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个用人之道,揭秘刘邦取得江山的领导艺术

楚汉相争,刘邦最终取得天下,成就汉室大业,除去历史的原因之外,更少不了萧何、韩信、张良等良臣勇将的鼎力辅助。而刘邦何以能够将他们招致麾下,为自己出生入死、肝脑涂地呢?

刘邦作为三军统帅,在创业之处即懂得让适合的人做合适的事,在刘邦看来,任何人都有他的作用,关键在于把他放到什么样的位置,会用人才能做对事,把人用在对的地方才能发挥他最大的作用,后世也将他的用人之道总结出6大点:

一、知人善任

刘邦最大的有点就是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干的了什么,干不了什么。甚至,在我看来知人善任,首先是善任,然后是知人。能够把人放在适合的位置,发挥最大的作用,是一个领导所必备的基本技能。

如果一个领导明知道某人具备某样才能,就是不把他放在适合的位置,无异于暴殄天物。比如一个非常善于精打细算的人,你非把他安排在技术开发部,或者一个性格特别开朗的人你非要他整天在电脑前写文案、通讯稿,这就不对了啊。

刘邦知道作为一个领导该干什么,知道韩信能带兵,就拜为将帅,知道萧何精打细算、有责任心、思虑周详,就让他治国。他很清楚什么位置需要什么样的人,按照位置的需要去找人,再把找到的人放在最适合的地方,充分的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发挥了每个人的优势,这样的团队何愁做不了大事?

同样对每个人的才干都能了解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诸葛亮。他对所有将帅的能力可谓了如指掌,但是最终落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机关算尽、料事如神,但最大的问题确是过于担虑、事必躬亲。

领导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要亲自去做,所有事情都亲自去做的领导并不一定就是个好领导。也许有人会说,如果你不身先士卒、什么事不第一时间往前冲,怎么带队伍,下属怎么服你。其实,只要能让他们赚到钱,能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价值,能识人用人,就能服你。

二、不拘一格

刘邦用人不看背景,不看学历,不看经验,不看家境等等,只要是想做事的人,他都用。刘邦的手下什么人都有,有小贩,有屠夫,有游士,有官吏,甚至还有强盗。但是刘邦从不在乎,他只要能做事的人,愿意跟着一起干的人。

刘邦下面有一个叫陈平的,原来是在项羽麾下,后来因在项羽的部队里得不到重用,混不下来了,前来投奔刘邦。刘邦很是欢迎,大开方便之门,而且陈平原来在项羽的企业里是什么职位,现在仍然是什么职位。

三、不计前嫌

刘邦取得天下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分封开国功臣。无奈功臣太多,职位不够用,也无法去仔细的衡量每个人的具体功劳,做到每个人都满意,剩下的就先放了放,再加上开国事情又多,就耽搁了。

有一天刘邦上朝之前,看到宫殿外面有一群人交头接耳的在议论什么,就找来张良。张良是何等人,深知圣上心思,就告诉刘邦,说这帮人想造反。刘邦听后大吃一惊,说子房这玩笑可开不得。

张良于是说,陛下您有所不知,自天下大定以来,您封了一批功臣,而且基本上都是你的亲信,比如萧何这些人。可还有很多功臣,他们可能以前得罪过你,现在封了一批人之后不封了,是不是已经分完了,是不是要开始算账了,所以他们害怕,就在那儿商量造反。

刘邦很聪明,立马就听出了张良的话外之音,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问计张良。张良就让刘邦想想这些功臣中,有没有一个功劳非常大但是和陛下关系又特别差的人。刘邦说雍齿这个人太可恶,总是不给我面子,我早就想办了他。

张良说万幸陛下没有拿他开刀,现在此人有大用,于是请旨封雍齿。刘邦很快的接受了这个建议,封雍齿为什方侯。雍齿一封,其他功臣就放心了。陛下连一个以前总是得罪他的人都封了,肯定不会忘了其他有功劳的人的。

四、坦诚相待

马云说员工在企业待下去的两个理由:要么给他足够的钱,要么给他足够的尊重。刘邦就是这样一位领导,他对待人才一向都是坦诚相待,从不欺瞒,有什么说什么。有任何问题,第一时间说开了,任何事情都如实相告,绝不隐瞒。

有句话叫“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刘邦用人才不怀疑。做领导的最忌讳的就是互相猜忌,对属下总是充满怀疑,不放心,什么事情总是藏着掖着。只有对下属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下属才会尽心尽力的帮你出谋划策、冲锋陷阵。

陈平为什么舍弃项羽投奔刘邦,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陈平听说刘邦待人坦诚、求贤若渴,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项羽为人比较喜欢猜忌,不会把后背毫无保留的交给对方,所以陈平总是被怀疑,得不到重用。

陈平一开始去刘邦的创业团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刘邦也是抱着怀疑的态度的,万一是诈降呢?但刘邦很直接就问陈平,你总是换公司,你忠诚度到底怎么样?陈平说我一无所有,一文不名,如果大王不信任,我可以就此告辞,不带走任何东西。

刘邦立马道歉,说对不起啊,是我错了,我不该怀疑你,请你不要介意,继续帮我做事。也正是由于刘邦的这一种信任和尊重,陈平才愿意帮刘邦出生入死,给刘邦出了一个又一个好的建议,除掉了项羽的左膀右臂,让项羽损失惨重。

五、赏罚分明

任何团队的发展都离不开激励,只有激励才是对员工贡献度实实在在的肯定。工作做得越好,贡献越大,奖励越多,做得差的就罚。在赏罚之前,要做到赏罚有据、赏罚有度、赏罚分明,要让所有人都能够服气。

六、团队把控

刘邦建国以后,萧何首当其冲成为第一任开过丞相,后来又被封为相国,可谓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包括很多的开国功臣,各个位列公爵,独霸一方。可刘邦对新成立的这个公司仍然是牢牢把控,任何风吹草动,自己了如指掌。

话说有一位开国王爷造反,刘邦为震慑其他人,御驾亲征去平定叛乱,让萧何留守宫中,统领大小事务。而刘邦在外基本上每隔一段时间就派使者回来,向萧何传达陛下的关心和体贴,让萧何很是感动,做事尽心尽力。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是不放心萧何,派人回来假装关心,实际是监视下萧何动态,一旦发现有何不妥,刘邦一定是第一时间班师回朝,萧何小命休矣。所以,萧何为了保命,在治理期间到处惹事生非,刘邦回来之后是一顿臭骂,骂的越狠,刘邦越放心,萧何也越放心。

所以,刘邦的用人之术可谓是典型的帝王之术,任何伟大的帝王都有着出色的领导艺术,不但能够驾驭那么多的英雄豪杰,还能够充分的利用领导手段,让每一位人才都能心甘情愿的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让自己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最终走向成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邦用人智慧:我用人才有八法
高祖刘邦用人的八个特点
剖析刘邦的用人之道,才知道这人不简单
刘邦:用人之道——知人善任!
楚汉争霸时能人辈出,为什么偏偏是刘邦当了皇帝?
48岁造反54岁称帝,刘邦有何核心竞争力?韩信一语道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