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子宫内膜增生症的临床病理解读


  来源:病理学(黄玉芳主编)

  子宫内膜增生症是由于内、外源性雌激素增高,引起以子宫内膜弥漫性异常增生为特点的功能性子宫出血病,为最常见的子宫疾病之一,多见于青春期和绝经期妇女。月经异常是本病突出症状之一。常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稀发或闭经一段时间后继有长期大量阴道出血。子宫内膜增生、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常是连续的演变过程,病因和发病机制也相似。


1、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主要系卵巢不排卵所致。卵泡不排卵可引起雌激素持续分泌而孕激素缺乏,致使子宫内膜呈增生期腺体异常增生而无分泌期改变;与此同时,雌激素的持续分泌可抑制垂体前叶卵泡刺激素的分泌,使卵泡失去支持而退化,终致雌激素分泌急骤降低而使增生的子宫内膜坏死、脱落,引起子宫大出血。此外,卵巢功能性肿瘤(如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等)和应用外源性雌激素等也可造成雌激素增多而致病。

2、病理变化

  【肉眼观】可见子宫内膜呈弥漫性增厚,表面光滑或伴息肉形成。

  【光镜下】根据内膜增生的结构特征分为三级:①单纯型增生(simpe hyperplasia):子宫内膜以腺体和间质均增生并以腺体增生为主、无细胞异型性为特点,腺上皮细胞常呈假复层柱状,五分泌现象。约有1%可发展为癌。②复杂型增生(complexhyperplasia):子宫内膜以腺体增生并密集排列而间质稀少及无细胞异型性为特点,又称为腺瘤样增生;腺体结构复杂不规则,常呈腺体“背靠背”排列,腺上皮细胞层次增多,腺体之间仅见极少间质。约有3%可发展为癌。③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以单纯型或复杂型增生伴细胞异型性为特点。约有30%可发展为癌。

3、分类

  长期以来,对子宫内膜增生的分类、名称以及各型增生性病变性质的认识较为混乱。1985年,Kurman在对未治疗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长期观察及对其增生性质的研究之后,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并明确了各型增生病变的定义:

  (1)单纯性增生为良性增生,以腺体增多为特征,腺体可扩张并伴有小的群集(即轻度或囊性增生),或可有不规则外表,并有群集,即轻~中度腺瘤性增生,或称腺瘤性增生(adenomatous hyperplasia)。

  (2)复杂性增生,特征为腺体有不规则外表,呈现显著的结构复杂性和背靠背的群集。

  (3)非典型增生,为腺体增生呈现细胞非典型性,有不同程度的核非典型性和极向消失。细胞呈非典型增生,无复杂性增生,即无背靠背腺体群集,为单纯性非典型增生;而细胞呈非典型增生但伴有显著腺体背靠背群集,为复杂性非典型增生。Kurmall长期观察170例未治疗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结局,发展为癌者,单纯性增生中有1%,复杂性增生中有3%,单纯性非典型增生中有8%,复杂性非典型增生中有24%。

  国际妇科病理学会接受了这种分类方法,将子宫内膜增生统一分为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腺瘤性增生,不伴有非典型性)及非典型增生(腺瘤性增生,伴有非典型性)。

4、预后

  (1)癌变率:子宫内膜单纯增生及复合增生的癌变率很低,为0~7%,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可达8~45%。

  (2)存活率:子宫内膜增生以促排卵药物或孕激素积极进行治疗,大多数内膜反应好,预后好。在严密随诊过程中,如发现少数疗效不好者及时进行子宫切除,尚可避免发展为癌,即使有一定的癌变率,但癌变时间间隔都比较长。坚持长期定期随诊,若有癌变,及早发现并手术,预后还是乐观的。


  【本订阅号为非盈利学术交流订阅号,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处理;所有文章仅供公益交流,不代表本订阅号立场。欢迎提供素材、资料等,投稿邮箱:tougao@91360.com,一经采纳将给予稿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
【衡道丨笔记】妇科病理体系化课程学习笔记(四)
病理学:子宫内膜异位症、增生症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临床病理学特征概述
什么是子宫内膜增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