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熹与王阳明解释“亲民”撞了车

朱熹与王阳明解释“亲民”撞了车

转载 2015-07-26 09:46:40

 

 

朱熹与王阳明解释“亲民”撞了车

 

 

对《大学》里“亲民”的解读,朱熹与王阳明两位大学者撞了车,各执一词,我赞成王阳明的观点。

《大学》里原话是这样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对这段话里“亲”怎么理解?朱熹解释说:“程子曰:‘亲,当作新。’”朱熹是引用了程颐的话,没有作与程颐不同的解释,看来是表示赞同。

而王阳明对此处的“亲”是这样解释的: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

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非亲字义。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皆是亲字意。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亲之也。尧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

(见《传习录·徐爱录》

 

“爱”指徐爱,是王阳明的学生。很明显,王阳明和程、朱二人的解释大不相同。笔者以为王阳明的解读符合原文意旨,而朱熹的解读是错误的。

程、朱二人为何把“亲”字改为“新”?是受到后面“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和康诰曰:‘作新民’”这些议论的影响。即前面如果是“新民”,就与后面的“作新民”联系起来了。

可是,朱熹把“亲”更为“新”,有三个问题值得拷问:

第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这几句话是全文的总纲。而全文的中心是讲的治国之道。因为“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将国家治理好,首先是“内修”,然后是“外修”;“内修”是人的品格,“外修”是亲爱老百姓。

总纲里的“亲”,与后面大量的相关论述有逻辑联系,如:“邦畿千里,惟民所止。”“为人君,止於仁。”“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一家仁,一国兴仁。”“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榘之道也。”“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

总纲里的“亲”是统领后面的“仁、贤、畏民志、敬老、将财散给老百姓”等内容。如将“亲”作“新”理解,则不能统领全篇内容。

第二,如将“新民”作为全文纲领,很费解。让老百姓不断否定旧的思想、言行吗?有些过头,有点这“扰民”的味道。《康诰》里说“作新民”是有历史背景的,即周朝推翻商殷之后,让老百姓适应周朝新的管理制度,改造思想,成为新的老百姓;犯过错误的,则要悔过自新。所以,“作新民”并非指任何时候。如果天天让老百姓改造自己,还有清静的日子过吗?

第三,“亲民”与“新民”比较,前者对于国家治理更加重要,更加深刻,“亲民”是政治管理的根本原则,离开了这个原则,统治就会有倾覆的危险。“新民”不是在任何历史时期都是统治者要求的,只有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才让老百姓去旧图新。

 

(2015年7月24日星期五上午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齐洲:《大学》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论建构
朱熹和王守仁:不同的格物致知
心学与理学的历史公案(1)几句话就能讲透亲民还新民
河大校训背后:跨越千年的大师论战 | 豫记
《大学》中亲民与新民之辨
维心说《传习录》2:儒学四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