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21年,17岁的吴月琴嫁给了14岁的...
1921年,17岁的吴月琴嫁给了14岁的王淦昌。那时,王淦昌的父母已双双过世。与其说是娶妻,不如说找了个照顾他的姐姐。后来,王淦昌学术成绩斐然,只有小学文化的吴月琴却找不到丈夫,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1909年,王淦昌出生在江苏常熟的一个中医世家。

只是,父亲在他4岁时便去世了。13岁时,母亲也不幸逝世。成了孤儿的王淦昌生活无人照料,舅舅便做主替她迎娶了吴月琴。

这是门封建包办婚姻,吴月琴文化不高,还缠着足。她把王淦昌当成了生活的全部。

王淦昌理工科思维优秀,学习也刻苦。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

1930年,王淦昌到德国柏林大学深造。师从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迈特纳。

1932年,他对前辈提出的伽马射线产生质疑。但是,当她向导师提出需要使用实验室时,却遭到了拒绝。

3年后,他当年论证的中子射线被别国科学家论证,获得了诺贝尔奖,轰动世界。

1941年,王淦昌发表了《关于探测中微子的一个建议》,提出间接证明中微子存在的方法。

然而,这次发现依然止步于没有实验条件的支持。

后来,美国物理学家在多年后根据这一理论,再一次获得诺贝尔奖。

当时,中国的综合实力很弱,如果想在科学殿堂继续登高,在国外会有更好的发展,

但是,王淦昌拒绝了诸多优厚的待遇,依然回到积贫积弱的祖国。

1959年,王淦昌在苏联原子核研究所的研究中,从4万对气泡底片发现超子的反粒子,引起国际学术界轰动。

如果,他能继续研究下去,获得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

1961年,国家核武器项目组秘密向王淦昌发出邀请。王淦昌只回答了一句“我愿以身许国。”一头扎进了核武器的研发工作中。

后来,我国的原子弹与氢弹成功爆炸,引起世家瞩目。

1995年,王淦昌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人物

有时候,我们可能还无法切身体会家与国的紧密联系。

对于王淦昌的小家而言,他是个“真空”中生活的人,甚至5个孩子的婚礼都没有参加,更别提亲自养育教导了。

妻子吴月琴,以一己之力撑起了家。丈夫做什么工作,她也全然不知,当孩子问起父亲,她只能说:“爸爸的工作在信箱里。”

王淦昌为了保密,改名王京,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17年,家人也毫不知情。

甚至,有一次回家,妻子兴奋地和他分享我国原子弹爆炸的好消息,他也只能闭口不言。

作为女人,吴月琴一生都过着"丧偶式生活",心中定有很多不解和埋怨。

但是,丈夫的工作却让万千家庭的生活有了跨越式的前进。

当年,他曾听到外国人这样评价中国:'瓷器虽然价值连城,如同他的名字China一样,不堪一击。

后来,王淦昌说,我可以没有自己,但却不能没有亲爱的祖国。

也正是这样的信念,在极度艰苦和危险的情况下,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们在科研事业上淡泊名利,为祖国的强大殚精竭虑。

他们执着于理想,纯粹于当下,是永远值得敬仰的功勋。#知识辞海计划# #人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是诺奖得主的老师,只知有国不知有家的两弹一星元勋
妻子发现丈夫偷偷改名,大吵一架,8年后丈夫成为国家元勋
王淦昌院士:消失17年,只为中国能有自己的原子弹
​一妻子发现丈夫鬼祟改名,大吵一架,8年后,他成为国家元勋
他4岁丧父,13岁丧母,18岁考清华,57岁造原子弹,90岁车祸去世
王淦昌:三次与诺奖擦肩的两弹一星元勋,为国家隐姓埋名17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