: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
抓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推进高质量发展20230628
工业园区减碳不可松懈
碳中和、碳达峰概念。主要涉及哪些行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