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产设计与成本的协同12-产品配置标准
-  01  -
谈产品配置
产品配置标准,是地产开发阶段极其重要的工具,前端反映营销的产品需求,代表了产品的适配标准,后端反映了地产开发的成本及其交付后业主对产品的期望值。产品配置标准,从前到后关联着地产开发的每一个环节,让开发商不得不去重视。
产品配置标准的高低反映了开发商对产品的内在需求,是利润型产品还是现金流产品,这是开发商开发产品的基本逻辑思路,另外,产品配置标准的确立,要满足成本策划的基本要求,即“全过程控制、事前控制”的原则,成本如若到了招标阶段才显现出来,那么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产品配置标准的控制阶段,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项目启动阶段,或者项目定位策划阶段,本阶段重点关注项目的可售比、车位配比、塔楼及地下室的建安成本、户内精装成本,如有营销三大件(景观展示区、样板间和售楼处)也应重点关注;
第二阶段:建筑方案设计阶段;本阶段重点关注:建筑层高、窗墙比、公区尺度、单车位面积、地上/地下含钢量/含混凝土量、外窗成本、外墙成本、景观成本、大堂及公区成本、地下大堂/走到的成本。
第三阶段:目标成本的确立阶段;本阶段重点关注:机电成本、给排水成本、弱电智能化成本及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
每个阶段都有分级管控的关注点及权重,下图为《华润置地住宅产品配置标准及建安成本限额指标》:
《华润置地住宅产品配置标准及建安成本限额指标》
其中:“关注”是指标存在个性差异,成本浮动较大,重点核查;“控制”是指标相对稳定,重点管控。
-  02  -
产品配置标准的确立及管控措施
No.1
第一步:产品标准的确立,以适配为原则
地产产品的竞争逻辑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产品的标准的建立,一是要考虑地产开发的定位需求,如果做差异化竞争,就要讲究产品优于对手,如果考虑同质化产品竞争,那么产品就要不输于对手,这是地产运营、营销和设计视角。
如果以成本视角看产品档次的确立,可分为如下:
第一类:如金科地产,以平均售价和单方建安成本占售价比重确立。
① 首置房:即刚需房,项目平均售价定位为该区域中档住宅均价 80%以下的项目或销售单方建安成本占售价比重超过 50%。
② 首改房:首次换房的改善性置业。项目平均售价定位为该区域中档住宅均价 80%~140%(含 80%)的项目,且销售单方建安成本占售价比重不超过 50%。
③ 再改房:就是就二次的改善性置业。项目平均售价定位为该区域中档住宅均价
140%~200%(含 140%)的项目,且一线城市销售单方建安成本占售价比重不超过
30%,二线及其他城市销售单方建安成本占售价比重不超过 35%。
第二类:项目售价及净利润率要求,如华润地产
项目档次划分标准
档次
售价要求(元/m2)
净利润率要求
T
>60000
≥25%
A
>30000
且≤60000
≥22%
B
>15000
且≤30000
≥18%
C
>9000
且≤15000
≥13%
D
≤9000
≥10%
注:此处删除档次划分的其他依据,如有需要请自行查找《华润置地住宅产品配置标准及建安成本限额指标》。
第三类:单纯满足某项指标,如中海地产考虑“售价”
上述数据均来自网络资源,数据真实性未从考证,请读者权衡数据真实性。
第一步确定产品的定位要求,即适配标准,有的开发商会有根据产品配置标准确定自己的产品线。
No.2
第二步:确定设计与成本关注项,建立产品线
产品定位确定之后,便明确了产品的基本适配思路,刚需盘有刚需盘的关注项,改善盘有改善盘的“大发逻辑”。第一步确定产品的档次之后,需重点关注影响成本的重要事项。
2.1 设计重点管控类
设计重点管控事项集中于前策阶段及方案阶段,主责部门是:地产设计管理
重点关注事项:
图表来源:金科地产
此处不在赘余,重要性不言自明。
2.2 设计和成本协同类
协同类重点管控事项集中于方案到施工图的阶段,主责部门是:地产成本/设计管理
设计和成本的协同类,主要是集中于影响建安成本的大类。
① 含钢量/含混凝土量成本-严控类
含钢量和含混凝土量属于结构性成本,应严控,每家开发商都应该做结构限额设计,都应该有有结构限额设计。
② 外墙饰面/门窗类-根据产品档次重点区分
图标来源-《正荣住宅产品线标化基准配置》(2019版)
图标来源-保利置业集团
门窗和立面限额标准,配着产品线进行有的放矢的设计,建议每家开发商都应该做门窗和立面的标准化设计。
③ 公区装修类-根据产品档次重点区分
根据产品限额标准,进行产品配置标准的设计。
上图来源:《华润置地住宅产品配置标准及建安成本限额指标》
随着业主对公区装修品质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地产开发商在公区的标准上越来越注意成本投放,公区标准的成本适配,这个标准化也要做。
④ 户内装修类-根据产品档次重点区分
图标来源-保利置业集团
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标准的提升,让全装修/精装修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议做过精装修的开发商进行标准的固化。
⑤ 部品部件类-根据产品档次重点区分
部品部件类包括:入户门、防火门、栏杆、雨棚、单元门等种类繁多,每个单项成本不算高,但是却十分重要,建议根据产品线,固化产品类,约束成本限额。
《华润置地住宅产品配置标准及建安成本限额指标》
图标来源-正荣集团
⑥ 景观工程类
指标定义:室外红线内景观工程成本与景观面积的比值,单位:元/㎡。园林景观面积为园林景观工程覆盖的水平投影面积。
景观工程这几年备受开发商重视,主要表现在产出投入比较高,容易产生溢价,在产品线的基础上,约束景观工程的成本意义重大。
图片来源:华夏幸福
图片来源:卓越集团
⑦  电气智能化
电气智能化这些年来业主开始关注,电气智能化的配置宜满足实用功能要求,建议开发商形成自己的标准化体系。常见的电气智能化系统有:周界防护系统、视频安防系统、出入口对讲及访客系统、电子巡更系统、车辆管理系统、广播系统等等,开发商可根据自身产品系列定制设计。
⑧  住宅绿建成本增量
绿色建筑这些年来逐渐被强制使用,绿色建筑的成本增加开始慢慢被开发商重视起
来,由于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较为复杂,一般缺乏专业能力的开发商很难进行绿色建筑的选择,建议有条件的开发商可以限额设计。
老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下的成本增量
⑨  住宅装配式建筑成本增量
由于人口红利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装配式建筑风口正起,每个地方的装配式建筑评价不一致导致成本增量不一样,建议各家开发商有针对性的研究适合本地区的装配式建筑方案。
图表来源:金科地产
⑩  其他类
其他类如土石方工程、市政工程、海绵城市等建议有条件的开发商可以制定本地区的限额设计。
-  03  -
落地和反思
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提高决策的效率、降低项目风险、强化成本约束管控,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执行期间却出现了各种问题,主要是如下:
第一:虎头蛇尾,执行难。弱管控的地产单位,标准化制度的建立流于形式,一面是为了应付集团制度建立的考核,另一方面纯属面子工程、给领导们摆设;强管控的地产单位,标准化落地后在地区执行起来灵活性较差,执行起来困难。
第二:地产形势紧张,地产人离职率高,制度贯彻支离破碎。地产形势受环境影响大,地产离职率呈现越来越高的态势,加之地产转型调整之风肆起,地产人人人自危,有今天无明天的心态很重,制度流程贯彻由于人员调整被切割的严重。
第三:地产降速,地产寡头时代到来,中小型企业生存不易,更别谈内部建设了。TOP50地产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中小地产的市场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标准化体系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员和财富维持“升级改造”,中小地产根本无力支撑。
笔者认为,地产下半场企业保利润、降成本会成为常态化,标准化制度就像一根红线一样指导企业,如果没有了这根红线,我们就没有了参照坐标,很容易迷失方向。
近来看了大量的优秀地产企业的文件资料,向奋战在一线的优秀地产人致敬!
上述文件参考了:保利置业、华润、正荣、金科等地产的资料,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
已有900星友加入了星球,你还在等什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产系酒店VS资本系酒店-成本大揭密
房地产行业建筑成本遭曝光 揭密开发商暴利内幕
设计优化|地库优化篇
Step by Step,清风地产投策表1.1版使用宝典
地产成本管控的路上,离不开的原则!
这样做产品!就能吊打标杆房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