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位民间中医的实践与感悟:头颈胸腰背部引经药

头、颈项、颜面部位引经药

藁本,可引药入巅顶。性味辛温,散风寒湿邪,疗头脑风痛,尤其善治巅顶痛。

苍耳子善通脑顶,疗头风、通鼻窍。

细辛入肾经,治疗后枕部头痛可选用。

神经性头痛用白虎汤和桂枝汤治疗效果良好。

偏头痛治疗,西安医大二附院杨世兴认为需分左右,自拟“左芎右白散”,左侧痛用白芷9g、川芎18g;右侧痛用白芷18g、川芎9g。用此方加味,临证多获奇效。

丹皮、赤芍二药相伍有通脑气之凝滞之功。

荆芥治外感寒伤的头痛,荆芥与荆芥穗作用相同,均可治疗风寒、风热之头痛、咽痛。现代已故名医焦树德讲:荆芥穗用于散头部之风邪。再者中成药银翘解毒丸中用荆芥穗,而不用荆芥,亦可见荆芥穗治风热头痛要比荆芥力量强。

荆芥、防风可解头、背、四肢的外感冷烧。

荆芥、防风辛温而不伤脑,桂枝辛温而燥容易=伤脑(上火)。咳嗽咽痛痒者用荆芥;咳嗽胸痒者用防风;痰咳难出者用薄荷、牛蒡子。

荆芥、薄荷,清头明目,治头胸四肢之虚邪。(李源注:《黄帝内经》中“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所谓虚邪即是指在不知不觉中被外感邪气侵袭而患病。)

柴胡、牛蒡子治胸部受寒,解食纳不顺,脉弦者。

柴胡治寒伤少阳经的消化不良。

葛根,主治项背强。

牙受风疼痛用荆芥穗10g水煎服治之。

大青叶苦寒,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可清降头脑之充血、血热,长于清头面之血热,配合生地凉血、降血热,能起到从头到肾之降血热上冲、血压降下的作用。大青叶30g水煎服可治用脑过度头痛,加服杞菊地黄丸早晚各一个更好。(宋俊生老中医经验)

生地味甘寒,入心肝神经。凉血、滋肾阴,清热凉血、生津,降血压、降血热上冲。

白芷入阳明经,为颜面、额部的引经药、止痛药、引经表散药,祛风解表、消肿排脓、止眉棱骨痛。

蝉蜕、木贼特别走眼部,祛风热、消肿。眼受风亦可用之。

麦粒肿患侧耳尖穴点刺放血效佳。

白附子能引药势上行于面部,治面上百病、头面游风、中风不语等。

巴戟天可疗头面游风,阴虚而相火炽者忌服。

《喉科指掌》的六味汤(荆芥、防风、薄荷、桔梗、僵蚕、甘草)是一个喉科解毒的方子。可将方中僵蚕改为牛蒡子,其清凉力量可加强。用于咽部发堵之梅核气的治疗效果也很好。

颜面污点病专方:荆芥、白芷、蝉蜕各10g,忍冬藤60g,桔梗15g,薏米18g,皂针9g,紫草12g,连翘12g,黄芪12g,当归30g,甘草9g,水煎服。第1剂服用后,颜面红点或小痈肿发出很多,再服第2剂就减少了。原因是服第1剂药将毒排出,第2剂药示将毒排落一部分,第3剂药灸大大减少了,一般服药3剂即可解除。(宋俊生老中医经验)

柴胡配葛根治疗腮腺炎,有退热消肿之功。

治疗流感和腮腺炎在应证方药中加入升麻10~30g、甘草10g,可使疗效明显提高。

芦根甘寒,性善升,清热生津,古方治“大头瘟”(痄腮、腮腺炎)常用其为引经药,故临床腮部病变可加入。

治牙痛用元参、生地为主药,上牙痛属胃经加生石膏;下牙痛属大肠经加大黄;肿痛为风火相煽,加荆芥、薄荷、菊花。

辛夷可入脑透窍,能引药直达癫顶。

川芎可引药达头之两侧。

头皮痛,梳发时亦剧痛者,此乃阳经气血壅滞,可用元胡10g、红花6g效佳。

生南星蘸醋磨汁,涂于斑秃上,干落即换,一般半月可生新发。

蝉衣、磁石、射干、前胡治耳鸣时比用,结合辨证,长收良效。石菖蒲与苍耳子合用有通耳窍之功,可治耳聋、耳鸣。

川椒目,椒之核也。椒性善下,而核尤能利水,眼科可以此药为引。

胸胁部引经药

两胁痛,枳实、枳壳同用,一走左,一走右,效果好。

柴胡、牛蒡子能解除胸中寒邪。

红花、瓜蒌、甘草同用可治胁痛。

瓜蒌、丝瓜络、鹿角霜能通胸中之络。

丹参、白芥子、木香合用治疗胸痛效果理想。

青皮、枳壳、白芥子同用治右胁痛;青皮、厚朴同用治左胁痛。

暴怒伤肝所致的胁痛,用柴胡6g、白芍9g、三棱5g、莪术5g,效佳。

钩藤可治疗胁痛(特别是两胁痛),但须后下,用量20~30克。

桑叶、钩藤可治疗胁痛偏前者;姜黄、郁金可疗胁痛偏后者。

升麻弄煎湿敷,可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较好。

止嗽散加党参治疗外邪已解,喉中发痒,咳嗽不止,效佳。

咳嗽痰咸或者喉中发咸者,用金水六君煎有殊效。其应用指征有二:一是咳嗽日久;二是喉中发咸或咳痰味咸。

咳则遗尿加益智仁;咳则遗屎则加诃子。

百部为治肺结核之专药,疗效较好,用量15~20g。

咳嗽喉中有水鸣声加射干效佳。

知母性沉降,可治夜咳、剧咳效佳。

旋复花、紫苑宣肺气、助肃降之令,抑左升而顺右降。

益智仁24枚入盐同煎治疗心气不足的多睡、小便多者,有奇验。

乳头痛可用合欢皮、佛手治之。

橘叶性平和,既可疏肝理气又可消肿散结,善治各种胁痛及妇人乳房胀痛。

《医学心悟》治胁痛,重视气机升降,左胁用枳壳,右胁用郁金。

腰背部引经药

羌活解背部之风湿寒、背沉拘禁之寒,专治背沉寒。又入足少阴肾经,升而能沉,有升发督脉阳气之殊功。

木瓜、怀牛膝为股部引经药,可治疗大腿根痛。

甘草梢为泌尿系引经药,可引诸药至前后阴。

金毛狗脊治风湿性腰酸、腰痛,可引药走督脉。

独活治腰受风寒。

豨莶草治胯部寒伤,亦为治腰痛、坐骨神经风寒痛的唯一可靠良药。

千年健治股部位的湿寒,强健筋骨,亦祛寒腿,长气力。

独活、羌活治腰、背风湿痛。

石楠藤善行背部,可医肌肉萎缩。

姜黄、防风可引药达背部;杜仲、川断可达腰背部。

川断、牛膝、乳香、没药治疗尾椎骨痛。

川木通、姜黄、海桐皮可治颈肩不适。

枸杞蒸煮嚼服可缓解肩背痛。

天麻、杜仲相伍,可治肩背不舒,天麻与葛根相伍,可治疗项强目眩。

白术、白芍、鸡血藤可治疗背痛。

干姜、姜黄、乌药合用可治肩关节疼。

乌药、老鹳草、姜黄配伍可治疗肩、胯关节疼痛。

老鹳草、海桐皮、姜黄、羌活合用结合辨证可治疗肩周炎。

腰胯隐痛可用白术、苍术。

本文内容摘自《临证传薪——一位民间中医的实践与感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腰背部位引经药
引经药物要领
一个极其常见的咳嗽病证,里面竟有这么多学问!
藏经楼~中医中药:内脏、腹部引经药
论中医归经与中药治疗肿瘤靶向给药(五)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