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文王的《周易》与老子的《道德经》是什么关系?

关于《周易》和《道德经》的关系问题,我觉得应该先从两者的历史渊源开始讨论吧。

第一、《周易》按照司马迁在《史记》里的说法是:伏羲氏创造的八卦,而后经过周文王的推演八其八,六十四。是周文王在伏羲氏八卦的基础上发挥成了《周易》六十四卦。孔子晚年才注意到《周易》的意义和巨大价值。所以司马迁说“孔子晚而喜《易》。”并且有“行止在囊,韦编三绝。”的典故。以上是《周易》从创造到定型的基本历史脉络。

太史公司马迁的这个说法,肯定是得有所据和考证过的。尽管后人有争议,但是没有别的说法比这更可信了。毕竟,司马迁接触的史料,古籍,拜访过的汉代宿儒(前身是大秦朝的博士)。绝不是今天的史料和所谓的专家教授能够相与并论的。

说到这里,我觉得有如下几个问题有必要先行讨论。

1、八卦是伏羲氏创造的,这点古来很少有异议的。伏羲氏在炎黄之前,那个时候有无文字无从考证。但是,画八个卦的符号。完全是有可能的。总比什么河出图,洛出书可信,毕竟八卦总是人画的,不像河图,洛书说什么神龟负图,麒麟载书之类的。至少前人说八卦是人创造的,这个说法已经很科学,很难得了。我们的阴历历法,百姓称为农历现在还与西历并行而用。在夏代那个时候,人的认知局限性和自然条件下,先民就能测度天上的日月星辰运行规律,算定日月岁差,以从事农时的种收。由此来看,在远古伏羲氏能画八个卦的符号,应该不难。

2、关于周文王羑里演《易》的说法。文王在羑里,被囚禁七年之久,把人皇伏羲的《易》之八卦发挥集成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五千多字,也不是不可能。毕竟商末周初,已经有简书的存在了。所以,司马迁说文王演《易》为六十四卦,我觉得不应该有问题。

3、关于三《易》之说。得何古人所授,出谁人之口,我不知道。但是根据《易经》的内容,演变史和各家的《易经》著作来看。我认为根本没有什么《连山易》,《归藏易》。最大的可能就是《易经》在不同朝代的不同称呼。“夏曰《连山》,商曰《归藏》,周曰《周易》。”只是《周易》在夏、商、周三代的不同称呼,并不是什么夏商周三代原本各有一部《易经》到周代殷商之后前两部失传了。因为《易经》不同于小说,文章,戏曲剧本,这些你可以创作或者另起炉灶。《易经》它本于阴阳八卦,以周文王至纯大德,也不过做了《易经》的发展推演工作;以孔子之至圣,也不过在伏羲,文王的基础上做了下《周易》的解释工作。孔子,删《诗经》,订《尚书》,作《春秋》。唯独于《易经》孔子不曾增减,更改一字,只作注解。以周文王至纯之德,孔子至圣之资,都不能舍伏羲氏而另创《易经》。夏,商二代,有何能人?能舍伏羲氏而各创一《易经》哉?因此,“古有三《易》之说。”我不敢信。“夏曰《连山》,商曰《归藏》,周曰《周易》。”是伏羲氏一《易》而三别名而已。哪里来的什么古有三《易》之说。真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哪个古人,所受于何人之说。后人不察,转而附会,正所谓道听之而途说之,德之弃也。

(至于什么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伏羲氏卦位,文王卦位,数派,理派,义派云云的。对于这些穿凿附会,谶纬小术,何足以登君子之堂?遑称与之辩论了,所谓君子不屑与辩者,正是这类小人。拿着圣人的《易经》自封大师,招摇撞骗,占卜祸福,妄言吉凶,煽惑无知百姓。兜售其小智术,以达敛财邀誉之目的。是故,孔子曰:“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远离这些《易经》大师,远离这些《易经》算命骗子,就是最大的逢凶化吉。)

第二、《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但是和《易经》相比《道德经》的历史比较清楚。虽然,近代很多国学大师,包括梁启超等。怀疑派,考证派认为《道德经》是战国时代学者编辑拾缀的格言警句。并且说不是成于一时,一人之手。甚至于怀疑老子,历史上没有其人,而是《史记》杜撰的一个人物。以饱学之士,而有此疑,诚是令人费解。

清末民初,这些大师和怀疑一切古籍的人士。之所以会那么的激进和凡古皆疑。我认为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

一是、受西方治学者的影响,说什么以客观科学的方法,以西方的治学方法研究中国史;(典型的一时醉心西方厚于彼,必薄于此。)

二是、《道德经》的传世本,把《道德经》分为八十一章。再加上清代考据学的余绪。最后矫枉过正,不但怀疑古籍本身的真伪。甚至于怀疑作者有无其人。唉,对这种治学方法,我不知道该批评其过激呢?还是该赞扬其认真?

。。典型的两个实际案例:

1、《帛书道德经》的出土,证实了《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并且是出于一人之手。虽然,怀疑派还不死心,但是怀疑派的意见基本是闻者掩耳,视者闭目,没人听了。

2、《孙子兵法》被近代疑古派,怀疑是孙膑所做。还说什么孙武子,历史上没有这个人,是司马迁杜撰的。后来银雀山《孙膑兵法》的出土,又给了疑古派一巴掌。(幸好那些国学大师逝世了,如果他们还活着,真不知会作何感想。)

由此来看,治学者先入为主,先有结论再去找论据和证据。这样得出的看似壁垒森严,天衣无缝,让他人无懈可击的结论。有时候却恰恰与事实真相相反。当然于古人,古事,古史,古籍不应该全信其说,但是也不能无底线的,固执的,自以为是的,凭空臆想式的去随便怀疑去。不然,会误人误己,闹出笑话来的。辛辛苦苦的做了一辈子学问,到头来反倒被学问所误,岂不可惜了。

第三、明了《易经》和《道德经》各自的起源,演变和发展史之后。再来讨论两者的关系就好办了。

1、《易经》在时间上早于《道德经》。所不同的是:《易经》的完善非成于一人一时,看其六十四卦爻辞可知。而《道德经》是出于一人成于一时,今天来看这是定论,这点应该是没有异议的。

2、从理解上讲两部经书都很难读懂。相比较而言《易经》的规定性,逻辑性,还有它的数理工具。应该是一套内在逻辑相当严密和完备的体系。《论语》:“子不语怪、力、乱、神。”所以子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所雅言《诗》、《书》执礼。可见,孔子平时讲学授徒,罕言鬼神。但是《易经》却有多处言鬼神的。譬如《周易·睽卦》的“载鬼一车。”《周易·系辞》的“知鬼神之情状。”等。而《道德经》通篇五千多字,就一句涉及鬼神。“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五千多字的《道德经》只是围绕道和德展开论述的。《帛书道德经》不分章节,就两篇。一德篇,一道篇。《帛书道德经》德篇第一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道篇第一句“道可道也,非恒道也。”无论是《帛书道德经》还是传世本的《道德经》都不承认鬼神的存在。所以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为自然,是最大的,是一切的主宰。并且是先天地而有的。所以说“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吾不知其谁氏之子,像帝之先,强字之曰道。”

3、《易》兼三才,包万物,无所不言。《道德经》只论道德人事而不言鬼神。两者的范围不同,侧重点也不同。但不能因此就说,《易经》包着《道德经》。《道德经》没有《易经》大。因为两部经书,不能做这样的直线比较。因为虽然《易经》号称包罗万象,但是《易经》是以乾坤为基础,再怎么变化万千,论的也是天地之间的事物。但《道德经》还有一句“先天地而生。”所以,两者不能简单比较谁大过谁。

4、《易经》和《道德经》都具有合理的逻辑以及深刻的辩证法,并且都各自是一套完备的体系。作为个人,两部经书无论是哪一部只要你能理解其精义,实践其真理,我想于人生观的塑造以及个人的修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谓的“智者观其彖辞,思过半矣。”

5、《易经》也好,《道德经》也罢。不能因为什么它是儒家经典,他是道家经典。去人为的制造界域。毕竟,分派别,都是后人的事儿。而《易经》和《道德经》都是我华夏先民的智慧结晶,不易定理。孔子于卫主蘧伯玉,于周适老子,游郑于子产,于齐学乐,之楚接狂與而不得。圣人之量,何有门派之分,家宗之别?“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而已。”为什么后人分裂为百家九流。这或许就是“圣而不可知者也。”无往而非天理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叶曼老师讲解的《易经》文字笔记
【自语堂编藏】国学源头:《易经》的历史地位及价值研究(佚名)
《易经》八卦的来源
《道德经》和《易经》是什么关系?老子是否受到了《易经》的影响?
【他山之石】研究周易重点掌握七个字
第一讲:何为《易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